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新时期提升消防救援队伍初战打赢能力的几点思考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如何加强部队实战化训练 【观点】新时期提升消防救援队伍初战打赢能力的几点思考

【观点】新时期提升消防救援队伍初战打赢能力的几点思考

2023-08-17 05:0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初战打赢能力,通常是指消防救援队伍在灾害事故发生后30 min-1 h内的处灾、控灾和救灾能力,主要包括警情分析调度能力、初战指挥能力、技战术运用能力、安全管控能力等方面。

1 提升消防救援队伍初战打赢能力的重要意义

1.1 初战行动占据灭火救援战斗的“第一比重”

据统计,目前我国消防救援队伍参与的所有灭火救援行动中,有75%左右是由单个消防救援站独立完成的。《孙子兵法》作战篇指出:“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意思是说:在军事上,只听说过指挥虽拙但求速胜,没听说过为讲求指挥高超而追求旷日持久的现象,战事久拖不决而对国家有利的情形也不曾有过。“兵贵胜,不贵久”,队伍初战打赢能力的高低,不仅关乎灭火救援行动的成效,更关系着消防救援指战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初战能否打赢、控制是否有效,在灭火救援战斗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1.2 初战成效是避免小火酿成大灾的“第一关卡”

在消防救援队伍灭火救援过程中,初战阶段是有效控制灾情的最佳时机。总结一些有影响的灭火救援战例不难发现,“小火酿成大灾”往往是由于“初期失利、中期失控、晚期失策”造成的,而“初期失利”则是造成后续行动受制的主要根源。在灭火救援中,初战打赢尤其重要,初战指挥员如果把握战机、果断决策、合理处置,就能牢牢掌握火场主动权,“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既倒”最大限度干预灾害发展态势,有效规避灾害失控,顺利实现“打早、打小、打了”;反之,就会贻误战机,造成难以挽回的严重后果。

1.3 初战能力是队伍战斗力生成的“第一基石”

在消防救援队伍由应对处置单一灾种向“全灾种”转变的新形势下,更加繁重艰巨的救援任务,给消防救援队伍战斗力建设提出了严峻挑战。必须清醒认识到,支大队作战指挥中心的第一职能是初战指挥,消防救援站的第一任务是初战控火(灾)。任何时候,面对任何灾情,只要力量调度精准合理、初战指挥果断科学、初战行动快捷高效,这支队伍的战斗力就是过硬的,就可以承担起危难时刻“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的神圣职责。

2 消防救援队伍初战打赢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和短板

2.1 灾情研判不够精准

指挥中心是灭火救援组织指挥、信息收集、分析研判的“中枢”和“大脑”。近年来,随着指挥中心实战功能的不断拓展,“指挥中心就是阵地,接警出动就是战斗”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也不可否认,各级指挥中心接警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电话询问不仔细、现场信息获取不全、灾情分析判断不准的情况仍时有发生。如某地一家三层门面房早晨6时14分发生火灾,接警人员仅凭报警人提供的信息,即作出无人员被困的判断。6时17分至6时31分,指挥中心又连续接到多次报警,其中第7次报警电话接通后,才得知现场有多人被困。此时距离第一次接警时间已过去17分钟。

2.2 力量调派不够合理

科学的指挥调度是提高队伍灭火救援实战能力的重要环节,是“打好主动仗、下好先手棋”的关键。近年来,全国消防救援队伍信息化建设日新月异,特别是智能接处警系统的推广应用,大大提升了接警调度的效率和科学性。但从实际调研情况看,各地智能接处警系统安装应用进度不一,有不少单位依旧沿用传统的接处警模式,凭感觉、凭经验派警的情况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接警调度人员缺乏火灾扑救或实际指挥经验,不了解辖区车辆装备主要效能,力量调派盲目随意,要么“零打碎敲”,要么片面强调“杀鸡用牛刀”,使灭火救援行动从战斗开始就“陷入被动”。

2.3 初战指挥不够科学

改革转制后,队伍任务量成倍增加,除了面对传统的火灾、事故外,还要应对大量以前从未参与过或涉足较少的灾害事故,基层指挥员既缺乏经验支撑,又缺乏必要的培训指导,在复杂的灾害现场很容易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另外,虽然灾害类型相对固定,但正如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火场,指挥员在作战中如果不能科学把握“特殊性”,而是千篇一律地进行处置,甚至掉以轻心,不能预先觉察现场可能出现的爆炸、倒塌、中毒等征兆,就很容易“阴沟里翻船”,出现大纰漏。如某消防救援站在参与处置一起井下人员被困事故时,由于救人心切,未充分考虑到事故井与周边其他管道井互联互通容易引发有毒气体浓度变化的情况,救援人员盲目自信,摘掉空气呼吸器后两次下井救援,导致两名同志中毒。

