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报第39期)宜宾学院“四大范式”带动大中小幼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宜宾学院心理咨询电话 (简报第39期)宜宾学院“四大范式”带动大中小幼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

(简报第39期)宜宾学院“四大范式”带动大中小幼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

2024-05-21 05: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宜宾学院秉承构建大中小幼心理健康“共同体”理念,聚焦大中小幼心理健康教育共融共通,围绕师资共育、团队共融、基地共建、矫正共治目标,先后在宜宾市长宁县、高县和筠连县推进校地心理健康“共同体”建设,形成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为核心、以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为保障、以区县中小学校幼儿园为主体的大中小幼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四大范式”,为广大青少年及幼儿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坚持培育为基,构建大中小幼一体贯通的“共建范式”

实施县(区)中小学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工程。高校与市县(区)教育局开展共建合作,由县(区)教体局组织遴选,每个学校(园)确定1-2名具有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乐于奉献的优秀教师,形成种子师资,开展种子教师培训,由高校制定培训方案,采取“高校引领、地方规划、专家实施”的方式,运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通过种子教师参与制定各学校(园)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规划和每年计划,重点培养管理与实施能力。及时跟进在省心理学会指导、高校实施、种子教师带领下对合作县(区)的校长(管理者)和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种子)进行的管理与骨干培训。由“种子教师”对各学校(园)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形成高校支撑基层学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校长抓、种子管、教师做”的新格局。截止目前,已实施培训班6期,受训教师达241人,受益学生达2.3万人。

二、坚持预警为先,构建以学校为主体的“团队范式”

通过“培养+督导”方式,由高校确定一名心理健康专家为基层学校(园)的对应导师,全方位负责把该校的“种子教师”培养成为心理健康教育“懂得起”和“管得好”的技术型管理人才。围绕心理健康预警为先的目标,专家和“种子教师”通过“网络+实践”进行全员研修,使普通教师具有初步的心理健康问题发现能力。同时,每校至少组建1个以“种子教师”为核心的“三人行”团队,在专家的具体指导下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利用半年时间,使学校形成一般教师重在发现问题、骨干教师重在分析解决问题、学校管理者重在统筹协调的心理健康教育团队。此外,考核合格的团队成员还可获得心理健康教育初、中、高级证书。目前,合作县(区)已有37人获得初级证书。

三、坚持干预为要,构建以平台为主要载体的“分级范式”

以加强基层中小学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为目标,建设分级管理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形成“形式检查+标准检查+落实检查”的“三检查”建设机制。教育行政部门着重在形式上进行检查;学术机构着重从专业角度把关进行标准检查;教育督导部门着重对项目落地情况进行检查。宜宾学院和宜宾市教体局共建“四川省心理学会宜宾工作委员会”,在每个县(区)建立工作站,按照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建设标准,在各基层学校(园)建设初级“心之语活动室”(心理健康咨询室)、中级“幸福之家活动站”(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站)、高级“阳光之心活动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团队坚持做到高中低分类业务指导,一月一次案例分析,并与“乡村留守儿童之家”等进行“捆绑式”建设,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建设符合标准、收到成效。截至目前,宜宾市已建立长宁县、高县、筠连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已在长宁县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初级基地16个、中级基地4个、高级基地1个。

四、坚持日常为本,构建以心理矫正为目标的“结对范式”

强化心理健康的日常引导工作,按照“心理班会”重教育、“心理参与”重发现、“心理活动”重矫正、“心理咨询”重重塑的原理予以实施。开展“高校教师+种子教师”“种子教师+骨干教师”“骨干教师+班主任”的师徒结对方式,形成稳定的心理干预“教授+专业”的“宝塔式”支撑模式,避免大中小幼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之间因缺乏有效沟通形成孤岛效应。同时,为提高结对师资的专业水平,积极开展一体化课程研究,一体化课程申报、一体化课程联通等工作。目前,已与结对的87所学校(园)开展56次互动活动,共同干预127起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起到保障一方心理平安的作用。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