改革先锋廷·巴特尔!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廷懋将军的儿子 改革先锋廷·巴特尔!

改革先锋廷·巴特尔!

2024-02-03 06: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上,党中央表彰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对象。来自内蒙古的廷·巴特尔受到党中央表彰!

扎根牧区、带领牧民脱贫致富的优秀基层干部

廷·巴特尔,男,蒙古族,中共党员,1955年6月出生,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镇萨如拉图雅嘎查党支部原书记。

1974年他从呼和浩特市来到洪格尔高勒镇萨如拉图雅嘎查下乡,由一名城市青年成为普通牧民。不断探索草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带领牧民划区轮牧、建设草原、积极调整畜群结构,进行精细化、科学化养殖,牧民人均纯收入从40年前的40元增加到现在的1.88万元,草原得到合理保护和利用,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牧民增收的双赢。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等称号。

廷·巴特尔的故事

1974年下乡。19岁的知青廷·巴特尔来到萨如拉图雅嘎查。

1984年草畜双承包。29岁的生产队长廷·巴特尔把最好的牲畜全部分给牧民,自己成为全嘎查最贫困的牧民。

2002年自掏腰包建牧业公司。47岁的总经理廷·巴特尔在公司挣了251万元后,把公司财产全部分给嘎查38个贫困户。

“将军之子”扎根草原44年

谈起无数人问过他的这个老生常谈话题:“缘何扎根草原?”廷·巴特尔始终是带着牧人的淳朴和谦逊的,他说:“其实真的一直没有想好是什么原因,也不像媒体夸奖的那样有多么崇高的革命理想,只是单纯地认为没法离开,身边有那么多指望着我的牧民,有我刚刚规划好的草场,我已经熟悉并热爱的环境,我放不下。”

廷·巴特尔是著名爱国将军廷懋的儿子,父亲参加过一二·九学生运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后来担任过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第二书记、内蒙古军区政委、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等职。作为将军的儿子,在偏僻牧区插队的知青,他曾有许多次回城的机会,然而,面对严重退化的草场、贫穷的牧民,和自己规划好的一纸意气风发的蓝图,他决心留下,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与他一起插队的60多名知青一个个返城,唯独他扎根草原44年,创造也改写了高干子弟另一种传奇人生。

贫瘠草场里趟出生态畜牧新路子:

如何美丽和发展双赢?

“我在草原牧区生活了40余年,最了解牧民,自己也成为了牧民,最想带领牧民兄弟过上富裕的日子。我觉得,这个理想要通过改变牧区生态环境和牧民思想观念来实现,我们需要不断探索新路子、学习新技术,发展集约高效的现代化生态牧场,实现美丽和发展双赢。”廷·巴特尔说。

萨如拉图雅嘎查所在的阿巴嘎旗,地处中国十大沙漠沙地之一、距北京最近的风沙源——浑善达克沙地北缘,气候恶劣、草场退化严重,71个嘎查均属纯牧业嘎查,面临产业结构不合理、畜牧业经营管理方式粗放、牧民增收渠道单一等诸多问题。嘎查现有牧户96户,蒙古族、汉族和其他民族牧民共365人,草场面积321582亩。廷·巴特尔刚下乡的时候,牧民的人均年收入不到40元;改革开放以来,锡林郭勒盟在全国率先实施“草场、牲畜双承包”后,1983年达到人均收入200元……2017年牧民人均纯收入16670元。

1993年廷·巴特尔当选为萨如拉图亚嘎查党支部书记,决心带领群众共同致富。1996年,草场分到户,廷·巴特尔承包的是全嘎查退化最严重的一个草场,总计5926亩的草场大部分被白沙地覆盖,牧草稀疏,大风一起,白沙泛滥,草场毗临的高格斯台河两旁全是盐碱地,寸草不生。他的妻子看到家里分到的草场不好、牛羊也是别人挑完领到的最弱的,急得直哭。

面对严峻的现实条件,廷·巴特尔走遍方圆百里的沙窝子,亲手绘制治沙地图,同时托城里的父母送来优质草籽、树种,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他率先在自家牧场实行“围栏轮牧”,在当年最差的草场上养出了最肥壮的牲畜,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同时草场生态得到了显著改善,得到了牧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2006年,他完善划区轮牧的方式方法,将草牧场划分成9块,其中面积最大的是夏季草场,共1626亩,其余8块为冬春季草场、秋季草场、打草场、牛犊放牧场两块、备用草场、经济区以及生活区。2005年他家牧草返青期间,植被高度只有9厘米,盖度也仅仅15%;到了2009年,植被的高度和盖度已分别达到16厘米和35%。

为了阻止草场沙化退化,劝说牧民“减羊增牛”,廷·巴特尔提出了著名的“蹄腿理论”,用通过计算蹄腿数量的直观化方式来向牧民群众说明“减羊增牛”的意义。按照草畜平衡制度,每5只羊折算1头牛。养1头牛,只有4个蹄子践踏草原;养5只羊,却有20个蹄子践踏草原——细算账,养1头牛的效益不会低于5只羊。因此,他带头做“牛”文章:引进西门塔尔优质肉乳兼用牛和本地牛杂交,利用杂交优势发展育肥牛,通过多年的选育培养高产优质母牛,在“少养精养”下实现了恢复生态、增加收入的双赢目标。

除此以外,廷·巴特尔还带领牧民成立了股份制公司,发展多种经营:鲜奶和风干肉加工销售,开展牧民之家旅游业、生态养鱼等,积极拓宽增收渠道,使牧民收入大幅度提高。

他说:“我要带领广大牧民更加注重保护生态,多渠道经营创收,尽快脱贫,才不辜负身上流淌的革命血液和新时代‘草原之子’的职责使命。”

-THE END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