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工业园区“十四五”教育科研课题 《基于幼儿游戏性表现,玩沙游戏中教师支持策略的实践研究》 实施方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课题研究小结 苏州市工业园区“十四五”教育科研课题 《基于幼儿游戏性表现,玩沙游戏中教师支持策略的实践研究》 实施方案

苏州市工业园区“十四五”教育科研课题 《基于幼儿游戏性表现,玩沙游戏中教师支持策略的实践研究》 实施方案

2024-06-03 12: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苏州市工业园区“十四五”教育科研课题

《基于幼儿游戏性表现,玩沙游戏中教师支持策略的实践研究》

实施方案

苏州工业园区尚城幼儿园课题组  彭文妹、刘莎莎

一、课题的提出

(一)对于幼儿游戏性的思考

今年是第十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的十周年,更是全国砥砺奋进推动学前教育跨越式发展、推进科学保教取得重大进展的十年。《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近年来,游戏性研究逐渐进入幼儿教育领域的研究视野,己有对集体教学、体育游戏中幼儿游戏性表现多方面的研究。

(二)对幼儿园玩沙游戏的关注

教育部2016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三十一条明确规定:幼儿园应有与其规模相适应的户外活动场地,配备必要的游戏和体育活动设施,创造条件开辟沙地、水池、种植园地等。国家在重要文件中鼓励创造条件为幼儿创设适宜玩沙的环境,但是我们经常看见幼儿园开展其它类的结构游戏居多,沙池堆满落叶处于闲置状态。虽然老师们也意识到了玩沙游戏的重要性,甚至做出了相关尝试,但是整体情况不佳,比如个别班级在开展玩沙活动的过程中,幼儿几乎处于放养的状态,游戏没有主题,没有指导,仅仅关注安全,偶尔处理一下幼儿冲突。即使大班幼儿的玩沙游戏也大多停留在沙地上作画,以及简单的挖、推、堆的动作练习层面,辅助性材料仅仅是树枝、推车、铲子等基本工具。

(三)对于玩沙游戏中教师支持的反思

那么,教师在幼儿园玩沙游戏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存在哪些价值呢?皮得斯(1985)从教师指导发展的研究发现,教师在幼儿游戏中主要的游戏作用与价值,体现在为游戏开展做好准备工作,观察游戏并了解幼儿游戏发展情况,看游戏情况需要参与游戏,促进游戏发展,最后引导幼儿进行分享或提升幼儿游戏经验等。(邱学青,2008)因而,游戏中幼儿需要教师提供支架式的支持与帮助。

据此,我们确定了《基于幼儿游戏性表现,玩沙游戏中教师支持策略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探索立足幼儿玩沙游戏中的游戏性表现,教师支持策略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四)我园研究本课题的现实意义

1.理论价值:为玩沙游戏的教师支持提供可靠依据。教师们目前所面临的困惑不止如何怎么支持幼儿玩沙游戏,教师本身也需要得到专业发展与提升的机会。教师能力得到提升后,幼儿是最直接的收益者。

2.实践价值:让玩沙游戏得到更多的关注。研究过程的本身能够吸引研究对象对玩沙游戏进行关注,因为从实践意义来说,一定程度上引起研究对象对玩沙游戏支持产生兴趣。

3.创新之处:本研究基于玩沙游戏开展的现状,结合国内外关于幼儿玩沙游戏中游戏性观察与评价量表的使用,反思目前玩沙游戏中教师支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合实际的改进策略,探索幼儿玩沙游戏活动中教师支持的新思路、新方法。

