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工作型文件命名的终极参考规范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工作文件夹英文 也许是工作型文件命名的终极参考规范

也许是工作型文件命名的终极参考规范

2024-06-16 12: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虽然我们在每天的工作中都会多次创建或接收到各种不同类型的文件,虽然我们在职场生涯中都或多或少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进行过所谓的文件管理——那些简单的无规律的分类可能也称不上为管理,但绝大多数人事实上对自己电脑中形形色色的文件的名字并没有一个清晰直观的认识。没办法,“文件命名”这个东西真的是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之外,九年的义务教育加上至少三到四年的高等教育,压根就没人意识过重视过并且教过这事儿。

很多人的文件名形同虚设

文件名就像人的名字一样,但很多人连孩子的名字都懒得起,如果老大是个男孩,那就叫张佚名男孩,老二嘛就叫张佚名男孩02好了,打开电脑看看桌面上那些未命名文件,这个类比看起来就一点也不夸张。有少数人意识到文件有名并且也重新命了名,但这部分人给自己的孩子起名比翻字典选字还要更随意一些,同样是工资表,6月份的时候叫“工资表06”,等到7月份的时候就改称“7月份工资”了。仔细回想,等到真需要调兵遣将的时候,眼巴巴地看着桌面上散落着一堆未命名、已瞎命名的妖魔鬼怪,豆粒大的汗珠从急得冒油的额头上流下,试问,谁看了谁不迷糊?

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未来的你优雅地快速地清晰准确地找到你想要的文件呢?别说,还真有。

从文件名该拥有的作用出发

名字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一种符号,是交际中必需存在的用于简化沟通的符号。文件名类似,首先它需要具备最基本的区分作用,应尽量避免重名,便于将不同文件进行区分。其次,文件名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就像大多数情况下通过名字可以大致判断出是男生还是女生一样,良好的文件名应该能够大致描述出该文件的重点内容,能够让文件使用者对该文件产生快速且准确的认识——在不打开文件的情况下大概能猜到它是干啥的。进一步,文件名可以具备清晰的排序能力,默认情况下,资源管理器都是会按名称对文件进排序,这样的好处是拥有相同前缀的文件会被优先排列在一起,方便我们查看,相当于一个分组功能了。

写到这里,大多数人对以上三个功能可能会有一些模糊的似曾相识的认识,但文件名的作用远远不止如此。

大多数人找文件是用“翻”的,有些人则是用“搜+翻”结合的,这就需要文件名具备被索引的功能,Windows系统环境中知名的Everthing以及macOS系统下好用的Alfred等市面上常用的文件检索工具都是基于文件的名字进行索引的,为了能让工具快速定位到所需的文件,文件名字的准确且规范就很有必要了。另外,如果你的宇宙超级无敌至尊最终版经常被甲方无情地按在地上摩擦之后又退回第一版,你就知道文件名还应该具备区分版本方便回溯的作用了,虽然有些软件内置版本控制,但通过文件名进行版本区分是更为通用可靠且必要的。

更进一步,我们抛开少数人压根就没意识到文件命名这件事的重要性,假定大多数人都知道一个良好的文件命名是必要且有用的前提下,那为什么还是很少有人去做呢?答案很可能是“懒”,在没有良好规范或者叫规则的前提下,每一个文件都要花费大量的脑细胞去起名,虽然没有到排八字看周易的麻烦程度——一般这样起名已经上升到付费的程度了,但人天生是有惰性的短视的,谁又愿意为了方便未来的自己而折磨今天享乐的我呢?一般人都做不到,那文件名最后一个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作用就是锻炼我们思考的作用,给一个文件命名需要概括其内容提炼其标题等,这是在工作中养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上好的锻炼思考能力的机会,注意,这项能力是抢手的需要长时间培养的可迁移的通用能力。

哦,对了,当你掏出一个清晰的有规律的实用的看起来相当专业的文件名的文件给领导或同事时,你会在背后偷偷听到一句:“这个人是真的细!”

