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影史禁片之王:臭名昭著or名垂影史?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对帕索里尼的评价 【大师】影史禁片之王:臭名昭著or名垂影史?

【大师】影史禁片之王:臭名昭著or名垂影史?

2023-10-29 18: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前言

  电影界有一位被妖魔化的意大利天才导演,时至今日,我们早已不再用“惊世骇俗”来形容这位大师,今天分享会就为大家带来这位传奇导演的作品合集——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友情提示:今日合集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他是电影节的宠儿,拿遍了欧洲三大电影节的评审团大奖。但很多思想家称他为:我们时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他的作品《十日谈》、《坎特伯雷故事集》、《天方夜谭》、《马太福音》、《索多玛120天》都耳熟能详。

  

  帕索里尼和电影史上有许多喜欢拍摄传统文明来传递美感的导演完全不同,他不忌讳回避人性的扭曲,甚至享受展现人性的扭曲,在帕索里尼眼里:暴力,通J,欺骗,都不是什么犯罪。

  

  尤其是那部惊世骇俗的《索多玛120天》,影片充斥着大量的x爱、强b、虐待、食粪以及大屠杀。因此被称为世界十大禁片之首!

  

  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的一生可谓前所未有的传奇。他身上有许多标签,导演、前意大利共产党党员、同性恋者。他历时53年的一生和他的祖国意大利一起走过波诡云谲的动荡岁月。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战后重建,从经济奇迹到欧洲革命风潮,再从经济危机到消费社会成型。

  

  二十世纪的那段历史曾让当时欧洲知识分子们命运多舛,却也令他们迸发出了澎湃的时代激情。

  

  帕索利尼就是其中之一,他执着于在作品中戳穿资产阶级丑陋、伪善和堕落的假面具。

  

  他的异端认同和反抗精神可能就来自于他对宗教和资产阶级社会的失望,以及对社会底层弱势群体和边缘个体命运的同情与关注。

  

  这给他带来了很多非议。甚至最后,惨死街头。

  

  1975年的11月2日,帕索里尼被杀死在罗马郊区的海滩上,定格了电影史上最惨烈的那场死亡。

  

  那天,人们在远离罗马中心的某个荒凉的海滩边发现他的尸体,面目模糊,不成人形。谁也难以想象,曾经如此特立独行、放浪不羁的伟大灵魂,此刻却沉默而孤独地躺在这里,甚至无法向世人倾吐死亡的真相。

  

  一夜之间,大师陨灭。对外公开的真相是,他被年仅17岁的意大利男妓用木棒击打致死,还被车碾压了数次。似乎帕索里尼同性恋的身份,使这场看似蓄意的谋杀笼罩上了“桃色事件”的阴影。

  

  唯有帕索里尼的好友们深信,这更像是一场赶尽杀绝的“政治迫害”。因为帕索里尼在世时可没少卷入与大众传媒的论战和政治运动里,在帕索里尼去世前一周,他就曾宣称自己将要被黑手党谋杀……

  

  如今距他去世已经40多年,但这场毁灭性的罗马海滩谋杀案,至今仍然是个无从考证的谜。

  

  抛开这些难成定数的祸端,我们唯有重寻帕索里尼创作最辉煌的20世纪60年代,才能寻找到一些安慰。

  

  曾经任教于罗马邦区贫民窟学校的他,常年混迹于被社会遗忘的流氓无产者之中,正如他早期的电影所展现的那些主角:妓女、骗子、窃贼、劫匪,所有那些远离主流人群的边缘人物。

  

  而帕索里尼一生的使命,也始终是在为这群亡命之徒著书立传,比如他最初的两部电影作品《乞丐》与《罗马妈妈》,便来自他的贫民窟经历。

  

  在成为导演之前,帕索里尼就具有很好的写小说的功底。假如无法成为导演,他很有可能进入意大利最伟大的小说家行列,在他笔触下的罗马贫民的生活,有着难得的欢愉时刻,却又充满着泣血的现实。

  

  后来,很多知名导演都邀请他撰写剧本,这其中有费里尼、毛洛·博洛尼尼、马里奥·索达蒂等。

  

  而费里尼的《卡比利亚之夜》和《甜蜜的生活》这两部名作,便都是与帕索里尼合写的,足见他的编剧功力。还有当年非常年轻的贝纳尔多·贝托鲁奇,同样对帕索里尼推崇备至,他的导演处女作《死神》便是改编自帕索里尼的小说。

  

  与很多意大利导演一样,帕索里尼同样发轫于新现实主义,但最终则越来越走向自己的电影王国,而青涩元素便是他的重要标签之一。

  