二、概念的界定

1.游戏性  游戏性概念的出现始于20世纪30年代,也有台湾学者称为“玩兴”,但直到60年代后才有关于儿童游戏性比较系统的研究。Lieberman是第一个将游戏性概念化的学者,她指出游戏性有两方面含义:一方面含义是游戏活动的基本特征,即一种把游戏性看作活动的客观特性,可用以判断活动的性质。另一方面含义指个体的一种个性特征,用以描述个体在不同环境和情境中表现出的相对稳定的个性倾向。Lieberman认为儿童游戏性可以从五个方面理解:身体自发性(physical spontaneity)、认知自发性(cognitive spontaneity)、社会自发性(social spontaneity)、外显的快乐(manifest joy)和幽默感(sense of humor)(Lieberman,1965)。Barnett认为一些富有游戏性的儿童能够在周围单调的环境中创设富有趣味、可以自由想象的游戏天地(Barnett,1990)。本研究采用作为幼儿个性特征的游戏性概念来考察幼儿在玩沙游戏中的游戏性表现,利用Lieberman提出的游戏性概念的五个维度作为评价玩沙游戏中幼儿的游戏性水平的指标。

2.玩沙游戏  又称“沙土游戏”,《幼儿教育词典》中解释说:“沙土游戏:一种结构游戏。幼儿用泥沙进行构造的活动。沙、土为不定型材料,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可变性,可以满足儿童摆弄物体的愿望,所以玩沙深受儿童喜爱。沙土游戏主要有揉、铲、造型、堆沙、挖沙等活动。”本研究中的玩沙游戏作为结构游戏的一种,幼儿通过在玩沙池自由创作,对沙进行建筑、塑造展示儿童生活中事物。本研究中,玩沙游戏定义为在幼儿园中幼儿以沙为主要游戏材料,水和其他玩具作为辅助材料的活动。

3.教师支持策略  本研究结合玩沙游戏开展的实际情况,即本研究教师支持策略分为系统的指导策略、言语和非言语的支持策略。系统的指导策略包括:游戏导入准备环节中教师提供的常规指导、引导幼儿制定游戏计划、情境创设、范例示范;游戏组织环节中教师提供的建构示范、角色参与、榜样暗示;分享总结中教师提供的整理游戏经验、分享游戏经验、提升游戏经验。在每个环节中教师提供的言语、非言语策略:言语的包括描述、询问、提问、建议、重述;非言语的包括面部表情、肢体动作、身体接触。

三、理论假设和依据

1.观察幼儿的游戏性表现能为玩沙游戏中提供适宜的教师支持提供重要的参照依据。

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认为:“要教育儿童就要了解儿童,观察是了解儿童的主要途径之一,是教师开展教育活动的前提。”“惟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幼儿成长的需要。”

20世纪60年代才逐渐出现关于幼儿游戏性较为系统的研究,对于游戏性的含义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把游戏性看作游戏活动的一致客观特征,用来判断一种活动是否是游戏及其游戏性的强弱,如Huiainga;另一种把游戏性看作是个体的一种个性特征,用以描述个体在不同环境和情境中表现出的相对稳定、可再现、可辨认的个性倾向,如Lieberman。Barnett提出“富有游戏性的儿童”这一概念,她认为游戏性是一种使周围环境给幼儿带来更多愉快体验、更具吸引力的个性倾向。大量研究证实了游戏性作为个性特征是稳定的存在的,这为对幼儿在玩沙游戏中的游戏性表现现状进行探究提供了可行性支撑。

玩沙游戏作为一种结构游戏,相比其他活动,更加具有创造性和自主性,适合幼儿的身也发展特点,对幼儿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刘丹主要从玩沙游戏对幼儿的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发展的促进作用提出其蕴含的价值,如在玩沙活动中,幼儿在操作中可以体验皮亚杰的物质守恒原理,增加词汇量,促进语言的发展等。(刘丹,2005)

因此,教师需要把握玩沙游戏的教育价值,抓住玩沙游戏中的教育契机,离不开教师对于幼儿在玩沙游戏中的细心观察、分析,并由此正确理解和把握幼儿的游戏体验、游戏行为、游戏情绪。

