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新闻网络媒体传播的预防对策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导致虚假新闻的陷阱是 虚假新闻网络媒体传播的预防对策研究

虚假新闻网络媒体传播的预防对策研究

2023-03-23 05: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日。

近年来,

之所以虚假新闻网络媒体传播肆无忌惮,

其主要原因不仅

与网络媒体平台传播门槛低、

零成本有关,

同时网络的交互性也在一定

程度上助长了新闻传播,

新闻媒体网站对新闻的审核和把控力度较差。

因此,

探析虚假新闻网络媒体传播的预防对策意义深远。

1

虚假新闻网络媒体传播的原因

1.1

传播门槛低、

零成本

互联网环境下,

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已经人手必备,

成为人们日常

生活中的重要构成部门,

并且人们获取新闻的渠道进一步拓宽,

可以通

过手机等设备实现网络中查看新闻。自媒体高速发展过程中,

人们不仅

是网络中的新闻受众,

同时也是新闻的制作者和传播者,

每个人都可以

自主注册网络媒体账号,

可以十分便捷的发布虚假新闻。网络媒体中传

播的门槛低、

零成本,

是导致当前虚假新闻网络媒体传播盛行的主要原

因。同时,

许多媒体平台可以匿名发布信息,

这更让虚假新闻的传播肆

无忌惮。许多人发布虚假新闻信息的主要原因,

则是为了吸引新闻受

众,

然而这种出于主观意识编造的内容,

会造成虚假新闻的大范围传播,

影响了新闻真实性的同时,

不利于营造健康的网络媒体环境。

1.2

网络交互性助长传播

在传统的新闻媒体时代,

虚假新闻想要得到大范围的传播,

事实上

具有极高的难度,

主要原则是传统媒体对新闻的审核程序化、

标准化,

经形成了相对健全、

成熟的新闻管理机制。然而在当前的自媒体时代,

网络具有交互性强、

传播流量大的显著特征,

这在很大程度上为虚假新

闻扩散创设了条件。相比传统的新闻媒体,

自媒体网络新闻传播过程

中,

对新闻真实性的缺少审查,

且为形成完善、

全面的监督管理机制,

法有效的抑制虚假新闻的网络媒体传播。同时,

网络中的

“水军”

盛行,

还包括许多操控舆论的

“键盘侠、

网络打手”

