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答谢宴:到底要不要邀请单位的领导和同事?(网友吵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婚礼答谢宴说的话 新婚答谢宴:到底要不要邀请单位的领导和同事?(网友吵翻)

新婚答谢宴:到底要不要邀请单位的领导和同事?(网友吵翻)

2024-06-02 05:5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1

哪些人是“应该邀请”的?

从礼尚往来的角度讲,应该请的同事范畴为:

该同事在结婚时也同样邀请过你,你也去过份子;或者因为彼此关系较好,即使该同事因各种原因,没有举行答谢宴,你也主动发过红包的。如上文姨弟的情况。

这类领导和同事从理论上说,属于“应该请”的范畴。毕竟,"来而不往非礼也",于情于理,"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其次,就是单位里那些暂时未婚的同事。按照传统风俗,这些同事现在虽然没有嫁娶,但早晚也有大喜之日。大家每天低头不见抬头见,理论上你先结了婚,如果举行答谢宴也是“应该请”他的。

02

哪些人是“不应该”邀请的?

按照第一种的逻辑,对于本单位里,比你抢先一步结过婚、生过孩子的,甚至还有一些,现在已经有孙子、孙女的老前辈、老领导,属于“不应该”邀请的范畴。因为人家不欠你的,所以不存在礼尚往来。

这类人,从理论上说:

新婚答谢宴主动宴请他们肯定不合适。说不定人家躲这个份子钱还来不及呢,何况有的面临退休,内心也不想再和年轻的新同事,建立这样的私交和来往。他们作为过来人,如果每月都有年轻的同事结婚,就凭那点微薄的薪水,频繁出份子钱肯定吃不消,而且自己已婚在先,从某种意义上说“铁定是吃亏的”。

往往是这类人:

请了不好,不请也不好(你小子请了大家伙,不邀请我!真不把老同志放在眼里!)

03

哪些人是“不适合”邀请的?

不适合邀请的范畴就是:理论上应该请,但是请了人家不一定来,或者来了也是勉为其难。如上文例2中,已婚已育的老同事类型。其次,还有几种特殊情况:

例如:

在工作中,会有一些同事工资不高,个人也不善交际,更不愿意在平时与大家伙儿聚餐、聚会,喝酒、打牌。即使单位、部门有团建活动,也借口推辞。 从性格上说,这类同事喜欢独处,不喜欢群体性娱乐;从经济上说,人家也有可能是因为家庭开支大着实困难,不愿意花钱在社交等领域;从圈子上说,或许人家压根就看不上机关这个大圈子。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针对这样的同事,如果冒然邀请,可能不太合适,就算请了,人家也不一定来参加这样的答谢宴。

04

如何邀请“主要领导、关键人物”?

每一个新婚大喜的年轻人,在举行答谢宴的时候,都想把亲朋好友、单位领导、同事们一一请齐,聚集在一起,风风光光、热热闹闹把酒言欢。

如有幸能把部门领导或者单位一把手、二把手邀请到现场给自己捧场,那可真是倍儿有面子,倍儿有光。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很多同志平时都是兢兢业业,埋头苦干的类型,基本上都是他认识领导,领导却不认识他。一些在党委办、办公室等核心业务部门的同志,可能接触领导的机会多一些,还能混个脸熟;有的同志则没有这么幸运了,可能工作很多年,也没有和领导谈过心、谈过话。这一点,秘叔还是建议大家要主动,具体方法可以见以前文章。(链接:原创|比提拔更重要的是:让领导知道,你有被提拔的渴望!)

在答谢宴上想邀请主要领导、重要人物,应该怎样做呢?

秘叔认为,如果和领导关系不熟,领导认名不认人,确实对不上号,干脆就不要邀请了。强扭的瓜不甜。

秘叔再认为,如果大领导对自己有些印象,平时在公开场合也适当表扬过自己。同时,自己也想通过这样的喜事,加深与领导和同事的感情、联系,则可以通过部门直系领导,或者单位“老资格”“老机关”“老前辈”代为邀请。

例如:

某科室有个老前辈,德高望重,人品极佳,无论到哪里,说什么,做什么,大小领导、各位同事,都会给他送个顺水人情、留个薄面。这样的话,就可以婉转的通过他,表明来意,请其帮忙。

例如:

也可以通过部门直系领导去邀请一把手、二把手。因为自己人微言轻,冒然邀请大领导的话,大领导可能会借口推辞。则可以通过部门顶头上司去邀请,这样—— 一是重视一把手的威望,给足了面子;二是也能让部门领导卖你一个顺水人情;三是顺便测试一下部门领导和一把手的感情如何?他在单位的威望和地位如何? 一石惊三鸟,何乐而不为?