  他早期的名作,比如《软乳酪》和《定理》中便已带入很多对青涩与x爱的离经叛道的描述。

  

  据说《软乳酪》当年只放映一次便被永久禁映,帕索里尼还因为“亵渎罪”被关了四个月的监禁。

  

  在帕索里尼后期的经典杰作中,最出名的是他那部拍于被杀前三年的《坎特伯雷故事集》。

  

  作为“生命三部曲”的第二部,《坎特伯雷故事集》拍于《十日谈》之后、《一千零一夜》之前,同样改编自中世纪文学名著,将灵与肉的狂欢谱写成生命的欢愉和礼赞。

  

  在1972年举办的第2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帕索里尼凭借《坎特伯雷故事集》成功囊获柏林金熊大奖。

  

  帕索里尼的青涩化改编,在当年看来注定是要饱受争议的,尤其在素来以政治化倾向著称的柏林电影节获奖后更是引起轩然大波。

  

  而这股争议热潮也一直在后续几年里愈演愈烈,直到帕索里尼意外死亡,都不曾得以真正平息下去。

  

  柏林拿奖后,《坎特伯雷故事集》得以在世界各地公映,但都难免多多少少的删减,其中法国版被删到118分钟,美国版只剩下109分钟,而后来世界通行的版本也只有112分钟。

  

  尽管我们至今无缘看到最初的140分钟版原貌,但从帕索里尼创作后期的惯性作风来看,大致可以触探到他的作品中青涩尺度可抵达的边界。

  

  帕索里尼的遗作定格在了《索多玛120天》。纵观帕索里尼纷纷扰扰的创作生涯,我们的目光注定离不开这部至今争议不断、尺度逆天的旷世奇作。

  

  按影史上的某种说法,帕索里尼之死在很大程度上跟这部电影有关。有些人将其看作是旷世杰作,有些人则视其为对人性的亵渎,毁誉参半招致的非议,终于酿成惨剧。

  

  总起来看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的电影,可以总结为三段式的:第一阶段为现实主义时期,到《马太福音》为止,突出的特点是“纪实性”,宗教先知的传道活动也俨然是公元初年的纪录片;

  

  第二阶段为超验主义,至《猪圈》 达于顶点,寓言、象征和反剧情、反现实得到集中的发挥;

  

  第三阶段以《生命三部曲》为代表,是一种写实风格的超验主义,通俗的剧情片手法将思想挤压到真空状态,但又潜藏着引人索解的内涵,他的真实意图在不动声色之下令人无法判断,可以视为他艺术的返璞归真之境。

  

  如此说来,帕索里尼尽管是一个狂判的异端,但其实并未也不会脱离传统的西方文化环境,他的本质和西方绝大部分知识分子一样,是一个自由主义者。

  

  对被压迫与歧视者怀抱深切的同情,负有变革社会不合理现状的责任感,同时有着丰厚的人文底蕴。

  

  他的思想和创作,是20世纪西方知识分子的一个缩影,他身上把知识分子的一些特征集中化也极端化了,正因如此,他才被追随者奉为精神教父。

  友情提示:今日合集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1《乞丐》1961

  导演: 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编剧: 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主演: 弗兰科·奇蒂 / 弗兰卡·帕苏特

  豆瓣 8.3 IMDb 8.1

  

  影片表现了罗马郊区的青少年、妓女和拉皮条的人的生活,反映了流氓无产者和被社会所唾弃的人的生活世界。

  

  这部影片充满自然主义,高潮部分带有强烈的宗教狂热,穿插着梦幻,但又有明显的社会和心理特点,影片以主人公富有隐喻的死结束。导演在该片中大量运用了实际生活中的语言。

  

  

   2《 罗马妈 妈》1962

  导演: 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编剧: 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主演: 安娜·马尼亚尼

  豆瓣 8.2 IMDb 8.0

  

  

  影片讲述了罗马妈妈靠当妓女抚养儿子,但儿子在知道真相后却不能理解她,并走上犯罪道路的故事。帕索里尼拍的这部《罗马妈妈》展现出了女演员安娜·玛格纳妮与生俱来的最典雅之美感。

  

   3《大鸟和小鸟》1966

  导演: 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编剧: 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主演: 托托 / 尼内托·达沃利

  豆瓣 7.7 IMDb 7.3

  

  该片讲述了一个会说话的乌鸦加入一个老人和他的儿子的行列,向他们解释他们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并给他们讲了关于神圣的弗朗西斯、他的两个学生、麻雀和 鹰的寓言的故事。

  

  在《大鸟和小鸟》中,独特的、童话般的寓言不过是帕索里尼用来思考置身于无产阶级和天主教会之间的小资产阶级地位的手段。

  

