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传奇藏书家:严雁峰与严谷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巨富书籍 蜀中传奇藏书家:严雁峰与严谷声

蜀中传奇藏书家:严雁峰与严谷声

2024-06-02 14:3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严雁峰时,严家藏书高达115000多卷,为了更好地保存这些书籍,他买下和平街的景勋楼,改造为私家藏书楼,命名为贲园。“贲园”的字意,取自《周易》贲卦,曰:束帛戋戋,贲者西方之卦。“贲”读bi,四声,“贲”有文饰之意。

殚精竭虑承传家业

因严雁峰妻祝氏无出,为让藏书得到妥善保护,严雁峰依旧俗从渭南族人中选择了嗣子严式诲,即严谷声。后亦以藏书著名。

在物色嗣子时,为了找到中意的继承人,严雁峰不挑家道、不计容貌,公开宣称:“只求保我五万卷藏书,则平生愿足!”并亲自回陕西老家,选中了淳朴憨厚的谷声。

当时严谷声过继到严家,已过学龄。严雁峰为了勉励他学习,特为他在书房题匾“时过学斋”,经常引用黄宗羲《书天一阁藏书记》中的话:“读书难,藏书尤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来吿诫他。最终,养子谷声没有辜负他的期待,勤耕苦学,惜书如命,助严家成就了文化史上一桩大业。

大业来之不易。雁峰先生辞世时,贲园书库开工才三年多,还未完全建成,而谷声时年仅20,但他“能敬承先绪手泽,重以遗言”,守住祖业,在以后数十年间让严氏藏书持续增长而绝无流失。

“读书难,藏书尤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又难。”黄宗羲在《天一阁藏书记》中的名言被严氏父子二人作为贲园书库的藏书理念。为严格管理和保存家藏古籍。贲园参照皇家档案馆皇史宬设计,考虑了防潮防晒,控制温度,防虫防蛀等方面的问题。库内书籍分门别类存放,并勤于清点,积年累月毫不懈怠。每年春天,严谷声都会雇人翻书,具体工作就是坐在书库内不停翻动书页,避免虫蛀和湿气的浸润。书库内对虫蛀、水沤、霉烂、发脆、脱页断线等均有良好的预防设施和专人管理。还专门雇了三人看守书库,即使家人想入库都要征得严谷声的同意。

1957年,严谷声孙女严蘩诗结婚时全家福

1924年,贲园书库建成后,严谷声请清末著名的史学家张森楷帮助其整理家藏古籍。张森楷花了两年时间,用班固《汉书•艺文志》“十家九流”的方法,分类编成《贲园书库辑略》,记其共得书14145种,115230余卷,45982册,并刻板传世。但在那个年代,要想在无官位权势的庇护下,保全如此珍贵而大量的藏书,并没有那么简单。

抗日战争期间,曾有不少外商和国内古董商多次以重金求购其所藏的全国地方志,美国哈佛大学曾许以万金购买,均遭到严谷声的断然拒绝。后来,孙科又以国史馆顾问为饵,要他作价献书,也被严谷声以整理祖传古籍的责任未了,婉言拒绝。

革鼎之际,时局混乱,古籍遭浩劫,收藏亦受牵连。严谷声两次被城防司令部软禁,勒令交出全部藏书。严谷声曾在成都岳府街市政厅被关押达半年之久,最后被敲诈2万元才被放出。不久后,国民党军一团长故伎重演,又将谷声绑架到灶君庙,再次勒索钱财。经此两劫后,一些商人怂恿严谷声将藏书售与英、美,然后举家远走;孙科也一再寄函,要老人携家挈全部珍藏迁往台湾;中央军校成都分校教育长孙耀明也借与严谷声私交甚笃,到严府催促严家赴台,声称运出的飞机早已备好两架。正当严谷声进退两难的时候,他收到了邵力子和章士钊的来信,信中转达了周恩来希望他为祖国保护文化遗产的殷切寄语,由此,坚定了他保护的决心和力量。

1950年,严谷声将保存完好的典籍其中包括30余万卷藏书、自刻书籍木板3万多片、若干件历朝历代名人书画、碑帖文物捐赠给国家,由四川省图书馆(其时为川西图书馆)收藏。政府接收这批书籍时,没有一卷有水渍、虫蛀,着实让人惊叹。

严谷声先生虽历经战乱,屡遭横祸,亦不屈不挠,宁舍万金,不弃一卷,终将一生所藏全部交给了国家,分文不取。后来,在文史馆工作时,他仍节衣缩食购买书籍,直到1976年逝世。

待人以诚高朋汇聚

严谷声与父严雁峰一样,待人无新旧门户派别之见,无尊卑贵贱之分,以诚结友,助人为乐。从一九一九至一九四九的三十年间,贲园成了文化名人和艺术家的文化客栈,贲园主人倾囊相助。海内和蜀中文人,不仅常是他座上的佳宾,也是他书库的常客。与廖季平、宋育仁、张森楷、王树楠等前辈的交情自不待说,邵力子、章士钊、于右任、张大千、龚道耕、林山腴、沈尹默、向楚、厐石帚、谢无量、蒙文通、陶亮生等也都以同辈、同乡、同学或友好等关系常在书库借阅资料。廖季平长期埋头于贲园书库著作,其所著手稿均存书库中。谷声先生主持精刻的《音韵学丛书》六十余种,就是由蜀中名儒龚道耕长住严家与老人共同校订的。

