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开学季热门有线耳机选购指南!20款品牌200元以下入耳式种类横向测评推荐!价格音质外观对比哪款才是耳机天花板?(附评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小米圈铁Pro耳机使用说明 2023年开学季热门有线耳机选购指南!20款品牌200元以下入耳式种类横向测评推荐!价格音质外观对比哪款才是耳机天花板?(附评分)

2023年开学季热门有线耳机选购指南!20款品牌200元以下入耳式种类横向测评推荐!价格音质外观对比哪款才是耳机天花板?(附评分)

2023-11-25 03:0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这又是一篇纯干货,但非常耗费精力的文章,比起我之前百元内耳机20款耳机的横向测评,这篇文章难度更大、耗时更长、花费更多,零零总总自掏腰包三千多!

joker叫兽:20款学生党有线耳机推荐,百元内有线耳机深度测评/排行/选购指南部分购物记录为什么会有这篇文章?

老实说,这是许多粉丝倒逼我写的。

一来每天都有回复不完的私信和评论,而大部分都是让推荐100-200块左右的耳机,用心写一篇同价位的对比测评就显得很有必要。

二来继上期对比测评发布后,我发现即使这是个蓝牙耳机大流行的年代,还是会有很多朋友喜欢有线耳机,被需要的感觉很好,也就成了本次用爱发电的动力,当然,小小的愿望就是点赞关注,好文理应被收藏!

希望能给你一些实实在在的帮助!

这篇文章讲点啥?

这是一篇20款耳机的对比测评,基本涵盖了200元内全网销量8成以上的品牌耳机,换句话说,买10条耳机,其中8款我都有测评,强烈建议收藏备用,或者分享给朋友。

我知道有些款式没有放进去,那就拜托你在评论区打出,我会酌情补充测评,本文持续更新。

从本次测评的第一条小米圈铁Pro开始,到最后一条JBL T205结束,共用时12天,单单测频响曲线和试听歌曲就是一项繁琐的重脑力劳动,更何况后续的一万八千字测评和近二百张实拍图。

如果觉得这一万八千字又臭又长,没关系,直接看图好了,总分图上哪个柱子越长,说明综合能力越强,而雷达图的蜘蛛网面积越大,说明该耳机综合素质越好。

本次测评的所有耳机样机,均为我私人购买,全文以本人中立的听音观、审美观、价值观为底层逻辑,以多项客观数据支持为佐证,旨在让你选购到最合适自己的耳机,如有不同意见,你是对的,我错了!

一口气看完会不会累死?

会!

所以你如果一口气看不完,不妨选几个感兴趣的,就当做单个耳机的测评来看呗,一次性放出20条耳机的测评,不收藏一下是不是有点可惜?

我尽量用80岁老妪都能听懂的话来阐述,而各项数据的支持,又不失科学的严谨性,尤其是频响曲线这个东西,发烧友都知道,它是个宝。

交代一下本次测评的耳机型号,按顺序依次为:

小米圈铁耳机Pro铂迈绿水鬼i8SENNHEISER/森海塞尔 CX80SSENNHEISER/森海塞尔 MX375Audio Technica/铁三角 ATH-CK330ISAudio Technica/铁三角 ATH-CLR100SONY/索尼 MDR-EX255APSONY/索尼 MDR-XB55AP原道/NiceHck EB2S 锐可余音SG01EPZ Q1CCA NRA竹林鸟 惊鸿2022版原道/NiceHck DB3FINAL E1000Oppo O-freshBeats urbeats 3KZ ZEX一加银耳2TJBL T2051、小米圈铁耳机Pro

参考售价:129元

理论上,动圈单元与动铁单元的组合,是常见的中高端HIFI耳机标配,而小米把圈铁耳机做到了一百出头的价位,这就很具话题性,当然,自发布到现在,网上争论从未停止,今天,我以从业者角度帮你揭秘小米圈铁Pro。

01.包装与配件

拿到手很重,包装设计延续了小米一贯的简约风,正面只印了耳机的渲染图,没有其他冗杂信息,背面以简体中文、繁体中文和英语将耳机参数以展示,下方是生产信息,最下角印了一行小字:“1MORE DESIGN”,我瞬间头大,因为上期测评的小米活塞体验就很差,同为万魔代工。

抽开包装,耳机与配件二加一的常规组合,而耳机却又有独立小包装,这让我很费解,是透明亚克力(前盖)与硬塑料(后盖)的设计,与苹果Earpods差不多大的正方形盒子。

揭开耳机本体,三对耳塞套映入眼帘,到这儿我明白了,这是一个收纳耳机的盒子,在你把所有配件一一拆下后,可以连同耳机一起放进这个小盒子,然后装进口袋,这的确是个很实用的设计。

配件上,共有四对耳塞套(连同耳机自带)、说明书和绒布袋,算不上豪华,但也够用了。

02.外观与做工

大面积的铝合金材质,也是此款耳机的一大亮点。耳机头后腔是CNC切割后阳极氧化的工艺,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质感不错,在后腔末端有CD纹,与之前测评过的万魔E1009如出一辙。

腔体还挺大的,主要是因为内部有三个发声单元,即两个动圈+一个动铁的组合。

不得不说,银灰色的耳机壳很抢眼,既有圆润的打磨,又有棱角分明的切割。但说实话,一款耳机的设计不能单考虑颜值,在我试戴后发现,其隔音很差,甚至塞紧后会有胀痛感。

线控是金属的,掂量着很轻,应该同为铝合金,有音量+、音量-、多功能三个按键,不论颜值还是阻尼感都不错。

耳机线算不上粗,而且是普通的漆包铜线,有提升空间。

整体上,耳机虽在几个接口处象征性的做了缓冲,但好像并不牢固,耐用性一般。

03.声音表现

解析中等偏上,有些许朦胧,分离度较差,声场一般。调音方面,低频下潜很薄,量感也差,人声较为准确,无齿音,高频部分不好,在7kHz处的提升并不明显。品控没法提,在最重要的人声部分有4dB的偏差,听力敏感用户可以听出偏音。

总结下,这是一条三频较为均衡的小米旗舰耳机产品,适合听流行歌。包装、配件、颜值是它的优点,但也存在着低频寡淡、乐器声细小和膈耳朵的设计缺陷。

虽然我也经常去小米之家,但绝不会为它的耳机产品买单,上期的小米活塞就很让我失望了,不过话说回来,米粉可以无脑买,哈哈。

2、铂迈绿水鬼i8

参考售价:159元

01.包装与配件

绿水鬼i8采用的是天地盖式的包装设计,正面的包装只有“六动圈入耳式耳机”以及“Triple Driver Earbuds”的字样,没有标明产品和品牌的地方,而这些信息,则在背面展示了出来。这种设计方式倒是一反常态,但也能很好的体现产品的卖点。

