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0736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山东体育学院长清校区 GB50736

GB50736

#GB5073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pdf(516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rEJ P GB 50736-2012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Design code for 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of civil buildings 2012-01-21 发布2012 -10 -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联合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w w w .w e b o o s .co m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Design code for 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

2、onditioning of civil buildings GB 50736 - 2012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 0 1 2 年1 0 月1 日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北京 w w w .w e b o o s .co m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 lli 口 第1270号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民用建筑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为国家标 准,编号为GB50736 -2012,自2012年10月1日起实施。其 中,第3.O. 6 (1)、5.2.1、5.3.

3、5、5.3.10、5.4.3(1)、5.4.6、 5.5.1、5.5.5、5.5.8、5.6.1、5.6.6、5.7.3、5.9.5、5.10.1、 6.1.6、6.3.2、6.3.9(2)、6.6.13、6.6.16、7.2.1、7.2.10、 7.2.11(1、3)、7.5.2 (3)、7.5.6、8.1.2、8.1.8、8.2.2、 8.2.5、8.3.4(1)、8.3.5(4)、8.5.20(1)、8.7.7(4)、8.10.3 (1、2、3)、8.11.14、9.1.5 (1、2、3、的、9.4.9条(款)为 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50019-2

4、003中相应条文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2年1月21日 3 w w w .w e b o o s .co m 前 主口 本规范系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 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8J102 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编制完成的。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 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 的基础上,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11章和10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 术语、室内空气设计

5、参数、室外设计计算参数、供暖、通风、 空气调节、冷源与热源、检测与监控、消声与隔振、绝热与 防腐。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 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 释,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 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暖通空调规范编 制组(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邮政编码100013)。 本规范主编单位z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本规范参编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 清华大学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 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4

6、w w w .w e b o o s .co m 哈尔滨工业大学 天津市建筑设计院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 中南建筑设计院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同济大学 天津大学 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 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建(北京)国际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同方股份有限公司 特灵空调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昆山台佳机电有限公司 安徽安泽电工有限公司 杭州源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丹佛斯(上海)自动控制有限公司 北京普来福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际高建业有限公司 开利空调销售服务(上海)有限公司 远大空调有限公司 新疆绿色使者空气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联合迅杰科技有限公

7、司 西门子楼宇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北京天正工程软件有限公司 北京鸿业同行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美的商用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妥思空调设备(苏州)有限公司 欧文斯科宁(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5 w w w .w e b o o s .co m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徐伟邹瑜徐宏庆孙敏生 潘云钢金丽娜李先庭寿炜炜 马伟骏王国复赵晓宇于晓明 董重成伍小亭王谦戎向阳 马友才吴大农张旭朱能 狄洪发刘鸣孙延勋毛红卫 王钊阮新贾晶刘一民 程乃亮叶水泉张寒晶朱江卫 丛旭日杨利明傅立新于向阳 王舜立邵康文李振华魏光远 张雷荤郭建雄王聪慧张时聪 陈曦孙峙峰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吴元炜吴德绳郎四维江亿 李娥飞许文发罗继杰曹越

8、 郑官振钟朝安徐明张瑞武 毛明强丁力行李著置张小慧 6 w w w .w e b o o s .co m 目次 1 总则 2 术语 3 室内空气设计参数 4 室外设计计算参数. 4.1 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4.2 夏季太阳辐射照度. . 11 5 供暖 5.1 一般规定. . . . . . 12 5.2 热负荷 . 15 5.3 散热器供暖. . . . 18 5.4 热水辐射供暖. . . 20 5.5 电加热供暖. . .23 5.6 燃气红外线辐射供暖. . . 24 5. 7 户式燃气炉和户式空气源热泵供暖. 25 5.8 热空气幕 . 26 5.9 供暖管道设计及水力计算. . 2

