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发喷雾到底有没有用?会伤害头皮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孕妇可以用发型定型喷雾吗 干发喷雾到底有没有用?会伤害头皮吗?

干发喷雾到底有没有用?会伤害头皮吗?

2024-06-03 00: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没想到都 2022 年了,干发喷雾竟然又火了。

这一切都源于抖音上堪称大变活人的视频——一个个湿漉漉的大油头,拿出小瓶子往头上喷撒、再薅个几下,秀发立刻像 tony 吹出来的一样蓬松又清爽。

这……谁看了不心动?

图片来源:网络

这简直击中了每一个间歇性都市丽人的心——洗完头只能维持一天的飘逸时间,难道可以靠这个无限延长了?

视频下面有很多如狼似虎的追问:「这效果是真实存在的吗?」「用多了会不会把头皮堵住啊?」

不怪大家太热情,毕竟油头对于懒人来说,真是一生之敌啊。

问:

为啥一个平时软萌风格的甜妹,今天戴上了酷酷的棒球帽?

答:

她想换换穿衣风格 ❌

她两三天没洗头了 ☑️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干发喷雾的再次崛起,立刻引起了研究所的注意(毕竟读者里仿佛似乎好像懒人密度也很高)。

我们火速扒拉了 N 款网红产品,找到专业配方师品鉴,看看它们实际效果如何,又有没有健康隐患——

干法喷雾有吸油效果但替代不了洗头 

先上效果!我们在办公室征集了 3 个油头,分别试用不同的网红产品。

从上到下分别是一天没洗的头,两天没洗的头,和三天没洗的头。

真不是智商税,确实有效果,越油的头效果越明显。

头顶被油脂聚集成缕的头发,确实会分散开来。至于蓬松的效果,和发质有很大关系。

细心的读者应该也发现了,这类产品里本身就不会有什么专门的蓬松成分。至于宣传里常提到的「蓬松」,其实就是吸油后,由于压迫头发上的油脂变少了,头发就更能支棱起来。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粗硬的发质,在油脂压力减少后会更容易恢复原状,而细软发质就可能还是软塌塌的。

这就是为啥同一款产品,有的人会觉得特别好用、蓬松度 upup,而有的人却觉得用了和没用一样。

总的来说,去油效果有的,能避免发丝一缕一缕的社死效果。蓬松则是去油的附属产物,效果会因发质而异。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所以,为啥这东西能一键去油呢?

其实没有什么神奇的黑科技,这类产品的核心成分很简单——就是淀粉、硅粉,它们具有双重的吸油效果。

首先是物理吸附。这类产品选用的淀粉、硅粉都具有多孔结构,就像下面这样——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1

孔里会有细长的通道,通过毛细作用把油脂吸到里面去。由于这种颗粒的外面积、再加孔内的面积,比一般的实心颗粒加起来大很多,所以能吸附进去的油脂也就更多。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1

少数产品还会加入一些粘土、高岭土等,进一步加强这种吸附效果。

另一个是化学吸附。硅粉、淀粉本身也有一定的亲油特性,会和油脂进行结合。

它们的工作流程很简单——这些粉末上头后,会把头发上的油脂吸附到自己身上,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没错,它们并不会贴心到带着油脂离去,而是会在你的头发里深藏功与名。

虽然产品的使用方法上都会说,用后要充分揉搓、用梳子梳开,很多人以为这就是把它们抖落下来的步骤。

但真相是,这些步骤主要是为了让吸油粉末更均匀地分布在头发上,吸附更多油脂罢了。粉末是非常小的,梳子和手都太大、梳不下来多少,大部分还是会停留在头发上。

但在视觉上,由于油脂离开了发丝、被吸附到了粉末上,确实会看起来没那么油。

不同产品使用体验有区别

原理说清楚了,我们说说使用上的问题。

市面上的产品五花八门,其实主要就分为两种,一种是干发喷雾、一种是蓬蓬粉。

它们的成分会有一些不同。干发喷雾的主体成分一般为气体推进剂 + 吸油成分 + 粉体分散剂。

而蓬蓬粉的主体成分会更简单,就只有吸油成分。

喷雾中的气体推进剂通常是丙烷、丁烷等气体,是为了帮助把吸油的粉末喷出来。粉体分散剂则是为了防止吸油颗粒的沉降和凝聚。除了主体成分外,这类产品都还可能少量添加香精、功效成分等。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 电商

