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庚烷密度 142

142

#14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正庚烷;庚烷 化学品英文名称: n-Heptane 中文俗名或商品名:   Synonyms:   CAS No.: 142-82-5 分子式: C7H16 分子量: 100.21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化学品  混合物              化学品名称:正庚烷;庚烷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正庚烷   142-82-5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第3.2类 中闪点易燃液体 侵入途径: 吸入 食入 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庚烷可引起眩晕、恶心、厌食、欣快感和步态蹒跚,甚至出现意识丧失和木僵状态。长期接触可引起神经衰弱症候群,少数人有轻度中性白细胞减少、消化不良。正庚烷对皮肤可引起疼痛、灼伤及痒感。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注意保暖,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及心跳停止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术。就医。 食入: 误服者给饮大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高速冲击、流动、激荡后可因产生静电火花放电引起燃烧爆炸。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消防员的个体防护:   禁止使用的灭火剂:   闪点(℃): -4 自燃温度(℃): 204 爆炸下限[%(V/V)]: 1.1 爆炸上限[%(V/V)]: 6.7 最小点火能(mJ):   爆燃点:   爆速:   最大燃爆压力(MPa):   建规火险分级: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会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制空间内的易燃性。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不然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经稀释的洗水敢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 中国MAC:未制定标准苏联MAC:未制定标准美国TWA:OSHA 500ppm,2050mg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 高浓度环境中,应该佩带防毒面具。 眼睛防护: 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工作服。 手防护: 戴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无色易挥发液体。 pH:   熔点(℃): -90.5 沸点(℃): 98.5 相对密度(水=1): 0.68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3.45 饱和蒸气压(kPa): 3.45 燃烧热(kJ/mol): 4806.6 临界温度(℃): 201.7 临界压力(MPa): 1.62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闪点(℃): -4 引燃温度(℃): 204 爆炸上限%(V/V): 6.7 爆炸下限%(V/V): 1.1 分子式: C7H16 分子量: 100.21 蒸发速率:   粘性:   溶解性: 不溶于水,溶于醇,可混溶于氯仿、乙醚。 主要用途: 用作辛烷值测定的标准、溶剂,以及用于有机合成,实验试剂的制备。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在常温常压下 稳定 禁配物: 强氧化剂。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不能出现 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属低毒类 LD50:222mg/kg(小鼠静注) LC50:75000mg/m3 2小时(小鼠吸入) 急性中毒:   慢性中毒: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32006 UN编号: 1206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Ⅱ 包装方法: 小开口钢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运输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温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罐储时要 RETCS号:   IMDG规则页码: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国内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3.2 类中闪点易燃液体。 国际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1.周国泰,化学危险品安全技术全书,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2.国家环保局有毒化学品管理办公室、北京化工研究院合编,化学品毒性法规环境数据手册,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 3.Canadian Centre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CHEMINFO Database.1998 4.Canadian Centre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RTECS Database, 1989 填表时间: 年月日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1 MSDS修改日期: 年月日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有麻醉作用和刺激性。 急性中毒:吸入本品蒸气可引起眩晕、恶心、厌食、欣快感和步态蹒跚,甚至出现意识丧失和木僵状态。对皮肤有轻度刺激性。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可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少数人有轻度中性白细胞减少,消化不良。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LD50222mg/kg(小鼠静脉);LC507500mg/m3,2小时(小鼠吸入); LC75g/m3×2小时(小鼠吸入);人吸入20.45g/m3×15分钟,恶心、厌食、步态不稳;人吸入20.45g/m3×4分钟,明显眩晕;人吸入0.93g/m3,刺激。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高速冲击、流动、激荡后可因产生静电火花放电引起燃烧爆炸。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WS/T169-1999,作业场所空气) 气相色谱法《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主编 5.环境标准: 前苏联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300mg/m3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较高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乳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