打开包装,便看到了一本说明书、然后就是七副耳塞,其中一副是海绵塞,再往下就是收纳袋,还有一个线夹,另外还赠送了一个黑色的收纳盒,配件可以说非常丰富了。

02.外观与做工

耳机头通体是绿色的,半透明的塑料材质,摸上去非常的光滑,但是容易沾上指纹,这点就不太好了。耳机腔体是扁平的,比较方便拿取。后腔比较长,侧边还有一圈用银色光环圈起来的更为透明的圆圈,从这里可以更清楚的看到耳机内部的构造。

耳机线采用的是防弹丝线,可以有效防止线材缠绕,但是线材有些不好打理,不好固定。

耳机采用的是三键线控,除了功能键能够接听挂断电话、播放暂停音乐,还有音量键可以调节音量。

机身比较轻盈,佩戴起来还是很舒适的,有轻微的听诊器效应,可以忍受。

03.声音表现

分离度和解析力一般,声场适中。调音方面,低频量感适中,营造的氛围感刚刚好;中频人声比较干净,声音还原度不错;高频人声略暗,器乐声不突出,细节展现不够,整个高音有种上不去的感觉。品控堪忧,最严重的地方差值大约有5dB,已经出现偏音了。

总结一下,绿水鬼i8的配件非常丰富,佩戴也很舒适,整体做工还是很不错的,但是选择塑料腔体,总有种廉价感。声音总体表现有些不尽如人意,六动圈的配置,低音做的还行,高音就有些拉胯了。

3、SENNHEISER/森海塞尔 CX80S

参考售价:159元

巧了,前些天有人在知乎提问:“如何才能发挥森海塞尔CX80S的最大潜力”?我当即就回复了,必须天天戴夜夜戴,戴着出门、戴着上课,尽可能的让人知道你戴了条森海,哈哈,今天结合各个方面,综合谈下这条耳机。

01.包装与配件

硬卡纸盒包装,比起之前测评过的森海MX375、CX175和CX275S那种薄膜塑料要好看些,正面印有耳机渲染图,侧面和背面写有配件和功能,不过排版很凌乱,全身多处防伪贴,就是微信扫不了,需要上官网验证。

配件单一,只有说明书和3对耳塞套(含耳机自带),说实话,我没指望它给我惊喜,换言之,大牌低端耳塞都这样,理性看待。

02.外观与做工

耳机头是铝合金与ABS塑料的混搭,一般这种耳机都会将贴耳部分设计成塑料,以减少金属与耳朵直接接触的不适感,CX80S则另行其道,金属贴耳,塑料在外,这波操作很迷。

线材太差,不仅材料采用最为普通的漆包铜,而且纤细如面,这是我第二次提及龙须面,上次是说索尼EX155AP,哎对,固定电话的双股线又出没了。

线控为单按键,有接打电话、切歌等功能。在耳机头、分线器、麦克风和插头上都镭射了森海标。

由于腔体小,本应该是很适合佩戴的,但在我佩戴半小时以上会明显感觉到金属的异物感,前文说过的,这波操作没看懂。

03.声音表现

解析力中等偏上,分离度中等偏下,声场平平。调音上,低频下潜一般,量感稍好,中频人声较为准确,但基本没有细节,高频乐器声悠扬,值得表扬。品控良好,左右耳一致性控制在3dB以内。

总结下,这是一条三频较为均衡的森海入门耳塞,继承了家族式调音风格,无奈解析力没跟上,也就听听流行歌和小编制古典乐。

整体上,耳机设计元素缺失、配件单一敷衍,线材拉胯等缺点不少,如果是森海粉或为了LOGO可以买,有声音和配置需求的用户还需考虑,因为它各方面并不出众。

4、SENNHEISER/森海塞尔 MX375

参考售价:169元

虽然森海塞尔近几年发展并不顺利,但巅峰之作还是有那么几款,MX375就是其中之一,堪称平头耳塞中的标杆。

01.包装与配件

包装上,采用薄膜塑料与卡纸盒的组合,正面开窗直见耳机,背面和测评则密密麻麻的印有参数和生产信息,总的来说,包装并不亮眼,但介于这是一款2012年发布的老机型,也不能奢求太多。

内层包装设计巧妙,几处暗扣密封的很严实,以至于稍不注意就会搞坏。

要知道,平头塞不比入耳,没有S/M/L等不同尺码的耳塞套来替换,所以配件往往很单一,除了标配的一对薄海绵,还送了个带森海标的皮革收纳袋,品牌控就好这口,哈哈。

02.外观与做工

耳机头极具设计感,也是这点俘获了一众发烧友的心。发声单元为15.4mm的较大尺寸,能刚刚好塞进耳道,也不会有肿胀感。

手柄端很漂亮,流线型小弧度曲线的叠加,从感官上增加层次感,从我佩戴上增加舒适度,这点在我亲自佩戴后确有感受,不仅有效避开了耳机与耳软骨的摩擦,也可以调节到最合适自己的位置。

有一说一,虽然我很喜欢MX375,但我不能骗你,它的线材不咋地,基本与我之前测评的索尼155AP、索尼255AP、漫步者235P如出一辙,线材较细,抗拉性和质感较差。

买这种复古型耳塞的,大多是发烧友,所以无麦克风也能理解。

耳机有分线器,几处接口也都做了缓冲或保护器,耐用性还是可以的,尤其是多达4处的森海标,好看、讨喜。

佩戴舒适但隔音略差,没办法,这是所有平头塞的通病。

03.声音表现

解析力和分离度算得上是平头塞中等偏上水平,会有些许朦胧感,声场较为宽广。调音偏低频,下潜与量感都还可以,人声好听,男声准确,女声尤为干净、清爽,高频乐器声较为明亮。由于平头塞的漏音特性,数据会因佩戴角度不同而不能准确显示,希望理解。

总结下,这是一款一百多块即可拿下的森海塞尔标杆级平头耳塞,它是很多发烧友与情怀控的心头宝,被捧成神机有一定的原因,唯一的减分项就是线材,其他方面都挺好。

如果你不喜欢入耳的佩戴方式,建议试试森海塞尔MX375,它可以给你一个还不错的佩戴体验和中正的声音。

5、Audio Technica/铁三角 ATH-CK330IS

参考售价:169元

01.包装与配件

这个包装是真的小,大致比iPhone4大那么一圈,全身薄膜塑料材质,略显廉价。

正面开窗可见耳机主体,背面和侧面杂七杂八的印有各种信息,防伪、保修卡、厂址和条形码沾满了本就局促的包装盒,虽然毫无用户体验可言,但这的确很“铁三角”!

