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的方法1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小说中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哪些 小说阅读的方法1

小说阅读的方法1

2024-06-02 21:1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①从小说的题目入手;

②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实例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母 亲

陈玉兰

①母亲与父亲一次面也没有见过,就被姥爷五花大绑押进了父亲的家门。当时年方二八的母亲是村里出了名的俊女,已有了心上人,是同村的“放牛娃”,母亲宁死不同意这门亲事。姥爷是专制的老古板,对于母亲的反抗,实行了“牛不喝水强按头”的方式逼母亲就范。也许实属无奈,因父亲答应给姥爷五块大洋,姥爷急着给舅舅娶媳妇。

②父亲与母亲实在不般配,母亲高挑的个头,走路时背挺得直直的,如她的人品一样端正。父亲与母亲一个属相,是整整大一轮那个属相,也就是说长12岁。父亲年龄大些尚可,可身高偏偏与母亲不成比例,比母亲矮半头。父亲与母亲走在一起,像一个小屁孩儿跟在大人身后屁颠屁颠地跑着。

③母亲整天挂嘴边只一句话:你毁了我一辈子,我要跟你离婚。母亲每当说这句话时,都会用手指着父亲的鼻尖,咬牙切齿地发狠,好像要把父亲撕巴撕巴炖着吃了才解气。这时,父亲并不焦恼,像一只做错事的小狗,蔫头耷脑龟缩身子,知趣地躲一边面壁反省去了。

④母亲这句话在说了两年多的时候,有了第一个孩子,而且是儿子。父亲的欢喜自不必说,一拍屁股转了三圈,咦,我当爹了。当把屁股拍疼了才想起给母亲沏碗红糖水喝。父亲一下给母亲煮了五十个鸡蛋,一个一个给母亲剥了,白嫩光滑颤动着,掰一小块放到嘴边吹吹,送到躺在床上满身疲惫、满脸淌汗的母亲嘴边说:张嘴,吃吧,补补身子。

⑤母亲倒高兴不起来,只皱着眉头唉声叹气。因那年《小二黑结婚》演得正浓。母亲的“放牛娃”在她被逼嫁时,一气之下跑出去当了八路军,当上排长的他风风光光回来找母亲。

⑥母亲流着泪端详着自己的儿子,还不到百天,躺在床上,踢蹬着小手小脚,瞅着母亲咧嘴笑得甜甜的。排长摸摸他的下巴,他竟然“咯咯”地笑出声来。母亲明白把儿子抱走会要了父亲的命。把儿子留下,会要了儿子的命。母亲抽泣着对排长说:我不能用两条人命换我的幸福。与排长依依惜别。

⑦那晚,母亲与父亲无缘无故大吵大闹,搅得地动天惊,寻死觅活地折腾。父亲莫名其妙不知所云,只蹲在炕沿低头抽闷烟。父亲听见母亲翻来覆去就那一句话:我前世欠你的,老天惩罚我来还你的债,你毁了我一辈子,我要跟你离婚。当然,母亲用手指着父亲鼻尖数落这个动作是少不了的。

⑧母亲嘴里唠叨着这句话,给父亲生了五个孩子,而且一茬儿是儿子。困难时期,父亲拉煤车,即把煤厂的煤块给人送到家里。家里五只虎嗷嗷待哺,靠父亲一个人养活,父亲早早累弯了腰。母亲从来不吃干的只喝稀粥。母亲每天给五只虎两顿饭,山药面、高粱面、荞麦面掺和着改着花样做着吃,逢年过节,才用玉米面改善生活,白面全部给了父亲吃。

⑨母亲养了五只下蛋的老母鸡,每天必定给父亲煮五个鸡蛋。母亲一边给父亲剥鸡蛋皮,嘴里一边数落:“吃饱了,身子骨才结实,才有劲拉车,一家子人靠你养活呢。唉,我怎么跟了你,你毁了我一辈子,我要跟你离婚。”每当这时,父亲就会咧嘴憨笑,仿佛母亲夸他一般。

⑩每年的麦收时节,母亲便趁着夜黑偷偷到城外的农村捡麦穗,回来用碾子碾成白面,给父亲烙白面饼。烙饼卷鸡蛋,是父亲最爱吃的。五个孩子馋得直流哈喇子,吵着向母亲要。可母亲只能让他们享受用白面皮裹了山药面烙的两面饼,鸡蛋也是掺了许多葱花摊成的。

⑪今年春节,母亲感觉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竟晕倒了。当母亲醒来,发觉自己躺在医院的床上,父亲坐在床边的陪床椅上,正紧张地攥住她的手难过得发抖。

⑫太阳暖暖地正向天边垂落,父亲的脸像涂了油彩映得红润光鲜。母亲这才发现父亲已是九十岁的高龄了,眼睛便湿润起来,轻声问父亲:“你说如果有来生,咱俩还能做夫妻吗?”