2.4 技战术运用不够娴熟

技战术,就是灭火救援技术和战术的统称,既包括处置灾害事故的总体原则,也涵盖了实现既定救援目标的具体措施和方法。消防救援队伍在长期同各类灾害事故作斗争的实践中,总结研究提炼形成了一整套灭火应急救援的技战术,如“救人第一、科学施救”的指导思想,“先控制、后消灭,集中兵力、准确迅速,攻防并举、固移结合”的战术原则,“堵截、突破、夹攻、合击、分割、围歼、排烟、破拆、封堵、监护、撤离”的战术方法等。但是,由于技战术训练体系还不够完善,加之队伍练兵场地、设施、器材等方面受限较多,部分单位练兵理念还停留在“练为比”“练为考”,对特殊灾害事故类型、常规性救援技战术的深层次、专业性研究还不够,思想上仍然存在“重体能训练,轻实战应用,重技能训练、轻战术配合,重传统方法、轻现代手段”的“三重三轻”倾向,导致队伍整体技战术水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尤其是面对高层、地下、大型商业综合体、化工等一些较为复杂的灾害现场,初战力量到场后,很难第一时间科学合理运用技战术措施有效控制局面。

2.5 安全管控不够到位

消防救援队伍作为应急救援的主力军和国家队,承担着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在一场场大仗、硬仗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与此同时,必须清醒认识作战行动中潜在的隐忧。尤其是2020年以来,全国已有25名消防救援指战员和专职消防队员牺牲,且大多发生在初战阶段,教训十分深刻。剖析这些伤亡事故,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指战员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简单行事、冒险进攻、不按规程处置,不按制度办事,最后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有的指战员对下水救人、登高作业、破拆门窗、内攻搜救、车辆行驶等各类安全防护知识掌握不足,缺乏对风险的有效预判和应对。另外,由于大部分基层消防救援站在日常执勤任务中处置“小火小灾”的比例大、处置程序较为简单随意,导致现场秩序不规范、个人防护不到位的现象比比皆是。

3 提升消防救援队伍初战打赢能力的几点思考

3.1 坚持训战一致,着力提升练兵工作质效

黄明书记指出:我们是天天要打仗的队伍,必须树立起“能打胜仗”的标准,以此选拔干部、建强队伍、考核工作。一是强化基本功训练。抓住基础理论、基础体能和基础技能这“三个基础”,找准练兵工作的短板弱项,督促全体指战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练,循序渐进、自我加压练,切实打牢单兵基础。特别是要突出强化安全防护、安全操作、应急避险、自救互救等安全训练,提高每一名指战员在实战中识险、处险、避险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强化专业训练。在完成共同科目普训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岗位和专业需求,对各类训练课目进行优化和有所侧重,合理分配各专业岗位训练时间,避免训练中“吃大锅饭”“搞一刀切”的现象,努力使各岗位指战员都成为行家里手。如,指挥员在基本体能技能达标的前提下,应重点进行指挥能力提升方面的训练,而不是天天和消防员进行同样的训练科目,将自己等同于“普通一兵”;高层、地震、化工、水域等专业队则应该深入研究各类重大灾害事故的特点、规律,重点开展针对性训练,确保关键时刻发挥“尖刀”“拳头”作用。三是强化整建制合成训练。消防救援站要认真分析辖区主要灾害事故风险,立足灭火救援实战要求,按实战环境、实战环节设难训练条件、设险训练场景、设严训练标准,充分利用营区设施和重点单位,营造逼真的灾害环境和实战氛围,加强临机设情导调,扎实开展整建制实战化训练,一道难关一道难关攻克、一个课题一个课题研究,不断提升攻坚克难实战打赢能力。

3.2 坚持靶向发力,着力提升接警调度效能

支、大队指挥中心接触火情最早,对灭火救援战斗行动全局及相关联动资源了解更为全面和清晰,通讯等手段相对发达,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好这些优势,切实发挥好信息收集、力量调度和辅助指挥等功能。一是全面收集信息。这里所说的信息收集包括两大方面:一是日常的信息收集,即辖区重点单位、水源道路、灭火救援预案等作战资料库的建设;二是战时的信息收集,即灾情现场和作战行动各个节点的信息收集。接警员在接到事故报警后,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精炼的语言,询问最关键的信息,避免因信息不全、不准而影响灭火救援战斗行动。同时,要将关于这起事故处置的全部有用信息即时投放在信息共享区,通过声音、图像等方式发送给现场救援人员,实现信息引领作战的目标。二是科学调度指挥。要准确研判灾害类型、灾害场所、响应等级,根据力量分布、灾害特点、调度规则和战斗力分析,智能生成经过实战验证的调派方案,自动化、一键式通知出动人员,联动社会力量,提供最优路径和投送方式,实现精准接报、精准调度。同时,要动态关注灾情发展态势、指导灭火行动战术、提醒安全防护措施等,实现全程介入指挥作战的模式,绝不能力量调出后就认为其他的事情与己无关、不闻不问。三是高效指导自救。对于大型复杂建筑等火灾,在可能的情况下,第一时间下达作战指令,指导和命令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启动消防广播、启动自动灭火消防设施、防火分隔设施、防排烟设施等,组织现场人员灭火和疏散。指令单位管理人员、安保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第一时间维护现场周围秩序,指引消防车停靠,配合消防救援人员进入火灾中心现场展开进攻,减少灭火战斗展开时间,提高灭火救援效率。