内部包装为抽拉式,抽出后可见耳机与塑料内托,这个内托同为外包装的薄膜塑料,毕竟是一条售价近200块的耳机,懂行的多少会有点心理落差。

配件有四:三对耳塞套、理线器、说明书和质检报告,基本上保持了铁公鸡的一贯姿态。

02.外观与做工

CK330IS共四色,脑子进水选了红色,而且是条暗红色巨丑的耳机。

耳机头延续了铁三角家族式的设计,一个大大的唱针标志很是醒目,前后腔体接缝处有隆起,想必是那可10mm大小动圈单元所在的位置,外层虽然刷了金属漆,但掂量着毫无质感可言,轻飘飘的。

耳机线是我认为此耳机最大的亮点,正红的线体配上几个黑色零部件,诠释了撞色的巧妙,甚至有点游戏耳机风格。耳机线材呈扁平状,又绝非那种拖拉的面条线,有韧性且不易打结。

线控为单按键设计,有电话/播放/暂停/上一曲/下一曲功能,产品型号中的“IS”为铁三角惯用的命名规则,即为带麦,没有“IS”后缀的耳机则不带麦,比如停产的铁三角ATH-S100无麦克风,ATH-S100IS有麦克风,俩型号因麦克风区分,实际上是同一款耳机。

另外,几处接口处理得当,有缓冲与保护,耐用性佳,只是线控、中档、插头手柄端均为塑料包裹,真的挺low。

前后腔体呈斜插式入耳,佩戴与隔音都还不错。

03.声音表现

解析力一般,有细节但不是太清晰,分离度一般,声场较为宽广。调音方面,低频下潜较差,中频段的男声准确、女声清亮,高频延展略有泛音。品控良好,20-20kHz全程几乎重合,一致性非常好。

说到底,铁三角CK330IS比起CLR100,在调音、品控等音乐素质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包装简陋、配件单一等产品属性依旧没能改变,其实并不止于铁三角,索尼、森海塞尔等大牌亦然,其低端入门级耳机同样敷衍。

铁三角主打的“女毒”调音在这条耳机上并无凸显,尤其是低频较差,总体上性价比略低。

6、Audio Technica/铁三角 ATH-CLR100

参考售价:119元

01.包装与配件

拿到手,一副扁平状异形包装映入眼帘,双层塑料薄膜将耳机包住,由于是透明塑料,故耳机主体一览无余,耳机头部分清晰可见,其余部分被一个导线轮(理线器)收纳,导线轮双面各有一超大的唱针LOGO,很明显,这是一款主要供应实体店铺货的耳机。

包装正面有商标和型号,背面从上到下依次印有卖点、参数和生产信息,值得一提的是,这款CLR100最早发布于2014年4月,距今已有七年之久,也算是耳机界的一员老将了。

配件有三对耳塞套、说明书、导线轮,虽然谈不上丰富,但我个人是比较喜欢这个绕线轮的,毕竟有个大LOGO,多拽啊。

02.外观与做工

耳机头通体塑料,我早已习惯大牌入门塞的敷衍,不做过多吐槽。前后腔体泾渭分明,连接处缝隙严密,做工还不错。耳机头外侧有铁三角LOGO,细看竟然是印上去的,相比起同价位的铁三角CK330(金属LOGO),差点意思。

耳机线整体偏细,摸上去有些像是条老式电话机的连接线,弹性与韧性没有很强,有意思的是,这条耳机线与上期测评的索尼EX155AP有异曲同工之妙,不知是前些年的流行风格还是大厂公认的节约成本手段。

如上图所示,我特意翻出来一条古董级别的老式固话线,拿到手与clr100耳机线的对比,不仅粗细相当,在弹性与韧性方面也十分相似。

耳机头与线材接口有缓冲处理,线材与插头接口又有保护器,抗硬拉,耐用性应该不错,线材中部有塑料分线器。

测评样机没有线控和麦克风,需要麦克风可选CLR100IS版本,但是贵20可能就不值了。

佩戴上,舒适度与隔音性中等偏上水平。

03.声音表现

解析力中等水平,试听后发现乐器声较朦胧,声场表现稍微偏下。调音方面,低频下潜不深,量感还行,人声方面稍微少了些“铁味儿”,高频部分乐器声较为明亮。在极低频部分稍微能感觉到一些偏音,但总体问题不大。

总结,这是一款卖了发布于2014年的老款铁三角低端耳塞,在当年的确是性价比不低的一款产品,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耳机圈的“后浪们”也在不断进步,CLR100对比现在的HIFI 耳机可能稍微有些力不从心,不过你要是喜欢收藏的话,那么它也是一款不错的产品,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当时耳机圈发展的方向。

7、SONY/索尼 MDR-EX255AP

参考售价:179元

01.包装与配件

上期《20款100元内耳机...》中我测了他的弟弟索尼EX155AP,那个超低的评分至今记忆犹新,然而,EX255AP到手后,单从外观上并没有看到索尼的诚意,如出一辙的透明亚克力包装盒,正面开窗能看见耳机本体,背面密密麻麻的印了参数、厂家等信息,保修卡依旧是粘在了包装盒上。

配件上除S/M/L三对耳塞和保修卡,还送了一个硅胶理线器(1块钱最多了),可以说是200元内配件最少,最抠门的一款耳机。

02.外观与做工

耳机采用斜插式入耳,相比起EX155AP的9毫米动圈,这款EX255AP的动圈要大许多,随之而来的是腔体变大。

外观上确实还挺好看的,就是不经夸,拿金属涂层骗我是金属腔体,摸上去塑料感很重。

继承了EX155AP的几个优点,诸如L型插头、分线器、左耳的盲点设计。

耳机线材还是沿用了它老弟的电话线风格,又细又难用,线材这条耳机最大的槽点。

线控有单按键设计,具备播放、暂停等功能,背面的麦克风清晰度一般。

做工中等水平,几处接口都有做防止硬拉的缓冲,却又做的很松垮,说白了就是大牌的敷衍。

斜插式设计,隔音还好,就是腔体太大了,亲测后发现它的确会把外耳道塞的很满,女生或小耳朵用户慎入!

03.声音表现

解析力一般,像蒙上了一层纱,分离度一般,声场较为宽广。调音方面,低频下潜不错,有量感,中频男声较准确,女声缺少感情,高频乐器声残缺。品控还可以,左右耳差值基本控制在3dB之内。

“大牌的低端货比普通品牌更坑”这句话依旧适用于索尼255AP,中等的解析、敷衍的配件、低档的线材是我对它的全部印象,不过,如果是索尼粉或追求大品牌另说。

8、SONY/索尼 MDR-XB55AP

参考售价:179元

01.包装与配件

包装讨喜,方方正正的覆膜卡纸盒,是耳机包装该有的样子。

包装正面印有产品图、索尼商标和产品型号MDR-XB55AP,值得注意的是,显眼处印有英文:EXTRA BASS(额外的低音),调音风格应该偏低频。

背面和侧面印有卖点、参数和功能,依照惯例,索尼又一次将保修卡粘在了包装盒上。

背面耳机头部位有透明开窗,从外包装就能看到耳机主体。抽屉盒设计,抽出后一览无余,耳机简单的安放在塑料内托上,揭开可见配件,有四对耳塞套(含原装一对)、说明书、耳机收纳袋,收纳袋绒布材质,比起JBL等品牌惯用的皮革收纳,档次稍逊。

