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一切幻灭的尽头,在废墟中萌生出鲜活的花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幻灭小说作者 走到一切幻灭的尽头,在废墟中萌生出鲜活的花

走到一切幻灭的尽头,在废墟中萌生出鲜活的花

2023-06-09 00: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林芙美子是日本昭和时代的传奇女作家,川端康成对她赞赏有加,电影大师成濑巳喜男也曾六度将她的作品搬上银幕。但在林芙美子成为作家之前,曾饱尝贫困生活之苦,在东京做过女佣、店员等底层工作。但林芙美子并不把这些视为不幸,而是化作日后文学作品的底色。

本月,明室Lucida出版了林芙美子的两部代表作品《浮云》《晚菊》。《晚菊》收录了林芙美子的短篇小说杰作,而《浮云》是林芙美子生前最后一部长篇小说。这两部作品大都描摹了日本衰败的社会图景,苦难之下的人心变迁,也表达了对时代乱流中女性命运的深切悲悯。《浮云》中的句子“为人的悲哀,就像漂泊无依的浮云”,亦像是林芙美子本人的人生写照。

今天分享译者吴菲为《浮云》《晚菊》两部作品撰写的代序——林芙美子的终章。从这篇文章,读者可以大致了解林芙美子的人生历程和创作特点,看到这位生命力旺盛的女性作家身影。

代序:林芙美子的终章    文/吴菲

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出身寒微的林芙美子就凭着一支笔,赢得了著名女作家的声名。日记体自传小说《放浪记》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战争结束的前一年,林芙美子突然停止写作,与家人避居长野乡间,直到一九四六年一月才回归文坛,创作出《浮云》《河虾虎》《晚菊》等一系列优秀的长篇和短篇小说。

一九四五年九月八日,日本战败后还不到一个月,林芙美子在给川端康成的明信片中写道:

很欣慰从此可以写不说假话的好作品了。仅此而已。我想仅以此活下去。

寥寥数句,渗透着作家企盼自由创作的急切心情。

战后林芙美子的创作可以用“井喷”来形容。

据研究者调查统计,自一九四六年一月复出文坛到一九五一年六月末的五年半里,林芙美子在报刊连载和发表长短篇作品共计四百一十四篇(每回连载按一篇计算),出版著作八十八部(广畑研二,《林芙美子全文业录》,论创社,二〇一九年六月)。最忙碌的时候,林芙美子在不同的报刊上同时连载着七部作品。这种对写作的贪欲也招来不少同行的白眼,但林芙美子并不介意他人的眼光,只管埋头笔耕,将自己对战争的反思和反省都融汇于作品之中。

一九五一年六月二十八日凌晨,林芙美子因心脏病发作突然去世,享年四十八岁。有人写闲文嘲笑说,她是因贪吃鳗鱼而引发了心脏病。也有人认为,她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写作太过拼命,过度劳累才是她真正的死因。从林芙美子生命中最后几年作品的数量和质量来看,显然后一种看法更具说服力。

位于鹿儿岛古里公园的林芙美子文学纪念碑

概观林芙美子战后的小说创作,多是通过描写生活中小人物的挣扎来刻画现实与人性的纠葛。对人物的刻画细腻精准而又满含着温情,这是出身贫寒的林芙美子与生俱来的视角,也是她自年少时代就随母亲辗转各地,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的映现。

短篇小说《河虾虎》创作于一九四七年。主人公千穗子是东京近郊农家的媳妇,在丈夫出征期间,身不由己地与公公陷入乱伦关系,并生下一个女儿。在得知丈夫即将归来时,她的惶惑达到了极限。自始至终,作者没有高高在上的道德批判,而是以冷彻的笔触客观呈现底层小人物的悲哀与困顿。

在桥上蹲得太久了,千穗子的小腿肚开始发麻。她一跃身跳到桥下的草丛里,用鞠躬的姿势解了手。她觉得很惬意。

小说收尾于此,故事的结局如何、人物关系的是非对错,都任由读者去想象去思考。

作者: [日]林芙美子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 明室Lucida

译者: 刘小俊

出版年: 2023-5

《晚菊》无疑是林芙美子战后短篇小说的最高杰作之一。年老色衰的艺伎阿欣满怀着期待迎来了旧情人田部的来访。见面后阿欣才发现对方不过是为借钱而来。当年的纯情少年田部已被生活打磨成一个冰冷市侩的男人。

