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至美合一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安塞尔·亚当斯摄影作品高清 与至美合一

与至美合一

2024-06-03 13: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无限星空下,茫茫山林中,旅人安塞尔·亚当斯(Ansel Adams)仰望天际,感受着宇宙的浩瀚无涯。他架起相机记录下这一神秘时刻,也悄然展露出自己沉静的内心世界。羁旅一生,亚当斯以大画幅相机摄取荒野之阔大辽远;以创新性的摄影技术制作出影调精致、质感饱满的画面,捕捉自然瞬息万变的微妙表情,创造出永恒的庄严与瞬间的空灵不期而遇的洪荒之境。

“约塞米蒂大师”

安塞尔·亚当斯(Ansel Adams)原本立志做一名钢琴家,一次与约塞米蒂的偶然相遇,改变了他的一生。1916年,安塞尔·亚当斯14岁,姨妈玛丽把一本图文并茂的有关约塞米蒂景色的作品集《深入西岳中心》(In the Heart of the Sierra)送到了亚当斯手中,书中除了约塞米蒂的优美景色,还有西部牛仔和印第安人的传奇冒险故事。约塞米蒂位于美国西部加利福尼亚州东部内华达山脉上,以其约塞米蒂山谷闻名于世。相传约塞米蒂是从前住在这里的一个印第安部落的名字。亚当斯当下便着迷不已,再三要求之下,是年6月,亚当斯如愿以偿与父母游览了约塞米蒂。也就是在这次旅行中,亚当斯用父母赠给他的一台柯达布朗尼箱形相机拍出了生平的第一张照片。不久之后,在1917年夏天,亚当斯又随同父母、姨妈重游约塞米蒂。翌年,即1918年,亚当斯独自一人第三次旧地重游,他尽情地徒步旅行、拍照。约塞米蒂从此成为亚当斯心中的缪斯,绵绵不绝地带给他灵感。亚当斯后来这样写道:“自1916年那天起,我的人生被内华达山脉所影响、所改变。”

△ 雨中提纳亚溪流与山茱萸,加利福尼亚州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约1948年。

对约塞米蒂大自然的迷恋,促使亚当斯在1919年加入山社(Sierra Club),并且向社长也是加州公园管理委员会主席的威廉·柯比(William E.Colby)申请接任山社设立在约塞米蒂总部莱康德纪念基金会(LeConte Memorial)的监管人一职。幸运的是柯比先生十分理解亚当斯的热忱,并力排众议,雇用了亚当斯。之后,每年夏天亚当斯都回到约塞米蒂拍照、探险,成为一名热爱山林、热爱大自然的环境保护者。自1920年起,亚当斯连续四年任山社总部莱康德纪念基金会监管人,并在1934年被选为山社董事会董事(以后连年当选,至1971年辞职为止),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代表人物。其间,亚当斯的足迹几乎遍布美国的山山水水,他所拍过的美国风景区,后来都成为国家公园。当他不断抨击里根政府对环境保护不力时,里根还不得不亲自接见他并解释原委。

1980年,美国荒野学会(The Wilderness Society)为亚当斯设立了一个“安塞尔·亚当斯环保奖”(The Ansel Adams Conservation Award),这也是荒野学会授予出的至高荣誉。学会将该奖第一个授予给亚当斯本人,“安塞尔·亚当斯:感谢您曾为保存美国的荒野而诚挚奉献,让未来的世代知道,这自然世界本来的模样。”同年,卡特总统给安塞尔·亚当斯颁发“总统自由奖章”(Presidential Medal of Freedom),这是总统授予给美国公民的最高荣誉。

△ 纪念碑谷,亚利桑那州,1958年。

亚当斯拍摄的富有诗意的约塞米蒂风景摄影作品,不仅吸引了千百万游人,更为他赢得了“约塞米蒂大师”的声誉。特别是在美国国会1916年通过了国家公园法,开辟约塞米蒂为国家公园之后,亚当斯继承了早期摄影家卡尔顿·尤金·华特金斯(Carleton EugeneWatkins)的精神,将摄影艺术同环境保护更加完美地结合起来。摄影艺术能发挥出如此显著的社会功用是亚当斯所预料不及并引以为荣的。