02.外观与做工

耳机头很粗,很专业的样子,但价位所限还不至于HIFI级别。发声单元采用12mm大动圈,且为斜插式入耳,试戴后发现舒适度高、隔音效果出众。

耳机腔体极具设计感,不同于千篇一律的对称设计,这条XB55AP的柄端与耳机头就好像是从侧面粘上去的,灰黑色塑料与镜面金属漆的搭配也略显高端。

比起我之前测评的索尼155AP、255AP,这个线材要好太多。直观的感受是:粗,细看呈扁平状,摸上去有压纹,韧性和弹性良好。

耳机线中间有分线器,且配有滑块儿可供用户调节。

整体上,耳机头与线材的接口、线材与3.5mm插头接口都做了保护,防硬拉,增加耐用性。

当然缺点也有,线控是塑料材质,略显低端,麦克风录音效果一般。

佩戴上,并没有因为怪异的设计而丢分,恰恰相反,我佩戴后发现它隔音、佩戴舒适度等体验还不错,就是稍大了点,小耳朵和女生可能不合适。

03.声音表现

解析力一般,细节并不丰富,分离度与声场均一般。调音方面,低频下潜深,量感不错,中频部分人声准确,高频段无泛音。品控出乎意料的差!左右耳在低频部分竟有12dB的差值,偏音严重。要知道,这是我在京东超市正价购买的一条索尼耳机,基本上能排除假货嫌疑,这种品控,让我对这条被吹上天的索尼XB55AP很是失望。

总结下,这是一条偏重低音的索尼入门级耳塞,外观、做工、材质等都可圈可点,相比起索尼自家同价位的255AP要优秀很多,但由于严重偏音这种小儿科的品控问题,我可能给的分数不会太高,希望这是个例。

作为索尼入门级耳机的经典款,两者均喜忧参半,性价比一般。

9. 原道/NICEHCK EB2S

参考售价:109元

01.包装与配件

EB2S的包装是抽拉式的,包装盒不大,从包装上就看出了浓浓的二次元属性,正面是一个叫伊酱的二次元小姐姐,耳朵上戴着EB2S正对着大家微笑,包装是好看的。

打开包装,就看到一张和包装盒封面一模一样的卡片,拿开卡片,就看到一对黑金配色的耳机,掀开下面的纸张,配件就露了出来,分别是三副海绵套、一个收纳袋、一张合格证和一本说明书,配件整体给人的感觉即使够用,并不算丰富。

02.外观与做工

EB2S总共有三种颜色,黑色、绿色和粉色,我选的这款是黑色的,搭配后盖上金色的螺纹,整体显得很酷,质感很好。

耳机头是铝合金材质的,采用五轴CNC加工工艺制成,耳机整体圆润、光滑,合模线处理的也很好,整体做工非常棒。

线材选用的高纯度的无氧铜线材,同时是双股混编的,但线材给人一种廉价感,与耳机头的做工有些差别。

EB2S采用的是单按键线控,可以接听挂断电话,也可以拒接,可以播放暂停音乐,切换歌曲,但是不能调节音量。

EB2S采用的是3.5mm的插头,L型的,在插头底部做了缓冲处理,能够延长线材的使用寿命。

整体来说,EB2S在做工还是非常不错的,尤其是耳机头,采用五轴CNC工艺,但线材稍显廉价,给整体拉分不少。

EB2S是平头塞,在佩戴舒适度上要打一部分折扣,不适合长时间佩戴,耳朵会疼。

03.声音表现

EB2S的解析力和分离度还不错,声场也比较宽阔。调音上,低频量感不足,下潜也一般,声音听起来比较散;中频的人声还原度还不错;高频器乐声比较明亮,但缺少细节的展现。平头塞由于漏气等原因,无法精准测试一致性,希望理解。

总结一下,EB2S的做工还是很不错的,尤其是耳机头的做工,更是采用了少见的工艺,或许是把预算都用在了耳机头上面,线材的选择就没有什么亮点了;调音上低频几乎没有,但是中频的人声却很好,高频表现也不错,挺适合听ACG歌曲的。

10、锐可余音SG01

参考售价:199元

01.包装与配件

嚯,余音SG01的包装是真的大,里面足以装下5部手机、8盒烟、20片卫生巾...

最外层有卡纸包裹,通体银灰色调很有科技感,正面交代有品牌和型号,背面有卖点与基本参数的介绍。

抽出内胆,我靠,这荔枝皮盒子真的高端,我甚至以为这是香奈儿、迪奥等奢侈品的包装,翻开后,两颗耳机头嵌在内托之中,揭开后把配件一件件掏出,分别是:说明书、保修卡、帆布包、三套耳塞套,丰富实用。

02.外观与做工

耳机腔体通体金属材质,由上盖与下盖两部分组成,上盖有棱线修饰,仿佛是美系车独有的肌肉感,在不同角度观察,有程度不等的光线反射,不禁让我想起了某KXXS耳机,那可是个千元耳机啊,哈哈。

下盖就简单多了,是绕耳式通用的倒模,耳机上最抢眼的,可能是那片亮闪闪的滤网,看惯了千篇一律的银色滤网,这个泛黄的镀金滤网倒像一股清流,诉说着它的低调与奢华。

可换线设计,耳机头与线材由通用0.78接口连接,亲测后发现,插拔的阻尼感适中,插上后紧致,稳定性不错。

耳机线很洋气,线芯为4N无氧铜材质,外层是尼龙材料编织而成,好处是大幅降低听诊器效应,更加投入的享受音乐。

线控为单按键,麦克风音质挺清楚的,分线器与插头手柄端均为金属,看这个枪色应该也是锌合金抛光的,摸上去很爽。

如上文所说,锌合金很重,但SG01贵在设计小巧,佩戴上很舒服,并不会有坠耳感。

03.声音表现

解析力良好,分离度一般,声场较宽广。调音方面,低频下潜较深,低音量感不错,人声偏暖、宽松,男声浑厚、女声较通透,高频乐器有细节但明亮度一般,有少量乐器泛音。品控勉强及格吧,3dB的差值也是在国标范围以内的。

总结:这是余音在2021年的一款诚意之作,三频较为均衡,适合流行、摇滚、说唱,甚至听ACG类型的歌曲也并不会有糊的感觉,即使有着低频缺失凝聚力、高频略暗淡等小瑕疵,但结合这个199的亲民售价后,你会发现真的还行吧。

11、EPZ Q1

参考售价:138元

01.包装与配件

EPZ Q1的包装是抽拉式的,整体看上去非常有质感,以黑色为底色,封面则是烫金字体,有种低调奢华的感觉,背面一整面的烫金字体介绍产品的信息,看上去缺有种土豪的感觉。正反面的风格差有点萌。

打开包装,就看到一张感谢卡片,拿开卡片,两只黑中带金的耳机腔体就映入眼帘,耳机腔体下方就是三副通透塞、三副均衡塞,再往下就是一个黑色的盒子,里面放着耳机线、收纳袋、合格证和说明书,这个配件还是很丰富的。

