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不简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奥林巴斯u2宽幅使用教程 简单,不简单

简单,不简单

2023-12-02 13: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台看上去很简单、用起来很简单、成像没有那么简单,能留下日常中美好回忆与奇迹的「傻瓜」相机。

0x00 前言

在1977年,当时现有的傻瓜照相机都是通过目测式或者2象重叠式来进行对焦的。对普通人来说,这个操作出乎意料的难,在当时“能够正确对焦和曝光的人=摄影技巧好的人”。

—— 尼克尔镜头“一千零一夜”故事 · 第三十三夜:搭载于傻瓜照相机上的尼康镜头 L35A、F35mm F2.8

自动曝光、自动聚焦、便于携带的相机,一直是摄影师们追求的梦幻相机。测光原件和集成电路的出现,实现了自动曝光;柯尼卡C35AF的横空出世,代表着自动聚焦技术的实用化。借此,越来越多的人可以拿起相机,拍出亮度正常、主题清晰的相片,记录生活和喜爱的人。

胶片时代,有些傻瓜机(Point-and-Shoot)偏向于实用化,例如一众大变焦旅游口袋机、今天的主角 μ2;有些傻瓜机提供了一些特别的,例如起初为了中端市场设计,后续变为街拍之神的GR系列、雅西卡使用了T*镀膜、天塞结构镜头、腰平取景器的相机;而有些傻瓜机则冲击高端、甚至干脆就是奢侈品,比如尼康的35Ti/28Ti、美能达的The Camera One——TC1、由于明星效应被炒到飞起的康泰时T3、徕卡的minilux。

奥林巴斯μ2当年的定位基于家庭用户,在一众傻瓜机里也不算光环加身,价格最低的时候只需要几张毛爷爷(不过可能需要考虑到当年的物价来换算?),而在前两年135胶片风潮中,机器的价格也水涨船高到了近乎千元。现在胶片价格不断上涨,机器价格反而跌落,这台机子的成交价格也算回到了当年的水平。那么,装上一卷胶卷,推开μ2的镜头前盖,去拍拍有意思的场景吧。

0x01 基本规格与参数 发布时间:1997年 35mm f/2.8 镜头,像场覆盖135画幅,四片四组,对焦距离 0.35m-无穷远 主动红外线多光束对焦,支持对焦锁定 35mm格式胶卷,支持DX编码,支持ISO 50 - 3200 自动曝光范围:EV 1-17, f/2.8 4s - f/11, 1/1000s,支持点测光 12秒延时的自拍 自动过片、自动回片 内置闪光灯,3.5秒回电,ISO100下最远工作距离4.1m 闪光模式:自动、减轻红眼、强行填充闪光、夜景模式(最长4秒的慢速同步)与减轻红眼的夜景模式 可显示电池状态与过片计数器的LCD显示屏幕 时间戳(时间戳后背型号限定) 可由RC-200遥控器控制 全天候(防泼溅)设计 一枚3V的CR123A锂电池供电 三维:108x59x35mm 重量:空载135g 机身颜色:香槟金、黑色、黑金限量

获得的奖项:

G-Mark for Good Design, Japanese Minist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dustry, 1997. European Compact Camera of the Year '97-'98, EISA, 1997 Design Innovation '97, Design Zentrum Nordrhein Westfalen, Germany, 1997. "Best Buys: 35mm Point & Shoot", Consumer Digest, 1997 and 1998. Top Products - Lens Shutter/Fixed Focal Length, Photo Trade News, 1997 and 1998 0x02 外观设计

整台机器采用了流线型的设计,非常简洁,前盖未推开的情况下,只有型号标识。

推开前盖,相机开机,镜头、取景器与主动对焦窗、闪光灯等机构也随之显现。

相机的顶部和上一代μ和可以变焦的μ ZOOM系列不同,μ/μ ZOOM系列在顶部设置肩屏,μ2在这里只有一个快门按钮。

相机镜头面左侧是电池仓,μ2使用的是一节CR123A电池,这种电池型号在后期傻瓜机中还是比较常见的。

背面则是和其他傻瓜机类似的布局,有取景器与对焦/曝光指示灯、用于显示参数的显示屏。有些机器(黑色为主)没有时间戳后背,不会标注QUARTZDATE,有些带有伪宽幅功能的机器在左上角会有宽幅切换杆。

打开胶片仓盖,由于是镜间快门,镜头的后镜组一览无余。和部分傻瓜机一样,暗盒位置位于右侧,向左过片。

机器底部有一个三脚架口,但是与镜头不是共轴的。另外铭牌、编号等信息也位于此处。

0x03 功能与使用体验

对于家庭用户来说,傻瓜机只需要过片马达能转、闪光灯能亮、快门能工作、拍出来的照片亮度正常,顺便能在各种天气下工作,如果可以的话还能打印当前拍摄时间,就可以了。鉴于此,μ2这个定位的相机也没有更多花里胡哨的功能,全自动控制快门、光圈速度,通过读取胶片的DX码来确定ISO,全自动选择对焦点,似乎用户除了确定自己要拍什么、切换闪光灯模式、更改时间水印设置之外,几乎不需要再去做什么了。

对焦是红外线主动对焦,但是隔着玻璃也能获得较为准确的合焦。在常规模式下,机器会自动选择三个对焦点中的一个进行对焦。对焦的时候镜头几乎没有动作,在按下快门时镜头才会伸出机器。