3.3 坚持抓住关键,着力提升初战指挥能力

队伍能不能打仗,能不能打胜仗,指挥是一个决定性因素。指挥员的素质强弱、能力高低、本事大小,直接关系着灭火救援现场是否能够赢得主动权和制胜权。一是强化指挥能力建设。对指挥员的指挥能力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任职哪一级指挥员、指挥多少力量,必须要有相应和足够时间的培训(包括理论和实践)并进行指挥能力考核评估后才可以任命。要统筹考虑本职工作和实战要求,对基层指挥员特别是新入职指挥员进行全方位培训,严格进行理论、体能、技能、相应作业等方面考核,使能力与岗位相匹配,打牢从业基础。这既是对干部本人负责,也是对工作负责。否则,“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必然难以履行好职责。二是加强实战交流锻炼。古人云:“刃不素持必致血指,舟不素操必致倾溺,弓马不素习而欲战者,未有不败者”。实践证明,灭火救援任务繁重地区的指挥员,指挥能力往往要更强一些;平时很少经历大风大浪锤炼的指挥员,面对复杂的灾害现场往往显得慌乱无措。因此,应固化实战交流锻炼机制,定期组织灭火任务较少的基层消防救援站干部跨市、跨省到灭火任务较重的队站挂职锻炼,让他们多见识火场、多参加实战,在实战中提高作战指挥能力。三是注重战例复盘研究。《孙子兵法》开宗明义:“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察”即是研究,而战例研究是研究作战问题最具体、最生动、最贴近实战的探索。消防救援队伍每天都在与各类灾害事故作战,对战例研究有最迫在眉睫的需求,也有最得天独厚的条件。各级指挥员要真正重视战评总结和复盘研究,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灾情控制不及时,为什么被困人员没能够救出,为什么人员装备的效能未能充分发挥,为什么有指战员伤亡,失败的根源是什么,还有哪些环节可能导致失败等。久而久之,必然可以在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中探索出制胜之道。

3.4 坚持“两抓一促”,着力提升安全防范水平

安全工作是战斗力建设的“保底工程”,如果作战伤亡接连不断,队伍上下就永无宁日,专业性必然体现不出来;同理,如果一场灭火救援战斗刚刚打响的时候队伍就出现了伤亡,势必严重影响士气、造成形势被动,初战打赢自然也就无从谈起。抓作战安全,关键在于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责任层层压实、制度严格落实,形成安全文化,化为行动自觉。一是抓思想意识源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要深刻吸取近年来发生的指战员伤亡事故案例教训,真正从思想上重视起来、警醒起来,安全工作就有了一半的基础。抓作战训练安全是“基础工作”,不是“亮点工作”,绝不能“雨过地皮湿”,搞形式主义,更不能“雷声大雨点小”,搞一些“盆景”来应付了事。要常态化开展作战训练安全学习教育,摒弃“层层加码”“死记硬背”的陈规陋习,采取指战员喜闻乐见的方式手段,确保安全学习教育培训真正入脑入心。二是抓制度责任压实。安全工作实打实,制度落实必须硬碰硬,不能层层弱化、大打折扣。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将作战训练安全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认真落实好党委议战、议训、议安全工作制度,对每起作战训练安全事故开展提级调查和复盘分析,还原事实真相,切实提高训战安全意识。各级指挥员是灭火救援现场安全的“直接责任人”,要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时刻绷紧安全那根弦,科学预见风险,高效化解风险;全勤指挥部安全助理和现场安全员要不断加强安全理论学习,提升安全管控能力;每名指战员要对自身安全负责,养成严格防护的良好习惯,做到不盲目冒进、不急功近利、不疏忽大意,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完成好各项救援任务。三是促安全素养提升。“短期安全靠监督,长期安全靠素养”。“素养”与“素质”意思相近,但两者的内涵并不完全相同。“素质”是一种状态、一种结果,而“素养”不仅包括素质这种结果状态,同时也暗含素质养成的过程。作为应急救援的主力军和国家队,必须一以贯之地重视灭火救援现场秩序的规范和救援程序的规范,在一点一滴、一招一式中体现安全素养、专业素养。那些已经发生了的消防员伤亡事故和教训、那些“走麦城”的经历,应当成为队伍各级日常安全教育的“血色财富”,做到警钟长鸣,不断增强指战员自我防范、规避风险和临机处置的能力,营造人人思安全、讲安全、抓安全的浓厚氛围,为提升队伍专业化水平和实战打赢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吴生明、庆阳市消防救援支队,孙俊、南阳市消防救援支队;此文同时刊登于《今日消防》杂志2021年9月;消防界综合整理发布;欢迎分享,转载请标明出处。编辑:小喜;审核:小麟

消防界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