Q1的包装设计很好玩,正反面给人两种感觉,或许是设计为了让颜色统一,但是好巧不巧造成了两种相反的风格,果然金色是不能多用的,少用是低调奢华,用的多就成了土鳖。当然,配件的确给的不少,很丰富。

02.外观与做工

Q1有两种颜色,银河蓝和星耀黑,我选的是星耀黑,耳机面盖上点缀着几片小小的金箔丝,看上去如星辰点缀,很漂亮。

耳机腔体采用的是UV树脂材料,3D打印一体成型的,全机身无裸露接缝。

它采用了2pin0.78的分体式设计,距官方讲,耳机线是防弹丝和镀银线编制而成的,但在实际使用中,我能感觉到线材缠绕的很严重,不太好打理。

三按键麦克风设计,有音量加减和暂停/播放功能。

整体来看,Q1在做工和选材方面都是不错的,只是两种男性化的配色可能会忽略女性玩家的体验感。

03.声音表现

Q1的解析力和分离度还不错,声场也比较宽阔。调音上,低频量感并不算多,但是下潜不错,整体来说是比较均衡的;中频的人声比较贴脸,但声音比较浑厚;高频表现就比较一般了,器乐声偏暗,细节展现也不够,延展性倒是可以。品控方面,双耳在极低频有3dB的差值,人声部分也有2dB左右偏差,一致性一般,不过对一款售价不过200块的产品来说,并不能要求太多。

Q1的录音效果还是不错的,并不需要特意拿起麦克风,就可以清晰的录下声音。录制的声音,音色也不错。

总结一下,代工厂做品牌,究竟怎么样?说白了,用料足,产品力过得去,但对市场的敏感度一般,设计元素稍显薄弱,另外,EPZ Q1在调音上没有突出的亮点,和大多入门级别的耳机都差不多,如果能够在调音上做出突破,相信Q1会有更好的表现。

https://xg.zhihu.com/plugin/d747922922a394054cabc237eed029ea?BIZ=ECOMMERCE12、CCA NRA

参考售价:145元

01.包装与配件

刚拿到NRA的时候,我以为我买错了,又买成了ZEX,它们两个的包装真的太像了,正面同样是产品渲染图加卖点,背面也是双语的参数和生产信息。要说不同,那就是卖点的不同,NRA的卖点是“3磁动圈静电耳机”。

推开包装,在放耳机的内托下,就是配件,分别是3对耳塞套、1条耳机线和说明书,还有店家送的耳机收纳包和1对海绵塞。就连配件都和ZEX差不多,整体还是比较单一的。

02.外观与做工

耳机面盖是锌合金的,面盖上印有CCA的LOGO,同时还有贯穿面盖的线条,整体看上去给人一种硬朗的感觉。

后腔则是绿色的医用级树脂,半透明的构造,使得内部的各元器件隐约可见。

NRA采用的是分体式设计,0.75mm镀金插针,适应多种2Pin制式的线材,线材是新型镀银双并线,看上去稍显廉价,但是线材比较好打理,不易缠绕。

耳机线的3.5mm插头是L型的,在使用横屏手机时极为方便。

NRA的线控也是单按键的设计,无法调节音量。

总得来说,耳机在选材上还是比较中规中矩的,但是线材稍显廉价。

佩戴还是很舒适的,有一定的听诊器效应,不过不是很严重。

03.声音表现

解析处于中等水平,分离度有点弱,声场适中。调音方面,低频量感明显不足,下潜一般;中频人声一般,声音还原度不错;高频解析有些差,听起来感觉有点糊到一片了。品控做很差,在极低频处,竟然有5dB的偏差,听起来也有偏音的。

总结一下,NRA作为200元价格区间的静电耳机,做工和ZEX真的很像,耳机头的做工还是很不错的,但是线材的选择就显得有些廉价了,调音上,中频表现还不错,但是低频和高频就略显劣势,能够改进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https://xg.zhihu.com/plugin/3ba35ace82843c4e27fc7d5f8237b4cf?BIZ=ECOMMERCE13、竹林鸟 惊鸿2022版

参考售价:159元

上期测评了竹林鸟百灵,那是一款百元内可换线的耳机,单凭这点在耳机界凤毛麟角,接着竹林鸟这个性价比品牌又带来了第二款耳机——惊鸿,这是一款综合能力超群的绕耳式耳机,越级打怪般的存在。而这次,惊鸿又更新了惊鸿2022版,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做了全方位的提升。

01.包装与配件

相比于老款,惊鸿2022在正面的改动不大,依旧采用方方正正的天地盒作为外包装,包装正面是一幅略带诗意的飞鸟山水图,除去logo、型号和款式,洋洋洒洒有行小诗:“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很有意境。惊鸿2022在字体上稍微做了些改动,看上去则更加简洁了。而背面则是将产品参数一一罗列出来,有振膜材料、磁路材料等,非常详细,背面不同的就是将原先的频响曲线,改成了卖点的展示,无论是内行还是外行,都能直观的感受到惊鸿2022的优点。

揭开天地盒,原先的方形卡片没有了,耳机的外貌直接展示了出来,我买的这款翡翠色的耳机,看上去非常有质感。

配件一如既往的丰富,共有说明书、小贴士、7对耳塞套、帆布收纳盒和一个线夹,尤其是耳塞套,在数量上,惊鸿2022是本次测评的20款耳机中耳塞套数量给的最多的一款,在功能上,有均衡塞、通透塞和记忆海绵塞三套,分别起着三频均衡、通透人声和佩戴舒适的效果,这是一条一百多的耳机,你敢想么?

02.外观与做工

耳机很漂亮,淡绿色与白色的搭配,看上去就像古时候富家小姐的青纱,细看又像一幅泼墨山水画,金属logo像是做完画之后轻轻盖下的印章。

耳机壳背面采用了树脂材料,该料的好处是坚固耐用。透明腔体,细看一番,不仅能看到官宣的一大(8mm)一小(6mm)两个动圈,其LCP液晶振膜上面还可以清楚看到“竹林鸟声学”的字样,很明显,这是竹林鸟自己的专属定制,也可见其对于惊鸿2022版本的用心。透过腔体,还能看到一块毫米级的电路板镶嵌其中,这应该就是电子分频器了,该技术的好处在于能根据歌曲类型的不同,把电信号精密地分配给不同单元,以达到“低音沉、中音准、高音甜”的三频均衡状态,在这之前,电子分频技术可是高端圈铁耳机的看家法宝,应用在一百多的耳机上屈指可数。

耳机线是无氧铜镀银,在声音上更为通透,在颜值上又增色不少,外层包裹的热缩管使得整条耳机显得更为清爽。可换线设计为索尼、舒尔通用的MMCX接口,亲测插拔阻尼感还不错。

线控为三按键,有音量加减和播放/暂停/切歌等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插头很粗且雕刻有螺纹,如此质感的本次仅有一款。

佩戴舒适,像这种绕耳式耳机的佩戴一般都较稳固,而且热缩管的耳弯更易贴合人耳。

03.声音表现

惊鸿2022由原先的PEI+PET的振膜,改成了LCP液晶振膜,这种振膜可还原高密度声音,同时也能很好的保持低频的质感,而且在高频上也能表现出更好的性能,目前的LCP振膜在高端市场采用比较多。

解析力良好,歌曲有细节且丰富,分离度良好,纵向、横向声场不错,有空间感。调音上,低频量感一般,氛围感营造的很好,有弹性,中频的男声有磁性,女声甜美、空灵,而高频听上去乐器明亮、清澈,泛音偏少。品控非常好,左右耳的一致性几乎全程重合!

