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安康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安康金州的由来和历史 端午安康

端午安康

2024-06-18 14:4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端午由来

端午节,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又称端阳节、重午节、龙日、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端午节起源于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这一天因为楚国首都郢都被秦国攻破而投汨罗江而死。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的孝道等说法)。

端午的“端”字本义为“正”,“五”为中。《易经·系辞上》说,天为奇数,一三五七九,五数相加为二十五;地为偶数,二四六八十,五数相加为三十;天地之数相加是五十五。天地数之和都是五的倍数,它们的总和正好二五相逢,所以五月五日称为“天中节”。它们碰在一起才是“正”,是“端午”,这一天午时则为正中之正。

另外,据说五月初五最早应该是对于神秘数字“五”的纪念。“五”对于中国文化来说意义巨大,几乎可以说是我们民族哲学最重要的基础。五行说就是朴素的唯物主义和复杂的神秘主义的结合。另外一个就是“端”者,始也,万物之生,是对万物诞生的一种纪念。

在中国的北方五月五日,是一个凶险的日子,认为家家都要采集辟邪的药草,比如说菖蒲,还要喝辟邪的酒,雄黄酒。

端午习俗

端午节从南到北,由西到东都有多彩的节日特色,赛龙舟,观海潮,祭蛇神,驱毒荼,烧五毒,包粽子,蒸米饭,喝雄黄酒,戴香包……在全国各地端午过得都红火多彩。

1.吃粽子

粽子是中国传统的节庆食物,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作为祭祀祖先、神灵的祭品出现,到了金朝的时候才成为了端午节的节庆食物。民间传说吃粽子就是为了纪念投江的屈原的。据说当年屈原投汨罗江后百姓大为感伤,为了让投江的屈原免受鱼虾的侵蚀纷纷往汨罗江中投入米粮,希望鱼虾吃食米粮而不损伤屈原的肉身,后来又有传说屈原托梦予百姓说米粮为江中蛟龙所食,若是用艾叶包裹米粮再以五色绳捆绑,则可避免蛟龙,所以就有了后来的粽子。

在春秋时期,粽子被称为“角黍”,是用菰叶包裹着黍米做成牛角状,再使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的食物,也称为“筒粽”;黍是北方的黄米、南方的糯米;角,牛角,是祭器。粽子形似“牛角”,取其可为祭品的端正之意。以箬竹叶包黍米,是阴包裹阳之象。

也有学者认为粽子最早为“米包枣”,以米喻阳,以枣喻阴,米为主,枣为辅,取阴阳相裹之意。按最早晋朝周处《风土记》记载,端午除包角黍,还要煮肥龟,皆以其“阳内阴外之象赞时”。东汉末年又出现了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做成的粽子,由于水中含有碱的成分,于是又被称为碱水粽。于此同时也出现了裹着猪肉馅的粽子,广受食客所喜爱;到了晋朝,粽子终于被正式定为端午节的节庆食品,这时候的粽子除了一如既往的使用糯米以外,还额外添加了中药益智仁、珍禽兽肉、板栗等食物,增加了粽子的品类;唐朝的粽子已经开始使用莹白的糯米制作,而且在包裹的形状上也出现了菱形与锥形;宋朝粽子里加入了蜜饯果品等物,在诗人苏东坡“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中便有如此记载;元朝明朝的时候,用来包裹粽子的菰叶变为箬叶、芦苇叶,并且加入了豆沙、枣子、松仁等更丰富的材料;清朝的时候,火腿粽子问世。

2.踩露水

端午这天早晨,人们领着孩子踩露水,到野外生长艾草的地方用手轻轻沾上艾草上的露珠,先给小孩擦眼擦脸,据说艾叶露水可以明目醒神和美颜,擦洗后大人小孩都会一年精神百毒不侵。

3.戴花绳

就是用五彩线合拧成花绳,用中药配制好的香料把花绳揉一揉便会留有香味,在端午这天给大人和小孩都戴在手腕,脖子和脚腕,有驱毒驱虫的作用,也有小孩戴花绳招来吉祥的说法。

4.擦雄黄

五月初五这天,人们容易上火受热毒侵犯,端午这天都习惯给大人小孩的耳孔,鼻孔,肛门擦上雄黄油,一是雄黄味刺激醒神,使人轻松。二是雄黄有杀虫杀菌特效,擦上后驱虫杀菌。

5.额头画王字

端午这天用雄黄油在小孩的额头眉间画一个王字,寓意王者为上,百毒不侵,避之大吉。另有王者至尊,端午之王会福禄降临,鸿运通达。

6.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现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工艺品。

7.悬艾蒿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杀菌防病。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同时也有养生道理,比如小儿佩挂香袋、药浴可减少患外感疾病且不易生痱子。

8.赛龙舟

源起传说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防止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现代赛龙舟通常把船建造成龙形,画上龙纹,每年端午举行竞渡,以表示对龙的尊敬,也说明自己是龙的子孙、龙的传人。

诗词赏析

端午日赐衣

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屈原塔

苏轼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乙卯重五诗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端午安康

【法院动态】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 促进蒲城法院全面发展

蒲城法院2020年第四期悬赏公告(总第十五期)

对标“双进”‖蒲城法院启动“三秦飓风·2020”专项执行行动

原标题:《端午安康 | 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