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养母,只当了一天皇后的佟佳氏,她死后康熙再不立后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孝昭天皇皇后 雍正养母,只当了一天皇后的佟佳氏,她死后康熙再不立后

雍正养母,只当了一天皇后的佟佳氏,她死后康熙再不立后

2024-01-20 03: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的养母佟佳氏的修养应该是很不错的。雍正还从皇贵妃那里获得“人脉”资源——“舅舅”隆科多是皇贵妃的亲弟弟,众皇子中,只有胤禛有这个资格叫他“舅舅”。

佟佳氏不仅抚养了胤禛,对康熙帝诸子照顾得也都很慈爱周到,是真正的“母仪天下”。孝昭去世后不久,“三藩之乱”被平复,大清在很多方面都走向正轨。

从二十五岁到三十五岁,康熙帝年富力强,做了很多大事,他的后宫妃子们也不断地给他生孩子。这十年,皇子的排行从3(胤祉)、4(胤禛)一直延伸到了13(胤祥)、14(胤祯),还不算公主以及中间夭折的孩子。

康熙二十年一下子封了一贵妃(温禧贵妃,孝昭皇后的妹妹)、四妃(惠、宜、德、荣),之下还有很多嫔、贵人等等;上一辈有太后和数位太妃(顺治帝的后宫),再上一辈有太皇太后(孝庄)。

做这样一个大家庭的主妇,其实是很不容易的。佟佳氏应该说做得相当不错的,特别是对子女们都很慈爱周到。

其实嫡母对待各位“庶子”如何,是很能反映人的本质的。汉高祖的皇后吕后,对非她所生的诸子及他们的母亲,都迫害至甚,最极端的是把戚夫人做成“人彘”,对其子赵王如意直接灌以毒酒。

汉景帝在病重时曾对他的宠妃、也是太子的母亲栗妃说,今后要将诸子托付给她照看,本意是想封栗妃为皇后,但是栗妃回答得非常“二”,说我又不是他们的奶妈,为什么要照顾他们?由此惹怒了汉景帝,栗妃和她的儿子最后都没有好下场。

而佟佳氏显然是一位合格的“嫡母”,在后来的康熙、雍正对她的悼念之辞中,提到的最多的也是她对诸子的慈爱。

不过严格来说,佟佳氏在有生之年,其实只当了不到一天的皇后。康熙二十七年她病重之际,康熙帝为了冲喜封她为后,可惜第二天她就去世了。

康熙为什么要等到孝懿将死的时候才封后,倒并不是说他冷酷无情,而是孝昭死后,康熙认为自己是“克妻”的命,所以特意让皇后之位空缺。

皇帝,特别是康熙这样一位有为的皇帝,留给女人和家庭的时间其实是非常有限的,不过康熙和佟佳氏的感情应该说是很好的,在她死后还写了好几首悼亡诗,这是孝诚和孝昭都没有的待遇。

顺便说一说孝懿之后主持中宫的人。

根据时间点来判断,康熙二十七年孝懿仁皇后去世后数年,后宫位分最高的是孝昭仁皇后的妹妹温僖贵妃,也是皇十子胤䄉(e, 二声)的母亲,不过这位贵妃在康熙三十三年就去世了。

康熙三十九年,孝懿仁皇后的妹妹小佟佳氏,被封为贵妃,虽然一直没有生孩子,却在之后的几十年里一直是后宫实际的主人。

佟佳贵妃活到了乾隆年间,因为在康熙末年抚养过后来的乾隆帝弘历,所以很受雍正、乾隆两代皇帝的尊重。雍正帝将她尊为“皇考皇贵妃”,乾隆帝尊之为“皇祖寿琪贵太妃”)。

由康熙帝对孝昭、孝懿两位皇后的妹妹们的态度看,一方面说明他很念旧,对于他的三位早逝的皇后,都有着相当的感情。

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作为一个大家庭的大家长,康熙对于汉族文化中所谓嫡庶尊卑长幼等观念,都有相当的认同感——“三后”之后的后宫管理者,和“三后”出身一样并有血缘关系,这样的次序安排,基本上让人无话可说。

其实在这段时间,孝诚皇后的一个妹妹也在宫中,而且一开始是“待年”,也就是未到结婚年龄先迎进宫里教养,相当于童养媳。

康熙本来的打算,或许也是等这位“妻妹”长大,给她一个合适的地位。平妃在康熙三十年生过一位皇子,但是夭折了;她本人则在康熙三十五年去世,平妃的封号是死后追封的。从这些情况判断,平妃的年纪应该小于温禧贵妃和小佟佳氏贵妃,也小于康熙二十年所封的“四妃”。

至于曾经出过两代皇后的蒙古博尔济吉特氏,也是孝庄太皇太后的娘家,在康熙的宫廷中也有其位置。

有一位慧妃,和平妃一样“待年”宫中,只不过还没到结婚年龄就去世了,“慧妃”也是追封的。康熙五十七年所封的妃子中有一位宣妃,也是博尔济吉特氏,人们推断她入宫的时间大约于慧妃同时或稍后,因为一直无子,所以封妃的时间这么晚。

从孝诚皇后一直说到了慧妃宣妃,康熙帝后宫中出身高贵的后妃,算是说得差不多了。后面提到的后妃,大多是由低级宫嫔提拔,母以子贵的,包括雍正的生母德妃,后来的孝恭仁皇后。欢迎继续关注《边看》。

“边读边看话历史”隶属红橙学院MCN矩阵签约自媒体,垂直历史领域,每日为您带来不一样的历史故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