整部作品犹如一部紧凑的室内剧,戏剧冲突都发生在男女主人公丝丝相扣的对话和精当的细节描写之中。当阿欣意识到重叙旧情已毫无意义时,便干脆利落地打发了旧情人。在最后的场面中,阿欣趁田部没注意的时候,不动声色地把多年来珍藏的旧照片扔进了火盆。为了掩盖照片烧焦的味道,她顺手把一片奶酪也扔进火里。小说是这样收尾的——

白色烟雾里一股黑烟升腾而起,电灯罩一下子变成了云中的月亮。屋里充斥着油脂烧焦后的刺鼻气味,阿欣被烟呛得直咳嗽,她起身用力打开所有的隔扇和拉窗。

无须说明,人物内心的决断已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在谈及《晚菊》的创作时,林芙美子写道:“突破观念,突破形而上,我只想捕捉人内心深处的东西。”

如果说战后的短篇小说最能体现林芙美子作为小说家的圆熟技巧的话,长篇小说《浮云》则可说是林芙美子的集大成之作,充分体现了其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和高超的创作手法。

作者: [日] 林芙美子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 明室Lucida

译者: 吴菲

出版年: 2023-6

《浮云》的故事不只是大时代背景下的一出恋爱悲剧,情节之外细节之中凸显的是动荡的时代背景下人性的丑陋与悲哀。如果把男女主人公看作是作者的不同侧面的话,也可把《浮云》当成一部“私小说”来阅读。

女主人公对人情冷暖的洞察、对生活的绝望,男主人公脑海里时时浮现的自我审视和自我剖析,显然都是林芙美子的切身感悟。在描写男主人公的内心活动时,作品反复提及陀思妥耶夫斯基《群魔》中的情节,由此也可看出俄国文学对作者影响之深。另外,除了主要人物之外,作品中出现的配角们也个个形象鲜明,拥有各自的魅力,仿佛任选其一都可扩展出一部新作品。还有战后数年的历史事件如东京审判、朝鲜战争爆发等都如实地反映在日常描写之中。印度支那和屋久岛的章节也可当作纪行文学来阅读,宏大的景观描写与故事情节融为一体,很难看出前一部分其实参照了前人的纪实作品,而屋久岛的部分则源自作者在连载期间亲自前往当地取材获得的实际经验。

同名改编电影《浮云》剧照

《浮云》于一九四九年十一月开始连载,完成于一九五一年三月,并于同年四月出版了单行本。在单行本的作者后记中,林芙美子对创作过程的回顾仿佛也是对自己人生的总结。

这部作品亦是某个时代的我的体现。是好还是坏,应该由读者来评判,但我在写完这部《浮云》之后觉得非常疲惫。周围环境变化万端,速度飞快。在孜孜不倦地做着如此朴素的工作时,历史不断地旋转变化而去。不过,这部作品对我而言,也是最为艰难的工作,所以我一直心无旁骛地沉潜于其中。我想写的是那种流动在被众人忽视的空间中的人的命运,没有条理的世界,无法说明的小说之外的小说,不受任何人影响的、经我思考的道德。这些才是我所意图的。所以,不需要两位主角生来的履历、家世或故乡之类的描述,这些都被故意舍弃了。对我而言,重要的是两位主角相遇之后的事情。神就在近旁,却不断摸索着神的所在。我在这部作品中想要描绘的是我自身的生的虚无。社会的道德感只在毁灭人世的审判之时起作用。我感觉这二十世纪越来越衰老疲惫了。

走到一切幻灭的尽头,从那里再次萌生的东西,就是这部作品的主题,“浮云”这个标题由此而生。

在写下这篇作者后记三个月之后,林芙美子因心脏病发作离开了人世。据说在葬礼当天,众多读者和民众自发前来吊唁,甚至堵塞了林家门前的交通。

林芙美子故居尾道商店街入口的纪念雕像

井上厦在林芙美子的评传话剧《吹笛打鼓》初次上演前夕写道:“我们不论谁都会犯错。但林芙美子明确地直视着自己的错误, 在战后写下了真正的好作品。”

依然是凭着一支笔,林芙美子为自己写下了扎实而耐人寻味的终章。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