9、6 5. 10 集中供暖系统热计量与室温调控 . 29 6 通风. . . 32 6.1 一般规定 . . 32 6.2 自然通风. . 33 6. 3 机械通风. 35 6.4 复合通风 . 39 6.5 设备选择与布置.39 6.6 风管设计 . 41 7 空气调节. . . . . 44 7 w w w .w e b o o s .co m 7. 1 一般规定. . 44 7.2 空调负荷计算. . . . 46 7.3 空调系统. . 51 7.4 气流组织. . . . . 56 7.5 空气处理. 59 8 冷源与热源. . 62 8.1 一般规定. . . 62 8. 2 电动压

10、缩式冷水机组. . 64 8. 3 热泵. . . 65 8.4 漠化铿吸收式机组. . 69 8. 5 空调冷热水及冷凝水系统 . . . . 70 8.6 冷却水系统. .77 8. 7 蓄冷与蓄热. . . 79 8.8 区域供冷 . . 81 8.9 燃气冷热电三联供. . . . 82 8. 10 制冷机房. 83 8.11 锅炉房及换热机房. 84 9 检测与监控. . . .88 9.1 一般规定 . . . 88 9.2 传感器和执行器. . . . . . . . . . . 90 9.3 供暖通风系统的检测与监控. . 92 9.4 空调系统的检测与监控. . . 92 9

11、.5 空调冷热源及其水系统的检测与监控. 94 10 消声与隔振. . . 96 10. 1 一般规定. . . 96 10.2 消声与隔声. 97 10.3 隔振. 97 11 绝热与防腐. . . . . 99 11. 1绝热. . 99 11. 2 防腐. . . 100 8 w w w .w e b o o s .co m 附录A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102 附录B室外空气计算温度简化方法.178 附录C夏季太阳总辐射照度.180 附录D夏季透过标准窗玻璃的太阳辐射照度.194 附录E夏季空气调节大气透明度分布图.215 附录F加热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216 附录G渗透冷

12、空气量的朝向修正系数n值.219 附录H夏季空调冷负荷简化计算方法计算系数表 224 附录J蓄冰装置容量与双工况制冷机的空调标准 制冷量.259 附录K设备与管道最小保温、保冷厚度及冷凝水管 防结露厚度选用表. 261 本规范用词说明.273 引用标准名录.274 附:条文说明. (另册) 9 w w w .w e b o o s .co m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 . . . . . . . . . 1 2 Terms . . . . 2 3 Indoor Air Design Conditions 6 4 Outdoor Design Conditi

13、ons . . . 9 4. 1 Outdoor Air Design Conditions . . 9 4. 2 Solar Irradiance in Summer . . 11 5 Heating . . . 12 5. 1 General Requirement . . 12 5.2 Heating Load Calculation . 15 5.3 Radiator Heating . . 18 5.4 Hot Water Radiant Heating . 20 5. 5 Electric Heating . 23 5. 6 Gas-fired lnfrared Heating .

14、 24 5. 7 Unitary Gas Furnace Heating 2 夏热冬冷地区主要房间宜采用16 0 C-22C; 3 设置值班供暖房间不应低于5C。 3. O. 2 舒适性空调室内设计参数应符合以下规定: 1 人员长期逗留区域空调室内设计参数应符合表3.0.2的 规定: 表3.0.2人员长期逗留区域空调室内设计参敛 类别热舒适度等级温度(C) 相对湿度(%)风速(m/s) I级22-24 二300.2 供热工况 E级18-22 主豆0.2 I级24-26 40-60 运0.25 供冷工况 E级26-28 70 0.3 注,11级热舒适度较高.n级热舒适度一般, 2 热舒适度等级划

15、分按本规范第3.O. 4条确定。 2人员短期逗留区域空调供冷工况室内设计参数宜比长期 逗留区域提高l O C_2 0C. 供热工况宜降低1c -2 c。短期逗留 区域供冷工况风速不宜大于0.5m/s.供热工况风速不宜大于 0.3m/so 3.0.3 工艺性空调室内设计温度、相对湿度及其允许波动范围, 应根据工艺需要及健康要求确定。人员活动区的风速,供热工况 时,不宜大于0.3m/s;供冷工况时,宜采用O.2 m/ s-O. 5m/ s。 3.0.4供暖与空调的室内热舒适性应按现行国家标准中等热 环境PMV和PPD指数的测定及热舒适条件的规定)GB/T 6 w w w .w e b o o s