总结下,这是一条三频均衡的杂食风格绕耳式耳机,极好的低频质感与宽广的声场,足以胜任流行、摇滚、电音、说唱。双动圈负责打底,电子分频则进行精密的控制,LCP液晶振膜则负责主要的声音素质,使得惊鸿2022在三频都能对现场原声进行最大化的复现。

包装富有诗意,配件丰富且功能实用,声音素质可圈可点,整体上这是一款性价比出众的绕耳式耳机,入门用户力荐。

https://xg.zhihu.com/plugin/4a4cf9d568b48990616c2cc6b1e780c5?BIZ=ECOMMERCE14、NiceHCK DB3

参考价格:109元

包装与配件

原道DB3采用的翻盖设计,包装正面印有耳机渲染图,整体给人一种干净、简约的风格。

翻开背面,各项参数详细的罗列着,值得注意的是,原道DB3使用了混合3单元,具体构成为:10mm石墨烯振膜、同轴双动圈+动铁,三单元在百元价位确实有足够的吸引力,百元价位的原道会不会让悔恨之泪升级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打开包装,内部采用分层设计,整体简洁、大方。

全部取出,除腔体、线材、说明书外,DB3赠送了三对硅胶套、一对双节套、一个收纳袋,总体配件较为丰富、实用。

外观与做工

DB3主体为PC塑料材质,面板采用锌合金材料,除中间印有DB3外,还在边缘处打入了三颗螺丝钉,增加了一丝工业感。

但上手后能明确的感受到来自腔体的所料感,这种塑料感并不单来自于材料本身,由于面板采用的是锌合金、还配有三颗螺丝钉,在视觉上,给人的反馈应该是有重量的,但上手后却轻飘飘的,设计与质感的不符放大了这种塑料感,甚至会让人产生出一种廉价感。

线材上,DB3采用的是镀锡铜材质,整体造型第一眼看上去像是一条铁链子,摸起来也比较有质感,在接口处也做有缓冲处理,以增加其使用寿命,但在链接腔体处仍然采用了PC材质,放大了其塑料感。

声音表现

解析与分离也比较一般,声场较为宽阔,整体素质中等水平。

DB3的低频量偏多一些,厚度和饱满度都比较突出,下潜表现较好,收放较慢,有低频过多,残存影响中频的问题。

中频整体给人的感觉像是凹进去的,过量的低频导致中低频的衔接充满了麻烦,如果不做曲线处理又会变得特别白开水…乐器和人声分离较差,声音较为模糊。

高频偏亮,延申尚可,但并不平滑,在8K处有一道让人不适的山峰…导致了会让人觉得有一些刺耳。

由频响曲线可得,其左右耳在全程的差值保持在1dB之内,品控还不错。

总结

叫兽在拿到DB3之前曾对它满怀期待,但实际体验后却有些失望,或许是因为9.9原道极致性价比让我拔高了预期,也可能是最近百元耳机参赛选手过于妖孽,不过作为一款百元耳机,在质量和音质上的表现也属尚可,但如果让DB3继承原道的衣钵的话,可能还欠缺了一些。

15、FINAL E1000

参考售价:199元

源自日本的高端耳机品牌,近些年在低价位不断下探,就比如Final的入门款E1000,是性价比之选,还是喙头产品,我们一探究竟。

01.包装与配件

长方形的卡纸盒包装,在耳机中已是很普遍了,一张耳机特写照片占据大半包装盒,正面印有logo与型号,背面以多国语言交代了主要参数,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一款动圈尺寸仅有6.4毫米的微动圈耳机,所以不难理解包装盒上的深入耳佩戴图。

打开包装,耳机以一个硬塑料内托为依附,廉价感满满,从包装盲猜,你甚至会以为这是条二十块钱的耳机。

配件算不上丰富,却附送有Final独家的耳塞套:E套,这种耳塞套在声音上增加中低频,整体做工又工整、厚实,所以有网友调侃“买E套送耳机”。

一共5对耳塞套(含耳机自带)、一张十八国语言的说明书就是所有的配件,怎么说也是一款售价近200元的耳机,配件可以再多一些的。

02.外观与做工

其实之前从官方旗舰店的图片中,我一直以为它是铝合金材质的,拿到手才发现,腔体是纯塑料材质,严格讲是ABS料,腔体由前中后三部分组成,中腔和后腔分别以final和品字logo点缀,从外观看就是一圆柱体,与之前测评的百灵(百元性价比之王)有几分相似,不同的是,人家是CNC切割的全铝合金,而且可换线。

耳机无线控,也就少了麦克风,功能性略差。

耳机线虽然采用了索尼EX155AP/EX255AP同款“电话线”,但很明显此处的电话线要粗一些,弹性与抗拉性稍微好那么一点。线材中间设有分线器,且分线器上有滑块儿,虽然塑料感很强吧,但无法掩盖其实用性,可有效解决听诊器效应。

由于是微动圈耳机,所以塞入耳道要比传统耳机更深,加之特殊的E套buff加持,佩戴上舒适、隔音性好,而且与外形酷似的百灵一样,可以作睡眠塞使用,侧躺时腔体会自动调节角度,隐藏于耳廓内。

03.声音表现

解析力良好,分离度良好,即使是一些小编制乐曲也能控制自如,但声场一般。调音方面,低频下潜较差,量感中等,人声较为温暖、宽松,即使拿梁大妈的歌测试也不会有一丝齿音,高频乐器声悠扬动听,有相对该价位还不错的泛音。品控很垃圾,可以听出明显的偏音。

总结:这是一条三频较为均衡的hifi耳机,适合听流行歌和部分小编制的古典乐。

标配的E套、还不错的音质是final e1000的亮点,当然缺点也不少,比如塑料腔体的廉价感、耳机线较普通以及配件单一等,所以这仅是一条贩卖声音的耳机,以研究各式调音为乐趣的发烧友可以入手,新手小白怕是要失望。

16、Oppo O-fresh

参考售价:129元

01.包装与配件

无论是手机还是其他电子产品,oppo的产品包装都秉承着简洁大方的感觉。OPPO O-Freash的包装盒为传统纸盒,长方形,正面印有耳机图样和产品名称,背面则是产品详细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包装正面右下角印有Hi-Res金标,还是挺意外的。