亚当斯的作品虽不是为实现环保的目的而作,但它们变成了美国荒野文化的象征,而且改变了美国人对自己土地的想法和感觉。亚当斯去世后,为了纪念他,美国国会把约塞米蒂东南部的一大片荒野命名为“安塞尔·亚当斯荒野”,并把塞拉高地正中心的一个山峰定名为“安塞尔·亚当斯山”。

回归摄影的自然本质

1930年,在新墨西哥州,亚当斯遭遇了人生另一场偶然的相遇,这次相遇奠定了他日后的摄影创作方向。他当时第一次看到摄影家保罗·斯特兰德斯(Paul Strand)所拍摄的4×5英寸的黑白底片时,备受感动:“这些底片真是漂亮:饱满,阴影十分清晰,明暗变化强烈而且明确,影调细腻的推移,全都保存得很好。构图真是非凡:饱满,不规则的边缘一点也不凌乱,物形都经过仔细挑选、演绎出特定的形状,虽然简单,但有强大的感染力……我对摄影的认识在那天下午具体成形,因为我终于了解这种媒体于表现艺术上拥有多大的潜质。”

此刻,始终摇摆在做一名钢琴演奏家还是一名摄影家之间的亚当斯,如沐春风,豁然开朗,终于下定决心追随摄影,并开始从摄影技术本身的内在特质来探索自己的道路。妻子维吉妮亚表示支持,但亚当斯的母亲和阿姨却哀求他:“不要放弃钢琴,照相机无法表达人类的灵魂。”但亚当斯非常坚决地回答道:“照相机或许不可以,但是摄影家可以。”

△ 月出,新墨西哥州赫尔南德斯,1941年。

他开始摒弃当时流行的“ 画意摄影”(pictorial photography),并放弃了以往爱用的布纹相纸,改用保罗·斯特兰德、爱德华·韦斯顿用的光面相纸,以便能更充分地展现底片里的每一个细节。“我不知道改用相纸对摄影的‘视觉’有何影响,但经此一变,我可以在相片中做出更多光的效果和色调的变化。这像是一种解脱,现在我终于可以由观想孕育出好的底片构图,也可以不断进步,追求在光面相纸上拍摄出典藏版的作品。”

△ 白杨,新墨西哥洲,1958年。

1932年, 亚当斯与爱德华· 韦斯顿(Edward Weston)、威拉德·范·戴克(Willard Van Dyke)、伊莫金·坎宁安(Imogen Cunningham)、亨利·P·斯威夫特(Henry P. Swift)、桑亚·诺斯科威亚克(Sonya Noskowiak)、约翰·保罗·爱德华兹(John Paul Edwards)等西部有志摄影家共同创立了“f/64小组”,决心“要以传教的热情结合大家的力量,抵抗当时令人难耐的艺术照潮流,为摄影创作找出明确的定义”。“f/64小组”后来成为摄影界追求“直接摄影”(straight photography)的代言人。所谓“直接摄影”,指的是照片就是照片,而不是其他艺术形式的摹仿品,是简单明了的相片,就像生活的切片。这原本是摄影史上最自然、最主要的风格。“f/64小组”于1932年11月15日到12月31日,在旧金山狄扬纪念博物馆(M.H.de Young MemorialMuseum)举办第一回联合摄影展。

亚当斯后来谈道:“保罗·斯特兰德是改变我一生的人,因他的刺激,我才会以摄影为志业。不过短短的三年,凭着勤奋和f/64小组的激励,我的进步极其神速。但在威拉德搬到纽约从事电影记录片的工作后,f/64小组便很少再聚会了。虽然形同解散,但是我们燃起的熊熊火焰则从未止息。”

表达其时其地的悸动

摄影术虽然发明于欧洲, 但摄影作为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特别是纯摄影的理念和高品质摄影原作(Original Print)的制作观念和技术,可以说是在美国得到了发展和完善。尤其是受到斯特兰德的感召,聚集在“直接摄影”创作理念的麾下,亚当斯所发展和完善的控制影调的技法——区域系统(Zone System),则是亚当斯的一次创新之举,这为在摄影创作实践中如何将摄影技术和艺术完美地结合起来提供了科学、可行的范本。

