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5口高热咳嗽,核酸发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常见的海鸟有哪些 一家5口高热咳嗽,核酸发现……

一家5口高热咳嗽,核酸发现……

2023-04-18 11:3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医生再进一步询问徐爹爹近期到过哪里、接触过哪些动植物时,徐爹爹说起自己寿宴上会说话的鹦鹉。这引起医生们的注意, 经过气管镜肺泡灌洗液检查,老两口均为鹦鹉热衣原体感染引起的肺炎。而徐爹爹的 女儿、儿媳和亲家公也陆续出现了发热咳嗽的症状,接诊的刘陈医生根据他们的接触病史, 诊断他们也患上“鹦鹉热”。

医生介绍,鹦鹉热是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主要是由排出衣原体的鸟类及其污染物引起人类感染,是典型的动物源性传染病,一般不会出现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它的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烧、头痛、干咳、腹泻等。普通的头孢、阿莫西林等抗生素和感冒药并不对症,无法解除病因,应确诊后在医生指导下对症治疗。 有基础疾病或体弱的老年人一般起病急,疾病进程快, 易进展为重症肺炎,可造成多器官衰竭,不可轻视。

医生提醒, “鹦鹉热”衣原体除了鹦鹉外,其他常见的鸟类禽类如相思鸟、金丝雀、鸽子、海鸥、鸭等也可成为传染源,养鸟爱好者、家禽类工作者,以及喜欢逛活禽市场的市民,应该在正规的、经过检疫的场所购买鸟类或者禽类,清理它们的分泌物和粪便时佩戴口罩和手套,接触后勤洗手,如果出现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应该及时就医,主动告知医生相关接触史,以便尽早得到对症治疗。

新闻多看点

“鹦鹉热”有啥来头?

它是由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因为最初多在赏玩鹦鹉人群中发现,故得名“鹦鹉热”。主要宿主是禽类,后来发现多种鸟类(如鸭、火鸡、鸽子、海鸥等)也可作为“鹦鹉热”的传染源,所以它又称为“鸟热”。不仅冬季有病例发生,夏季也有病例发生。

传染源

主要是鹦鹉家族的鸟类(又称鹦鹉目鸟类,包括长尾鹦鹉、鹦鹉和鸳鸯);家禽、鸽子、金丝雀和海鸟较少见。外观健康的鸟可能是携带者,可排出病原体。

传播途径

1、经呼吸道感染: 多发生于打扫禽舍、清理鸟笼或鸽舍中粪便,吸入被鸟类和家禽污染的空气;以及宰杀禽类、鸟类拔毛时。

2、通过损伤的皮肤和粘膜感染: 多发生于宰杀及清洗禽类,或被病鸟(家禽)或带菌的鸟(家禽)啄伤或抓伤。

3、鹦鹉热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并不常见。一般发生在病情严重的患者,其在死亡前48小时内,多严重咳嗽,衣原体随咳嗽排出形成气溶胶,可造成周围人员的感染。

人感染鹦鹉热衣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途径。

什么人群容易感染?

“鹦鹉热”多发生于经常接触家禽或鸟类的人群,最常见于活禽市场及其养殖场、宰杀车间、羽绒加工厂、鸟类集散地点等场所摊贩从业人员、鸟类爱好者和养鸟人士等。由于感染“鹦鹉热”后不能获得稳定的免疫力,所以人群普遍易感。

“ 鹦鹉热 ”患者有哪些症状?

1、鹦鹉热的潜伏期最长45天。没有明显季节性,潜伏期一般1-2周,最长能有45天。 所有患者在病程中均有发热,且以超过39℃的高热多见, 但绝大多数患者没有畏冷、寒战;

2、肺外表现出现比例高且表现多样,例如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头痛、谵妄)和消化道症状(呕吐、腹痛), 这些病例中有些是出现在发热之前,有些是与发热同时发生;

3、病程进展快,重症比例高,有近50%的患者可出现呼吸衰竭,需要进行高流量吸氧甚至是人工通气,但是休克发生比例低。

来源 | 极目新闻

↓↓↓↓点击阅读原文浏览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