打开包装抽出内盒,会看到耳机整整齐齐的码在耳机槽中。耳机的配件也比较简单,三个不同尺寸的硅胶耳套和一张产品说明书。整体来说,包装还是比较规矩,但是配件属实不多。

02.外观与做工

OPPO O-Freash 的颜色只有深邃黑和雅致灰两种颜色,绿色光边显得与众不同。耳机腔体采用的是蝶形音腔设计,看起来非常漂亮。耳机面板选择了PC材质和CD纹膜片,在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光影效果。

耳机线是齿纹线材,比较耐磨,但是有点细,不排除有减少使用寿命的可能。至于耳机的线控装置,三键线控,麦克风,切歌应有尽有,很方便。有一点需要称赞的是,为了迎合不同的手机类型,推出了3.5mm和Type-C接口,省去了购买转接线的烦恼,真心不赖。

O-Fresh支持三键线控,双击可以切歌,一键可以通话,操作很简单,同时还配备了高灵敏度的MEMS麦克风,能够使你获得一个良好的通话环境。

45度斜入耳的佩戴方式还是非常舒适的,耳机也比较轻盈,所以即使长时间佩戴也不会出现不适的症状。

03.声音表现

OPPO O-Freash的解析一般,声场表现不错,主打的立体环绕音也有所突出。在调音上,低频结实有力,量感十足,鼓声不重。中频上,人声比较清晰,但略显单薄,细节表现的也不错。高频响度比较一般,相对人声来说偏暗淡。品控做的非常好,双耳一致性全程几乎重合。

总结一下,OPPO O-Fresh的包装与配件在这个价位中并没有突出的亮点,表现一般吧。做工还是不错的,尤其是线材,关键地方该做的缓冲也都有。音质表现也不错,也达到了这个价位的水准。

总体来说,是一款性价比还不错的耳机,对OV有偏爱的用户可以选择。

17、Beats urbeats 3

(Beats是品牌,urbeats是型号,3表示第三代)

参考售价:199元

Beats是一个争议很大的品牌,不是某一款耳机,而是全部产品,发烧友嗤之以鼻,狂热粉爱到死,究竟这是一条怎样的耳机?我特意采购了beats家族最便宜的一款urbeats3,测测看究竟如何!

01.包装与配件

毕竟被苹果收购了,包装走的是极简风,之前一代二代我不知道,urbeats3(也就是三代)乍一看的确像是苹果生态链产品,正面仅有产品渲染图与型号,背面几行小字交代清卖点,底部有生产信息与防伪标,只不过我这个标很模糊,真假难辨。

耳机以塑料内托为支撑,在塑料上附有一层薄海绵,但还是有廉价感。

揭开内托,全部配件被捆绑在一个黑色卡纸盒中,说实话,这个感觉真的有点像苹果手机的开箱。

配件共有说明书、保修卡、使用指南、3对耳塞套和Beats贴纸,贴纸有特色,大概有汽车的实习标那么大,当然,你也可以贴到T恤上,以便于大家一眼认出您就是高贵的“逼测”用户。

02.外观与做工

与前代耳机不同,腔体从金属变成了ABS塑料,说不清是倒退还是简约。耳机由前腔与后腔组成,前腔下方开有透气孔,后腔尾部镭射有beats的经典logo:“B”,辨识度很高。

耳机线材质为Beats最经典的面条线,这种线材天生有防缠绕、不易打结的好处,但柔韧度一般。

线控为三按键,有音量加减、播放/暂停/切歌等功能,按键排布较为合理,并不会有之前测评的先锋CL32S那种易按错事情发生。

有分线器但无滑块,耳机头与线材接口处、线材与线控等多处设有缓冲保护,耐用性还是不错的。

佩戴上好坏参半,定制的耳塞套很亲肤,戴起来没有不适感,遗憾的是滤网很薄,每次佩戴都有“刺啦刺啦”的噪音,源于瞬间产生的内外气压差。

03.声音表现

解析力良好,分离度中等偏上,声场宽广。调音方面,低频下潜很深,量感也不少,中频有做提升,人声清晰有细节,高频乐器声较明亮,但由于低频下潜过深,对中频、高频均由不同程度的掩盖。万万没想到品控这么烂,双耳曲线在极低频竟然有15dB的偏差,谨慎购买。

总结下,这是一条重低音风格的入耳式耳机,适合电音、舞曲、摇滚,整体上中规中矩,没有太大偏颇。就这款urbeats3而言,即便是品控非常垃圾,但也远没有网上说的一无是处,无外乎是听音观的不同,不过的确有点轰头了,尤其是听ACG音乐,长号、大鼓与贝斯等氛围音会喧宾夺主,根本听不清唱的是啥,听电音是真的爽。

由于流行歌才是大众审美,所以人声被掩蔽这点很扯,我给的分数不会太高,理性看待,按需选择。

18、KZ-ZEX

参考售价:135元

01.包装与配件

ZEX就是传统的电子产品包装,正面有产品渲染图和卖点,背面是双语的参数与生产信息,值得一提的,该耳机为双动圈结构,就如包装盒写的“双单元静电动圈混合耳机”。

推开包装,揭开上层放耳机的内托,配件全部展现出来,分别有3对耳塞套、1条耳机线和说明书1份,另外,店家还送有耳机收纳包1个。整体上,配件较为单一,包装节省克制。

02.外观与做工

我采买的样机为黑色,看起来还蛮酷的,锌合金的面盖上精雕有贯穿全身的线条,下面是KZ的图形LOGO,面盖整体向上隆起,非常有冲击力与力量感。

ZEX应该是公用模具,它由面盖和腔体两部分构成,腔体为半透明的树脂材料,故其内部各元器件隐约可见,尤其是动圈和静电两颗单元,看的很清楚。

KZ ZEX是分体式设计,采用了0.78双针方案,原装耳机线是一条无氧铜镀银线,就是看上去稍显廉价,线材比较粗,表皮材料偏硬。

耳机线的3.5mm插头是L型的,而且增设缓冲器,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需要吐槽的是它的线控,塑料感极强,而且配色也并不协调,单按键的设计,无法控制音量。

整体而言,其耳机做工精良,但线材较为廉价,且塑料感强。

由于是绕耳式的佩戴方式,听诊器效应减轻了不少,入耳式的佩戴方式也很舒适。

03.声音表现

解析处于中等水平,分离度相对还可以,声场比较宽阔。调音方面,低频量感恰到好处,但下潜一般,缺乏质感,中频人声较为贴脸,男声低沉富有磁性,女声清澈、有一定的穿透力,高频乐器声光泽度不错,就个人而言,稍显过量。品控相对一般,3dB国标范围吧。

总结一下,这是KZ发布的首款静电单元耳机产品,作为尝鲜产品,不乏素质平平、失真严重以及线材廉价等问题,但也不能全盘否定,毕竟它有着超出价位的品控、较为精良的做工和喇叭单元的革新。

KZ ZEX适合流行乐、电子音乐和轻度摇滚,还有就是,外观太直男,可能不太适合女孩子。

19、一加银耳2T

参考售价:119元

01.包装与配件

在没有撕开塑料膜的时候,我感觉它挺low的,当开箱的瞬间,我感觉它一直在给我惊喜。漆黑的天地盖,漆黑的卡纸,形成鲜明对比的银色耳机头,以及两个内嵌纸盒的巧妙设计,这一顿操作我可以用俩字概述:用心!