2.只有充分详细调查、充分了解玩沙游戏中教师支持现状才能为教师支持策略调整指明方向。

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精辟地提出:“你对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某个问题的发言权。”、“注重调查!”“反对瞎说!”调查研究是从实际出发的中心一环,是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典型形式。调查研究既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的具体体现,也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握客观规律的具体途径,因此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根本方法。

习近平指出:要了解客观实际,就必须深入群众、深入实践进行调查研究,把客观存在的事实搞清楚,把事物的内部和外部联系弄明白,从中找出能够解决问题、符合群众要求的办法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也没有决策权。

因此,只有深入调查、了解幼儿玩沙游戏中教师支持的现状,才能为研究中教师支持策略的提出提供坚实的客观事实基础,让各项支持策略接地气、聚人缘,能够真正服务于幼儿园教师教学实践,支持幼儿的游戏性表现,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3.为促进幼儿在玩沙游戏中的游戏性表现是为教师提供策略支持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通过游戏的方式去认知、感知世界,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切合幼儿的需要,以幼儿发展为本的体现。教师在幼儿园游戏中起到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皮得斯(1985)从教师指导发展的研究发现,教师在幼儿游戏中主要的游戏作用与价值,体现在为游戏开展做好准备工作,观察游戏并了解幼儿游戏发展情况,看游戏情况需要参与游戏,促进游戏发展,最后引导幼儿进行分享或提升幼儿游戏经验等。

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其需要成人在各方面给予显性或隐性的指导,帮助幼儿以更加科学的方式获得更好的发展。如游戏中的教师为幼儿提供物质材料,幼儿才有机会与材料发生互动,产生认知,教师通过观察幼儿游戏,帮助幼儿往更高水平的游戏发展,幼儿才不免在原地做重复动作。幼儿每次游戏过后教师帮助其整理和梳理游戏经验,更加系统的从游戏中获得认知。因而,游戏中幼儿需要教师提供支架式的支持与帮助。

四、研究的主要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以儿童游戏性理论中的核心理念以及《纲要》、《指南》的有关精神和要求为指导,通过在基于游戏性表现的幼儿玩沙游戏观察与评价、立足幼儿游戏性表现的玩沙游戏中教师支持现状调查与分析和满足幼儿游戏性表现的教师支持策略的研究,旨在从幼儿园开展玩沙游戏活动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幼儿游戏性表现的观察与评价为抓手,研究分析玩沙游戏中教师支持现状、探索相应的支持策略,为切实满足幼儿玩沙游戏发展需要提供支持性保障。

(二)研究内容

子课题一、《基于游戏性表现,幼儿玩沙游戏观察与评价的研究》

研究内容:立足幼儿游戏性表现,以幼儿玩沙游戏活动为研究平台,根据根据《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中关于幼儿教师应具备的“游戏活动的支持和引导”的能力要求,倡导结合幼儿的玩沙过程和作品,运用科学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方法,联系自身的玩沙游戏活动中指导实践,设计可操作的观察记录表,了解幼儿玩沙游戏中游戏性水平和发展需要等,为玩沙游戏中教师支持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分析提供依据;同时,结合幼儿玩沙游戏活动的开展,切实提升教师观察、分析与评价的能力。

子课题二、《立足游戏性表现,幼儿玩沙游戏中教师支持现状的研究》

研究内容:根据文献梳理以及对玩沙游戏基本情况的调查,幼儿玩沙游戏中教师支持的焦点从游戏开展的整个过程出发,分为玩沙游戏中游戏材料、时间与场地的支持和玩沙中教师的支持策略的研究。结合对玩沙游戏中教师支持策略的现状结果与分析,梳理出玩沙游戏中教师支持存在的问题,并从问题出发,追本溯源寻找问题的原因。

子课题三、《满足游戏性表现,幼儿玩沙游戏中教师支持策略的研究》

研究内容::结合课程游戏化“六个支架”中重新认识和发现幼儿及其活动的游戏化精神,依据玩沙游戏中教师支持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探究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满足幼儿活动兴趣的针对性指导策略,切实满足幼儿在玩沙游戏中的游戏性表现。