总结一下,一个经过大脑思考的有合理规范的可持续践行的文件名应该具备以下作用或功能:

区分不同文件概述文件内容文件排序依据文件索引依据文件版本控制锻练思考能力适合大多数职场人士的文件命名规范

知道本身并没有什么卵用,要知道并做到,最好是知道做到并在持续做到中迭代,所以一套可持续实践的强包容性的高拓展性的文件命名规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2022年11月我在某破站上发布一条「也许是文件命名终极方案」的视频,分享了我实践多年的文件命名规范,迄今为止,已有近16万的播放量,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迭代拓展,在这里再一次分享升级版的文件命名规范,我称之为「CPDX文件命名规范」,中文名是可持续专业发展的文件命名规范, CPDX是Classification + Project + Date 和X的缩写,CPD表示持续专业发展,X代表高度可拓展性,为了介绍方便容易记忆和拥有它——因为拥有一个概念的最高方式是给它命个名。

CPDX文件命名规范如下:分类?+ 项目关键词 + 文件内容概述关键词 + 日期 + V版本号?+ #标签?+ @人物?+ 备注?+ 文件扩展后缀

分类:可选项,对文件进行大粒度的分类,根据实际需要用,例如可放客户公司名等;项目关键词:建议必填项,可将文件按项目聚合排序;文件内容概述关键词:必填项,描述文件内容的概括性词语;日期:必填项,建议精度控制在日即可;版本号:可选项,阶段标识,用于控制版本迭代,使用V开头加版本号;标签:可选项,可补充状态信息,例如未完成、已完成等,使用井号开头;人物:可选项,可补充文件创作者或修改者等,使用@符开头;备注:可选项,其他需要备注的内容,例如内部,使用大括号醒目标注;连接符:下划线「_」,可选中划线「-」,看个人习惯。

示例:有点东西公司_北雪南送项目_项目企划书_20240107_V1.2_#未完成_@麦先生【内部】.docx

值得说明的是,以上只是一个用于展示的比较极端的文件名,实际使用过程中根据需要对字段进行删减,我个人不太经常使用标签和作者字段,这里抛砖引玉提供思路,各位根据业务需要按需使用即可。另外,值得提醒的是,如果你目前并没有合适的文件命名规范的话,我建议你先借鉴以上的规范实践一段时间之后再回来发表赞同或反对的意见——没有经过实践的意见都是不负责任的耍流氓。

对于视频留言中网友留言关注最多的问题做进一步的解释,首先是版本号的使用,其实程序员同学使用的比较多且专业,我借鉴程序开发的版本控制并按照自己的需求进行了定义和简化,数字0代表草稿状态,V0.1代表这是草稿的第一版,如果在第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小幅修改则升级V0.2,依此类推。等到内容足够成熟,可以上交给领导或客户看的时候,就算到了正式版了,则版本号升级为V1.0,根据领导的意见有较小修改,则升级为V1.1,如果版本更新较大,则直接升级为V2.0,看起来清晰明了且没有心智负担。

然后是连接符的选择,主流选择是下划线或者是中划线(也称连字符),抛开使用场景谈选择是不负责任的,这里需要看你的文件是否需要被搜索引擎搜索,差别就在于,当我们将文件发布到网络上时,文件名通常会作为URL地址的一部分,常见的搜索引擎会将下划线连接的单词视作为一个单词,而使用连字符的话则会将两个单词拆分查找,差别就在于此——这里就不展开解释原理了,大多数人的工作文件应该不会上传到网络进行共享。结论就是,如果想要可读性强观感好看,我推荐你使用下划线。

最后就是有些所谓的“专业人士”指出这样的文件名过长会超过文件系统限制的问题,一般的操作系统对文件名的限制是不超过255个字符,以上述例句为例,将所有的字段全部应用——实际应用中也不会有这么长,所占的字符数为52个字符,在高度概括理性克制的情况下按照规范命名,是不会超过系统限制的。

另外,不需要也确实没必要去照搬我的命名规范,它最后应该是个性的只属于你自己的相对主观的。而且规范并不是一次成型永久不变的,随着业务的扩展经验的积累动态调整——它是活的。更重要的是,不要因为一件正确的事看起来难就不去做,仔细观察一下每个人学习和掌握技能的过程就能明白,从出生开始,我们就不断学习和使用各种技能,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整个过程都是由难及易的,接受一开始的笨拙,早晚有一天我们会跨过那个拐点,随着大脑沟壑的形成而逐渐内化成“条件反射式”的组合动作,我们便将这个技能内化了、成长了——才是真正的把“学到”的东西“做到”了。

最后,把任何一个技能用起来,持续地用起来,远比知道这个技能难无数倍,但这不是终身学习者该放弃的理由,不是吗?

小彩蛋:用键盘大师强化重命名体验,编写了一个基于CPDX文件命名规范的键盘大师宏,增强文件命名体验,可点击[链接](https://pan.baidu.com/s/1lGKyPQj0SFo3WC5NqU7opA?pwd=hi96)下载并根据个人需求进行二次开发定制,具体使用效果参考视频「也许是文件命名终极方案」。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