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地理|老澴河畔,一批古迹重获生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孝感的历史文化 荆楚地理|老澴河畔,一批古迹重获生机

荆楚地理|老澴河畔,一批古迹重获生机

2023-08-28 04: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极目新闻记者 陈勇

视频剪辑 陈勇

1月23日,一场冬雨,让气温骤降。在孝感城区解放路尽头,老澴河边的城隍潭,负责老码头文物保护与展示利用项目的工人们,依然在为“开门红”赶着工期。

城隍潭老码头在明清时期,曾是老孝感城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2020年,在老澴河改造工程中,老码头遗迹被挖了出来。随即,老码头文物保护与展示利用项目启动,昔日繁华的老码头,有望在老澴河边重现。

近年来,孝感越发重视老城古迹的保护与利用,西湖桥、文昌阁、老码头等一系列古迹得以重获生机。

时光,在孝感变得随处可追。

挖出来的繁华老码头

从孝感城区的长征南路出发,沿着老澴河畔的沿河北路溯河而上,虽是冬日,河两岸的草木枯黄,但干净整洁的步道,清清河水中扑腾的野鸭,远处林立的高楼,让人畅想着来年春日,这里将是怎样的一幅美景。

老澴河不是一直都是这样的。

作为孝感城的城市根脉,曾经碧波荡漾的老澴河,因为澴河的人工改道,水体修复能力下降,加之城市扩张的工业化、城市化,成了“龙须沟”。

2017年11月20日,孝感城建史上最大的民生工程老澴河综合治理建设工程启动。9.8公里老澴河全域被纳入治理范围。经过5年治理,老澴河恢复一河碧水,两岸成为孝感最美的公园。

城隍潭老码头,就是在老澴河改造治理工程中,得以重见天日。

老码头建于宋代,曾经是孝感最繁华的河运码头,也承载着几代老孝感人的记忆,随着上世纪50年代老澴河改道,城隍潭码头的航运功能逐渐减弱,老码头也淹没在城市发展历程中。

2020年4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孝感市博物馆联合对城隍潭码头遗址进行考古发掘,这也是我省第一座经过正式考古发掘的码头遗址,也是目前长江流域现存年代最早、保存规模最大的古代码头。2021年,老码头被纳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经过挖掘,老码头的原样逐渐展露出来,沿着挖掘出来的石阶一路向下走,就是一个高约5米,长约80米的城墙和码头。

层层叠叠的石块,印证了史料记载的关于码头曾被多次修缮的记录。斑驳的城墙和石阶重见天日,古老的城隍潭码头再一次向世人展现出它曾经的美好。

一辈子居住在河畔,今年已经82岁的老人王为新老人还依稀记得老码头当年的样子。城隍潭码头依城墙而建,石矶、码头、亲水平台等错落有致绵延二百余米,全部采用红色麻石条垒砌,坚固无比。石矶间隔有一处台阶延伸到水面,近邻水面有石条铺就的亲水平台,方便附近居民取水、洗衣洗菜。

“船来船往,繁华得很。”老人介绍说,这里,就是孝感的“金西门”。

挖掘工作结束后,老码头文物保护与展示利用项目启动。在不久的将来,承载着老孝感城记忆的城隍潭老码头,将重新展示在孝感人面前。

麻糖记忆城隍潭九号

忙碌的城隍潭老码头工地对面,有一座两层的老旧小楼,楼里楼外都看不到人影,几棵柏树探出围栏,陪着小楼安静耸立。楼的正中,有一个圆形的突出,上书五个大字“孝感麻糖厂”。

这里,是大名鼎鼎的城隍潭九号。

曾经的澴河水,水势曲折回环,河水清澈透明,水味甘美,至孝感西门外城隍庙形成深潭,河水经激流落潭而沉淀,此地也得名城隍潭。

1954年孝感县国营麻糖厂成立,选址城隍潭九号。

麻糖“处处有之,而孝感独著”。孝感河湖交错,土肥水丰,出产的稻谷特别是糯中稻闻名乡里。这里生产的芝麻香味浓郁,白里透光,色泽艳丽。

1949年前,孝感麻糖主要产地就在城隍潭附近的八埠口,这里几乎家家户户做麻糖。提起孝感麻糖,大家都会说一声“我们是八埠口的”,这是正宗麻糖的表示。

孝感麻糖之所以味道独特,除技艺外,还与水有关。做麻糖的师傅们发现,原因就在于:只有用孝感城关西门外城隍潭的“龙吐水”熬糖,才能制出上好的麻糖来。所以即使是孝感的制糖师,如若迁居他处,也会做不出原先的风味。

而麻糖厂成立后,将麻糖和米酒这两种传统的风味小吃,从小小的城隍潭走出来,香溢四方,走出孝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以至成为孝感人引以为豪的一张名片,在无数小吃中脱颖而出。

时光飞逝,孝感麻糖厂早已搬离,但城隍潭九号依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孝感麻糖”的盛名,她承载着孝感麻糖生产与发展的历史记忆,是孝感传统特色产业的名片,是孝感市著名的工业建筑。

位于孝感城区航空路的孝感麻糖米酒有限责任公司,就是继承的原孝感县国营麻糖厂的衣钵。如今,公司里面建有一座“孝感麻糖米酒博物馆”,对外展示麻糖、米酒制作工艺。在博物馆里有一个展厅,按照古代酒馆的样式,建了一个城隍潭九号的米酒馆实物模型,“城隍潭九号”几个字特别突出。

而原来的老麻糖厂,则成为了历史的记忆。2019年7月,这里被列入孝感市第一批历史建筑名录,而未来的老澴河“文旅小镇”,也将以老麻糖米酒厂为中心。

复活古迹让时光可追

一条澴水河,流淌着的是孝感的城市脉络。

城隍潭一带,曾是孝感最繁华的“市中心”。居住在此的老人们提起这片老城的曾经,脸上都抑制不住的自豪:西湖桥连接着老城与城郊,是孝感县西北乡农进城的必经之路,也是安陆、应城、云梦等地的商人们下汉口的枢纽;城隍潭老码头水运繁忙,各路商贾纷纷在此设店开铺,使这条街成为全城的商业中心,被称为“金西门”。

老澴河见证了城市的发展,记载了城市的兴衰,传承了城市的血脉,也留下了一大批的文化遗迹。澴河边上的文昌阁、西湖桥、西湖酒馆,记载着孝感文运昌盛,城隍潭码头见识了孝感曾经的繁华,麻糖厂记录着孝感近代工业的印迹。

近年来,孝感对老澴河沿线古迹的保护与开发一直在进行中。在老澴河中心地带的西岸,随着黑臭水体的改造完成,始建于宋的千年西湖桥浴火重生;文昌阁重建方案确定,并开始公开招标,与黄鹤楼齐名的文昌阁将重新耸立在澴水之畔;东岸,城隍潭老码头保护利用项目正在施工中,西湖酒馆也即将规划重建……

在南岸,老澴河文旅小镇也即将开工,文旅小镇以老麻糖米酒厂为核心,建设孝文化研学基地、名人祠堂、古建风情街、老字号美食街、民俗文化园等配套设施等,打造建设集滨水特色的历史人文、文创街区、民俗风情商业街等功能于一体的主题区域。

2021年12月20日,孝感市委书记吴海涛在孝南区调研孝感老城古迹保护工作,实地查看了三军台桥修缮现场、老码头遗址保护工程、西湖桥、文昌阁旧址等地。

吴海涛说,老城古迹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变迁,饱含人民的珍贵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文化符号。城市规划建设要本着对历史和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脉,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