  按帕索里尼的说法,他的影片是为了探讨“抵抗运动期间和五十年代马克思主义的危机"。

  

  

   4《俄狄浦斯王》1967

  导演: 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编剧: 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主演: 弗兰科·奇蒂

  豆瓣 7.9 IMDb 7.8

  

  该片根据古希腊索福克勒斯的戏剧改编的电影,其范本是是古希腊悲剧的典范作品。讲述了俄狄浦斯竭力逃避神谕所示的命运,而这逃避本身恰恰在实践着神谕的故事。

  

  本片主题是人的意志和命运的冲突。诗人承认命运的存在,同时谴责命运的邪恶,赞颂人的不屈不挠的积极斗争精神。亚里士多德高度评价《俄狄浦斯王》的结构,把它视为古希腊悲剧的典范。

  

  

   5《定理》1968

  导演: 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编剧: 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主演: 西尔瓦娜·曼加诺

  豆瓣 7.7 IMDb 7.4

  

  该片讲述了一个英俊潇洒的年轻人前往一个资本主义家庭做客,却使全家人都为其疯狂,而他的离开则让这家人发生了一系列离奇变化的故事。

  

  帕索里尼以隐喻的方式,向人们传递这样一个信息,上层文明社会被人闯入了,被人冲击了,上层社会资产阶级的空虚被揭示出来了。

  

   6《猪圈》1969

  导演: 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编剧: 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主演: 皮埃尔·克里蒙地

  豆瓣 7.5 IMDb 7.1

  

  这是国际电影界最具争议的意大利导演帕索里尼拍出的又一部惊世骇俗之作。该片讲述了在古老的原始社会和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德国,人吃人的故事。

  

  导演明显将这群资本家比喻为远古时期的吃人族,表达了由衷的厌恶和愤恨。

  

  最大的非议在于详细描绘了蛮荒时代的吃人暴力,虽然暧昧难懂,且具浓厚的象征性,但作品的左派立场仍很鲜明。

  

   7《美狄亚》1969

  导演: 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编剧: 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 / 欧里庇得斯主演: 玛丽亚·卡拉斯

  豆瓣 7.8 IMDb 7.3

  

  美狄亚,是古往今来最著名的复仇女性,也是所有受背叛、嫉妒所苦的女性的守护神。

  

  影片讲述了美狄亚为了爱上一个外邦人杰森,她抛却公主地位、窃走国宝金羊毛、杀死弟弟,甘愿随夫远走他乡、漂泊失所的故事。

  

  对于很多人,本片的一大卖点是卡拉斯,20世纪最伟大的歌剧明星,当时她的舞台生涯已经结束,但她一向善于表达一般凡人不具有的极端感情。

  

  

  

   8《坎特伯雷故事集》1972

  导演: 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编剧: 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 / Geoffrey Chaucer主演: 休·格里夫斯

  豆瓣 7.3 IMDb 7.0

  

  本片取材自文学著作《坎特伯雷故事集》,影片则在原著众多独立的小故事中选取八段故事,以短小精悍、赤裸露骨的叙事风格,反映了中世纪英国的社会百态。

  

  

  

  这部强调x爱作为反抗宗教束缚、争取人性自由武器的电影,逼真的刻画了一个个迥然不同的众生相,穷奢极欲的城主,专营告密敲诈的小人,故弄玄虚勾引邻家少妇的学生,放荡荒淫的女财主,以及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无赖等等。

  

   9《一千零一夜》1974

  导演: 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编剧: 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主演: 尼内托·达沃利 / 弗兰科·奇蒂

  豆瓣 7.4 IMDb 7.1

  

  该片改编自阿拉伯民间故事,是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生命三部曲”中最后一部,讲述了女奴苏玛洛挑选了穷小子阿拉丁做主人,历经辛苦,最终幸福地在生活一起的故事。

  

  导演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以正面肯定的方式表达了关于x爱民俗和同性恋的描述,而不是一味的用嘲讽的口气去蔑视诋毁所谓的萎缩而粗俗的x爱关系,取而代之的是热情洋溢的赞美和歌颂。

  

   10《十日谈》1975

  导演: 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编剧: 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 / 乔万尼·薄伽丘主演: 弗兰科·奇蒂

  豆瓣 7.5 IMDb 7.2

  

  影片取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薄伽丘的著名小说集《十日谈》,帕索里尼从中挑选了8个发生在那不勒斯等意大利南部地区的故事进行拍摄。

  

  这些故事大多以揭露教会虚伪丑恶本质为宗旨,并鲜明地表现了作者对人性解放的肯定态度。 最终获柏林电影节评审团大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