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不听难受,听了难受一天,“恐龙扛狼”怎么火起来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布鲁biu是什么歌 一天不听难受,听了难受一天,“恐龙扛狼”怎么火起来的?

一天不听难受,听了难受一天,“恐龙扛狼”怎么火起来的?

2024-05-21 13: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许多网友表示这些梗从爆火到争论都“莫名其妙”。土味视频素来用浅显直白、不加雕琢、最接地气的表达方式,为观众生产和制造快乐,满足看客的猎奇、审丑心理,以至于鲜有人能完全抵抗土味文化的强势洗脑。那么,它是如何让人做到边吐边看、不禁模仿,甚至引发品味鄙视链呢?

Part01.

网梗的模仿、重复、传播:

人类的本质是复读机

抖音主播“云南权妹”是《恐龙抗狼》的原创作者。今年4月,权妹发布了这段视频,一刹间,“我没K”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上暴走。

《恐龙抗狼》出处

视频中的她扎着高马尾,身穿黑T和破洞牛仔裤,踩着节奏左右摇摆。魔性十足的肢体动作,加上过于模糊抽象的rap,成功燃起了网友们造梗玩梗的激情。

1976年,英国生物学家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把希腊语“mimema”简化为“meme”,正式提出了模因的概念。模因(meme),又称迷因、米姆、觅母、谜米等,意指被模仿的东西。

理查德·道金斯和《自私的基因》

道金斯把模因定义为文化传播的小单位,模因的传播过程其实就是语言、观念、信仰、行为方式等的传递过程。与病毒式传播相比,模因式传播更多地体现了用户主动性、创造性和参与性。

互联网中,由个人或群体向另一个群体进行传播并产生“人传人”现象的,可以叫做网络模因的传播,比如一个梗、一个表情包、一段视频都可以看做是一个模因。

翻看该视频相关评论,随处可见网友的“心路历程”:

第一遍:够土够好笑(嘲讽脸jpg.)

第二遍:我没K是什么意思?

第三遍:我没K,布鲁biu布鲁biu,恐龙抗狼抗狼抗……

《恐龙抗狼》

互联网语境下,内容生产者和用户不仅可以实现跨时空的“准社会”互动,更重要的是用户拥有对信息编辑和修改的自主权,得以自由地再生产和传播新的内容。

网络模因传播主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一是前期的维护模式,指未经修改过的多媒体信息,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内容的原貌,即“原生模因”。

二是中期的扩展模式,指可以经过添加或衍生等二次生产和传播的信息和内容,成为“动态模因”。

三是后期的修改模式,借助于社交媒体平台上更为广泛的“用户生产内容(UGC)机制”对“动态模因”改头换面,进行“混搭”“嘲弄式模仿”,甚至于彻底改写与颠覆,最终发展出“成熟模因”。

正如权妹最初发布《恐龙抗狼》,网友觉得新鲜、好笑,将其当成“社交货币”的一次谈资来转发分享;而后关注倍增,网友便自发地参与造梗游戏,涌现出唱跳版、伤感版、朗读版等各种二创;到最后,伴随质疑和批评的声浪,一场审美或审丑的品味区隔大战呼之欲出,待玩梗赛沦为“互撕对骂”,也意味着本次集体狂欢的生命周期到了末尾。

图源:抖音账号整理

而当相同的话语充斥整个网络,网友们更易不假思索地模仿,开启“CV模式”进行无差别复制。

其原因不难理解,在以碎片化交流为主导的传播语境中,一段文字、一条视频若有“简单、重复”的特点,便具有了病毒式传播的可行性。

只要够简单,参与门槛就足够低,网友就能随时随地模仿着唱一句“我没K”;只要能重复,任何场景皆可套用,在不断重复过程中锚定记忆点,以“洗脑之势”抢占网友注意力。

塔尔德认为,“一切社会事物不是发明就是模仿”,纯粹的发明是少见的,大量的行为是模仿。

法国社会学家塔尔德

无论是去年《我是云南的》神曲爆火,或是前阵一夜吸引500万听众的“挖呀挖呀挖”幼儿园曲,还是当红的权妹K遍全网……类似的“数字化姆米”,其传播规律都遵循着网络模因的过程和特点,并反复证明:“人类的本质是复读机”。

从左到右:

傈僳族小伙“蔡总”(账号已被封)、桃子老师、云南权妹

Part02.