16、.co m 18049的有关规定执行,采用预计平均热感觉指数CPMV)和 预计不满意者的百分数CPPD)评价,热舒适度等级划分应按 表3.O. 4采用。 表3.0.4不闰热舒适度等级对应的PMV,PPD值 热舒适度等级 I级 E级 PMV -0.5二PMV0.5 -1PMV-0.5. 0.5PMV1 PPD 10% 27% 3. O. 5辐射供暖室内设计温度宜降低2 0C; 辐射供冷室内设计 温度宜提高O.SoC._, 1. SoC。 3. O. 6 设计最小新风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公共建筑主要房间每人所需最小新凤量应符合表3.O. 6-1 规定。 表3.O. 6-1 公共建筑主要房间每人

17、所需最小新凤量m 3 /(h人)J 建筑房间类型新凤量 办公室30 客房30 大堂、四季厅10 L 2设置新风系统的居住建筑和医院建筑,所需最小新风量 宜按换气次数法确定。居住建筑换气次数宜符合表3.0.6-2规 定,医院建筑换气次数宜符合表3.O. 6-3规定。 褒3.0.6-2居佳建筑设计量小换气次鼓 人均居住面积Fp每小时换气次数 Fp10m2 0.70 10m2Fp20m2 0.60 20m2 Fp50m2 0.45 7 w w w .w e b o o s .co m 表3.O. 6-3 医院建筑设计最小换气次敛 功能房间每小时换气次数 门诊室2 急诊室2 配药室5 放射室2 病房2

18、 3 高密人群建筑每人所需最小新风量应按人员密度确定, 且应符合表3.0.6-4规定。 表3.0.6-4商密人群建筑每人所幅最小新凤量m 3Ih 人)J 人员密度PF(人1m 2 ) 建筑类型 PF0.4 O. 41. 0 影剧院、音乐厅、 14 12 11 大会厅、多功能厅、会议室 商场、超市19 16 15 博物馆、展览厅19 16 15 公共交通等候窒19 16 15 歌厅23 20 19 酒吧、咖啡厅、宴会厅、 30 25 23 餐厅 游艺厅、保龄球房30 25 23 体育馆19 16 15 健身房40 38 37 教室28 24 22 图书馆20 17 16 幼儿园30 25 23

19、8 w w w .w e b o o s .co m 4 室外设计计算参数 4.1 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4.1.1 主要城市的室外空气计算参数应按本规范附录A采用。 对于附录A未列入的城市,应按本节的规定进行计算确定,若 基本观测数据不满足本节要求,其冬夏两季室外计算温度,也可 按本规范附录B所列的简化方法确定。 4.1. 2 供暖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5天的日平均 温度。 4.1.3 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 4.1. 4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1天的 日平均温度。 4.1.5 冬季空调室外计算相对湿度,应采用累年最冷月平均相 对湿度。 4.

20、1.6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50 小时的干球温度。 4.1.7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50 小时的湿球温度。 4.1.8 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历年最热月14时的月平 均温度的平均值。 4.1.9 夏季通风室外计算相对湿度,应采用历年最热月14时的 月平均相对湿度的平均值。 4.1.10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 5天的日平均温度。 4.1.11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逐时温度,可按下式确定: t由=t呻+!:J.tr(4.1.11-1) 9 w w w .w e b o o s .co m =二丛(4.1.11-2)

21、0.52 式中:tsh一一室外计算逐时温度(C); t呻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CC); F一一室外温度逐时变化系数按表4.1.11确定; 此一一夏季室外计算平均日较差5 问一一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CC)。 表4.1.11室外温度逐时变化系敏 时刻1 2 3 4 5 R O. 35 一0.38-0.42 -0.45 一0.47 时刻7 8 9 10 11 P -0.28 -0.12 0.03 0.16 0.29 时刻13 14 15 16 17 0.48 0.52 0.51 0.43 0.39 时刻19 20 21 22 23 F 0.14 0.00 一0.10一0.17一0.23 6

