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学者的岳阳学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岳阳楼和洞庭湖的位置 一个学者的岳阳学

一个学者的岳阳学

2024-06-19 02:3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个学者的岳阳学

岳阳晚报

|

2024-06-18 15:58:58

0

 2078469b5b3c33309c183843e353fe80_20240618000151143224.jpg

何林福为岳阳职院学生作讲座

fb5a85ab7c39670b9909e134252429fe_20240618000151903119.jpg

作者 李冰洁

何林福老师靠墙而坐,清瘦的身材与书院的氛围很搭,一股文人的气息扑面而来。

大家都是爽快性子,开口便进入主题。说起对岳阳文化的研究,何林福侃侃而谈,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眼里充满智慧的光彩。

他写了400篇文章,编写了8本著作,3本已经完成初审,准备排印。71岁的何林福像一棵结满果实的大树。这棵树,经历了开花结果,越发显得沉甸甸。

提起他的作品,他虽轻描淡写,但言语间谦虚与自信并存。

种子播下 总有开花的季节

听父辈说起岳阳时,临湘文白山坳里的何林福开始有了想法。

他最初的想法是给岳阳画像,可从未见过岳阳,想象不出该如何动笔;跟大人来了一趟岳阳,他脑袋扭酸,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最终记住了岳阳楼的样子;稍长大,他读到《岳阳楼记》,范仲淹、岳阳楼成了他画像的主要元素。

他开始向往岳阳。

1979年是他人生改变的一个重要节点。他从临湘文白中学调到岳阳师范任教,随后进入岳阳中共市委政研室。

何其幸运,心中的向往就这样有了开花的土壤。

他要做学问了,他寻找自己的学术根据地。岳阳,他注视太久了,这片土地,是他完成学术的不二之选。

岳阳值得他研究。从古代来说,它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是军事重镇。它有长江、洞庭湖、京广铁路,它拥有太多,应该有人为它专门建立一门学问。

这就是何林福的岳阳学。他研究岳阳以洞庭湖区为重点,只因岳阳楼是洞庭湖的地理和精神地标。

岳阳学的建立是典型的点线面结合。从君山、岳阳楼着手,以屈子祠为点,以汨罗江流域、长江流域为线,以生态经济学的观点为面,谈洞庭湖整治开发的战略问题。

这只是他做学问时的方法之一。他逻辑性强,不仅从点线面三者建立思维,研究方法也是脉络分明,还有古与今结合、史与论结合、图与文结合等研究方法。

后来,因他研究成绩斐然,北京那边准备调他过去,但他不走。

岳阳是故乡,乡情乡愁乡土,每一样都舍不下离不开。燕子飞得再远,年年春归,脚步再远,走不出家乡,何不与乡土长相依。

何林福心中饱含着细水长流的温情,儿时播下的种子开花了。

果实初挂 遍寻各地为丰硕

何林福要当好果园园长,勤奋浇水施肥,守护果园,用一腔赤子之心浇灌丰硕之果。

他的脚步愈加有力度,眼神越发温润而独到,他要做一个“揭开岳阳文化密码”的人,让所有人了解岳阳、爱上岳阳,最好像他一样深爱。

他知道自己必须拥有不同的“钥匙”,故穷尽万金、跋山涉水、严谨细致。遇到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都要借助资料考证,所以他丈量岳阳的脚步,也走遍了全国。