关于严谷声和张大千的交往,据严家后人回忆,始于严谷声1935年8月北平之行。时值溥心畬和张大千在北平举办账灾联合画展。谷声先生与大千一见如故,对其作品赞赏有加;大千亦极佩服谷声学识和鉴赏力,友情日深,终成摯友。当年秋天,两人同游西岳华山。邓宝珊、张学良、杨虎城等陕西军政各界文人雅士纷纷來访。因姻亲关系,杨虎城还邀约同游终南山。在北平期间,谷声先生的女儿严盛媛即拜大千先生为师学画,成为了张大千门下嫡传第一代女弟子。

园贲书库目录辑略

1941年严谷声的族侄,时任陕甘监察使的严庄告诉大千先生,敦煌石窟有大量精美壁画,大千倍感兴奋,立即组织人马,在严家的全力资助下,赴敦煌石窟临摹壁画直至1943年,持续工作达两年多。在敦煌期间,严庄鼎力相助。大千敦煌临摹的主要作品返回成都后,均在严家整理、加工完成,并于1944年初在严家进行了预展。随后,谷声先生亦多方奔走,甚至不惜变卖家产,遂成就了成都《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览》轰动全国文化界的盛事。

严谷声为了整理好古籍,博百家之长,对有专长者无不敬重。凡有一技之长者只要到贲园都受到了热情接待,被他视为知己。曾佑生善拓印,严谷声热忱相待。抗日战争时期,数学家余介石、作家叶圣陶等曾借住严家西郊房屋,严谷声分文不收,任其查阅资料,免费提供吃住。画界张寒杉先生生活清苦,所画作品不为人们所重视,严谷声却从不小视他。年轻画家李遇春进修画艺,严谷声指点迷津解囊相助。当年全国各地凡到四川学艺者,只要来到贲园,皆受到关照。几十年来,严谷声广交社会名流贤达,助人为乐。贲园当时被社会各界贤达名人誉为“蜀中古籍珍藏之宝库”和“文人学士艺术家之乐园”。

藏书以善刻书以精

严家藏书从不“秘而不宣”,而是“公开示人”,让书籍发挥最大作用。为了更好地利用藏书,严家在成都创立私家刻书坊——镐乐堂。镐乐堂书店设在成都市桂王桥西街,刻书坊则在“贲园”内。至此,严家完成了从藏书到出版的发展过程。

严氏刻书之所以能够美名远扬,与它的刻书特色是分不开的。据《四川图书馆学报》1998年第4期《严氏镐乐堂刻书考》载,严氏刻书有五大特色:

其一,底本考究。借贲园书库收藏善本、孤本书籍甚多之便,镐乐堂所刻古籍一般均有可靠的善本作为底本,保证了刻本质量。其二,名家校订。海内文人学者听到严氏父子潜心藏古籍、校镌善本,贲园一时成了他们荟萃之所,同时也是研究学术之所。廖平、向楚、龚向农、林思进等人长期在贲园,为镐乐堂校勘了大批精刻善本。其三,多有著述。目不识丁者难以当好藏书家之角色。严雁峰平生善诗文,有《贲园诗钞》传世,被人誉为“近百年秦中诗人之首”;严谷声则对音韵版本颇有见地,因此在访书、刻书过程中,常撰有序、题、跋。其四,刻、写、印俱佳。严氏父子,特别是严谷声在刻书方面极为讲究。镐乐堂刻书不惜重金聘用刻工。其刻工中最有名的当属陆吉三舅甥二人,二人不仅精于镌刻,还写得一手好字。刻书所用纸张则柔韧洁白。其五:各种书的书名,均请名人学者书写书签。如《重校稽古楼四书》由吴昌硕书写、《重校颜氏家训》由郑孝胥书写、《世德堂本老子》由谢无量书写、《渭南严氏精刻善本书籍目录》由张大千书写等等。

1923年,严谷声请龚向农、向楚二位学者对贲园所藏音韵学的书籍进行整理。1936年,这套辑唐宋以来中国音韵学之大成的巨著——《音韵学丛书》32种、123卷始告完成,严谷声聘请刻字高手汇刻竣工。这是严氏辑刻古代典籍的最得意之作。严谷声曾经携书卷专程赴杭州求教于章太炎,章先生极为赞赏,并亲自为之作序。此书刻成,谷声先生曾自豪地说:“总算做了一件对得起先父的大事!”并将孙女、孙儿命名为韵孍(蘩诗)、韵谟以资纪念。这套丛书曾经参加在德国莱比锡举行的万国博览会,受到好评。严谷声将这套丛书分别捐赠给了剑桥大学、牛津大学、莫斯科大学。

在国外,英国大英博物馆、牛津大学图书馆、剑桥大学图书馆、莫斯科大学图书馆均有严氏印本陈列,为此美国国会图书馆还专辟有“渭南严氏精刻善本书籍室”,各地也都回赠了严谷声先生许多图书并专门发函感谢。

严氏父子对藏书的坚守恰似贲园书库那席对联:天爵自尊,不官亦贵;异书满室,其富莫京。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