22、-0.41 12 0.40 18 0.28 24 -0.26 4.1.12 当室内温湿度必须全年保证时,应另行确定空调室外计 算参数。仅在部分时间工作的空调系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室 外计算参数。 4.1.13 冬季室外平均风速,应采用累年最冷3个月各月平均风 速的平均值;冬季室外最多风向的平均风速,应采用累年最冷3 个月最多风向(静风除外)的各月平均风速的平均值;夏季室外 平均风速,应采用累年最热3个月各月平均风速的平均值。 4.1.14 冬季最多风向及其频率,应采用累年最冷3个月的最多 风向及其平均频率;夏季最多风向及其频率,应采用累年最热3 个月的最多风向及其平均频率;年最多风向及其频率

23、,应采用累 年最多风向及其平均频率。 4.1.15 冬季室外大气压力,应采用累年最冷3个月各月平均大 气压力的平均值;夏季室外大气压力,应采用累年最热3个月各 10 w w w .w e b o o s .co m 月平均大气压力的平均值。 4.1.16 冬季日照百分率,应采用累年最冷3个月各月平均日照 百分率的平均值。 4.1.17 设计计算用供暖期天数,应按累年日平均瘟度稳定低于 或等于供暖室外临界温度的总日数确定。一般民用建筑供暖室外 临界温度宜采用5 0C 。 4.1.18 室外计算参数的统计年份宜取30年。不足30年者,也 可按实有年份采用,但不得少于10年。 4.1.19 山区的室

24、外气象参数应根据就地的调查、实测并与地理 和气候条件相似的邻近台站的气象资料进行比较确定。 4.2 夏季太阳辐射照度 4.2.1 夏季太阳辐射照度应根据当地的地理纬度、大气透明度 和大气压力,按7月21日的太阳赤纬计算确定。 4.2.2 建筑物各朝向垂直面与水平面的太阳总辐射照度可按本 规范附录C采用。 4.2.3 透过建筑物各朝向垂直面与水平面标准窗玻璃的太阳直 接辐射照度和散射辐射照度,可按本规范附录D采用。 4.2.4采用本规范附录C和附录D时,当地的大气透明度等 级,应根据本规范附录E及夏季大气压力,并按表4.2.4确定。 表4.2.4大气透明度等级 附录E标定的 下列大气压力(hPa

25、)时的透明度等级 大气透明度等级 650 700 750 800 850 900 950 1000 1 1 1 l 1 1 1 1 1 2 1 1 1 1 1 2 2 2 3 1 2 2 2 2 3 3 3 4 2 2 3 3 3 4 4 4 5 3 3 4 4 4 4 5 5 6 4 4 4 5 5 5 6 6 11 w w w .w e b o o s .co m 5供暖 5.1一般规定 5.1.1 供暖方式应根据建筑物规模,所在地区气象条件、能源 状况及政策、节能环保和生活习惯要求等,通过技术经济比较 确定。 5.1.2 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SoC的日数大于或等于 90天的地区,

26、应设置供暖设施,并宜采用集中供暖。 5.1.3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地区,宜设置供暖设施;其中幼儿 园、养老院、中小学校、医疗机构等建筑宜采用集中供暖: 1 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SoC的日数为60d-89d; 2 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S.C的日数不足60d.但 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8.C的日数大于或等于7Sd。 5.1.4供暖热负荷计算时,室内设计参数应按本规范第3章确 定F室外计算参数应按本规范第4章确定。 5.1.5 严寒或寒冷地区设置供暖的公共建筑,在非使用时间内, 室内温度应保持在O.C以上;当利用房间蓄热量不能满足要求 时,应按保证室内温度S.C设置值班供暖。当

27、工艺有特殊要求 时,应按工艺要求确定值班供暖温度。 5.1.6 居住建筑的集中供暖系统应按连续供暖进行设计。 5.1.7设置供暖的建筑物,其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应符合国家 现行相关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 5.1.8 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应按下式计算z K=唱民1咱(S. 1. 8) 主+2:一二+Rk+牛 nA A 式中:K一一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 (m2 K) ; 12 w w w .w e b o o s .co m n一一围护结构内表面换热系数W/(m 2 K汀,按本规 范表5.1. 8-1采用; w一一围护结构外表面换热系数W/(m 2 K汀,按本规 范表5.1.8-2采用; 8一一围护结