写滕子京与范仲淹时,但凡涉及这两个人的有关地方,他都去过。徐州、洛阳、南京、北京……他前往这些地方的图书馆,去查阅资料。

辛勤总会带来意外惊喜——岳阳文庙里的一篇《岳州学宫记》,是他从河南大学的《河南先生》文集里查实出来的。

凡事都有缘分,可遇不可求,但天酬赤诚。为寻找与岳阳楼有关的事物,他转战大半个中国。

晚清著名文学家窦垿所作、何绍基书写的102字“岳阳楼长联”,迎风曜日,引得前来岳阳楼观光的游人赞叹不已。

学者看问题的角度异于常人。在众人感叹时,他想的却是长联最原始的出处。为弄清这副长联究竟写在哪儿,他到窦垿的故居云南去过好几次,都无缘得见。

1999年5月的一天,他又来到云南,从窦垿博物馆拿起一本《示儿录》。

当时,窦垿知道自己在世的时日已不多。担心妻子不会教育孩子,于是便写了一本教育孩子用的《示儿录》,留给年轻的妻子。

何林福仔细翻阅后,惊喜地发现,那102字长联,静静地躺在书中的一页。

带着问题去研究岳阳楼,所以何林福是第一个把《岳阳楼记》研究得那么透彻的人。

他把《岳阳楼记》这篇文章,从它的整个历史和它的关系、写作地点、思想艺术价值等都写得清清楚楚,毫无遗漏。一篇文章成就了一本书,这就是后来的《范仲淹与》。

标新立异做出来的学问,注定与众不同。

2012年11月6日,中央4台播出了何林福的《千古忧乐岳阳楼》。何绍基的五世孙何华中在看到节目后,立马通过熟人专程来岳阳拜访他,也从他的讲述中,了解到何绍基书写长联的时间。

何华中感叹,自己为了这个问题走访了二三十个研究专家都无果,而何林福几句话,就给自己讲述得清清楚楚。

何林福转战大半个中国,只为寻找与岳阳和岳阳楼有关的事物。中国只有一座岳阳城,一座岳阳楼,要让岳阳和岳阳楼走出中国,走近世界,他要把它们详尽地描写,让每一个文字打动全世界,让岳阳的每一个风物吸引全世界。

硕果丰盈 成就“岳阳活字典”

自1979从事学术研究,到1983年付梓《君山纪胜》一书,何林福一发不可收拾,研究得愈深入和拓宽,矿产就愈加丰厚,他笔耕不辍。这样一来,他的果园,叶绿葱葱,果子一天天增多,一天天丰满。

继《君山纪胜》后,何林福边研究边将成果进行整理,并集结成《岳阳楼史话》,于1987年出版。

《岳阳楼史话》堪称一部岳阳楼的通史,为此还引出一段学者文人相敬的佳话。

岳阳楼,岳阳的精神地标,不知牵引了多少文人学者专注的目光。

“岳阳三何”——何光岳、何培金、何林福,他们都主要研究岳阳。特别是何光岳,他是以研究岳阳起家的。

那时,何林福请何光岳为《岳阳楼史话》写序。何光岳细细读完此书,感慨道:“你是科班出身,无论理论还是其他方面,我都不如你。岳阳的研究有你,就用不着我了。”

后来,何光岳为何林福的书斋取名“味根斋”,并写下《味根斋记》和书房对联,再次称“何林福是岳州真正的才子”。

之后的35年,何林福出版了学术研究书籍《洞庭湖》《江南三大名楼》《永远的屈原》《岳阳名胜录》《岳阳历史文化十九讲》《范仲淹与》。对岳阳研究书籍的相继问世,几乎囊括了岳阳的方方面面,圆了他让岳阳的每一个风物都吸引全世界的梦。

何林福用孜孜不倦,成就了他“岳阳活字典”之头衔。

何林福告诉我,《何光岳年谱》《岳阳风土记通释》《岳阳楼画传》已完成初审,有待出版。

他退休后的精神果园依旧殷实,他终年守望着果园,守望着岳阳。

他热爱这座城市,置身岳阳楼,他感觉拥有了世界。

天就在头顶,洞庭湖就在眼前,千古“忧乐”大音希声就在耳畔,岳阳的山山水水就在身边,他的心随岳阳的脉动而跳动。

何林福远眺岳阳,守望这块热土,生命不息,他的笔、他的研究、他的心,对这个城市的热爱就不会停止。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到:

0

写下你的评论

评论 热门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tem.content}}

最新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ndex}} {{cell.app_user_name}} {{cell.news_timestamp}} {{cell.like_num}} 赞

{{cell.content}}

{{item.content}}

已加载全部内容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