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科研”成为一种习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幼儿园教研研究课题 让“教科研”成为一种习惯

让“教科研”成为一种习惯

2024-04-16 09:3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Part01.

理论讲解 手把手引路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王芳

龙游县教育局教科室副主任 、高级教师

《课题的味道》

课题研究聚焦点、课题的几种分类、课题研究的选题、课题方案的撰写、课题研究小窍门…… 在饱满丰厚的“课题的味道”里,王芳老师以自身科研发展之路为引,通过叙述踏实生动的发展故事,提炼长期实践里的有效经验,梳理多项课题实例中的处理智慧,讲解课题研究各阶段里的规范呈现等,既潜移默化地传递着“厚积薄发”,又系统完整地传授着“专业科研”。容量大、内容实、方法新,让参训教师整个儿地走进课题研究、科学研究,真正打开科研视野。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黎清

衢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学前教育教研员

《教育写作,从写故事开始》

教育科研,离不开写作;教育写作,离不开故事。从写故事开始,从观察、记录入手,对教育现象进行思考、对教育问题进行研究,让教育科研不再那么高、那么远。黎清老师选取教科研写作中最为贴近、适切幼儿教师的文体,如教育叙事、课程叙事等,从教育叙事的基本要素;课程叙事的具体方法、基本格式、写作逻辑等,结合具体详尽的文本实例,细致、全面地为参训教师讲解了如何生动又富有深度地撰写教育教学故事,让教育科研那么近、那么实、那么有趣。

Part02.

实例介绍 看得见展开

李鸿

柯城区银河幼儿园书记

《观察记录让幼儿的游戏看得见》

观察记录是教科研能力中的基础能力,时时处处都需要。李鸿老师从观察的重要性、观察与记录的方法、对观察记录的解读与反思三大板块,结合具体样例、促进教师认知。同时以幼儿园“科学区、建构区、角色区”三个区域原生态开放观摩、现场观察记录、小组学员分享的形式,帮助教师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研究策略,让做法看得见。

孙小颖

柯城区银河幼儿园园长

《基于儿童立场的儒学生活化启蒙探究》

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既是教育科研的过程,也是科研实践的成果。孙小颖携同其课程实施团队,以课程实施场,呈现课程实施的具体路径。在理念引领、课程分享的过程中,孙老师结合《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精神以及课程开发案例,讲解如何让课程开发与实施成为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的有效策略,也让成果看得见。

左滑解锁更多相片

杨莘

柯城区银河幼儿园副园长

《从问题到课题—— 走好课题研究第一步》

怎样的问题才能成为课题?从哪里去找课题?如何确定自己要研究的课题?杨莘老师聚焦“将‘问题’提炼成‘课题’”,通过介绍发现有价值的问题、问题转为课题、课题进入研究的具体做法,并结合对历年来立项课题的分析,深入浅出,让科研实施看得见。

Part03.

故事交流 心与心照见

徐芳

柯城区银河幼儿园教务主任

《成果养成“记”——提升教科研能力的小建议》

结合自己撰写论文实际过程中积累案例、提炼观点的有效经验,徐芳老师从论文的选题、摘要提炼、关键词提取、正文撰写以及结语和参考文献6方面展开经验分享,解读分析论文写作的关键点和明晰要点,将论文写到实处、用到实处,从而提升教学研究的质量。

姚津

柯城区银河幼儿园教科室主任

《但问写作——我的教科研成长故事》

从写教育生活日记开始,在日记中形成教养笔记,于笔记里提炼教育案例、教育叙事、教学论文,直至自然而然地进入课题、课程的专项研究与撰写。姚津老师以“给文字找个家”为坚持教育写作的内驱力,讲述自身教科研能力提升的历程,分享“所写的每一个字,所做的每一件事,所进行的每一次思考…… 都是抵达能力提升的金砖”的成长力量。

Part04.

现场投入 思与行共进

Double Seventh Festival

参训教师手持《幼儿自主游戏观察记录表》,用眼、用心观察、记录区域游戏里的孩子。在培训现场,参训教师认真、投入,将理论融入现场,以专业解读幼儿,践行观察是教科研能力的第一基本功。

聆听时专注,分享时精彩。本次参训教师素质全面,在现场观摩后的交流中,解读全面,也带来启发。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带着问题意识,回顾梳理案例,提炼脉络主线…… 在实操现场,参训教师形成合作小组,柯城区幼教教研员吴红缨老师走进老师们中间,就如何撰写小课题等问题展开交流,并鼓励老师从小课题开始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的研究探索。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三天的学习,沉浸其中的每一个人都有收获。老师们整理笔记、回顾反思、撰写心得,并将自己的即时体会分享在培训群。

写在后面:每一次培训,无论是参与者、组织者,还是服务者,都是一次成长与促进,也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思考与启发。教科研,在有形可见的论文、课题、课程之外,更在无形又有形的意识、能力之上,无师不需、无时不需。拥有研究者的目光与态度,在保教实践或管理中,形成研究的意识与习惯,让教科研与幼儿、教师、园所的发展相辅相成,共生共长,必能享有品质、幸福的教育生活。我们,一直在努力。

编辑 | 姚津 官梦琳

图片 | 黄静文

一审 | 吴红缨

二审 | 周昭斌

三审 | 余 鹂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