⑬父亲愣愣地反应了半天,才展开满脸的核桃纹,神秘笑笑:不一定喽,如果下辈子我托生个有钱人,就去找你,让你好好地跟我享清福。如果还是这么穷,我就帮你找一个有钱的人家。我呢,就在你家附近,远远地看着你,只要你过得好,我就放心了。

⑭母亲不解地问道:“你在我家附近干什么?”

⑮父亲认真地说:“不干什么,就……就是想当那个排长。”

⑯母亲一下子愣住了,眼前这个男人,明明知道自己心中只依恋着那位排长,却默默爱了自己一生,眼泪如泉涌般汩汩涌出,母亲说:“咱俩来生还做夫妻,好吗?”

⑰母亲第一次让父亲把她紧紧搂在怀里。

【文本分析】

第一步:切分层次,厘清情节

全文共17个自然段:

(1)开端(第①段):母亲被姥爷逼迫嫁给了父亲。

(2)发展(第②~⑩段):写父亲的矮小、年老与母亲的美丽、出众不般配,母亲怨恨父亲→母亲为了孩子和父亲,放弃追求个人幸福的机会→选取典型的生活片段(把白面留给父亲吃、每天给父亲煮五个鸡蛋、捡麦穗给父亲烙白面饼),表现母亲的善良、勤劳和对父亲的爱。

(3)高潮(第⑪~⑯段):叙写年迈的父母,提起当年的问题时的细节,凸显了人物形象,赞颂了父母之间的爱,揭示了主旨。

(4)结局(第⑰段):父母间的理解和内心深沉伟大的爱。

第二步:关注描写,认识人物

这篇小说重点刻画了母亲和父亲两个人物,母亲是小说刻画的主要人物形象,父亲这一形象对母亲形象的塑造起到烘托作用。

(1)从第②段对比叙写母亲和父亲外貌,可以看出母亲的美丽、聪明、正直和父亲的年老的形象特点。

(2)第⑥段从母亲放弃跟随“排长”去追求个人幸福的机会,可以看出母亲识大体顾大局、善良、直率的性格特点。

(3)第③段和第⑦段写父亲在遇到母亲吵闹时,并不焦恼,而是默默忍受,表现了父亲的温和、质朴和对母亲真挚的爱。

(4)第⑧~⑩段从母亲看到父亲为养家而不辞辛苦地劳动,她特地把白面留给父亲吃,坚持每天给父亲煮五个鸡蛋,利用夜晚捡麦穗,碾成面粉,给父亲烙白面饼,可以看出母亲的明事理、关爱丈夫、勤劳的形象特点。从父亲一个人养活一大家子人,早早累弯了腰,可以看出父亲的勤劳、有责任感。

(5)从到了八九十岁的父母,重新问起那个问题时二人的对话描写,表现了父母间的真挚的爱。

第三步:分析环境,思考作用(意义)

(1)社会环境——从“那年《小二黑结婚》演得正浓”

“困难时期,父亲拉煤车,即把煤厂的煤块给人送到家里。家里五只虎嗷嗷待哺,靠父亲一个人养活”“逢年过节,才用玉米面改善生活”,这是人物生存的时代环境,反映出当时正处于解放时期,人民还处在寻求温饱的艰难困苦生活阶段,婚姻上虽然得到解放,能够追求自由幸福,但是老一辈还因循守旧,思想不开放,对子女婚姻讲究媒妁之言,甚至包办现象还很严重。

(2)自然环境——从“太阳暖暖地正向天边垂落,父亲的脸像涂了油彩映得红润光鲜”中太阳“向天边垂落”暗示父亲年事已高,“暖暖地”“父亲的脸像涂了油彩映得红润光鲜”又营造了温馨的氛围,暗示了母亲此时的心理变化,也引出了下文父亲与母亲真情流露这一情节。

