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化遗产旅游优秀案例丨中国皖南古村落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宏村是徽派建筑的代表 全国文化遗产旅游优秀案例丨中国皖南古村落

全国文化遗产旅游优秀案例丨中国皖南古村落

2024-06-17 22:1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全国文化遗产旅游优秀案例丨中国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世界文化遗产旅游案例

中国文物报

|

2022-04-25 16:06:24

0

 

中国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境内。黟县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建县历史有2200多年,是徽商和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西递、宏村是社区型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案例,该案例在文化遗产保护、引导原住民参与、发展村集体经济和福利、促进文化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20年11月,被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授予“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可持续发展中国观测点——最佳古村落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案例奖”。2021年11月,西递被联合国旅游组织授予“世界最佳旅游乡村”。

一、基本情况

西递、宏村是徽商造就的、深受徽文化影响的传统徽派古村落。因其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及“桃花源里人家”。早在2000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专家评价为“人类古老文明的见证、传统特色建筑的典型作品、人与自然结合的光辉典范”。

西递村,始建于公元1047年(北宋庆历七年),宏村始建于公元1131年(南宋绍兴元年)。目前,两村尚有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古建筑211处,2800多户原居民生活于此。

西递、宏村,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展旅游,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21年西递被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评为“世界最佳旅游乡村”,荣获中国十佳最具魅力名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村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及“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

30多年来,因文化旅游的兴起,吸纳了当地村民就业和村落经济的发展,村落社会形态和原住民一直处于良性发展的状态。

二、做法经验

多年来,黟县始终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方针,促进文化遗产地“文旅融合发展”和“旅游可持续发展”。其做法和经验是:

(一)强化规划管理,坚持依法保护。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县政府就将西递、宏村两古村落的保护工作纳入了县城的统一规划管理,规划管理工作几乎与旅游发展同时起步。西递、宏村列入世界遗产后,2001年,县政府又将西递、宏村古村落申报列入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单位,使古村落作为整体完全纳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保护。同时,县政府又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以保护和延续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为基础,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目标,正确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遗产保护的关系,制定出台了《黟县西递、宏村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发布实施。编制出台了《西递古村落保护规划》、《宏村古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2000年以来,相关职能部门加大了执法的力度,纠正处理了一些因商业利益的驱使而出现的乱拆、乱建、乱改造现象。同时,县政府以当地村民身边的违法处理案例教育入手,开展普法活动,村民的依法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为政府在保护第一的前提下合理发展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依托文化遗产资源,加快发展旅游业

在保护前提下,大力发展两村旅游业。一是古村落观光游。深挖西递、宏村遗产地文化内涵,发展古村落观光旅游,讲好西递、宏村蕴含的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和故事,展示古村落文化魅力。二是研学游。挖掘两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力发展研学旅行,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三是艺术写生游。全国有400多家高校、职业学校美术类专业在西递、宏村设立了艺术写生基地,总收入约6亿元。四是文化演艺游。创新文化传播手段,在西递、宏村古村落核心保护区周边,开发文化演艺旅游产品,推出大型实景文化演艺《宏村阿菊》、《西递传奇》,拉动了夜游消费市场。西递、宏村已成为多业态的乡村旅游典范,大型实景文化演出《宏村阿菊》、“西递夜游”入选安徽省夜间文旅消费“十佳夜娱活动”。2019年,两村年接待游客398万人次,仅门票收入达2.2亿元。

(三)大力发展民宿集群,推进古民居利用

有效盘活遗产地村民房屋资产,编制出台了《黟县乡村民宿发展规划》《关于大力发展乡村民宿的实施意见》《黟县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奖励办法》《黟县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奖励办法》等一系列优扶政策,引导和鼓励西递、宏村村民采取自营、出租、流转等方式,吸引民间资本,利用闲置的古民居,通过维修改造,发展古民居特色乡村民宿,促进西递、宏村文化遗产观光旅游向度假休闲旅游转型。规划、消防、文物、住建、环保等部门建立联合审批机制,对古民居改造利用行为进行严格技术把关,确保古民居利用中不受破坏。目前,西递宏村及周边共发展民宿902家,占全省民宿总量的27.3%,占黄山市民宿总量的35.5%。2019年,民宿业的发展为两村旅游业带来新增收入2.7亿元。

