噩耗!杜海涛,猝然离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工作加班猝死新闻稿件 噩耗!杜海涛,猝然离世……

噩耗!杜海涛,猝然离世……

2024-06-17 07:5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然而,长年累月的无休工作早已让他的身体不堪重负,出现了连他自己都没意识到的风险。

终于,在一次跑步中突发心梗,猝然辞世。

悲剧发生后,“过劳死”这个血淋淋的问题再一次被抛到大众眼前。

我国每年猝死的人数高达55万,相当于每一分钟就有1人倒下,猝死人数居世界第一。

中国睡眠医学协会曾发布过一则调查:90%的猝死都与熬夜有关。

而在这些熬夜的人里,有30%是为了工作在拼命。

方案没写完、PPT没做完、KPI没达到……

大家熬夜加班,以牺牲健康的方式来完成工作。

996和007变得越来越普遍。

而这样做的代价,就是越来越多的人,与死神擦肩而过。

生命的消逝,本是一件让人惋惜的事情,也值得我们重新反思“高强度加班”是否真的值得:

所有鼓吹以牺牲健康换取成功的工作方式,都是饮鸩止渴,都是隐性谋杀,都该受到重视和抵制。

然而没过多久,评论区里的留言,却开始朝着一个诡异的方向驶去:

“多劳多得,他想要赚那么多钱,就得付出那么多代价。”

“为了拿高工资死皮赖脸在那做,死了活该。”

他们觉得杜海涛会猝死,是因为想赚更多钱,“拿命换钱”也是自愿的。

他们默认了整件事的合理性,认为这只是个人的选择。

甚至有不少人将自己带入到事情中,在评论区里感谢老板的“不杀之恩”:

“我们老板从来都不会强制我们加班,他对我们真的太好了!”

几乎没有人认为,不加班才是自己的合法权益。所有人都在为自己不必成为“过劳死”中的一员而欢呼雀跃。

这一幕真的很让人费解。

让我想起了自媒体作者@桌子 说过的一句话:

当人们开始自我“阉割”,把本该属于自己的权益,当成是资本的恩赐,就已经沦为了资本的奴隶。

玩命加班的人,真的想要加班吗?

我看未必。

每天定好闹钟早早醒来,挤公交挤地铁,到了公司匆匆咬两口面包就开始投入工作。

中午赶着十分钟吃完,还没来得及休息一会,就又像陀螺一样转了起来,直到深夜。

24小时待机,凌晨还在回复工作。

所有的焦虑、着急忙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没有选择。

微博上曾有一幅名为《人生》的动图,获得了上万点赞。

人生就像一座高山,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无可选择地成为了一名攀登者。

读书、工作、结婚、生子、赡养父母……每向上攀爬一步,身上的担子就更重一分。

而在这条陡峭山道上费力挣扎的,大多是实力平平的普通人。

为了不被淘汰,为了让日子继续过下去,我们不得不被迫加班,拼命赚钱。

曾有一个很火的段子是这样说的:

“不要大声责骂年轻人,因为他们会立刻辞职;

但你可以往死里骂那些中年人,尤其是有房有车有娃的那些。”

字里行间满是调侃的味道,也透露出了成年世界最大的悲哀:

每个人都有着不为外人道的压力和无奈,我们不能辞职,也不敢辞职。

企业老板们正是看准了我们的这个痛处,才敢明目张胆地将996摆上台面,进行肆无忌惮地剥削和压榨:

“不加班?可以。

给你的工作就是这么多,干不完就卷铺盖走人。有的是人想做你这份工作。”

选择权从来都不在我们手上。

于是,“拿命换钱”看似是自愿的,看似是个人的选择;

可实际上,这个所谓的“选择”,是别人算计好了才交到你手中的,当你拿到它的时候,已经无路可走,只有被迫接受。

这个“自由”的选择,恰恰是最不自由的枷锁。

更可怕的是,不止是你的老板在“剥夺”你的选择权;

你周围的同事,也在无形之中压缩你的生存空间。

企业里似乎很爱讲“多劳多得”,既能起到激励作用,又有一定的选择,不失为一种人性化。

可“多劳多得”这个词本身就是一种陷阱。

自媒体作者@叶橙子 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在一个行业里,多劳多得有意义的前提是:

工作制度既有一个合理的上限,也有一个合理的下限。

然后允许员工们在这个合理的范围内,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强度和报酬。

这样,才能规避无底线的个人消耗。”

然而,很多老板只会告诉你下限在哪里,却从来不会给出上限,因为他们巴不得你多干一点活。

失去了这个上限后,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大家会开始以消耗自己为代价,去获取工作上的认可。

进而产生“内卷”现象。

我举个例子。

在一个公司中,大家每天工作8小时,所有人的工作时长都是一样的。

这时有个人跳出来说:“只要老板能够赏识我,给我升职加薪的机会,我愿意工作12个小时。”

老板当然愿意赏识这种白干不赚的。

接着,其他人看到后,为了不落后于他人,纷纷效仿,开始加班。

结果大家都开始了每天12小时的工作量,再次回到了同一条“起跑线”上。

此时,“每天工作12小时”失去了优势,如果你还想继续领先其他人,就必须工作15个小时、18个小时、20个小时……

对于其他人而言,如果不想被淘汰,就得紧跟住同事的步伐,咬紧牙关一步步走向996,再一步步变成007。

没有人敢从这场竞争中停下来。

别人都能工作20小时,自己一旦停下来,退回了8小时工作制,剩下的只有淘汰。

大家以自降福利的方式去争高低,形成恶性竞争,最终工资没涨,加班时长涨了。

工作强度的标准,也被提到了一个不正常的高度。

“多劳多得”不再是一种鼓励,而是哄人的幌子。

身处996环境中的每一个人,不会再有“奋斗自由”。

外有老板们的剥削,内有同事之间的竞争,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种新的规则:

加班是正常情况,按时下班反而有罪。

就在前不久,上海一名小伙子小江因为把公司告上法庭,而引起了广泛关注。

小江是位应届毕业生,毕业后到一家快递公司上班。

当同事们都在996时,小江却是公司里唯一准时上下班的人。

很快,他被领导约谈了。

领导委婉地劝诫他,年轻人应该多奋斗。

说直白了,就是暗示他应该留下来加班。

小江不听,仍然到点就走人。几天后,他收到了辞退通知书,辞退理由是:未达试用期要求。

小江觉得,自己任职期间,公司并没有对自己提出任何的考核标准,自己在工作上也从没有出现过什么错误,因为不愿意加班,就得被辞退吗?

一怒之下,小江将公司告上了法庭。

几天后,法院判决小江胜诉,公司无法证明小江未达到试用期要求,属于非法辞退,需要向小江支付相应的赔偿金。

类似这样的例子多不胜数,知乎上就曾有网友吐槽过自己的亲身经历:

“每天下班都像做贼一样。

即使工作已经完成了,但是同事们不走,我就不敢走,非得在那杵到九点才敢回家。

评判工作积极性的唯一标准,就是比谁下班的晚。

真的很无语。”

当“加班”和“正常上班”划上了等号,大家到底是自愿投入,还是被迫投入,已经无法分清了。

个人意愿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只能依附于那些“成功学”,不停告诉自己:

“只要努力奋斗,我就能过上好日子,就能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事实却是,在被加倍地剥削过后,好日子不一定能等来,可是身体健康的红灯却会提前亮起来。

近些年来,因为加班猝死的新闻越来越多:

2017年9月,江苏一中年男子加班4个多小时,回家后感觉身体不适,抢救无效而死亡。

2018年10月,一位36岁的爸爸在连续工作了22个月后,猝死在了开会的路上。

……

熬夜、不规律饮食、压力过大……超时长加班带来的恶果正在一点点侵蚀我们的身体,这是一场拿命换钱的无奈搏斗。

当加班现象变得越来越正常,就不会再有人对它提出质疑和反对。

也不会再有人知道,超时长的加班,其实是违法的,更不要说无偿加班。

被剥削的一切,在成功学的激励和竞争的压迫下,变得合理了起来。

马云说:“996是福报。”

任正非说:“年纪轻轻不努力,光想躺在床上数钱,是不可能的。”

听上去是在鼓励大家奋斗,实际只是模糊了剥削的本质。

财富是靠打工人创造出来的,而不是压榨出来的。

我们努力拼搏,是为了让生活越过越好,而不是被消耗到仅剩空壳,再被无情抛弃,到头来生活仍旧一团糟。

前进的过程,如果是在没有任何保障的情况下,以掏空自己、抹杀希望为代价,那么这样的奋斗没有任何意义,也没有任何尊严。

拒绝成为“奋斗”的囚徒,拿回我们应得的自由和人生,才有可能真正获得理想中的生活。

我知道,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目前无法改变现况,只能寄希望于法治的完善,希望法律可以压制住无法拒绝的“自愿加班”。

但是我相信,只要发声永不停止,这种“拿命换钱”的畸形现象,一定会有被解决的一天。

就像法学教授熊浩说过的那样:

“微光会吸引微光,微光会照亮微光。我们相互找到,然后一起发光。”

在相聚发光之前,也希望大家能好好爱惜自己的身体。

赚钱固然重要,可健康才是一切财富的根基呀。

内容完整,拿来即用的岗位竞聘面试评分表!

点击领取⬇ ⬇ ⬇

岗位竞聘面试评分表

HR拿来即用

领取

①阿里最有权力的女人下去了

②水杯多次被同事注入精液,员工以此辞职要求经济补偿支持吗?

③人社局:明确女性退休年龄!1月1日起正式执行!有些人或65岁退休…

④女员工与男同事聊天“过火”,被男同事老婆截图发朋友圈,公司将女员工开除,官司打到高院!

⑤“哈尔滨退票”事件冲上热搜第一:这是我今年见过最恶心的“白嫖党”!

⑥ 董明珠与孟羽童的信仰之战:对不起,年轻人不吃这一套了

⑦领导座次安排(2023最新版)

⑧董宇辉事件结束之后,我看到了8个人性真相

⑨ 社保断缴1次,这些待遇全部取消?12月起,全都这样处理

⑩ 为俞敏洪点赞:警惕团队中的伪高管!

阿浪,文章来源:看书有道(ID:iikanshu),一个文艺又理性、严肃不失温情的公众号,每晚21:30,用阅读和思考,陪你一起对抗这个时代的焦虑。,人力葵花整理编辑,所推送文章非商业用途,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人力葵花”立场。

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没有经常留言或点“在看”的,会逐渐收不到推送!如果你还想每天看到我们的推送,请将 【人力葵花】加为“星标”或每次看完后点击一下页面下端的 “在看”,拜托了。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