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史学史考研重点笔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布鲁尼的公民政治史 西方史学史考研重点笔记

西方史学史考研重点笔记

2023-03-10 22: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从建国至1966年,这一时期是西方史学史研究的曲折和遭遇坎坷时期,贡献较大的有人称“南耿北齐”的耿淡如和齐思和。

(3)从1978年至今是中国的西方史学史研究逐步繁荣和转型的时期,这一时期翻译了不少西方名著。

第二章 古典史学(I)古希腊史学

一、填空题:

1、古希腊神话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神人同形同性论” ),古希腊神话在多方面反映了整个自然界和古希腊的社会生活。

2、( 赫西俄德 )在其代表作( 《因功农时》 )中叙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所经历的五个时代:( 黄金时代 )、( 白银时代 )、( 青铜时代 )、( 英雄时代 )和( 黑铁时代 )。它也是古希腊第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长诗,风格简洁朴素,清新自然。此外,他还著有( 《神谱》 )一书。

3、西方世界第一部经济专著是( 色诺芬 )的( 《经济论》 )。

二、名词解释:

1、《荷马史诗》:古希腊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和学童启蒙的教科书。它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既独立又有联系的姊妹篇。公元前12世纪发生的古希腊联军远征小亚细亚城市特洛伊的战争,是这两部史诗的主要来源。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荷马史诗》是公元前3世纪至前2世纪亚历山大里亚的学者们编订的。它颇具史料价值,是研究希腊古史不可缺少的文献资料。此外,《荷马史诗》中还隐含着一种历史的探究精神,而这种精神正式导致历史学产生的一个必要条件。

2、希罗多德:古希腊历史学家,被称为西方“史学之父”。他的传世之作《历史》是西方史学上第一部名副其实的历史著作。他首先创立了西方历史编纂学上的一种正宗体裁,开始运用历史批判的方法撰述历史,显示了对历史的远见卓识。正是由于他的努力,为西方历史学的确立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西方史学史上影响深远。

3、《历史》:西方最早的一部史书,希罗多德的毕生之作,因以记述希波战争为中心,故亦称《希腊波斯战争史》。全书9卷虽以希波战争为主题,但却组合了许多独立的传说故事。从内容上看,《历史》一书大体可分成两大部分。该书内容丰富,作者以非常生动的笔法记载了西亚、北非以及希腊地区的地理环境、民族分布和经济生活等等,为我们展示了古代世界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民族的生动图景,俨如一部小型的“百科全书”。希罗多德以《历史》一书的写作实践,实际上在西方史学上开创了一种编史传统—社会文化史。希罗多德的《历史》还颇具文学价值。在西方史学史中,《历史》这部巨著成了后世把历史真实性与文学艺术性相结合的最早的一个范例。

4、修昔底德:古希腊史学家,被人们称作“政治史之父”,其一生历尽坎坷。关于他的生平,目前已不可详考。公元前431年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修昔底德就苦心孤诣地从各个方面搜集史料,准备撰写一部战史。他曾被流放20年,战争结束后,获释归国。但是,天不假年,他只写到战争的第20年就溘然与世长辞。他在史学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首创了政治军事史传统,具有丰富的人本主义思想,强调经济因素的重要性,治学严谨,立论求实。

5、《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作者是古希腊的修昔底德。这本书专记伯罗奔尼撒战争,他在撰写这部著作时,采取了十分严肃的态度和求真的精神,采用历史叙述体,把编年与记事结合起来,专记政治军事,使他草创的这种体例趋于成熟,是政治军事史的范例。此外,该书还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总之,这本书的问世,标志着西方史学在古希腊时代的最高成就。

6、色诺芬:修昔底德之后至“修辞学派”盛行前,最有成就的历史学家。政治上,他倾向于斯巴达的贵族专制,反对雅典民主政治。其代表作是《希腊史》、《长征记》和《经济论》等。他在史学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扩充了历史记述的范围,开创了以人叙事的新体裁,更为重视经济生活。

三、问答题:

