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的文化内涵和当代价值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宁夏旅游特色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礼”的文化内涵和当代价值

“礼”的文化内涵和当代价值

2024-06-18 14:1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思想之一,不仅是重要治国思想,也是百姓尊崇的价值规范。千百年来,因为“礼”的存在,我们能够以恢弘的气度、自信的神态、端庄的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形成了包括政治、文化、社会、家庭伦理等方面在内的“礼”文化。为了探讨“礼”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半月谈记者采访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曹保明和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刘辉。

记者:我们应该如何理解“礼”的传统内涵和核心意义?

刘辉:“礼”的观念起源很早,见于卜辞,作“豊”,为祭神的器物和仪式。到了周朝,“礼”被推演为区分贵贱亲疏的行为规范和等级名分制度。后来汉代将“礼”规定为“五常”(仁、义、礼、智、信)之一,成为当时和后世推行教化的重要内容,形成“礼教”。宋明理学时期,“礼”成为天理的表现形式,守礼即是循天理,失礼就是悖天理。所以“礼”在中国古代社会,既是一个政治的概念,也是一个伦理和文化的概念,其传统内涵是政治和社会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我们一般意义上所说的“礼”是儒家思想推崇的“礼”,它是一种社会基本伦理观念、组织结构和行为准则,是各种含义的一个综合体,它不仅是礼仪,也包括礼乐、礼俗、礼制、礼教等多方面内容。

曹保明:“礼”不是无端形成的,它源于自然,是中国人朴素价值观的体现。一般认为,是古人出于统领民众、规范社会、繁荣国家等方面的考虑,把一些原始祭祀活动仪式化,并赋予其一定意义。

“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荀子•礼论》)可见礼的核心意义在于人与天地关系的明确、人伦关系的构建和政治体系的稳固。

记者:“礼”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曹保明:从广义上看,“礼”是千百年来维护社会秩序的社会规范和政治准绳;从狭义上看,“礼”是社会生活中约束人们言行举止的道德标准。国家、社会、家庭、个人都达到“礼”的标准,“仁”的主张才能实现,最终达到天地人和的目的。

“礼”具有多元价值,适用于各个方面。“礼”可以“经国家”,也可以“序民人”;可以“正性情”,也可以“明是非”。总之,“礼”可以“节万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虽不是法律,但在某种意义上要高于法律,因为他根植于人的内心,是日常行为习惯,是价值判断标准,是辨别是非的尺子。

刘辉:“礼”的作用体现在政治、生活、文化构建等多方面。在政治上,“礼”起到了维护社会秩序、巩固封建统治的作用。礼的一个重要内涵是“秩序”,儒家称之为“位”,“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论语•里仁》)等判断表明,“礼”在社会统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然,孔子所主张的“礼”不仅维护统治阶级的地位,也兼具教化统治阶级爱民、安民的思想,如“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论语•子路》)

记者:“礼”的传承在当代社会面临哪些困境?

曹保明:由于历史原因,“礼”的文化基础遭到破坏,一定时期,“礼”甚至被曲解、被否定,这使得许多人不再重视“礼”的价值。当今社会,唯我独尊、炫富作秀等行为方式屡见不鲜,与失礼有很大关系。

刘辉:当今社会主流精神风貌和社会风气是好的,但是也存在明显与“礼”的思想相悖的现象:不遵守制度和规则,搞暗箱操作,社会治理规范性不够;公共道德缺失,社会公德意识弱化,甚至连老人跌倒扶不扶都成为讨论热点。市场经济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礼”的思想精髓在一些人眼中成为负担和滞碍,尤其在一些年轻人身上,没有了基本的“礼”的约束。

记者:面对当今社会环境,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礼”的思想?

刘辉:经历了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礼”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首先要做的就是厘清“礼”的概念,找到其中适合当代社会发展的元素,撷取中华传统文化中“礼”的精华,并将之付诸政治思想、社会治理和生活引导等方面,在此基础上让公众知礼、学礼、用礼。

值得庆幸的是,虽然我们面临“礼”的传承困境,但其实并未斩断“礼”的传播链条,“礼”的思想基础仍然存在。

曹保明:我国历代学者都依据时代特点对“礼”的内涵加以阐释和丰富,如孔子把“仁”的思想融入“礼”,孟子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以“仁义”为核心的礼学思想,荀子则在“礼”中融入“法”的概念,注重“礼”与“法”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礼”被扩展,成为政治、社会、伦理的标准。今天,我们应意识到“礼”思想传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适当的形式,把“礼”寓于社会治理、教育、文化等领域,赋予其时代内涵。

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新变化和新挑战,面对人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更多元的新现实,我们需要明确“礼”的当代定位,重构“礼”的价值体系,对公众进行必要的引领和约束。

记者: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发挥“礼”的作用?

刘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的基本内容之一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进行挖掘,这给“礼”思想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契机。要使“礼”的思想更好地发挥作用,应该深挖其当代价值,跳出传统文化边界,把“礼”的内涵与外延扩展到更多方面,与更多优秀的当代思想文化成果相结合,与世界上其他优秀思想进行深度融合,拓展“礼”的概念范畴。通过研究,明确“礼”的重要性;通过创新,发现“礼”的普适性;通过融合,找到“礼”的独特性。把“礼”置于当代社会价值标准来发掘和考量,让公众入心入脑,以此来形成新风气,凝聚新共识,这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之一,也是增强文化自信的抓手之一。

曹保明:当今的宣传手段非常多元,我们应该意识到借助更多、更先进宣传阵地的必要性。“感动中国”“最美人物”以及评选“好人”等方式已经得到公众认可,其中体现出来的孝亲之礼、互助之礼等思想被很好地发扬光大。当然,我们还应该意识到媒体融合的趋势,找到更多元的平台,把“礼”的观念渗透到更多侧面,让公众日常明礼、点滴知礼、时时处处遵礼,增强“礼”这一概念的可见性和可用性。

我们也应该看到,“礼”对于我们所追求的和平发展环境大有裨益。我们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在国际上推动“礼”观念的传播,宣传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理念,与各国加强沟通、增进了解,为营造崇“礼”、稳定的国际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获取授权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