△ 冬天的日出,内华达,加利福尼亚州,1944年。

1940年起,亚当斯开始在洛杉矶艺术中心学院教授摄影课,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影调和控制影调的科学方法,亚当斯在另一位人像摄影老师佛列德·亚契(Fred Archer)的协助下,希望拟出一项新的教学计划。或许是得益于亚当斯从前有志于做钢琴家所受的训练,他希望学生能参照“音阶和和弦”的原理,掌握摄影媒材的基本技术;亚当斯由此归纳整理出有名的控制摄影曝光和冲洗程序的完美技法“区域系统”(Zone System)。亚当斯对“区域系统”的解释为:“用以了解曝光和显影原理,并且在事前想象其效果的参考架构。题材里各部分的亮度不同和曝光的区间有关,而这又大约等于照片上灰色的明度强弱。所以,曝光和显影若是控制得宜,摄影师便可以控制底片的深浅浓淡,进而控制照片上的明暗反差,做出符合心中预先想象的效果。”亚当斯的“区域系统”使学生在拍摄时能预先想象影调,并以此为依据来决定曝光和冲洗显影方法,在教学中也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1945年,亚当斯又应旧金山艺术协会会长泰德·史宾塞(Ted Spencer)之邀,在旧金山加州美术学院(California School of FineArts)设立有史以来第一个摄影系,并顶住了一些认为摄影不算是艺术,艺术学院不该有这样一门学系的反对派的压力。1955年至1981年,亚当斯在约塞米蒂重新开办了一年一期的“安塞尔·亚当斯讲习班”,二十多年间,共有数千名来自全美各州以及其他国家的学员参加过讲习班的学习,这个讲习班成了亚当斯平生为期最久的教学活动。

△ 月亮与半圆顶,加利福尼亚州约塞米蒂国家公园,1960年。

亚当斯一直相信,“对我而言,一张照片的生命起自摄影师对影像的观想,代表的是摄影师其时其地的悸动和感觉。冲出来的相片则代表那份悸动、那种感觉,还有一份表达(表现)。意义只见于最后的照片上,而且也只见于照片本身。我觉得这份意义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迁而有些微变化。若是在照片上加注描述性的标题,强将自己的感受加在观者身上,那等于是侮辱了观者,侮辱了照片,也侮辱了自己。”另外,批评的态度在摄影创作中,应该摆在什么位置,亚当斯也有一个坚定明确的主张:“我相信在创作之前和创作之时,直觉有其地位;批评的态度,只能用于创作之后。我们得先研究、先观察、先练习,先把创作的技术磨练到圆熟的境地,才能满怀对自己直觉创作的信心、对自己看的能力的信心,进入世界并进行创作。”

与大自然合而为一

“宇宙之浩大无涯,才刚刚展露在我的面前;身处西岳山脉的清冷夜色,仰望天际之时,你知道我看到的是什么?有个清冷没有月亮的夏夜,我在一万英尺高度的传莱湖野营,躺在睡袋里,我看见一片无垠的星空,其璀璨、神秘叫人敬畏。今天日益丰富的太空知识,只会让人更加敬畏造物之神奇及人类之渺小。在明净的深山夜色中,不论我们看见多少星星,都还只是宇宙的千千万万个银河系里,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而已。”

“与这浩大宇宙唯一差堪比拟的,就只是人类的创造精神。”

在羁旅人世八十年后,安塞尔·亚当斯于1984年4月22日复活节那天晚上安详去世,享年82岁。

安塞尔·亚当斯

Ansel Adams

1902~1984

1902年2月20日生于美国旧金山。14岁,游览美国约塞米蒂之后,开始一生的摄影事业。1932年,组成摄影团体“f/64”,主张“直接摄影”理念。1940年,提出著名的控制摄影曝光和冲洗程序的“区域系统”理论。1963年,在旧金山的狄扬美术馆,举办个人展览《安塞尔·亚当斯摄影展——雄辩之光,1923~1963》,展现“直接摄影”理念。1979年秋,在纽约现代美术馆举办大型巡回展的开幕展《安塞尔·亚当斯和美国西部》。1983年初,《安塞尔·亚当斯摄影艺术作品展览》首次在中国的上海、北京举行,并引起巨大轰动。他曾三次获得古根海姆奖助金。1966年,获美国艺术与科学学会奖金。1980年,吉米·卡特授予他总统自由勋章,这是国家给美国公民的最高褒奖。

此文作者:冯建国,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摄影家协会艺术摄影委员会委员。出版专著:《黑白摄影》、《大画幅摄影》、《跟亚当斯学摄影》,作品集:《西部旅路:1996~2006》、《最后的胡同》。)

>>> End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