1、简述希罗多德在史学方面的贡献。

答:(1)首创以事件为中心的历史叙述体。

(2)首创社会文化史的编史传统。

(3)提出求真存疑的治史方法。

(4)写史注重平等的民族观,论述了许多其它民族的历史。

(5)治史视野比较宽广。

2、简述修昔底德在史学方面的贡献。

答:(1)首创了政治军事史传统。

(2)具有丰富的人本主义思想。

(3)强调经济因素的重要性。

(4)治学严谨,立论求实。

3、简述色诺芬的史学成就。

答:(1)扩充了历史记述的范围。

(2)开创了以人叙事的新体裁。

(3)更为重视经济生活。

第三章 古典史学(II)古罗马史学

一、填空题:

1、古罗马史学产生和早期发展的历史背景是( 第二次布匿战争 )。

2、( 费边·匹克托 )是最早的罗马史家,代表作是( 《罗马史》 )。

3、( 老迦图 )是罗马史学的真正奠基者,其代表作是( 《罗马历史源流》 )。

4、( 凯撒 )的代表作是( 《高卢战记》 )和( 《内战记》 ),( 撒路斯提乌斯 )的代表作是( 《喀提林阴谋》 )和( 《朱古达战争》 )。

5、古罗马三大史学家是( 撒路斯提乌斯 )、( 李维 )和( 塔西陀 )。

6、( 波里比阿 )的( 《通史》 )是第一部历史理论著作。

7、古典史学中最著名的传记体史学家是( 普鲁塔克 ),其代表作是( 《希腊罗马名人传》 )。

8、( 阿里安 )又被称为( “小色诺芬” ),其代表作是( 《亚历山大远征记》 )。

9、( 阿庇安 )的( 《罗马史》 )开创了西方的( 纪事本末体 )。

二、名词解释:

1、李维:古罗马三大史学家之一,西方第一位通史作家,代表作是《建城以来史》。他开创了西方史学中的通史体例,写史目的是宣扬爱国主义,进行道德垂训,振奋民族精神,文笔流畅优美。但是,李维的《建城以来史》也有古代史家所难以避免的历史局限性,具有明显的民族沙文主义倾向,缺乏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批判精神,擅长叙事,不善长议论。

2、塔西陀:古罗马三大史学家之一,其代表作是《编年史》、《历史》和《日耳曼尼亚志》等。其治史特色是:明确提出了“抽离自我,超然物外”的客观主义治史原则,倾向于共和和民主,反对专制,其政治观念使其治史较客观公正。十分重视历史的教育垂训功能。写作技巧高超,文字风格独特。其著作的主要体裁为反对暴君统治,怀念共和制度。

3、波里比阿:希腊中部麦加罗城人,被后人称为“历史学家中的历史学家”。他曾客居罗马16年,这为他写作《通史》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他身上体现了希腊文化对罗马的影响,也是希腊与罗马文化最初交流的缩影。他的史学特色是:历史眼界更为开阔,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世界历史发展的整体观念。史学思想深化,治史态度强调进行独立思考,他认为历史的任务有两个,即记录事实的真相,对历史事实作出解释。重视历史的垂训作用。

三、问答题:

1、简述老迦图杂史学方面的贡献。

答:(1)用拉丁文写罗马史。

(2)开创了极为强烈的罗马式的政治军事史传统,为现实政治服务,非常务实。

2、简述李维在史学方面的特色和不足之处。

答:(1)特色:①开创了西方史学中的通史体例。

②写史目的是宣扬爱国主义,进行道德垂训,振奋民族精神。

③文笔流畅优美。

(2)不足:①具有明显的民族沙文主义倾向。

②缺乏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批判精神。

③擅长叙事,不善长议论。

3、简述塔西陀的治史特色。

答:(1)明确提出了“抽离自我,超然物外”的客观主义治史原则,倾向于共和和民主,反对专制,其政治观念使其治史较客观公正。

(2)十分重视历史的教育垂训功能。

(3)写作技巧高超,文字风格独特。

(4)其著作的主要体裁为反对暴君统治,怀念共和制度。

4、简述波里比阿的史学特色。

答:(1)历史眼界更为开阔,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世界历史发展的整体观念。

(2)史学思想深化,治史态度强调进行独立思考,他认为历史的任务有两个,即记录事实的真相,对历史事实作出解释。

(3)重视历史的垂训作用。

5、简述西方古典史学的特点和缺陷。

答:(1)特点:①浓厚的人本主义观念。

②非常注重历史的垂训作用。

③求真探索的精神。

④宽宏的历史眼光。

⑤注意历史写作的文采。

(2)缺陷:①体现循环史观;②具有天命论思想。

第四章 中世纪史学

一、填空题:

1、中世纪史学包括:( 基督教史学 )、( 拜占庭史学 )和( 城市史学 )。

2、( 伏尔泰 )最早提出了( “历史哲学” )一词。

3、( 法国 )是中世纪史学最富有成果的地区。

4、法兰克第一位典型的历史学家是( 格雷戈里 ),其代表作是( 《法兰克人史》 )。他的当代史写作风格像希罗多德,因此被称为( “蛮族的希罗多德” )。

5、( 艾因哈德 )的代表作是传记体( 《查理大帝传》 )。

6、“英国历史之父”是( 比德 ),主要著作是( 《英吉利教会史》 ),他重视史料的可靠性,发明和推广以基督出生年份为纪元的纪年方法。

7、德国中世纪史学的代表人物是( 鄂图 ),其代表作是( 《编年史》 )和( 《皇帝腓得烈传》 )等。他进一步发展了圣•奥古斯丁的思想,代表了德国中世纪史学的最高成就,把罗马帝国作为尘世间最后一个王国。用世界史的眼光把欧洲重新排列,认为罗马有神圣,罗马帝国一直存在。

8、拜占庭时期最杰出的历史学家是( 普洛科匹阿斯 ),其代表作是:( 《查士丁尼皇帝征战史》 )、( 《秘史》 )和( 《哥特战争史》 )。

9、汤普森称( 普塞罗斯 )是“所有拜占庭史家当中最有才干的人”,其代表作是( 《编年史》 )。

10、中世纪的拜占庭出现了一位女史学家( 康尼娜 ),其代表作是( 《亚历克塞皇帝政事记》 )。

11、意大利城市史学最先在( 伦巴第 )地区出现,其代表作是米兰大主教( 阿诺尔夫 )的( 《当代史》 )。

二、名词解释:

1、朱理亚•阿非利加那:教会史学中第一位重要的编年史家,著有《编年史》,现存5卷,从宏观上奠定了基督纪年的开始,依照年代的顺序记载了近东、希腊和罗马的人、事、史与神话。他在史学史上的地位完全来自于首次比较明晰地运用线性的时间解释框架。

2、攸西比乌斯:被后人称为“教会史学之父”,著有《编年史》、《教会史》和《巴勒斯坦殉教者传》等。他的著作最明显的价值在史料的保存方面。其史学特点是:把神圣的历史和世俗的历史分开写,正是他开创了圣徒传这种以圣徒、殉教者为中心的传记类型,从此孕育了中世纪传记史学这条充满着虔信的独特风景线。

3、圣•奥古斯丁:他是基督教早期神学、哲学和政治思想的集大成者。其代表作是《上帝之城》和《忏悔录》,其中蕴含的历史哲学思想对整个中世纪史学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上帝之城》还确立了基督教的世界史理论。其史学思想是:首先发展了中世纪的历史时间观念,而历史时间观念的定型决定了中世纪历史写作的基本形式。普遍统一的整体史观与大统一的世界史意识。历史哲学的发端。

4、《马可•波罗游记》:又称《东方见闻录》,作者是意大利人马可•波罗,该书被称为“世界第一奇书”。在4卷本的游记中,他首次向西方人广泛介绍了沿途风土人情、元朝初年中国的情况、中国邻邦及与中国有交往的国家、蒙古王公之间的战争及亚洲北部国家。此外,这本书非常注意商业和风俗民情,对中国典制谈得较好。这些介绍极大地促进了西方人在世界观上的转变,为西方世界向东方扩张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三、问答题:

1、简述基督教史学的特点。

答:(1)宗教迷信取代了科学的探索。

(2)宗教传说取代了信史实录。

(3)宗教史观支配一切。

2、简述圣•奥古斯丁的史学思想。

答:(1)首先发展了中世纪的历史时间观念,而历史时间观念的定型决定了中世纪历史写作的基本形式。

(2)普遍统一的整体史观与大统一的世界史意识。

(3)历史哲学的发端。

3、简述拜占庭史学的特点。

答:(1)以政治史为主。

(2)人文主义色彩浓厚,保留了自由接受古典史学传统的文化氛围和头脑,更多模仿修昔底德和希罗多德。

(3)以当代史为主,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受。

4、简述中世纪基督教史学的基本特点和评价。

答:(1)特点:①基督教的神学史观成为历史学的灵魂。

②神职人员成为历史记述的主要承担着。

③编年体和年代纪成为当时历史著述的主体。

④基督教《圣经》对历史著述有决定性的影响。

(2)评价:积极方面:①从历史认识论上看,打破了古典史学循环史观的格局。

②从世界史体系上看,创立了普遍主义的历史框架。

③从历史方法论上看,确立了历史分期的观念。

④从社会功用上看,出现了天命史观,认为人类的历史都是上天注定的,在宗教虔诚的基础上实践了历史的社会功用。

消极方面:立足点本来就是错误的,上帝并不存在。

第五章 近代史学(I)

一、填空题:

1、在意大利近代史学中,“修辞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布鲁尼 )和( 布拉肖利尼 ),“考辨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比昂多 )、( 瓦拉 )和( 瓦萨里 )。

2、( 瓦拉 )创立了( 文献校勘学 ),代表作是( 《论伪造的君士坦丁圣赐》 ),考证了君士坦丁赠礼的虚伪。

3、( 瓦萨里 )开创了一个小的史学领域—( 艺术史 ),并最早提出了( “文艺复兴” )这个词,代表作是( 《意大利艺苑名人传》 )。

4、( 马基雅维利 )和( 圭恰迪尼 )代表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史学的巅峰。

5、( 让•波丹 )是近代第一位史学理论家,著有( 《史学易知法》 ),这是近代第一部史学理论著作。

二、名词解释:

1、布鲁尼:意大利近代史学中“修辞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是《佛罗伦萨史》,共12卷,时间是从佛罗伦萨城市建立后一直到1404年,它是第一部写佛罗伦萨的通史。其特点是放弃了从上帝创世纪的写史手法,采用世俗的手法来写历史。明确提出佛罗伦萨的历史是人的活动的历史。非常注重史料的搜集。进化改造了中古拉丁语,努力模仿古典史学家那种注重修辞风格的写作手法。

2、比昂多:意大利近代史学中“考辨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西方考古学的奠基者,著有“罗马三部曲”,即《著名的罗马》、《复兴的罗马》和《胜利的罗马》,他最成功的著作是《罗马衰亡以来的千年史》,奠定了他在历史学的地位。他首创“中世纪”一词,推翻了原来史学家对这段历史的看法,用考古学辅助学科来研究历史,整理史料。

3、马基雅维利:意大利近代史学中政治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君主论》,这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奠基作。他治史的特色是以服务于现实政治为目的,以人性本恶为理论基础,非常强调英雄伟人的作用。

三、问答题:

1、简述人文主义史学的特点。

答:(1)历史学逐渐趋于世俗化。

(2)产生了新的历史分期法,即古代、中世纪和近代。

(3)比较注重对史料的批判与考辨。

(4)历史著作注重史学的民族性与地方性。

(5)历史传记体空前流行。

2、简述让•波丹的史学思想。

答:(1)在本体论方面,认为历史是对事物的真实描述,他把全部的历史分为人类史、自然史和神圣史。

(2)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历史是运动的,是一个普遍有序的发展过程,而且是不断进步的,否定了古典史学的倒退论。他还提出地理决定论,认为人类历史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每个时期各有2000年,第一个时期属于爱思考的南方民族,他们发展了宗教与哲学;第二个时期孕育了中部民族,气候温和使他们的性情温和,发展出了有序的政府和政治;第三个时期是北方民族在寒冷的天气下发展了机械和战争。

(3)在方法论方面,初步提出了内证原则,对于历史研究不能单纯依据史料,还要了解时代背景,认为当代人不能写当代史,写历史必须站在旁观者、仲裁者的位置。受很多时代局限,写前代历史超脱了利害关系,写历史要避免作出价值判断。作为史家应具有的素养包括据实直书、政治经验和地理学等。

3、简述法国博学派产生的背景和特点。

答:(1)背景:①科学革命改变了人们对待知识的态度。

②宗教改革导致了人们对史料的重视。

(2)特点:①尽可能地占有和使用史料是进行历史著述的首要条件。

②建立了一系列辅助学科,为后世的历史研究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极大地丰富了史学研究的方法。