(四)建立合理分配机制,兼顾各方利益

2001年,黟县政府与旅游企业达成协议,每年从西递、宏村门票收入中提取20%作为两村的文物保护资金用于反哺古村落的维修维护,提取8%作为村集体旅游收益分成,由村委会用于村集体公益事业发展和村民旅游分成;提取4%作为当地镇政府旅游收入分成,用于两村周边环境整治和环境卫生保洁、垃圾转运处理等。目前,两个村均建立了村级文化活动中心、村史馆、村级卫生医疗室,完成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安装了有线电视和通讯网络,两村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村中的“老弱病残”人员及贫困户均享有村集体福利。旅游的发展,增加了村民的就业机会。村集体还在规划的区域内,通过设立旅游购物市场,并将摊位拍租给村民经营,增加了村收入。2020年,西递、宏村村民人均纯收入的90%以上来源于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强了对居住地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也增强了村民自觉保护古村落意识。

(五)利用旅游筹集资金,反哺保护

遗产申报成功后,当地政府从旅游门票收入中征收20%的文物保护资金,专门用于两个古村落的持续维修保护。仅2019年,两村共征收文物保护资金达2800多万元,用于古村落环境整治、基础设施维护、古民居修缮等。二十多年来,为保护古村落的真实性、完整性,当地政府不间断地对村古民居与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共整治改造建筑352处,拆除无法改造的现代建筑22处,修缮古建筑183幢,对200多幢古民居进行了持续的白蚁防治,整修村内道路3.55万平方米,对强弱电线进行地埋、内设、作隐蔽处理和对室内电力线更新改造,在村内建设多处微型消防站并配备微型消防车,民居内配备了消防栓、灭火器等。目前已累计投入保护资金36378万元。

(六)组建机构,强化遗产地管理

遗产申报成功后,成立了遗产旅游管理委员会,加强了遗产地文化旅游和遗产保护的管理。旅游企业的开发行为也得到了严格的限制,杜绝在遗产地保护区内兴建宾馆、酒店等商业设施。出台了《黟县西递宏村遗产核心区房屋修缮管理办法》,进一步规划修缮报批手续和行为。为严格限制村民沿街开设购物商店,政府在保护区外规划建设旅游服务功能区和村民现代生活区,鼓励村民到新区建房和从事旅游服务。

两村所在地镇政府也成立了遗产保护管理监察大队,以加强遗产地保护和旅游行为的日常监管监控。村委会组建了由村民志愿参与的民间保护协会,制定村规民约,编印遗产地保护宣传手册,印发村民人手一册,大力开展遗产地保护知识宣传教育。同时,逐步提高村民收入分成比例,并将收入分配与村民保护工作年终考核直接挂钩,使全体村民在旅游业发展和承担保护义务中享受更合理、更稳定的收益。村民成为了村落保护和发展的内生动力。2020年11月30日,在西递、宏村申遗成功20周年纪念大会上,西递老、中、青三代村民代表再次宣誓“保护文化遗产,共创美好未来,誓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文化遗产旅游在展示古村落文化价值的同时,也体现了它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西递、宏村自1986年始,为村民带来了更多就业机会,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了遗产地更加文明进步。

编辑:肖维波

审核:张硕

终审:李文昌

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到:

0

写下你的评论

评论 热门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tem.content}}

最新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ndex}} {{cell.app_user_name}} {{cell.news_timestamp}} {{cell.like_num}} 赞

{{cell.content}}

{{item.content}}

已加载全部内容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