当然,根据八项规定,党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大摆婚宴、喜宴的,主要领导干部也不能违规参加喜宴、婚宴,更不允许出现借机收钱、揽财等违法违规行为。这点一定要尤为注意,万不可踩了红线,碰了高压线,让喜事成为“难事”。

05

摸清“远近亲疏”再邀请

这类情况判断起来,其实很有难度。

我的同事小王,一毕业就考进了我们单位,没多久就与大学相爱四年的女朋友步入了婚姻殿堂。 小刘则比小王晚几年到我单位,但他们相见恨晚很是投缘,天天黏在一起无话不说,喝酒、打球、加班、吐槽,是一对公认的好兄弟。结果,小刘去年结婚的时候,悄悄在老家举办了婚礼,回来以后就给大家伙儿简简单单发了喜糖和喜烟,迟迟也没有提在单位举办答谢宴的事。 小王作为小刘的老大哥,心里有些膈应。他总觉得,自己的好兄弟难得大婚,竟然没有正式通知自己去老家喝喜酒,婚后也没有举办单位的答谢宴。最气不过的是,给别人一盒喜糖,也给自己一盒喜糖,连一杯喜酒也没有喝上......

小王想来想去,总觉得这兄弟感情掺了水,自己在小刘心中没有那么重要。

而小刘则认为——王哥的家庭不算富裕,上有老下有小,而且王哥早就已婚已育,自己都没有来及表示过,如果冒然通知王哥参加自己的婚礼,可能会让王哥太过破费。弄不好,还以为自己想占便宜呢!

这兄弟俩本来是一对好兄弟,就因为小刘答谢宴的事情,彼此心中都有了误会和膈应。

确实,职场中,很多时候真的摸不清“远近亲疏”。

例如:

自认为和甲某关系好,无话不说,无话不聊。殊不知,别人压根就没拿你当朋友。

例如:

在和乙某相处中,常常不交心、不兜底,有事情还藏着掖着,结果乙某却把自己当知己、当兄弟、当闺蜜,无话不谈、无事不说。本打算在乙某结婚的时候,装聋作哑躲过这个份子钱,结果乙某还专程邀请你到现场做起了他的证婚人。

这样的误判在生活和职场中很常见。

有时候也因为自己的误判,从而误请了一些"本不该请"或"本不想来"的人,而忽略了一些"非常重要、很应该请"的人。常常弄巧成拙,得罪了他人。

例如:

自认为单位一把手不会来参加自己的答谢宴,就主动邀请了副职,没有邀请正职。如果这样的话,正职心里肯定有想法。 同样,如果只邀请了正职,却没有邀请副职,副职知道后,早晚要给你小鞋穿。 还有一些人微言轻的,目前混的不如你的同事,结果忽略了他们,他们一定会认为你趋炎附势,攀龙附凤,看不起他,有朝一日事业亨通,也会来和你算总账! 分清远近亲疏很重要,审时度势更重要。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有时如果没睁开慧眼,识破庐山真面目,可能就会弄的彼此很尴尬,很冷场,很被动。

人情来往,礼尚往来,是人之常情,人之常态。肯定不能计较这么多,也不能掰扯这么细。

想塞红包的人,不通知、不邀请,也会追着、赶着送心意、送祝福;不想参与或故意躲避的人,当面送请帖,也会找理由找借口借故推辞和拒绝!

吃亏是福,人人心中有杆秤; 能送一份祝福,就别给一句抱怨;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在单位里,职场中,遇到领导同事间的“婚丧嫁娶”,在不违规,不违法的情况下,能参加就参加,能送一个祝福红包就诚心诚意送上一个。200不嫌少,500也不嫌多!

有良知之人,必会感恩图报,找机会加倍回馈;没心没肺想“吃豆腐”者,也可以通过这区区200元,轻轻松松认清他的真面目,对自己而言也不算吃亏!

君子有好生之德,舍小财成大义!

秘叔寄语:

当前,境外疫情扩散蔓延势头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国内个别地区出现聚集性疫情,新冠肺炎疫情还有很大不确定性。现在还没有到“松一松、歇一歇”的时候,依然要坚持“不聚集、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因此,答谢宴可以借口疫情期间不给国家添麻烦,不聚集、不聚众为理由,一律不办,谁也不得罪。(别怕自己会吃亏,千金散尽还复来,有的是机会!)

—— END ——

(以上故事均为真实事件,但涉及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本文来源:央企大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