五、主要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学习生活教育理论和《纲要》、《指南》的有关精神,通过查询国内外关于儿童游戏性表现、玩沙游戏中教师支持的研究成果,了解研究现状,组织学习讨论,帮助教师提升课题研究的理念,拓展课题研究的思维视野,指导课题的研究及玩沙游戏的开展。

2.行动研究法:充分遵循各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从幼儿的游戏实际出发,在玩沙游戏观察指导实践中探索发展幼儿游戏性的有效方式,坚持以研究指导实践,在探索中研究反思,逐步形成具有规律性的认识,切实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

3.经验总结法:采用边研究边总结的方法,从理性层面上探寻通过满足儿童游戏性、创设适宜玩沙游戏环境、提供适宜指导,逐步形成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和借鉴意义的操作性经验。

4.调查研究法:通过制定幼儿玩沙游戏性观察、评价量表,调查本园大中小幼儿在玩沙游戏中游戏性表现、玩沙游戏环境、教师指导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对象:本园大、中、小班全体幼儿及教师

六、研究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21年7月~2021年10月)

1.确立主课题,建构子课题,确定研究目标和子课题研究要点,完成课题申报工作;

2.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和子课题工作计划;

3.建立课题组,明确分工职责;

4.建立学习交流的制度,查阅、收集、整理相关的文献资料,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讨论,以形成课题研究的共识。

(二)实施阶段(2021年11月~2023年2月)

第一阶段:(2021年11月~2022年6月)

1.立足游戏性表现,了解幼儿玩沙游戏水平及教师支持现状;

2.通过分析观察结果,厘清幼儿玩沙游戏中教师支持存在的问题;

3.通过理论学习、实践尝试等方式锤炼在支持幼儿玩沙游戏中的支持策略。

第二阶段:(2022年6月~2022年10月)

总结第一阶段的研究进展情况,对课题研究中形成的初步研究成果进行初步梳理和反思,举行课题研究的中期汇报。

第三阶段:(2022年10月~2023年2月)

1.在中期汇报基础上,听取专家意见,调整实施方案和各子课题研究计划,继续按三个子课题的研究要点进行研究;

2.收集、整理和分析课题研究中积累的过程性资料,梳理汇编成册;

3.在总结开展课题基础上教师撰写教育笔记或论文。

(三)总结阶段(2023年2月~2023年6月)

1.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2.整理教师的优秀教育随笔和论文集、幼儿玩沙游戏教师支持策略集;

3.汇编教师的优秀教育随笔和论文;

4.做好课题研究成果鉴定的全面准备。

七、预期研究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2.《幼儿玩沙游戏性观察量表》

3.《幼儿玩沙游戏性观察分析》

4.《幼儿玩沙游戏观察案例集》

5.《幼儿玩沙游戏教师支持策略集》

6.教师的优秀教育随笔和论文集

八、课题组成员和分工

课题主持人:  彭文妹  刘莎莎     策划、组织、统筹、指导 

子课题一组长:顾嘉怡

子课题二组长:李想

子课题三组长:沈裕

研究参与人员:沈泽恺、吴叶丹

九、主要参考文献

[1] 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 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8

[3] 安·S.爱泼斯坦.有准备的教师——为幼儿学习选择最佳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4] 刘焱.幼儿园游戏与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5] 邱学青.游戏中为幼儿的学习搭建鹰架的策略[J].幼儿教育,2013

[6] 鲍艳辉.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的教师支持性教学策略的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

[7] 杨东东. 学生自主学习中教师支持策略的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7

[8] Lieberman,J.N.Playfulness and Divergent Thinking: An Investigation of Their Relationship at the Kindergarten Level[J]. Journal of Genetic Psychology, 1965

[9] Barnett,L.A.Playfulness:Definition,Design,and Measurement [J].Play and Culture, 1990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