28、构各层材料厚度(m); A一一围护结构各层材料导热系数W/(m.K)J; 向一一材料导热系数修正系数,按本规范表5.1.8-3 采用F Rk一一封闭空气间层的热阻(m 2 K/W) ,按本规范表 5. 1.8-4采用。 表5.1.8-1围护结构内表面换热系数an 围护结构内表面特征 nW/(m2 K)J 墙、地面、表面平整或有肋状突出物的顶棚,当h/S0.3时8. 7 有肋、井状突出物的顶棚,当O.20.3时7.0 注:h为肋高(m);s为肋间净距(m)。 褒5.1.8-2围妒结构外表面换热系鼓w 围护结构外表面特征wW/(m2 K)J 外墙和屋顶23 与室外空气相通的非供暖地下室上丽的楼板1

29、7 闷顶和外墙上有窗的非供暖地下室上面的楼板12 外墙上无窗的非供暖地下室上面的楼板6 13 w w w .w e b o o s .co m 表5.1.8-3材料导热系戴修正系戴仇 材料、构造、施工、地区及说明 A 作为夹心层浇筑在混凝土墙体及屋面构件中的块状多孔保温材料 (如加气混凝土、泡沫混凝土及水泥膨胀珍珠岩).因干燥缓慢及灰1. 60 缝影响 铺设在密闭屋面中的多孔保温材料(如加气混凝土、泡沫混凝土、 1. 50 水泥膨胀珍珠岩、石灰炉渣等).因干燥缓慢 铺设在密闭屋面中及作为夹心层浇筑在混凝土构件中的半硬质矿 1. 20 棉、岩棉、玻璃棉板等,因压缩及吸湿 作为夹心层浇筑在混凝土构

30、件中的泡沫塑料等,因压缩1. 20 开孔型保温材料(如水泥刨花板、木丝板、稻草板等).表团抹灰 1. 30 或混凝土浇筑在一起,因灰浆渗入 加气混凝土、泡沫混凝土砌块墙体及加气混凝土条板墙体、屋面, 1. 25 因灰缝影响 填充在空心墙体及屋面构件中的松散保温材料(如稻壳、木、矿 1. 20 棉、岩棉等).因下沉 矿渣混凝土、炉渣混凝土、浮石混凝土、粉煤灰陶粒混凝土、加 气混凝土等实心墙体及屋面构件,在严寒地区,且在室内平均相对1. 15 湿度超过65%的供暖房间内使用,因干燥缓慢 表5.1.8-4封闭空气间层热阻值比(m 2 K/W) 间层厚度(mm) 位置、热流状态及材料特性 5 10 2

31、0 30 40 50 60 热流向下水平、倾斜)O. 10 0.14 0.17 O. 18 0.19 0.20 0.20 一般空气间层热流向上(水平、倾斜)0.10 0.14 O. 15 O. 16 0.17 0.17 0.17 垂直空气间层0.10 0.14 0.16 0.17 0.18 0.18 0.18 热流向下(水平、倾斜0.16 0.28 0.43 0.51 0.57 0.60 0.64 单面铝?自 热流向上(水平、倾斜)0.16 0.26 0.35 0.40 0.42 0.42 0.43 空气间层 垂直空气间层O. 16 0.26 0.39 0.44 0.47 0.49 0.50

32、14 w w w .w e b o o s .co m 续表5.1. 8-4 间层厚度(rnm) 位置、热流状态及材料特性 5 10 20 30 40 50 60 热流向下水平、倾斜)O. 18 0.34 0.56 0.71 0.84 0.94 1. 01 双面铝筒 热流向上(水平、倾斜)0.17 0.29 空气间层 0.45 0.52 0.55 0.56 0.57 垂直空气间层0.18 0.31 0.49 0.59 0.65 0.69 0.71 注2本表为冬季状况值。 5.1.9对于有顶棚的坡屋面,当用顶棚面积计算其传热量时, 屋面和顶棚的综合传热系数,可按下式计算: K1XK K = T

