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流西楚 河美城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宿迁大运河有多深 运流西楚 河美城兴

运流西楚 河美城兴

2024-06-18 07:5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运流西楚 河美城兴——宿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绘就崭新画卷 发布时间: 2022-09-15 16:43:33 | 来源: 宿迁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宋柏霖

宿迁网讯(记者侯苏雨时晓凯)站在宿迁大桥上远眺,秋天的城市,天高云淡,叠翠流金。

古老的京杭大运河从脚下奔流而过,潺潺流水带来了来往繁忙的船只,沉淀了熠熠生辉的璀璨文化,孕育了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宿迁运河精神。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大运河文化带作出重要指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我市始终带着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状态。近年来,全市坚持把建设好大运河文化带作为捍卫“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坚持系统谋划、精心组织推进,如今,建设规划体系日益完善,项目建设成效显著,文化传承成果丰硕,品牌影响持续彰显。

随着大运河文化带宿迁段建设各项工作的不断推进,新时代千年运河的新画卷不断被绘就。

特色引领,千年运河展新颜

漫步在宿迁英雄园,花海绚丽、绿树成荫,从历史英雄、革命英雄到平民英雄,每一位英雄的事迹都令人动容。

今年4月28日正式开园的宿迁英雄园坚持寓教于园、寓教于景,紧扣英雄主题,以时间为轴线,规划设计了英雄园广场和景观草坪2个核心景观,通过写实手法搭配场景化设计,彰显了英雄人物的精神力量。

从宿迁英雄园到运河湾公园,从运河祈福园到运河湾半岛公园……如果说古代京杭大运河的意义在于经济,那么随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推进,千年运河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印记。

2018年起,我市按照“文化为魂、生态为底、保护为先、利用为要”“四为”方针,以提升城市文化内涵、打造城市特色标识、重构城市发展格局为目标,形成了“一带一核四组团”整体空间结构策划思路,其中“一带”为全长112公里的河道串联全域的运河主题纽带;“一核”为多元阐释运河文化内涵的核心功能区——中心城区文化核,“四组团”分别为“皂河—骆马湖”组团、“洋河”组团、“泗阳”组团和“泗洪”组团。

大运河文化带的壮丽图景,最终要靠一个个具体项目来描绘勾勒。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之初,我市就围绕文化传承、景观提升、产业发展和IP打造,精心策划了四大类48个项目。项目建设中,全市上下坚持找准突破口,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推动运河沿线整体出新出彩。目前,运河湾公园、运河祈福园、顺河集遗址公园等项目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当前,皂河龙运城项目正在为9月底正式开园做着最后准备工作。据悉,该项目紧扣运河文化主题,以生态为基础,以治水文化、航运文化、巡游文化为核心,以“一源三脉十渡”为总体布局,全方位讲述大运河故事,全时段展现大运河文化,形成沉浸体验、演艺路秀、文博互动、餐饮商业、观光旅游、酒店度假为一体的综合共生的特色旅游度假产品。

一个个项目犹如点缀在京杭大运河边的一颗颗明珠,连点成线、串珠成链,美好蓝图逐渐变成了生动实践。

深挖内涵,千年文脉奔涌长流

8月20日下午,伴随着苏北琴书《江山春好处》的婉转唱腔,第十二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奖系列活动——“水韵河音精萃”大运河流域非遗曲艺优秀曲目展演在泗阳大剧院拉开帷幕。来自大运河流域沿线城市的曲艺艺术家们倾情表演、精彩演绎,展示了大运河流域非遗曲艺优秀曲目的别样风情和动人魅力。

作为全国唯一拥有隋唐通济渠、元代黄河故道、清代中运河三个不同历史时期主航道的城市,我市是京杭大运河“弃弓走弦”的关键节点、隋唐大运河与明清大运河的交汇节点,因而成就了京杭大运河宿迁段深厚的历史积淀、丰富的文化遗存。

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我市始终坚持以文为魂,深度挖掘好、阐述好京杭大运河宿迁段的历史文化资源,让千年运河文脉奔涌长流。

近年来,我市加快推进运河非遗活化利用,修订《宿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开展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申报认定工作,举办宿迁市第六届“非遗大集”,实施“曲艺人才薪火计划”,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组织泗州戏、苏北琴书等传统戏剧演出150余场,项王故里景区、非遗进筑梦小镇文化旅游区2个项目入选省“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试点项目”;加快推进大运河文艺作品创作,电视动画片《环保特攻队》获“玉猴奖—年度十佳新锐动漫IP”奖,纪录片《最后的水上渔村》获中国广播电视大奖和江苏省电视外宣彩虹奖一等奖。