第四步:多方联系,获取主旨

本文通过描写母亲与父亲不离不弃、相互体谅和理解、艰苦生活的一生,展现了母亲日久生情的婚姻,也是亿万个善良的中国家庭的真实写照,通过父亲和母亲普通的家庭生活,概括了很多中国人的家庭、婚姻的生活真相和情感真相,触及了人性的深层内涵和爱情的真谛。

【精准答题】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恰当的一项是A.母亲是村里出了名的俊女,因父亲的五块大洋,被姥爷五花大绑押进了父亲的家门,反映出母亲的软弱和姥爷的无情。

B.“母亲高挑的个头,走路时背挺得直直的,如她的人品一样端正”一句正面描写母亲的出众,为后文写母亲心中委屈进而反抗做了铺垫。

C.排长回来找母亲,母亲本可以一走了之,但为了丈夫,为了儿子,最终决定留下,隐忍度日,这显示出母亲的伟大。

D.小说中多处使用口语化的语言,如“牛不喝水强按头”“五个孩子馋得直流哈喇子”等,与人物身份相符,也反映出当时的农村落后的面貌。

命题点:鉴赏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考查点涵盖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语言、主题等多个方面。

解析:A项,“反映出母亲的软弱和姥爷的无情”错误,母亲并不软弱,她“宁死不同意这门亲事”,极力反抗过;“姥爷急着给舅舅娶媳妇”,这样做实属无奈,并非真的“无情”;C项,“隐忍度日”说法不准确;D项,小说中多处使用口语化的语言,并不是想反映当时的农村落后的面貌。

答案:B

2.小说中的父亲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命题点:概括分析人物的形象特点。对应“文本分析”第二步中的“人物”。

解题提示:答题时要找到小说中关于父亲的描写,把握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式主要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主要是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等,侧面描写主要是用其他人物进行烘托或对比,有时还有环境的烘托,进而从中分析出答案。答案的表述方式一般为“形象特点+具体的事例”,事例只要能证明形象特点就可以。注意分条作答,各条之间不要相互包含。

答案:①温和、质朴:母亲发脾气时父亲并不焦恼,自己当爹,高兴得拍屁股。②勤劳、有责任感:全家靠父亲一个人养活,他辛勤工作,早早累弯了腰。③爱得无怨无悔:默默爱了不爱自己的人一生。

3.画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命题点:分析环境(景物)描写的作用。对应“文本分析”第三步中的“环境”。

解题提示:题干要求分析文中画线语句的作用,答题时首先要明确画线语句的内容,然后分析其和上下文的关系,及其在塑造人物形象和凸显文章主旨等方面的作用。画线语句为环境(景物)描写,写太阳西落,联系后文中“母亲这才发现父亲已是九十岁的高龄了”可知,“太阳暖暖地正向天边垂落”暗示父亲年纪已大,“暖暖地”“父亲的脸……红润光鲜”暗示母亲此时心理的变化。后文中父亲与母亲的真情流露也由此引出。

答案:①“太阳暖暖地正向天边垂落”,暗示父亲年纪已大;②父亲的脸被阳光映得红润光鲜,像涂了油彩,暗示父亲在母亲眼中形象已经变化;③推动情节的发展,引出下文父亲、母亲真情流露的情节。

4.小说三次写母亲说“你毁了我一辈子,我要跟你离婚”,在不同的情节中,母亲每次说这句话的心情都不同。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命题点:分析情节设计的表达效果或作用。对应“文本分析”第一步中的“情节”。

解题提示:回答本题,首先要找到母亲三次说这句话在文章的哪一个故事情节中,然后根据上下文分析母亲每次说这句话时的不同表现,从而分析母亲的心理。回答表达效果时,不仅要明确语言描写是为塑造人物、表达主旨等服务的,还要对比三次描写,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用意。

答案:分析:①第一次,母亲说“你毁了我一辈子,我要跟你离婚”这句话时,用手指着父亲的鼻尖,咬牙切齿地发狠,这时母亲对父亲是真的恨;②第二次,母亲说“我前世欠你的,老天惩罚我来还你的债,你毁了我一辈子,我要跟你离婚”,说明母亲认为这是命运的安排,体现的是一种无奈;③第三次,母亲说“你毁了我一辈子,我要跟你离婚”,不再有用手指着父亲的鼻尖的动作,表明母亲已经开始接受父亲。作用:使人物形象逐渐丰满,深化文章的主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