意义的斗争、偏离、阐释:

恐龙到底为什么抗狼?

虽说土味网梗经历一夜爆红到无人问津,最长不过短短数月,但从抵抗到上头、再到参与、模仿和二创,我们为何总是在旧梗未远、新梗再起的冲浪铁律里乐此不疲?

模因并不是文化单位的简单复制,而是加工、创造并赋予意义的过程。卡雷把病毒传播与模因传播的区别概括为“作为传输的交际和作为仪式的交际”,共享和传播模因的果实,包含使用者的选择倾向与意义赋予,是社会心态的投射。

与詹姆斯·凯瑞“传播的仪式观”相似,凯瑞将传播看做是一种仪式,在此过程中不断建立和强化参与者的身份认同、归属感和价值共识。

美国传播学家詹姆斯·凯瑞

因此,梗作为一种通过互联网广泛传播的文本,同时也是一个意义斗争的场所。

梗的兴起与火爆,可以放在青年亚文化这个更大的视角来看待。

在芝加哥学派看来,青年亚文化是一种越轨行为,它对社会秩序具有实际破坏能力的负文化。例如2005年,由恶搞视频鼻祖胡戈改编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引发了世纪侵权案探讨,还被陈凯歌导演指责为:“做人不能无耻到这种地步”,可见不满当时的恶搞剪辑。

陈凯歌VS胡戈

伯明翰学派则认为,青年亚文化是一种抵抗仪式,是与主流意识形态进行风格抵抗的附属文化。伯明翰学派更强调亚文化的积极意义,如2019年香港反修例事件,人民日报采用饭圈粉丝给国家取名为“阿中哥哥”的这一称号,与网友达成一致声援态势。

《人民日报》给国家取名“阿中哥哥”

到了后亚文化时代,青年亚文化是一种部落场景,抵抗意义不断式微,语义边界逐渐模糊。这次“恐龙抗狼”的造梗大赛,引来了不少官媒亲自下场参与——中国军号发布射击版、中国南方航空制作飞天版,中国邮政、中国烟草等官方账号也一呼百应,不禁让网友提出了“是不是被盗号了”“00后开始整顿媒体了吗”等疑问。

图源:抖音账号整理

苏州大学马中红教授认为,现代网络时代的青年亚文化已经脱去了“正面冲突”和“公然抵抗”的色彩,变得更加“自我宣泄”和“自我满足”。如我们在模仿土味视频中自娱自乐,讥讽另类审美;在社交平台使用网梗作为加密语言,对圈外人加以区隔;在“拒绝”与“上头”并行中开启巴赫金式的狂欢,表达彰显独异性的自由交往。

如德里达所说,“没有终极意义就为表意活动的游戏开辟了无限境地”。网梗的文本意义不断流动,其边界的模糊性使得可吸引和可容纳的造梗者只增不减。

从后现代解构的视角来看,“复制”与“拼贴”是常用的手法,指将原作的能指和所指撕裂,把离散的意义、拆散的旧元素重新组合,创造出具有全新意义的文本,达到强烈的戏谑、反讽效果。

《恐龙抗狼》表情包

歌词如同喜剧变脸,其作用从气氛暖场,到翻唱演绎、情景表演,每次出现都以“新面孔”示众。这首洗脑BGM包含的意义越来越多,留给观众解读和想象的也意义空间越来越大。

当文本的“真实性”退位,取而代之的便是“游戏性”和“复制性”。至于“恐龙抗狼”到底是什么意思早已不再重要,玩梗大军只是享受参与时的狂欢快感。

Part03.

品味的区隔、拉锯、杂食:

美声版《恐龙抗狼》异军突起

“恐龙扛狼扛狼扛”能让一部分人有多上头,就能让另一部分人有多下头。

自然,一些网暴言论不可避免地出现在权妹的视频评论中。有评论说,权妹的表演过于浮夸,加之毫无意义的后续创作,让“土味K梗”流失了对草根群体真实个性气质的表露,剩下哗众取宠的外壳。

权妹在抖音回应质疑

取而代之的是,由北大博士生上上翻唱的“男高音版”《恐龙抗狼》,在一众“土味”二创版本里如同一股清流脱颖而出,斩获2亿的播放量。

不同于网评对权妹土味表演的褒贬不一,上上的美声版本可谓好评一致——“高档”“古典”“气派”。高亢的美声碰撞接地气的歌词,演绎反差感一下将神曲传播推向另一个高潮。

美声版《恐龙抗狼》

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或者说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争论不曾停歇,可对于同一首词曲无本质差异的歌,何以引发“品味鄙视链”的争执?