4、简述法国圣摩尔派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及贡献。

答:(1)马比昂:代表作是《古文书学》,他是古文书学的开创者,为古文书学和古文字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2)蒙福孔:代表作是《希腊古文字学》,他在希腊古文字学、考古学领域成就比较大。

(3)杜•孔日:代表作是《中世纪拉丁文词典》,他是拜占庭学、中古拉丁语言学的开创者。

第六章 近代史学(II)

一、填空题:

1、法国人( 伏尔泰 )的代表作是( 《路易十四时代》 )。

2、英国人( 爱德华•吉本 )的代表作是( 《罗马帝国衰亡史》 )。

3、( 康德 )的三大批判是:( 《纯粹理性批判》 )、( 《实践理性批判》 )和( 《批判力批判》 ),后来学者又为他提出第四个批判( 《历史理性批判》 )。

4、法国史学家( 孔多塞 )的代表作是( 《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 )。

二、名词解释:

1、哥廷根学派:它大体形成于18世纪60年代,在近代西方史学史上,它可以说是第一个具有近代意义的历史学派。代表人物主要有伽特勒、施洛塞尔和赫伦等人。正是由于他们的努力,使哥廷根学派从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初,成了德国史学发展的主要中心。其史学特点是重视世界史,继承并发展了伏尔泰的文化传统,非常重视辅助学科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治史方法严谨。

三、问答题:

1、简述理性主义史学的特点。

答:(1)以理性主义作为衡量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标准。

(2)史学领域不断扩大。

(3)进步的历史观念。

(4)历史要为今用,“古为今用”。

(5)比较系统的历史哲学开始兴起,涌现出一批历史哲学家。

2、简述伏尔泰的史学贡献。

答:(1)把理性主义哲学引入历史研究中,主张以理性的眼光看待人类过去的历史,提出历史发展的规律性。

(2)扩大了史学研究领域,打破了传统的政治军事史研究,开辟了历史学的新领域—近代文化史研究。

(3)以世俗的观点把世界历史作为一个整体考察,试图建立一个崭新的世界史体系。

3、简述吉本的史学贡献。

答:(1)以理性主义的态度对基督教的愚昧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2)以理性的原则审视了罗马帝国的历史,总结了这一古代大国兴衰的历史经验。

(3)用极其严谨的态度进行写作,非常重视占用原始资料。

(4)非常注重著作的可读性。

4、论述赫尔德的史学思想。

答:赫尔德的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人类历史哲学思想》这本书中。

(1)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受三种因素决定,即所处地区的状况与需要,所处的时代及其机会,人民的内在特征。

(2)人类历史就是一个有机体,人类历史呈现一种有机的自然的演化,他认为人类历史发展并不像理性主义说的那样美好。

(3)把人类历史分为三个演进阶段,即诗歌、散文和哲学。

(4)认为历史进化的目的是人道的实现,正义和理性是为人道。

但是他的史学思想也有一定的缺陷,过于讲求妥协与和谐,对历史的冲突评价不足。

5、简述维柯的史学思想。

答:维柯的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新科学》这本书中。

(1)人类世界确实是人类自己创造出来的,从哲学的角度完全排除宗教色彩,最初的神仙和上帝是人自己创造出来的。

(2)人类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神袛时代、英雄时代和人的时代。

6、简述康德的历史哲学思想。

答:康德的历史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一个世界公民观点下的普遍历史观念》。

(1)人类的历史进程是大自然的意图。

(2)人的非社会性是历史进步的强有力的动力,人既具有社会性,又具有非社会性。

(3)历史发展的终极目的是世界公民状态。

第七章 近代史学(III)

一、填空题:

1、实证主义史学的奠基者是( 孔德 ),其代表作是( 《论实证精神》 )。

2、( 蒙森 )是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位历史学家,著有( 《罗马史》 )。

3、美国史学研究之父是( 班克罗夫特 )。

4、比较史学的鼻祖是( 马克•布洛赫 )。

5、年鉴学派鼎盛时期的代表人物是( 布罗代尔 ),他的长时段理论将历史分成( 长时段历史 )、( 中时段历史 )和( 短时段历史 )三个层次。

6、文化形态史观的开创者是( 斯宾格勒 ),其著作是( 《西方的没落》 )。( 汤因比 )发展了他的学说,著有( 《历史研究》 )。

二、名词解释:

1、兰克:19世纪德国著名的史学家,兰克学派的创始人。他通过细心研究前人的历史著作,认为人们乐于引用权威的作品其实都是不可信的,真正负责任的研究必须利用原始档案和文献。他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结合的有机过程,在他心目中,除了这个世界之外,再也不存在其他任何世界。他在柏林大学开创了历史研讨班的授课方式,形成了德国史学中的兰克学派。王国维是第一个对兰克史学给予客观评价的人。兰克著有《拉丁和条顿民族史》、《世界通史》等。

2、黑格尔:德国19世纪具有历史主义思想的重要人物之一,代表作是《历史哲学》。他认为人类历史是世界精神的外化,是世界精神借以展现自己和表现自己的场地。世界历史是历史发展的经线,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历史发展的纬线,二者相互交错,共同构成推动历史发展的因素。他把世界历史的发展分成四个阶段,即东方、希腊、罗马和日耳曼。此外,他还非常强调地理环境对历史发展的促进作用。

3、年鉴学派:法国现代史学中的一个重要派别,由费弗尔和马克•布洛赫于1929年创立,它得名于1929年发刊的《经济与社会史年鉴》,简称《年鉴》。关于年鉴学派的发展脉络,人们通常把它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即创建阶段(1929—1945年)、发展阶段(1945—1968年)和转型阶段(1968年至今)。对总体史的追求,跨学科研究方法的运用,回溯复原方法的运用,对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特点的关注,对各种文字与文字史料的广泛采用等,所有这些都注入到年鉴学派的研究模式之中,也为现当代法国史学乃至世界史学留下了宝贵的史学遗产。

4、布罗代尔:1902年—1985年,出生于平民阶层,后就读于巴黎大学,其写作重视地理环境,受费弗尔的影响与年鉴学派结下不解之缘。他是年鉴学派第二代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在《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一书中将人类历史分为三个层次,即物质生活、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布罗代尔对西方近代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问答题:

1、简述近代史学的特点。

答:(1)历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历史思想推陈出新,史学流派繁衍不绝。

(3)史学方法日趋科学化。

(4)偏重于政治军事史。

2、论述兰克在史学方面的贡献。

答:(1)史学贡献:①要求撰写历史要客观公正,还历史以本来面目,力求不加带任何个人的偏见。

②建立了一套科学而严谨的史学方法体系。重视档案,促进了近代档案学的发展,采用内外互证法对史料进行批判和辨伪。

③在教学方面,创造习明纳尔教学方法。

(2)史学方法:①在他搜集资料、写书时也存在假设意图。

②有选择的运用史料,并不是资料越多越好,而是加以选择。

③在处理历史事实时,认为不可停留在史料搜集方面,而是加强对史料的理解。

④认为写作历史并不是为了“如实直书”,还有其他目的,要有研究各个体的洞察能力,要突出时代精神。

(3)史学思想:①并不完全排斥哲学思想,认为历史、哲学都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

②对理性主义史观的批判,从知识论、神学论方面对历史进步给予批判。

③对史学性质的界定,认为历史既有科学的一面,又有艺术的一面。

④对史学家提出一些标准,如:对真理的热爱、有广泛的兴趣。

3、论述实证主义史学与客观主义史学的关系。

答:(1)区别:①对历史研究的层次不同,客观主义史学停留在“如实直书”上,而实证主义史学的第一阶段为确定事实,第二阶段为探寻规律。

②在运用史料为历史研究服务这个层次上,兰克主张“如实直书”,确定真相,拒绝发现规律性、阐释性史学,不作价值判断。而实证主义史学运用史料时,目的性很强,就是为了探寻规律性,发现史料间的内在联系。

③从研究成果对现实的价值上、史学的应用上看,兰克过于重视事实,和现实离得远。而实证主义史学有点功利主义,强调历史道德在社会现实的价值,强调史学的功用,为现实提供借鉴。

