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镜头的标识(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尼康镜头af一s是什么意思 读懂镜头的标识(上)

读懂镜头的标识(上)

2023-06-02 10: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读懂镜头的标识(上) 2020-04-27 17:21:27 4点赞 11收藏 0评论

相机镜头上的文字标识,因品牌而不同,下边是一些常见的镜头标识。

佳能

读懂镜头的标识(上)

EF/EF-S/RF/EF-M:镜头系列的名称,EF是佳能全画幅单反使用的镜头,RF是佳能无反镜头。xx mm-xxx mm:镜头的焦距范围,如70-200mm、16-35mm等。f/xx:镜头最大光圈值,如f/2.8(最大光圈为2.8),f/3.5-5.6(广角端最大光圈3.5,长焦端5.6)。L:英文luxury的缩写,佳能镜头名称后带有L说明这是支高端镜头,镜筒前口上有醒目红圈。IS:Image stabilizer的缩写,光学防抖功能。II/III:代表同一镜头的第二、三代产品,也就是升级版。USM:超声波马达,对焦安静快速但录制视频仍有杂音。STM:步进马达,更安静流程适合录制视频的镜头。UD:Ultra low dispersion的缩写,超低色散镜片,消除色散提升解析力。IF/RF:内对焦/后对焦,利于滤镜安装。DO:多层衍射光学镜片,有效控制色差,利于镜头小型化。TS-E:移轴镜头,消除广角畸变,常用于建筑摄影。Macro:微距功能MP-E:微距专业镜头Float:浮动镜组,有效补偿相差提升成像质量。AFD:Arc-Form Drive 弧形马达AL:Aspherical非球面镜片EMD:Electronic-Magnetic Diaphragm电磁光圈FL:Fluorite 莹石,极低的色散和高昂的成本。AF/MF:自动/手动 模式

尼康

读懂镜头的标识(上)

FX:用于135全画幅的镜头DX:用于APS-C画幅的镜头Z:尼康Z系列无反镜头S-Line:Superior之意,尼康无反系统较为高端的镜头群。金圈:相当于佳能红圈,尼康传统的高端镜头。ED:Extra-low Dispersion 超低色散镜片大N:纳米镀膜,通常是尼康高端镜头的标志之一。Auto:尼康早期手动镜头,无法全开光圈取景,大多数尼康数码单反不能直接使用。AI:手动镜头,全开光圈取景,自动收缩光圈拍摄,尼康单反均可直接使用。AI-S:和AI系列光学设计几乎一致,卡口处多了联动凹槽,数码机身上可使用快门优先或P档。VR:镜头光学防抖,同佳能的IS。AF:自动对焦镜头,需要机身马达驱动的早期自动镜头。AF-S:S代表SWM超声波马达,同佳能USM,实现快速安静对焦。AF-P:步进对焦马达,同佳能STM。D:D型镜头,内置距离编码器,带光圈环,较早期。G:G型镜头,常见于F卡口单反系统,无光圈环。E:E型镜头,内置电磁光圈,更适合兼顾视频拍摄的用户。Noct:取名自小夜曲Nocturne,以全开光圈时的优秀夜间表现为目的的镜头,非常高端和昂贵,如传奇的58mm 1.2。P:内置CPU的镜头PC-Shift:移轴镜头CRC:浮动对焦M/A和M:自动/手动 模式

索尼

读懂镜头的标识(上)

ZA:高端的和蔡司合作研发的镜头G:Gallant 传承美能达技术而研发的高档专业镜头GM:Master大师级镜头无标注:索尼中低端镜头SAM:平滑自动对焦马达 Smooth autofocus motor,类似于佳能STM。SSM:超声波马达 Super sonic wave motor,无声快速响应。FE:可以用于135全画幅微单的E卡口镜头E:用于APS-C画幅微单的E卡口镜头DT:只能用于APS-C画幅A卡口机身的镜头OSS:镜头防抖系统STF:索尼独立研发的散焦镜头T*:蔡司的多层镀膜技术,减少反射提升透光率。SAL:A卡口的单反或单电镜头SEL:E卡口的微单镜头PZ:电动变焦镜头,专门用于视频拍摄。Vario-Tessar:变焦天塞结构镜头,蔡司为高品质图像设计的产物。AF/MF:自动/手动 模式

富士

读懂镜头的标识(上)

XF:富士X卡口的xf系列镜头,通常是中端以上产品。XC:富士X卡口的低端入门级镜头GF:用于富士G卡口的中画幅镜头OIS: 镜头光学防抖Nano-GI: 镜头镀膜涂层技术(可以有效控制鬼影和眩光)LM:线性对焦马达WR:耐候,即防尘防滴溅镜头设计R:表示此镜头带有光圈环APD: 有变迹滤镜的镜头,可以改善镜头焦外散景效果。SUPER EBC: 富士ebc镀膜工艺标识A:光圈环上的红色“A”表示光圈自动Φ:后面的数字表示镜头使用的滤镜尺寸,如Φ77。

***通常镜头盖内侧会有一个尺寸如67mm,这是镜头的滤镜尺寸。

读懂镜头的标识(上)

ft:英尺m:米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