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吹上天的二战美军巴祖卡火箭筒,真有传说中那么厉害?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巴祖卡m20 被吹上天的二战美军巴祖卡火箭筒,真有传说中那么厉害?

被吹上天的二战美军巴祖卡火箭筒,真有传说中那么厉害?

2023-07-18 06:1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巴祖卡M1型火箭筒,长1.37米,重量5.9千克,最理想状态穿甲厚度100毫米(实际60毫米左右)。

美军1944年版的加农炮连手册对此有如下介绍:“火箭筒和高爆火箭弹的首要战术目标是逼近炮兵阵地的敌方坦克和其他装甲车辆,其次要目标是敌方重武器操作小组、火力点、碉堡和敌方兵力密集处。战斗中必须节约火箭弹以对抗首要目标……连部和每个排都各有一具火箭筒,它们平时通常都由运输队负责保管。由于此种火箭筒在装填和再装填时需要两人配合,它们在使用时通常是由一个两人小组负责操作。每具火箭筒都要配备四名接受过训练的操作手。每具火箭筒都备有一枚教练弹,用于训练操作流程、射击精度、射击提前量判断和开火技巧。”

“射手在开火时可以采用卧姿、立姿、坐姿或跪姿,他还可以从散兵坑或坑型工事中向外射击……。虽然此型火箭的最大射程有600米,有效射程超过300米,但射击精度不够,尤其是在对移动目标开火时经常打不中。为了让攻击变得更为突然和准确,射手应让敌方移动目标尽量靠近自己后再开火……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御,部队都应尽快查明可以供火箭筒小组隐蔽接近敌方装甲车辆的路径(例如林荫道)和发射阵地,并立即着手构筑射击阵地。”

■美剧中经常出现的巴祖卡火箭筒,其装备的单位很广,除了一线步兵外,伞兵、炮兵、后勤运输部队中都有它的身影。

早期型号的巴祖卡只是由一根简单的钢管构成的,这样做虽然重量很轻,但却难于携带或是放在局促空间内。上述问题很快就随着M9型巴祖卡的出现得到了解决,后者虽然更长但却可以分解成两段。和其它无后座力反坦克武器一样,巴祖卡火箭筒也存在着尾焰问题。当火箭筒开火时,装填手必须远离发射管尾部。发射时喷出的尾焰会把地面上大量的灰尘和树叶扬起,这将让发射小组所在的位置暴露无遗。巴祖卡火箭筒非常不适合在局促空间(例如房屋或战壕)内使用,因为它喷出的尾焰会对身处其间的发射小组造成灾难性后果。

■美军士兵在操作巴祖卡M9型火箭筒,长度增加为1.55米,但可以拆成两段,重量6.5千克,理想状态下穿甲威力增加到125毫米。

实战中,巴祖卡在面对德军坦克时并不是一款有效的武器,需要各方面的因素都处于理想状态才能取得战果。虽然在面对轻型装甲目标时显得威力足够,但它仍然无法击穿德军“豹”式和“虎”式坦克厚实的正面装甲,尤其是在击中有一定厚度的倾斜装甲板时经常弹开。火箭筒操作手要想获得向敌军坦克侧面和后部装甲较薄的位置开火的机会,必须具备巧妙构筑射击阵地的本领、运气和勇气。

虽然巴祖卡的理论有效射程超过300米,但在实际使用时一般射击距离都在100米以内。除开有效射程不足,射击精度差是巴祖卡的另一大缺点。美军第1步兵师中士撒迪厄斯·隆巴尔斯基(Thaddeus Lombarski)对阿登战役期间的一次遭遇战有如下回忆:“我们在穿越了大半个森林之后决定前往路边观察一下,在那里发现了一辆停着的德军坦克。由于我们当时就在这辆坦克的背后,我们获得了向其尾部射击的绝佳角度,要知道在战斗中并不是经常遇到这样好的机会。我于是转身回去找我手下那名巴祖卡射手,然后与他又一起来到公路上。巴祖卡射手向目标发射了一枚火箭弹但却没有命中,那辆坦克的炮塔随即转向我们发射了一枚炮弹。这枚炮弹杀死了我的巴祖卡射手,但我却躲过了一劫。”

■装备侧裙装甲的德军三号突击炮,这种侧面装甲可以很好的防御巴祖卡射出的火箭弹。

巴祖卡在1942年首先投入北非战场,还没来得及发挥多大作用,就被德军缴获了一些。德国人之前设计的“洋娃娃”之类的反坦克火箭炮都极其笨重,看到如此轻便的巴祖卡大呼专业——原来火箭筒可以做得这样简易——随后迅速借鉴出自己的单兵反坦克火箭筒“战车噩梦”。88毫米口径的“战车噩梦”明显比巴祖卡更为优秀,无论威力、射击精度还是对射手的防护都更为出色,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一度令美国人十分尴尬。

■一名美军士兵在将缴获的“战车噩梦”与巴祖卡进行对比,可见两者在设计上的一些区别。

为了弥补威力和射程的双重缺陷,美军在二战后推出了M20“超级巴祖卡”,口径增加到89毫米,理论穿甲厚度高达280毫米,射程也有所提高。不过这种改进型号依旧缺陷过多:体积质量偏大、拆分式结构准备时间长、瞄准装置简陋、射击精度差、发射后焰对射手有伤害等。

■美军士兵在对比M20超级巴祖卡和M9巴祖卡,两者在使用当中都有诸多缺陷。

巴祖卡火箭筒算得上是二战美军一款名声在外的武器,在战场上战功卓著也实用,不过本身的弊端也很明显,到越战时期就已经被其他武器所取代,总产量在50万具左右。相对而言,美军的M2重机枪才是真正的百年经典,总产量超过300万挺,从1921年开始量产至今其后续型号还在生产当中。

■巴祖卡火箭筒和M2勃朗宁重机枪,谁是真正的传奇经典,士兵们心中自有评价。

收藏

举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