④在历史哲学方面,客观主义史学是一种阐释性史学,认为哲学太抽象,加以蔑视,认为不是历史。而实证主义史学则与哲学分不开。

(2)联系:①从方法论上看,都非常重视史料的重要性。

②在治史原则上都非常主张“如实直书”。

③史学研究范围都比较狭隘,实证主义史学矛头对准浪漫主义史学,客观主义史学主要针对先验论。

4、简述浪漫主义史学产生的背景、特征、代表人物和影响。

答:(1)背景:①法国大革命的过激行为、革命后的冷酷现实使人们对理性主义产生了怀疑和厌恶。

②拿破仑战争导致欧洲各国民族主义思想崛起。

③大革命过程中形势的瞬息万变以及它所引起的欧洲社会的剧烈变革促使人们思想转变。

(2)特征:①强调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延续性。

②强调历史学家在历史研究中的直觉与情感作用。

③强调历史发展中的民族性与民族特征。

④历史研究方式近似于传记的汇编。

(3)代表人物:①保守派:伯克;②激进派:卡莱尔;③自由派:班克罗夫特。

(4)影响:①促进了历史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历史进化论理论的完善。

②促进了国别史研究和历史著作的普及。

③促进了近代语言学和近代史料学的发展。

④促进了阶级斗争学说在历史研究中的运用。

5、简述美国早期史学产生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答:(1)背景:①西进运动的过程为边疆学说的提出提供了实证依托。

②美国综合实力的变化是边疆学说提出的内部原因。

③当时的外部环境是边疆学说提出的外部环境。

(2)主要内容:①认为19世纪末以前美国西部存在着一条不断向西移动的边疆线,边疆线是文明和野蛮的分界线。

②西部自由土地是支配美国社会发展的力量。与英国保守性不同,美国的冒险性是在西进运动中形成的,西部自由土地是美国社会的安全阀,可以释放社会压力。西进运动形成美国人流动的习惯和探索冒险行为的精神。

③边疆因素是影响美国外交决策的主要动力之一。美国在西进运动中形成扩张主义的本性,这种在扩张中形成的特性必须在流动中保持。

6、简述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思想。

答:(1)他认为人类历史是世界精神的外化,是世界精神借以展现自己和表现自己的场地。在原始的历史、反省的历史和哲学的历史中,他强调哲学的历史。

(2)世界历史是历史发展的经线,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历史发展的纬线,二者相互交错,共同构成推动历史发展的因素。

(3)他把世界历史的发展分成四个阶段,即东方、希腊、罗马和日耳曼。到日耳曼时期,理性已发展的比较完美了。

(4)非常强调地理环境对历史发展的促进作用。

7、论述旧史学与新史学的区别。

答:(1)在研究对象方面,旧史学研究的是狭隘的政治史。而新史学研究的是人的学问,全面的人的活动。

(2)在研究方法方面,旧史学注重梳理史料,对文献史料进行考证。而新史学不仅是考证史料,还非常注重史学理论的概括和创新。

(3)在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方面,旧史学将历史学与其他学科分别开来,成为独立的学科,与其他学科没有很大联系。而新史学极力倡导跨学科研究。

(4)在历史认识论方面,旧史学的研究主体和客体是分开的,要想做到研究的客观性,维护历史的真实性,不能将个人的主观思想加进去,人们要做的是梳理史料,进行史料考证。而新史学强调必须发挥主体的能动作用,对客体进行研究处理。

(5)在写作方面,旧史学是叙述史,借助帝王将相对历史加以联系并描述出来。而新史学不完全讲究历史的叙述,加入许多抽象分析的成分,同时借鉴许多其他学科的优秀成分。

8、简述斯宾格勒的史学思想。

答:斯宾格勒的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西方的没落》一书中。

(1)他把文化看作一个有机体,具有生长、盛衰的规律性,是一个固定的生命周期。他认为文化具有三个阶段,即前文化阶段、文化阶段和文明阶段。

(2)他认为世界文化是多元的、多中心的,各种文化是等价的,他把文明分成了八种,即埃及文明、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中国文明、巴比伦文明、古典文明、墨西哥文明和西方文明。

(3)他预计西方文明在2200年后瓦解。

9、比较汤因比与斯宾格勒在文明方面的不同。

答:(1)汤因比的视野更广阔,将文明发展为二十一种,后来又增加了五种文明,其晚年增加到37个之多。

(2)汤因比详细论述了文明的起源,文明起源于挑战—反应,而斯宾格勒没有指出文明的起源。

(3)汤因比对于文明的前景并不像斯宾格勒那样悲观。

(4)汤因比对文明的模式进行了划分,即希腊模式、中国模式和犹太模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