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必备知识梳理及常考九大题型汇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小说试卷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必备知识梳理及常考九大题型汇编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必备知识梳理及常考九大题型汇编

2024-06-03 13:0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高考小说阅读常考九大题型汇编

必备知识梳理

    【小说要素】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反映社会生活是小说的主题。    鲜明的人物形象(小说的核心)    完整的故事情节(小说的骨架)    典型的环境描写(小说的依托)    深刻的主题意蕴(小说的灵魂)    精妙的写作技巧(小说的手段)    【何为小说的“真实”】    尽管小说设定的具体环境是虚构的,但这个环境依然是我们或历史的、或现实的真实反映。    尽管小说叙述的情节是虚构的,但这些虚构的情节是符合事理逻辑的,具有真实性。    尽管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是虚构的,但这些虚构的人物形象都是对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的真实写照,具有真实性。    最后,小说的情感是真实的,小说表现的主题是真实的。    所以说,尽管小说是虚构性的文学体裁,但小说同样具有真实性。小说的真实是艺术性的真实,小说是虚构与真实相统一的一种文体。    《高速公路上的森林》有人说,这篇小说在荒诞中藏着真实。请从“荒诞”和“真实”两个角度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荒诞:①情节荒诞。如小米开尔误把广告招牌当作森林,(马可瓦多知道了小米开尔拆的是广告牌还要学习小米开尔的做法,)警察阿斯托弗把广告牌上的假人当成真人、把锯广告牌的马可瓦多当成假人等情节,都是违背现实的,带有明显的荒诞性。    ②环境荒诞。小说环境是对现实生活的夸张变形。如现实生活中,城市里不可能没有树木,上学的小孩也不可能没有见过树木,而作品中的小米开尔却连树和广告牌都分不清,是对现实生活环境进行夸张变形的荒诞笔法。(1点2分,2点3分)    (2)真实:①塑造的人物真实。马可瓦多和家人都是当时社会生话中底层人物的代表,真实可信。    ②情节设计符合逻辑,具有艺术真实性。如介绍小米开尔“从一出生就住在城市里,从来没看过森林。超然客公众号 连从远处看的经验也没有”,使后面他把广告牌当成树林的情节显得合理可信;叙述阿斯托弗的近视及他不戴眼镜的原因,为下文阿斯托弗没看见蜷缩着的马可瓦多这一情节的展开埋下伏笔。    ③反映的社会生活真实。底层百姓在严寒和窘迫中,往衣服里塞报纸御寒、砍柴取暖,都是现实的真实反映。(1点2分。2点3分)    【知识体系建构】小说叙事艺术    一、人称和视角(第一三人称、全知视角、有限视角、特殊视角)    二、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    三、情节安排技巧(开头设置悬念、抑扬、伏笔和照应、对比、烘托、铺垫、线索的安排、结尾的突转)    四、某一篇章独特的叙事技巧(历史/回忆与现实的交织、场景集中、某种描写特别突出如心理描写或侧面描写或对话,由……切入、蒙太奇等)    五、基于文体特征的艺术特色(散文化、诗化、故事与新编等)

相关题型梳理

    题型一 小说如何塑造人物形象    【解题思路】    方法:“一巴掌扇出人物来”    ①作者直接交代评论。    ②环境烘托。将人物置身于特定的、乃至变化的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中,人物身上自然就有了环境的烙印。    ③以事写人。在情节的发展中(在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的所作所为)展现人物性格。    ④各种描写手法的综合运用。    正面描写:语言、动作、肖像、神态、外貌、心理、细节等。    侧面描写:他人的评价、态度等。    ⑤他人(或自身表里、前后)的对比衬托。同一件事不同人的不同的做法,高下美丑立见;表里前后不一,体现性格的复杂性或发展性;前后的抑扬,突出人物性格,加深读者印象。    例1:《理水》怎样塑造大禹等“中国的脊梁”的形象的?(6分)    ①外貌描写。将禹及其随员描写为“乞丐似的大汉”,大禹不穿袜子,光脚板,有茧子等,写出坚苦卓绝的实干家形象。    ②语言描写。文中的禹坚毅寡言,一但说话,则刚直有力。体现他果决坚毅,行胜于言的形象。    ③对比手法。始终在同众大员的对比中塑造禹及其随员,突出他们的尚实干、不空谈,从而凸现其“中国的脊梁”形象。    ④由事见人(通过大禹的所作所为展现大禹的性格)。大禹亲自深入治水一线考察,征询百姓意见,又耐心听取大臣们的考察结果和意见,创造性地提出以“导”代“湮”的治水策略。体现他虚心务实、开拓创新的形象。    例2:《小步舞》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6分)    ①用特征鲜明的细节凸显人物的个性,如老舞蹈师过时的穿戴、木偶似的舞姿等,表明他是一个怀旧的人;    ②用个性化的对话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老舞蹈师与“我”的交谈,流露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③用典型化的场景烘托人物状态,如被人遗忘的苗圃,村托了老舞蹈师失落的心态。

[1] [2] [3] [4] [5] 下一页

(责任编辑:admin)

查看更多关于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知识,梳理,题型,汇编的文章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