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海陈氏望族,可歌可泣的历史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广州番禺历史人物 外海陈氏望族,可歌可泣的历史

外海陈氏望族,可歌可泣的历史

2024-04-25 04: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宋朝期间,陈氏家族满朝显贵,所谓“一门二丞相,八代八太师”。陈俊卿是宋高宗绍兴八年廷试第二名进士,官至少师丞相称四太师魏国公,人赞贤相。八世太师忠肃公陈文龙,抗元战事中被俘,绝食而死,作为状元宰辅为宋尽节的唯有文天祥与陈文龙。陈文龙的侄儿陈瓒,响应宋将张世杰抗元兵,后兵败被俘,宁死不屈而被杀。元朝惠州总管陈莘隐为官贤能,人民怀德,有口皆碑。  除了上述远祖外,明代有历史名臣陈吾德;清末民初有启蒙教育家陈子褒,民主革命元勋陈少白;抗日战争期间有刘胡兰式的革命女烈士陈笑影;抗美援朝中有被授予”孤胆英雄“称号的特等功功臣陈德生…… 

  江门市江海区外海镇以侨乡及文化之乡著称,有华侨、港、澳、台同胞数万人。侨胞主要旅居美国、加拿大、英国、新加坡、日本等地。外海人多姓陈,“外海陈”与“水湾何”之称一样素来脍炙人口,自元朝末至正十年(1350年)陈氏先祖迁到外海定居开族,至今已有650多年历史,历代名人辈出。从前外海别称“龙溪”,也自有其渊源。 

  外海陈氏家族的祖先,本籍浙江钱塘,后来随官迁徙到福建省莆田县的玉湖乡。宋朝期间,陈氏家族满朝显贵,非同小可,所谓“一门二丞相,八代八太师”。其中特别显赫的是四太师魏国公陈俊卿,字应求。宋高宗绍兴八年廷试第二名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参知政事、拜少保进申国公、加少师丞相魏国公。死后封赠为太师,谥号“正献”。当时的状元黄公度赞他:“俊卿之见诸行事者,以忠事君,以孝事亲,以廉为吏,以学守身,真宋室之贤相也。”(见《宋史列传》卷第142页节录)。其次是八世太师忠肃公陈文龙,字志忠、一字“君贲”,丞相陈俊卿之后也。宋度宗咸淳四年,陈文龙中戊辰状元,廷试第一,官至枢密院,参知政事。元兵至杭州时,宋帝议降,遂乞归养。益王赵罡立于福州,陈文龙复出任参知政事。漳州叛乱,朝廷封召陈文龙为闽广宣抚使平乱,后兴化兵变,又兵抵兴化平乱。及至元兵攻陷兴化城,为元兵执捕,多次劝令投降。文龙指其腹曰:“此皆节义文章,对我威逼利诱是枉费心机。”始终坚强不屈。后被元兵押至杭州,陈文龙绝食而死。文龙的母亲在福州尼寺,闻噩耗恸曰:“我与儿同死,又何恨哉!”亦自杀身亡。宋帝恤其忠烈,赠文龙太师,谥“忠肃”,赐庙号曰:“昭忠”。作为状元宰辅为宋尽节的应数文天祥与陈文龙二人。陈白沙先生曾为宋状元陈文龙画像题诗曰: 

  文章甲天下,气节愧当时; 

  公母亦滂母,千秋共名驰! 

  陈文龙的侄儿陈瓒,发起家丁及义民五百人,响应宋将张世杰抗元兵,歼杀叛将林华,后兵败不幸被俘,宁死不屈而被杀,卒谥“忠武”。(以上据《宋史》及朱拙存编《中国历代名人传》。 

  外海陈氏家族的始祖就是四世太师魏国公陈俊卿的大哥陈周卿的孙儿陈倬。陈倬又名陈元杰,皇帝赐名为陈明辅,字明仲,号“莘隐”。莘隐在福建省莆田县玉湖乡陈氏谱系为六世祖,在番禺陈氏为始迁祖。当丞相陈文龙母子殉国时,家属被元兵杀戮十人,所谓“一门百指沦胥尽”是也。 

  先在宋端宗赵罡在位时,任陈文龙为闽广宣抚使讨平漳州判乱,漳州龙溪人深感其德,及至元军攻陷兴化,捕杀陈氏后人,莘隐乃举家迁到漳州龙溪县深山中避难,他改名莘隐就是这原因。直到宋朝灭亡后第一年(1280),元朝着重甄录江南人才,任陈莘隐为广东按抚使,主管机宜文字,不久,又升为惠州路总管,官阶朝列大夫,领归善、博罗、海丰、河源四县。当时刚刚平靖,百姓渴望和平生活。莘隐为官贤能,人民怀德,有口皆碑。 

  陈莘隐原配田氏,生陈惠文、陈惠公二子均早死。续配李氏,李氏乃宋朝龙图阁直学士吏部尚书监修国史李昴英(忠简)的孙女,封“宜人”。(按朝例一品官诰命妇封“夫人”、二品官诰命妇封“宜人”),因而所居之地称“宜人巷”。 

  陈莘隐的岳父李志道(李昴英的儿子)乃工部侍郎,按《广东通史》载:“李忠简(即志道)食邑三百户。宋端宗时航海南迁,元兵侵迫,李志道纠练乡勇,躬战于潮州,上粟十万石,馈送饷军,三月益兵三千余人。帝重其忠,赏给番禺、南海、新会、东莞、香山(中山)各县田地约八千余亩。”李志道无子,遗产尽付女婿陈莘隐。 

  当时陈莘隐居住在广州之新店街莆宜人巷,广州地属番禺县,番禺始有陈姓人。李氏宜人得到新会的“奁田”(带到夫家的田叫“奁田”)位置就在现时外海镇的浣草塘地(土名)以及“龙溪围”。陈莘隐年老辞官退休,筑室居于广州榨粉街曰“陈公馆”,即今尚存之“龙溪书室”,建筑形式完全是宋代建筑风格。莘隐死后,其孙陈筠轩则于元朝末至正年间携同弟辈,以收祖母李太宜人奁田租项之便定居外海,并将其父母骨殖由广州迁至外海之蟛蟹山,(始祖陈莘隐之坟墓则仍在广州白云山,至今犹存),建宅于外海陈屋巷。后经若干年代子孙繁衍,成为人才鼎盛之名乡望族。 

  按陈氏家族未到外海定居之前,固已有“外海”之名,而外海之别号为“龙溪”者,则为陈氏后裔为纪念始祖陈莘隐在宋末元初时,陈文龙抗元失败,全家避难于福建省漳州龙溪深山中,得以保存陈族后裔之历史,故以“龙溪”为外海乡之别号。由此可见福建漳州龙溪与外海别号“龙溪”的特殊关系了。 

  1929年(民国十九年)司法院派外海人陈芙昌署任福建漳州龙溪县地方法院院长,该县陈族乡亲热烈欢迎其上任。陈芙昌自书匾额“回龙顾祖”四个大字于法院中厅,旁撰一楹联曰: 

    职掌民刑,做事矢勤还矢勇 

    地虽桑梓,此间言法不言情            (陈一峰)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