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文化︱河南,中国文明开始的地方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山西省名胜古迹及地理位置 中原文化︱河南,中国文明开始的地方

中原文化︱河南,中国文明开始的地方

2023-08-16 09:2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 【图.洛阳】

+【图.安阳】

+ 【图.开封】

+【图.郑州】

远在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原人民就创造了著名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这里曾孕育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李耳、庄子,政治家商鞅、李斯,科学家张衡,医圣张仲景,文学家韩愈,哲学家程颢、程颐,民族英雄岳飞以及吉鸿昌、杨靖宇、彭雪枫、邓颖超等历史名人1000多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河南在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上始终占据重要地位。先后有20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河南。

中原这片土地上,曾上演过一幕幕历史活剧,诸如武王伐纣、周公营洛、春秋诸侯争霸、战国群雄逐鹿、刘邦项羽对峙、光武刘秀兴汉、曹魏中原称雄、隋末瓦岗暴动、赵匡胤陈桥兵变、岳飞抗金鏖兵、李自成中原血战、京汉“二七”风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等。中国风云变幻的历史,在中原大地上留下了一段段壮丽辉煌的篇章。

名胜古迹

名胜古迹

河南省不光矿产资源丰富,少林寺、龙门石窟、相国寺、殷墟等历史人文资源更是享誉海内外。嵩山、云台山、黄河等名山大川纵横,省内可供观赏、旅游的景区、景点有100多处。省内重点名胜共25处,国家级的鸡公山、嵩山、龙门、王屋山和云台山5处,省级的石人山、环翠峪、黄河游览区等20处。河南省形成了以古(古文化)、河(黄河)、拳(少林寺、太极拳)、根(寻根觅祖)为特色的旅游资源。

少林寺:位于登封,是禅宗和少林武术的发源地。佛教传入中国后,少林僧人将它与中国本土的儒家和道家思想相融合,创立了禅宗。禅宗是中国化的佛教,它迅速地传向全国各地及周边的日本、朝鲜、韩国和东南亚等地,对中国历史以及日本的花道、茶道、柔道、武士道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少林武术冠天下,天下功夫出少林。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是北魏迁都洛阳后开凿的。它既是少数民族与汉民族文化交流的产物,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龙门石窟产物。尤其是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它那“东方的微笑”将神性与人性、阳刚与阴柔很好地结合起来,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龙门石窟也因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而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大相国寺:原名建国寺,位于开封市自由路西段[1] ,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院,始建于北齐天保六年(555年),唐代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因纪念其由相王登上皇位,赐名大相国寺。

殷墟:是中国商朝晚期都城遗址,古称“北蒙”,甲骨卜辞中又称为“商邑”、“大邑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

嵩山:世界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旧时汉族民间广泛崇奉的神祇,即中岳嵩山君神。古称中岳,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

尧山(石人山):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西部,地处伏牛山东段。因尧孙刘累为祭祖立尧祠而得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

人文

人文

豫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起源于河南,被西方人称赞是“东方咏叹调”,“中国歌剧”等。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

笑伞:流传于荥阳一带的民间艺术。传说隋大业十二年(616),瓦岗军起义,翟让用李密计,破金韩关,进取荥阳。隋扬帝派大将张须陀为荥阳通守,协同荥阳大守郇王庆合兵讨伐。瓦岗军初战不利,于是乘正月十五玩花灯之机,巧扮民间歌舞艺人,随民间社火一起混进城内,里应外合,一举攻克荥阳。笑伞就是义军当时扮演的节目之一。如今歌舞队中执伞的滑稽老人,即是赫赫有名的程咬金,其他男女演员各2人也是义军勇士。

吹歌:流行于新密一带的古典民族器乐艺术。据说源于北魏,唐宋时期达到鼎盛,是服务于宫廷贵族阶层的音乐。传说,明朝景泰年间,一位祖籍密县的翰林告老还乡后,前往超化寺参拜,将吹歌传授给僧人。清朝初年又由超化寺中僧人传给当地百姓,从此流传民间。1949年后,经过挖掘抢救,得以保留至今。

独脚舞:流传登封一带的民间舞蹈。据传兴起于1886年,是以高跷打底、杂技镶边的融杂技、高跷舞蹈为一体的独特艺术形式。表演者通常扮演一个老汉,身穿马褂,头戴尖顶毡帽,腰系板带,足蹬抓地虎鞋,身背操子铃,手中拿一根用普通木棍做成的长1米、粗约10厘米的高跷,以迅速动作跃上场,两腿紧紧地夹住高跷,进行各种舞蹈动作的表演。

新窑玉雕:民间工艺品。产于新密市。密玉号称“河南翡翠”,玉色翠绿,质地坚细,色泽鲜透,历来被行家评为上乘之品。玉雕艺术在新密市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唐代曾被列为贡品。近年来,新密玉雕产品先后获得国家和省、部级优质奖,品种已扩展到翠、木边石、独玉、秀玉等数十种,畅销东南亚、西欧、北美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风俗习惯

风俗习惯

豫菜是我国的重要菜系之一。河南菜的风味既具有浓厚的地方风味和传统烹调技艺,又兼收各菜之长。豫菜烹调方法,共有50余种。扒、烧、炸、熘、爆、炒、炝别有特色。“唱戏的腔,做菜的汤”,一句土话表明河南菜里对汤的执着与讲究。开封的“糖醋溜黄河鲤鱼焙面”,洛阳的“牡丹燕菜”,安阳的“炒三不沾”,豫南的“桂花皮丝”等,都是历史悠久的地方名菜。

中国传统节日中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岁时风俗,如踩高跷、划旱船、玩狮子、挂灯笼等。“耍社火”,如小年祭灶、岁末守岁、过年吃饺子、拜年,元宵点灯盏,清明祭祖扫墓,端午插艾叶,七夕观星乞巧,八月中秋赏月,九月重阳登高等等,大多起源于中原,并通行全国。

宗教神话

宗教神话

在古老的中国神话当中,开天辟地的盘古是中原大地上的第一位英雄。地皇伏羲与兄妹关系的女娲是河南淮阳人,黄帝的故乡在新郑,其后人颛顼与帝喾也都在中原地区活动……中原民俗文化与盘古神话、伏羲女娲神话、轩辕黄帝的传说共生、共长,不断地向周边地区辐射,中原民俗文化根系文化的特征十分突出。

西汉末年,佛教开始传入中国,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修建的白马寺,为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现存的遗址古迹为元、明、清时所留。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

中岳庙:指嵩山中岳庙,世界道教主流全真道的圣地。位于河南嵩山南麓的太室山脚下,为中州祠宇之冠,也是五岳中现存规模最大、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群,也是河南省规模最巨、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如此宏大而又幽雅庄严的庙宇在全国也是罕见的,此为华夏文明道教圣地。

河南现有佛教寺庵291座、简易活动场所94处,道教宫观242座、简易活动场所35处,洛阳白马寺、开封大相国寺、登封少林寺是海内外有影响的寺院;登封中岳庙、济源王屋山、豫东老庄故里是比较有影响的道教活动场所。

END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作品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直接联系小编删除.谢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