品味是消费社会的重要概念,其体现不仅围绕时尚、服装、食物、音乐、电影等消费领域,还与阶层密切相关。

布尔迪厄作为品味与阶层分析的集大成者,他认为品味具有区隔阶层的作用,是惯习的外化。不同的惯习决定不同的品味,并通过品味进行阶层区隔,而占统治地位的群体常能成功地确立主导文化实践的优越性,并能与下层区分开来。

就网梗的互动情景来看,互联网看似提供了平等、自由、开放的创作空间,实则暗含了使用壁垒和内容区隔,由“数字鸿沟”理论衍生出了一种更为隐蔽的鸿沟,即“品味区隔”。

从观众这方来说,分享的信息、偏好的内容以及夹杂其中情感态度,都是反应个人品味的意面多棱镜。好比喜爱权妹原创版的人,追随土嗨文化,执着于复刻相对固定的原创者风格,以此来彰显自我个性;而追捧上上美声翻唱的人,则是将土味符号作为素材,通过二创把“潮”“酷”“有趣”等意义增添到土味文化里。

抖音评论:左 权妹;右 上上

品味区隔,还体现在文化占优势的阶级通过符号斗争来标榜自己的文化稀缺性,通过建构出所谓的“鄙视链”来形成新的互联网文化秩序,抑制下层文化向上层流动的可能。

品味不但区隔出旁观者的观看意愿,还折射出后续创作者的迥异创作风格。

原版《恐龙抗狼》虽是权妹在一线城市深圳创作走红,但其文本的符号内涵、表演的说唱口音,带有十分浓厚的云南地域特色,本人也表示自己是一名来自云南文山壮族的农村女孩,是典型的小镇青年代表。

小镇青年对土味文化的模仿路径,多数围绕现有的流行事物展开。模仿者一旦形成自己的风格并得到认可,就有可能翻身成为新网红,后续模仿者又会对其进行新的模仿,不断循环。

《恐龙抗狼》掀起模仿热潮

类似的还有云南傈僳族小伙,几乎所有作品三句不离“我是云南的,云南怒江的”这一句式;山东菏泽曹县引人注目,也得益于快手主播大硕的喊麦:“山东菏泽曹县,牛X666,我的宝贝!”;山西晋城四人行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仍在不断被复刻。

山东曹县喊麦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城市青年对土味文化的翻红方式,更多是“借用”而非“模仿”。土味只是作为可供挪用和拼贴的符号,以便二次创作中吸引更多流量。

反观上上的作品集,出圈翻唱的短视频神曲,仅是他美声唱腔的冰山一角。高材生的教育背景、自幼生于晋剧演员的音乐家庭、大学时玩音乐成立的“正经乐队”、曾在《声入人心》舞台上引发关注……这些文化资本都融入了他的创作中,让原本魔性土味的“恐龙抗狼”也注入了“新的灵魂”。

上上的作品集

品味区隔引发的拉踩之战,本质上都是从他者视角对表演者的凝视。

权妹接受采访时被问及,“如果有一天直播不火了怎么办”,她的表情真切、谈吐从容,完全不同于拍摄视频时的无脑土嗨风,一改网友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而也让网友的品味从区隔,到拉锯,再转向杂食(即品味各异的群体间不再盲目排外,从而更为多元、兼容杂食),有了新的契机。

权妹采访画面

流量来得猝不及防,围观散得悄无声息。互联网永远喜新厌旧,一夜成名依然会是腐朽的神话,权妹的热度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终会消失。

作为观众,我们如果能规避阶层视角中的他者审视,或许更能够放下审丑的傲慢、摒弃居高临下的姿态来区隔所谓的“土味视频”,从而理解这些网梗创作的主人公,看到土味视频背后的“人”。

内容综合整理自觅游新传考研、江苏音乐台、新榜

▼点击下方文字链接,了解详细订阅方式▼

欢迎订阅2023年《新闻与写作》

投稿请登录https://xwxz.cbpt.cnki.net/

订阅纸质刊物请致电010-85201321

商务与广告合作请致电010-65595210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