做好文化传承的同时,我市还坚持挖掘修复,切实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宝贵遗产。2021年以来,我市组织开展泗洪马胡城遗址、新盛街、运河宿迁港铁路等16个重点工程地下文物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同时,利用建党百年契机,组织开展大运河沿线革命文物资源调查,实施宿北大战纪念塔底座修复、宿北大战烈士陵园修缮和环境提升、御码头修复保护等一批历史文物修复保护工程。

全力保护,打造绿色生态“美丽中轴”

在运河宿迁港产业园生态安全缓冲区生态湿地,首先印入眼帘的是优美的环境,水池清澈见底,蜿蜒的栈道穿行其间,茂密的水生植物随着水流不断摇曳。看似公园,却有着巨大的作用。最高日处理污水处理厂尾水量达12万吨,采用“曝气生态塘+浅水表流湿地+潜流湿地(多介质滤床)+水生植物塘”工艺,种植多种湿生植物和水生植物,可大幅度削减5项水体污染指标,净化处理后尾水达到地表水IV类标准,水质达标后回用于园区工业用水和国电洋北热电厂循环冷却水。

京杭大运河宿迁段纵贯南北112公里,肩负着保障沿线饮用水源供给、维护生态系统健康稳定等重要生态功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过程中,我市始终把推进大运河及其沿线生态建设作为重要任务,扎实做好“治污”“添绿”“留白”三篇文章,努力打造环境优美、生态健康、人水和谐的生态“美丽中轴”。

去年以来,我市开展大运河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坚持水、气、土、固废等协同并治,深入开展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治理,一体化推进“控污、增湿、清淤、绿岸、调水”;建设运河生态安全缓冲区和490余亩生态湿地复合净化系统,有效改善运河区域生态环境,让优美生态成为大运河文化带宿迁段的鲜明底色。

在政策保障上,我市实施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挂钩的财政政策,落实生态环境质量达标奖励制度;全面推行河流生态环境损害经济调节制度,实行水环境区域“双向”补偿,运河环境实现长效保护。

在强化航运管理上,我市坚持做好运河港口码头船舶垃圾回收工作,新建成港口船舶垃圾收集设施20余套,13家港口码头全部配备船舶污染物联合监管与服务信息系统,实现船舶垃圾收集、转运、处置的信息化、闭环化;加快推进宿连航道整治工程一期工程、运河宿迁港铁路专用线等6个运河航运重点项目建设,形成互联互通、干支互动的运河航运体系。

打响品牌,全面释放运河效益

8月31日,2022宿迁(杭州)文化产业推介会暨“双城记”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杭州举办。在系列活动中,一场以“杭向未来迁手共进——杭州宿迁的运河情缘”为主题的直播活动尤其引人关注。

直播活动中,杭州方面主持人徐敏走进大运河宿迁段、洋河酒厂、骆马湖、乾隆行宫等地,宿迁方面主持人吴琼则来到大运河杭州段、西湖、龙坞茶镇等点位,聚焦杭州、宿迁两地文化资源、产业资源、旅游资源,对两地大运河文化建设、大湖美景、茶酒文化等方面进行连线对比,全面展示两个城市的历史文化、人文风貌和城市形象。

近年来,我市大力开展大运河主题活动,不断提升宿迁大运河知名度美誉度的同时,积极搭建区域交流合作平台,打造实体经济转型的“新运河路径”。

5月28日,2022中国酒都(宿迁)文化旅游节开幕式暨第四届运河品牌电商大会举行,本次大会以“相约酒都、创赢未来”为主题,现场共签约项目36个,协议总投资738.85亿元。连续四年打造的运河品牌电商大会,已然成为运河沿线影响最为广泛的品牌盛会。

京杭大运河究竟给城市发展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大运河文化应该如何梳理?如何做好运河文化对淮北地区社会生态变迁的研究……去年以来,我市连续举办2期宿迁运河大讲堂,邀请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发展委员会委员黄杰、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马俊亚等省内外专家学者开展专题研讨,为宿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出谋划策。

除了“高大上”的学术研究,在京杭大运河畔,2021京东宿迁马拉松暨大运河马拉松系列赛(宿迁站)、“行走大运河”全民健身健步走等活动的开展,更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与全民健康、文化旅游等深度融合,使群众广泛参与运河建设活动、享受运河建设成果。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