在非法利益的诱导下,

导致

捏造虚假新闻在网络媒体中传播,

以此来获取热度,

这是助长虚假新闻

传播的又一主要因素。

1.3

新闻媒体网站把控度差

自媒体环境下,

人人均可以成为自媒体博主,

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致许多新闻网站,

特别是商业网站,

为了追求高度的关注和影响力,

在新

闻内容的把关上力度薄弱,

缺少有效的审查和控制机制。并且,

许多商

业网站并未充分认知到虚假新闻的危害性,

以及虚假新闻在网络媒体平

台传播对新闻受众思想、

价值观的影响,

这种认知不足,

导致在新闻审查

过程中重视度低,

仅仅是简单的过程序。甚至部分恶劣的网站,

为了获

取经济效益和影响力,

不惜引导新闻编写人员制造虚假新闻,

在网络媒

体平台中大肆传播,

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但我国针对此的打击力度

较弱,

尚未建立完善健全的法律体系,

造成虚假新闻传播难以得到预防

和有效控制。

2

虚假新闻网络媒体传播的预防对策

2.1

加强网络媒体管理

在自媒体时代开放性的网络媒体平台中,

信息传播的自由性虽然无

法剥夺,

但必须要加强管理力度,

进一步完善责任追究制度,

针对网络中

发布不良信息的网站、

责任人,

在出现虚假新闻传播问题时,

则会将责任

落实到网站、

个人,

必须承担相应的惩罚和责任,

停业整顿,

坚决打击虚

假新闻传播的网站。网络监管部门应强化监督力度,

针对网络中发布虚

假新闻信息的网站重点监控,

并给予严厉的惩罚。与此同时,

应构建起

虚假新闻网络媒体传播的举报制度,

针对网络中的虚假新闻,

每个网民

和新闻受众均享有举报的权力,

进而充分激发网络民众打击虚假新闻的

积极性和自主性,

让虚假新闻在网络大众的监督下无处生存。此外,

对我国具有较强引导力和影响力的新闻媒体,

必须发挥其主渠道作用,

对虚假新闻澄清,

正确引导舆论,

避免新闻受众被虚假新闻所影响。

2.2

完善有关法律法规

我国传统媒体时代,

针对虚假新闻的传播的新闻采编人员具有惩罚

措施,

其虚假报道新闻的行为通常会被吊销记者证等,

严重者甚至会判

刑等惩罚,

整体的法律机制相对较为完善,

有效预防了虚假新闻传播的

问题。但针对虚假新闻的网络媒体传播而言,

我国当前的立法虽然有相

关的惩戒,

但整体而言缺少全面性和系统性,

法律体系发展严重滞后。

网络时代信息呈现出飞快的传播速度,

面对不同形式的虚假新闻网络媒

体传播,

以及网络媒体的虚拟性等特征,

现行法律法规难以实现有效的

防范和管理,

远远无法适应当前的网络媒体发展。所以,

应进一步健全

虚假新闻网络媒体传播的法律法规,

2019

12

26

日,

我国公布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

(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的决定》

中,

微信聊天记录作为打官司的证据,

网络平台中发布的信息均具有法律效

力,

该决定标志着我国法律针对网络媒体虚假新闻传播问题已经开始重

视,

进一步完善立法能够有效的预防虚假新闻的传播。

2.3

新闻采编加强自律

我国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舌喉,

这一基本性质决定,

我国新闻队

伍在发展过程中,

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保证新闻的真实性。

针对网络媒体平台的把关力度应进一步强化,

网络媒体平台应针对虚假

新闻信息的发布,

建设强有效的审查和处理机制,

避免虚假新闻引起偏

移的舆论导向,

发现虚假新闻必须及时处理,

并对传播者做出封号等处

理。针对网络新闻媒体工作者而言,

必须要加强其政治素质、

道德素质、

职业素质、

业务素质的强化教育,

使其具备新闻工作者的正直和原则。

新闻的真实性是传播的基本前提,

如果新闻工作者通过网络媒体传播虚

假新闻,

无论其目的为何,

这种行为与企业售卖假冒伪劣商品的性质一

致,

均是违背道德规范和职业素养的行为,

必须进行强有力的打击。

2.4

构建社会诚信机制

信誉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资源,

如果自媒体时代下,

每个人均将

信誉十分珍视,

那么将会从根本上预防虚假新闻传播的问题。如果缺少

公信,

那么即使权威部门第一时间进行虚假新闻的澄清,

那么也会对新

闻受众造成影响,

甚至会让其在思想上无法转圜。当前许多新闻信息被

政府部门垄断,

导致网络媒体平台中产生许多真实性无法保证的新闻内

容,

主要原因与政府信息的不公开、

不透明有一定关系。所以,

应加强政

府机关与网络新闻媒体的沟通交流,

共同建立起社会诚信机制,

保证新

闻传播的真实性、

准确性,

实现共赢的良好局面。

3

结语

综上所述,

近年来网络信息技术呈现出高速发展的趋势,

网络逐渐

深入人们的日常学习、

生活和功罪欧中,

人们的生活方式、

生产方式均发

生了较大的转变,

同时虚假信息的网络媒体传播更加肆无忌惮。因此,

必须加强虚假新闻的打击力度,

立足于时代发展运用新手段和新方法,

营造良好的网络媒体空间。

参考文献

[1]

史路遥

,

夏一雪

,

兰月新

,

张鹏

,

连芷萱

.

虚假新闻引爆原理与政府监

管机制研究

[J].

情报杂志

,2019,38(11):94-101.

[2]

徐浩宇

.

网络传播视域下虚假新闻的生成与扩散研究

[J].

新媒体

研究

,2019,5(16):24-25.

[3]

倪青华

.

新媒体虚假新闻传播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J].

文化产业

,

2019(15):22-23.

虚假新闻网络媒体传播的预防对策研究

赵子豪

(齐鲁理工学院

教育学院,

山东

济南

250200

要:

伴随逐渐进入网络媒体时代后,

传统新闻传播形式逐渐发展滞后,

在新闻传播中网络媒体平台占据着重要地位。同

时由于网络媒体平台的诸多特点,

导致虚假新闻的传播问题逐渐增加,

如何有效治理成为迫切问题。

关键词:

虚假新闻;

网络媒体传播;

预防

考·探

209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