刚开始表扬就立马犯浑,拆了半天盒子开出俩配件:耳塞套、说明书,我甚至有种开盲盒翻车的挫败感。

包装正面凸印有耳机线条图,背面印有参数和生产信息,由于包装设计过于复杂我不再赘述,总之是高级,但是高级感立马就被简约(简陋)的配件打破。

02.外观与做工

耳机头金属材质,看上去好像还不错,CNC切割的很平整,就是放到手里露馅了,用料不足,质感很差。

耳机线材扁平状,算是面条线吧,好处是防止缠绕和打结,在我的实测中得到了验证。

线控的按压方式比较另类,起初我还以为就一个键,三按键可以控制音量加/音量减/播放/暂停/切歌/语音助手,但就如上文我说的,对于部分热门机型不兼容,这是三按键的一大痛点。

佩戴舒适度还是可以的,毕竟比较轻。

3.5mm插头的手柄端是很厚实的那种铝合金全包围,这点值得肯定。

整体上,不论线材的质感还是接口的处理都做的不错,有大厂水准。

面条线外径无参考价值

03.声音表现

解析力中等,算不上糊,但有明显的朦胧感,分离度很差,声场一般。三频较均衡,在2.5KHz处的波峰使得女声更甜美,5-9KHz提升不大,容易被低频部分掩蔽,直接听感是乐器失色、泛音衰减。品控较好,左右耳全程维持2dB响度差。

总结:这是一条素质平平的重低音耳机,的确好看,作为一条手机原装耳机,它在外观、做工上完胜母品牌OPPO,甚至可以与其他手机品牌一较高下,也许这就是备受年轻人喜爱的原因。

当然缺点也不少,比如金属用料不足、配件匮乏。个人感觉,不要被高级的外表迷惑,耳机还是用耳朵来收货最好。

20、JBL T205 半入耳式耳机

参考售价:129元

JBL是哈曼卡顿旗下一重要子品牌,现隶属三星。以往就是做民用音响,近几年开始发力耳机领域,而T205就是JBL开发的一款半入耳式匠心之作。

01.包装与配件

包装上是一个可挂式的卡纸盒,正面开窗可见耳机主体,背侧面印有一些基础参数、卖点和厂址。

抽开卡纸盒,以硬塑料材质的内托板展出出来,耳机主体全部嵌入内托,如产品的渲染图一样工整的摆放着。

由于半入耳耳机的设计特性,一般不会附送耳塞套,所以T205的配件单一也在情理之中,有说明书、注意事项、质检报告和一个绒布收纳袋,我仔细看了下注意事项,竟然变态的用了12国语言来阐述,怪不得厚的像本小人书。

02.外观与做工

半入耳是介于入耳与平头之间的一种耳机形态,由于听觉特性,设计上并不会与苹果EarPods有太大出入,一般都是小改动。

就比如它的耳机头同为扁平状,摸上去有磨砂质感,戴上去,耳朵并不会有异物感。前后腔体之间加入了一个类似于金属片的东西,以作为点缀,我买的是银色款,还有香槟色、黑色可选。

线控是单按键,有播放、暂停、切歌等功能,麦克风很清晰,亲测后发现,它的录音质量不错,对录音原声的还原很到位。

线材是面条线,这个网上褒贬不一,虽然称不上多好,但防缠绕的线材毕竟很实用。

耳机插头为45°角斜插式,很有设计感,在机身四五处的接口上,我都看到了缓冲器,整体的耐用性很好。

半入耳耳机的确丧失了一定隔音性与音乐素质,但换来的是持久舒适的佩戴体验,有兴趣可以亲身测试下,半入耳是卡在两根耳软骨间,而入耳式是塞进外耳道。

03.声音表现

解析力比苹果EarPods要好,属中等偏上水平,分离度一般,横向声场较大。调音上,低频为该耳机的弱项,中频给人一种暖感,尤其是男声浑厚、女声圆润,高频乐器声音明亮。品控没什么太大问题,以我个人听感为准,无偏音。

总结下,这是一条比苹果EarPods便宜且颜值与声音都不输的半入耳式耳机,适合拿来听轻音乐、流行歌,机身多达五处的LOGO,JBL品牌价值的加持,使得它在半入耳的序列里卖的还不错。

ttps://xg.zhihu.com/plugin/aa14de683755a827185eb01d4d926057?BIZ=ECOMMERCE

有朋友会时常听点轻音乐,以提高写作或阅读效率,那JBL T205就很合适,还有一些网课人群、长时间佩戴耳机用户,半入耳都是合适的,如果价格接受不了,可以试试59元的半入耳小霸王——唐麦T0,我上期《20款百元内耳机...》有测评。

joker叫兽:20款学生党有线耳机推荐,百元内有线耳机深度测评/排行/选购指南

解释一下本次测评的8个维度的含义,便于你更好的理解贯穿本文的线索,你可以当作科普来看,亦可以带着辩证的眼光来找茬。

解析力:很好理解,可以拿照片与声音类比,理论上,手机像素越高拍出来的照片越清晰,声音亦然,耳机解析力越高,对原声的还原越清晰。分离度:分离度一般指人声与乐器的分离感、乐器与乐器的分离感,一条分离度优秀的耳机,人声与乐器声甚至不同乐器声可以一耳分辨出来,给人一种细节丰富的感觉。分离度差的耳机,各种声音糊作一团,有体会吧?声场:声场是个很抽象的概念,要知道,声音是通过耳机重塑过的,声场的好坏没有固定标准,但可以从耳机对原声的还原度来判断好坏。品控与做工:品控参考本文20张的频响曲线图,双耳曲线能做到重合为好,双耳响度差3dB以上能听出偏音;做工参考每条耳机细节图与描述,主要以耳机质感、线材粗细、插头、麦克风、接口处理为打分依据。包装与配件:包装没有约定俗成的好看,却有着用心与敷衍之别;配件暂定为越多越实用,分数越高。隔音:隔音效果,也有说降噪,线控耳机一般为物理降噪,我仅以个人一次性试听20款耳机的真实降噪感受进行打分,以确保客观。舒适度:指佩戴的舒适度以及是否适合侧躺入眠,符合人耳构造的耳机久戴不累,粗制滥造的耳机易造成耳朵胀痛。功能性:主要包括有无麦克风,线控有无音量键,是否为可换线耳机,可否外接蓝牙线。

为了方便你,文末我将结论再放一下,希望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能给你一点客观的参考: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