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常识(5)快板、快板书、山东快书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山东快书郭德纲是谁 曲艺常识(5)快板、快板书、山东快书

曲艺常识(5)快板、快板书、山东快书

2024-06-02 07:0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快板书是在叙事咏物以外,增添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这种尝试是1953年首先由天津市著名快板演员李润杰进行的。最初几年,他表演别人创作的《赶穷魔》、《半夜鸡叫》等,1957年开始表演自己改编或创作的作品。

李润杰强调,一段好的快板书,既要有形象鲜明的英雄人物,又要有比较曲折的故事情节,结构要紧凑严密,语言要生动活泼;既有气势,又有风趣。他的代表作有《劫刑车》《千锤百炼》等。《千锤百炼》的开头,开门见山,亲切自然,很有特点:

刚入伍的战士叫新兵,

入伍一年就叫老兵。

老兵能把新兵带,

带出来的新兵又成了老兵。

我唱老兵赞新兵,

毛主席亲自领导,

指挥的人民子弟兵。

新兵老兵出英雄。

开头比较风趣地交代了主题思想,接下来叙述铁道兵班长陆大鹏见困难就上,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教育了新兵马云龙,在架桥时胜利完成任务。最后用“千锤百炼”的赞语结尾,使听众很受鼓舞。

3、山东快书

山东快书诞生于鲁西南地区的农村。据传说,清代咸丰年间(1851-1861),山东济宁一带有个贫寒的读书人赵大桅,为生活所迫,编了一些说唱武松故事的顺口溜,赶集卖艺。后来学习了山东大鼓里近似韵白的“窜钢腔”,使用山东大鼓的打击乐器“梨花片”(铜板),逐步形成了这个曲种。

当时,在集镇上演出时,演员们斜披着大褂,露着胳膊,表演武松故事。武松是武大郎的弟弟,说书的称他“武二哥”,群众就把这个曲种称做“说武老二的”。山东快书《武松传》有“东岳庙”、“景阳岗”、“狮子楼”、“十字坡”、“石家庄”、“孟州堂”、“安平寨”、“快活林”、“飞云浦”、“鸳鸯楼”、“蜈蚣岭”、“白虎庄”等十二回,是历代演员采集民间流传的梁山好汉的故事,不断加以丰富改编的。它语言朴素生动,表演豪迈粗犷,成功地塑造了刚强正直豪侠仗义的武松形象,表达了人民对英雄人物的崇敬和热爱,充满了强烈的反封建精神。这部作品现在已整理出版。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山东快书演员杨兴华等就运用这一文艺武器,开展宣传工作。他编演的《智取袁家城子》和《大战岱崮山》很受欢迎。解放初期,人民解放军山东某部也有人编唱过新曲目《大老唐》。抗美援朝运动以后,山东快书在部队中进一步普普及。志愿军中举办过三期训练班。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南京、西北等军区都以山东快书为主举办过曲艺训练班,培养了很多作者和演员。1956年以后,快书进一步普及到各地广大职工当中。优秀的曲目有《一车高梁米》、《三只鸡》、《李三宝比武》等。

4、编写韵诵唱词的要求

韵诵唱词就是说话、朗诵、演唱三者贯通一气的说唱诗。它的特点是:讲究句式,韵诵演唱,描绘人物,生动形象,朗朗上口,声调悠扬,易懂易记,便于推广。编写唱词时,必须掌握韵辙、句式的基本规律,灵活运用,才能收到应有的艺术效果。

(1)合辙押韵

辙和韵是一个意思。和写旧体诗一样,一段唱词第一句的末一个字叫起韵,第二句的末一个字叫押辙。例如山东快书《侦察兵》的头四句是:

满天的星斗没月亮,(第一句)

海风吹来真风凉。(第二句)

小渔船一起一伏向东进,(第三句)

轻轻的海浪拍船帮。(第四句)

第一句的“亮”字是起韵,第二句的“凉”字是押辙。以下从第四句起,逢双句的末一个字都要押辙,直到结束。过去艺人们进行口头创作,称押韵为找辙。我们知道,子音就是一个字开头的“声”,母音就是一个字收尾的“韵”。字音是由二者拼切而成的。唱词的韵脚相同就叫做“押韵”。这样唱起来舒服,听起来痛快,也容易记住。北方戏曲和曲艺常用的辙韵一共有十三种,统称十三道大辙。过去有人从每道辙中抽出一个字,编成一句话“月下一哨兵镇守在山岗多威武”,概括地代表了这十三种辙韵:

“月”叫做“乜斜”辙,收尾的韵是ie(耶)。例如:

硬骨头战旗红似血,

硬骨头赞歌唱不绝。

“下”叫做“发花”辙,收尾的韵是a(啊)。例如:

冬天夜里寒风刮,

呼呼呼飘来白雪花。

“一”叫做“一七”辙,收尾的韵是i(衣)、ü(迂)。例如: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

处处为人民谋福利。

zhi、chi、shi、ri、zi、ci、si也都属于“一七”辙。

“哨”叫做“摇条”辙,收尾的韵是ao(熬)。例如:

洪水哇哇在咆哮,

抗洪英雄喊声高。

“兵”叫做“中东”辙,收尾的韵是eng(哼)。例如:

山青水秀百鸟鸣,

花草丛生香味浓。

“镇”叫做“人辰”辙,收尾的韵是en(恩)。例如:

水有源,树有根,

创业在八十年代第一春。

“守”叫做“由求”辙,收尾的韵是ou(呕)。例如:

解放军来到夹皮沟,

山村雪后静悠悠。

“在”叫做“怀来”辙,收尾的韵是ai(挨)。例如:

游击队,巧安排,

大道中间把地雷埋。

“山”叫做“言前”辙,收尾的韵是an(安)。例如:

说的是祖国大西南,

哀牢山脉山套山。

“岗”叫做“江洋”辙,收尾的韵是ang(昴)。例如:

说了小大娘本姓张,

家住在城东李家庄。

“多”叫做“梭波”辙,收尾的韵是o(窝)、e(哦)。例如:

腊月二十半夜多,

从正北开来一辆十轮大卡车。

“威”叫做“灰堆”辙,收尾的韵是ei(欸)。例如:

红色的战鹰空中飞,

保卫祖国显神威。

“武”叫做“姑苏”辙,收尾的韵是u(乌)。例如:

坐等天亮盼日出,

北风袭来寒彻骨。

十三道大辙以外还有儿化的几道小辙。这种小辙很活泼俏皮,经常在喜剧式的唱词中使用。小辙有两道还是最常用的。一道是“小人辰儿”,一道是“小言前儿”。例如:出“神儿”,爱“人儿”,有“趣儿”,树“枝儿”等,这是“小人辰儿”辙,几个“钱儿”,过小“年儿”,几“篇儿”,小可“怜儿”等,这是“小言前儿”辙。

一段唱词中用两种以上的辙(一个段落换一个辙)叫做“花辙”,只用一种辙的叫做“一辙到底”。

(2)快板的句式

快板词语言上比较通俗、活泼、明快、流畅、幽默,写起来自由,格律限制较少。它的句式的规律是:分清上下句,句式三、三、七;每句要押韵,花辙也可以。例如:

车又小,人又挤,(三、三)

一天只走七八里。(七)

乘客们,发了愁,(三、三)

坐车不如骑老牛。(七)

这种格式便于上口、入板,唱起来有节奏。

花辙的好处是换辙较多,反复使用,自由灵活,例如:

同志们,入了座,

安安静静来听课。

摊开本儿,记笔记,

今天咱们讲曲艺。

换辙时需要一对对双句子换。单句换辙念起来不顺口,听起来别扭。

(3)快板书、山东快书的句式

快板书、山东快书都是叙事和代言相结合,具有人物和故事隋节。它们句式的规律是:七字、十字句,哪种都可以;双句要押韵,一辙贯到底。例如《武松打虎》:

闲言碎语不要讲,(七字句)

表一表好汉武二郎。

那武松学拳到过少林寺,(十字句)

功夫练到八年上。(以上是介绍人物)

……

“有什么酒?有什么莱?

一一从头说端详。

“好汉爷!要喝酒有状元红、葡萄露,还有一种是烧黄。”(以上是人物对话)

……

“我走遍天下打硬仗,

难道说一个畜类我不能降。”(以上是人物的内心活动)

……

武松打死一只虎,

留下美名天下扬。(以上是作者、演员的评论)

(4)编写时注意事项

①题材要精选,集中抓重点。从生活中选择人熟、事情熟、思想上感受最深的典型事例,加以提炼丰富,掌握最有教育意义的中心问题,突出地描写。

②句子口语化,押韵要自然。口语化的唱词易于上口演唱。非口语则别扭难懂。如“文水就义窥钢铡”,“昂首仰视英模人”,听起来就很费解。

③形象要生动,运用活语言。要根据人物的思想面貌和性格,写出活生生的语言。要把人物的动态写出来。说“王二是个懒惰人”,就不如说“王二抱手墙角蹲,天天想把粮食分”具体形象,又如说“风吹铜铃响”,就不如“风吹铜铃响叮噹”响亮动听。

④比喻要恰当,笑料不乱添。比喻要恰如其分。例如“座山雕匪徒来窜犯,好比鸡蛋碰泰山”,就显示了人民力量的强大;“民兵捉匪多英武,好比铁锤打豆腐”,就显得很不贴切。有些趣味低级、嘲弄自己的插科打诨,有时会伤害严肃的主题,起到相反效果,构思时应瞻前顾后认真琢磨。

此外,还要注意避免四种毛病:

①没话找话,絮絮叨叨,把篇幅拉得很长,说了半天,人家还不知中心内容是什么。

②为了合辙,写得非常牵强,不通顺。例如“手上流血红鲜鲜,一会马上就好完全”,“秀兰吃饭细思量,忽然想起事一端”。

③贪图省事,引用许多陈词滥调。例如“大门不远面前迎”,“二门迎面对前胸”,“急忙倒在地流平”,“忽然想起事一桩”,“好儿男”,“把话明”,“开了言”等。

④技术上的专用名词和术语用得太多,不知道的人听了不明白,知道的人听了乏味。例如“能不能把矽砖换陶砖,露焦容易把焦挂,陶砖不炸能把窟窿填”。

快板书、山东快书词虽然有一定的格式,但写的时候,话是怎样说的就怎样去写,不要乱切乱断,拼凑字数;也不要颠倒语句,牵强就辙。要向民间口头文学遗产学习,研究唱词的文学特色。

原文网址:http://www.ccqy001.com/a/quyililun/quyitanyan/2012/0125/1531_3.html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