33、Hl HZ T (5.1.9) l X co回+Kz 式中:K一一屋面和顶棚的综合传热系数W/(m Z K)J; Kl一一顶棚的传热系数W/(m Z K)J; Kz一一屋面的传热系数W/(m Z K)J; 一一屋面和顶棚的夹角。 5.1.10 建筑物的热水供暖系统应按设备、管道及部件所能承受 的最低工作压力和水力平衡要求进行竖向分区设置。 5.1.11 条件许可时,建筑物的集中供暖系统宜分南北向设置 环路。 5.1.12 供暖系统的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5.2热负荷 5.2.1 集中供暖系统的施工固设计,必须对每个房间进行热负 荷计算。 5.2.2 冬季供暖通风系统的热负荷应根据

34、建筑物下列散失和获 得的热量确定: 1 围护结构的耗热量; 2 加热由外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耗热量; 3 加热由外门开启时经外门进入室内的冷空气耗热量; 4 通风耗热量z 15 w w w .w e b o o s .co m 5 通过其他途径散失或获得的热量。 5.2.3 围护结构的耗热量,应包括基本耗热量和附加耗热量。 5.2.4 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应按下式计算z Q=FK(tn -twn) (5.2.4) 式中:Q一一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W); 一一围护结构温差修正系数,按本规范表5.2.4采用p F一一围护结构的面积(m 2 ); K一一-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 (m2 K)

35、 ; tn一一供暖室内设计温度CC),按本规范第3章采用p twn一一供暖室外计算温度CC),按本规范第4章采用。 注:当已知或可求出冷侧温度时twn一项可直接用冷侧温度值代人, 不再进行a值修正。 表5.2.4温差修正系数 围护结构特征 外墙、屋顶、地面以及与室外相通的楼板等1. 00 闷顶和与室外空气相通的非供暖地下室上面的楼板等0.90 与有外门窗的不供暖楼梯间相邻的隔墙(1-6层建筑)0.60 与有外门窗的不供暖楼梯间相邻的隔墙(7-30层建筑)0.50 非供暖地下室上面的楼板,外墙上有窗时0.75 非供暖地下室上面的楼板,外墙上无窗且位于室外地坪以上时0.60 非供暖地下室上面的楼板

36、,外墙上无窗且位于室外地坪以下时0.40 与有外门窗的非供暖房间相邻的隔墙o. 70 与无外门窗的非供暖房间根邻的隔墙0.40 伸缩缝墙、沉降缝墙0.30 防震缝墙0.70 5.2.5 与相邻房间的温差大于或等于5 0C ,或通过隔墙和楼板 等的传热量大于该房间热负荷的10%时,应计算通过隔墙或楼 板等的传热量。 5.2.6 围护结构的附加耗热量应按其占基本耗热量的百分率确 16 w w w .w e b o o s .co m 定。各项附加百分率宜按下列规定的数值选用: 1 朝向修正率1 1)北、东北、西北按010%; 2)东、西按-5%; 3)东南、西南按-10%-15%; 4)南按一15

37、%-30%。 注:1 应根据当地冬季日照率、辐射照皮、建筑物使用和被遮挡等情 况选用修正率。 2 冬季日照率小于35%的地区,东南、西南和南向的修正率,宜采 用一10%-0,东、西向可不修正。 2 风力附加率:设在不避风的高地、河边、海岸、旷野上 的建筑物,以及城镇中明显高出周围其他建筑物的建筑物,其垂 直外围护结构宜附加5%10%; 3 当建筑物的楼层数为时,外门附加率z 1)一道门按65%X川 2)两道门(有门斗)按80%Xn; 3)三道门(有两个门斗)按60%X川 4)公共建筑的主要出人口按500%。 5.2.7 建筑(除楼梯间外)的围护结构耗热量高度附加率,散 热器供暖房间高度大于4m时,每高出1m应附加2%,但总附 加率不应大于15%;地面辐射供暖的房间高度大于4m时,每高 出1m宜附加1%,但总附加率不宜大于8%。 5.2.8 对于只要求在使用时间保持室内温度,而其他时间可以 自然降温的供暖间歇使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