两类产品真正起到作用的都是吸油成分,功效一致,剂型不同决定的只是使用方法不同。

干发喷雾喷出的面积比较大,全头大范围使用也很方便快速。而蓬蓬粉可以精准针对出油区域,更适合局部涂抹。

不过,我们在实际使用时,也遇到了和网上很多小姐姐一样的问题——有的产品用完后会有白色颗粒留在头上,以及香气很刺鼻。

白色颗粒明显,主要是因为粉体没有分散好。理论上来说,粉体颗粒的粒径是很小的,分散得足够均匀的话是看不见的。

分散粉体使用的原料和推进气体的选择等,都会直接影响出粉是否均匀、细腻。这就导致了产品表现的参差不齐。

怎么判别呢?有条件的话,可以在试用时对着纸巾喷一下,看纸巾上的颗粒分布。如果均匀、细腻、不结团,就是相对好的;而有结块、且颗粒特别集中的,上头就更容易有颗粒感。

网购没有条件试用的,可以搜搜看有没有喷在纸巾上的博主测评。

使用前大力摇匀,每次喷前都多摇几下,少量多次地喷,也能减轻这个问题。

还有干粉喷雾普遍的香气刺鼻问题,除了它确实加了一些香精外,更主要的原因是——气体推进器推出来时,气体冲击力强、速度快,比自然挥发出来的味道要刺激和冲很多。

就像同一瓶香水,如果直接喷着闻就会感觉很浓烈,而喷到卡片上再闻就柔和很多。

如果特别在意这点,选择蓬蓬粉类产品会好很多。要买喷雾的话,也可以尽量避免成分里有薄荷、香精等成分的。

可以作为应急但记得当天洗头

除了使用效果以外,最多人担心的问题就是——这个东西会堵塞头皮毛孔吗?

毕竟头皮上的毛孔可比脸皮上的还要珍贵。脸皮上的毛孔,长长黑头也就忍了;但头皮上的毛孔,可是要用来长头发的!万万堵不得啊!

图片来源:网络

别慌朋友们,先说让人安心的结论:正常使用,是不会堵塞毛孔的。

前面咱也说了,它的主要成分就是淀粉和硅粉,这些成分也常用在化妆的散粉、甚至是婴儿的爽身粉里,本身是很安全的。短时间使用并且当天清洗的话,并不会造成毛孔堵塞。

你想得没错!用爽身粉和散粉是可以替代蓬蓬粉的,它们的核心成分都是多孔颗粒。不过面粉不行,人家是实心的,没有多孔结构。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但是要注意的是,如果用后长时间不洗,淀粉和硅粉长期覆盖在头发根部和头皮上,会形成一层粉层,就有可能会伤害头皮了。

这就像涂了粉底,睡觉却不卸妆一样,你说脸难受吗?

偶尔有反馈说用了得毛囊炎的,其实也是这个道理。

淀粉可是细菌的好养料,长时间停留在头皮上不洗掉的话,会让细菌繁殖得很快,头皮菌群失衡,就有可能引发炎症以及其他问题。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因此,这类产品在使用完的当天都需要洗掉。再强调一遍,要当天洗!正常的洗发水就可以洗掉了。

还要注意控制使用频率,一周 1~2 次,作为头油的时候应急使用,不要太频繁地依赖它。

由此可见,这类产品不适合重度拖延症的懒人——喷完它,当天就必须得洗头了。不用的话,咱还能再懒一天。

图片来源:网络

也有的人用完头皮会发痒,这大概率是因为喷雾中通常会添加大量的酒精(30% ~70%)来帮助分散粉体。

如果是头皮比较敏感、甚至对酒精过敏的人,就完全不适合干发喷雾了,要用的话可以选择不含酒精的蓬蓬粉类。

还有人会担心,吸入鼻子会不会有问题?

干发喷雾中含有的推进气体,确实会使粉末的喷射范围非常广、颗粒分散均匀,更容易被吸入人体。如果高频地、过量地吸入淀粉、硅粉等颗粒,是会对呼吸道甚至肺部有损伤的。

但一周 1~ 2 次的使用频率,少量吸入粉类原料不会有什么影响,肺部可以自己清洁代谢。如果还是担心的话,可以屏息或者戴上口罩再用。

折腾了半天,有的人也许会问「为啥不干脆直接洗头算了?」

太天真了!洗头,并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个人清洁问题,更是一门微妙的社交学问——

值得洗头来见的:很久没见的讨厌鬼 or 喜欢的人直接油头来见的:nobody or 最好的朋友去油产品糊弄糊弄就行的:应急 or 只需保持基本体面的场合

洗头逻辑一样的,「点赞」处集合~

所以别问人家为啥不洗头了,人家自己心里早就掂量过了。🐶

看完「转发」给你不用洗头就能见面的朋友,好姐妹路要一起走,头要一起油!

合作专家 MOMO 500 企业护肤品配方师

科学审核 翟文丽 化妆品工程师

内容策划 一一

监制 Emma

制图 潘

封面图来源 站酷海洛

参考文献:

[1]Dayang Norlaila Hj. Latip , Hayati Samsudin,Uthumporn Utra & Abd Karim Alias (2020): Modification methods toward the production of porous starch: a review, 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DOI: 10.1080/10408398.2020.1789064

[2]Fangqiong Tang; Linlin Li; Dong Chen (2012). 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 Synthesis, Biocompatibility and Drug Delivery. , 24(12), 1504–1534. doi:10.1002/adma.201104763

[3] 江蓉.多孔玉米淀粉的制备与吸附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20,48(19):173-176.

[4] 李晖,张嫦,陈峰,舒晓红.高纯硅微粉吸油值的测定[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3):377-379.

[5] 赵光强;黄云超;李光剑;李森;周永春.纳米二氧化硅在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内的亚细胞分布和遗传毒性[J]. Chinese Journal of Lung Cancer, 2013, 16(3).

[6] 戴春,黄云超,周永春.纳米二氧化硅的肺毒性的研究进展[J]. 中国肺癌杂志, 2014: 760-764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