闪光灯在ISO100下最远工作距离4.1m,具有防红眼模式,回电速度3.5秒。

这台机器不能调节ISO,如果没有读到暗盒上的DX码,会默认设置ISO为100。需要自定义ISO的话,需要用到DX hacking,就是更改胶卷暗盒上的DX触点,让机器认为当前胶卷的感光度是修改后的感光度。

不过让我感到惊奇的是,在这台机子上,搭载了点测光这个对于这个定位的机器来说有些格格不入的功能。同时按下mode和闪光灯键,可以进入点测光模式。在这个模式下半按快门,机器对中央对焦点(取景器十字线的中心)的物体进行测距、测光并进行对焦曝光锁定。在这个模式下,可以在复杂场面下相对合理地控制机器对照片主体物体的测光,而且可以与闪光灯模式联动,在拍逆光人像等情况下非常有用。

另外,在程序自动曝光中,机器的曝光程序倾向使用大光圈换取更快的快门速度。在 Antique & Classic Cameras 网站对μ2的介绍中,有一张据说是来自于µ2的维修手册的图,标定了这台相机的程序自动曝光模式曲线。

有些时候,更快的快门速度可以定格瞬间,这对家庭用户来说是必要的。现在的入门定位相机,比如佳能的PowerShot G7X2、EOS M100等相机,在自动和半自动档位也是通过调节光圈和ISO来优先保证快门速度的。这种策略对于现在的人们来说,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可以轻易获得浅景深,还是蛮符合现在流行的大光圈虚化的口味的。虽然f/2.8的景深不算太浅,但是考虑到体积,也是能让人接受的了,光看数值,也能达到当年一众旗舰傻瓜机的水准了。但是对想用这台机器拍风光的人来说,就不是很友好了,毕竟风光用户更想通过缩光圈得到更好的成像,但是μ2在快门速度近似打满的情况下才会选择缩小光圈,而且这台机器也不能自定义曝光参数。

0x04 更多样张

0x05 总结

优点:

小巧的机身 同价位里少见的快速镜头 同价位中不会出现的点测光

缺点:

设置不能储存 受限于当年的液晶屏制作水平,液晶屏笔画会淡化 受限于定位,不能自定义曝光参数

争议:

大光圈优先的曝光倾向

部分人认为大光圈会降低成像质量、缺少记录性质相片所要求的大景深;部分人则认为大光圈优先使它适合高快门速度下的抓拍、人像摄影,可以虚化杂乱背景,无意间靠近了现今在意虚化的审美倾向

0x06 后记与碎碎念

2020年6月24日,一个在加班中度过的平平淡淡的周三。

突然就看到各个SNS、讨论组里就开始讨论「奥林巴斯凉啦!」这样的话题。虽说奥林巴斯想要卖掉映像业务的说法在2020年伊始就见诸报端,也引起过不少争论,也传出说奥林巴斯会坚持映像业务的消息,但是这一天终究是到来了。

从小时候家父使用的奥林巴斯数码卡片机,到周围的同学和朋友使用的奥林巴斯胶片单反 OM-1、m43微单 EM-5、EM-10系列,到自己持有或曾经持有的mju zoom、μ2们,笔者也算是接触、使用过了一些奥林巴斯相机。

笔者曾经有过想买一些更高级的傻瓜机的想法,例如柯尼卡的巧思AF、尼康35Ti等。但是在白嫖过朋友白嫖的康泰时T3 Anniversary Edition之后,我又放弃了这个想法。对于135胶卷来说,如果不AB对比的话,傻瓜机在画质上的差异远远不如价格上的差异,而追求画质的话,显然有更好的选择。奥林巴斯在M43的发展也是如此,一方面小型化、便携、「高中生相机」,另一方面「用防抖对抗地球自转」、堆大光圈、堆数据,可惜数码时代的相机,M43系统和全幅系统便携机的大小可以说差不多,虽然入门机销量不错,但是随着APSC画幅和全画幅无反的价格、体积不断下探,M43系统在静态摄影方面的优势被大大压缩,松下干脆去捣鼓全幅了,不愿再用医疗部门的盈利补贴映像部门的奥林巴斯选择了把映像部门出售,就像是索尼出售VAIO一样。

说回mju系列,在笔者刚刚入门摄影时,曾经短暂持有过一台mju变焦版;在胶片风潮稍稍褪去之际,笔者首先购入一台黑色的μ2,随后考虑到改漆购入了一台香槟色的μ2,后来这台卖出又买入,最终改了喜欢的漆面,黑色款则一直陪着我到今天。

其中,这台相机拍下了本人本科期间最后一课的画面与毕业照的花絮,存下了本科的最后回忆;拍下了与姐妹们的游玩回忆,甚至是「限定版」的、自己都没见过的、另一面的自己,其中姐妹用了几张游玩中拍的反转片做了很长时间的头像,这种待遇对于天天说「不擅长拍人像」的我来说,甚至感到受宠若惊。

笔者也经常问自己,有那么多选择,为什么要买傻瓜机呢?对于我来说,一个方面是为了出门游玩方便携带,拍一些和好友出去玩时候的反转片——而反转片对我来说,和明信片一样,是「拿在手里的回忆」里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个方面,大概就是,体验刚开始摄影时候,参数都不知道怎么调,看着取景器里的映像,follow your heart的感觉吧。

大家都说使用了电子元件的相机容易坏,机械相机才是永恒。不过无论是用什么相机,拍出来的东西不应该是一堆涤纶片基垃圾或者永远不会被解码的数码垃圾,而是感动自己的回忆、令人喜爱的场景、可爱的人和映像,这些画面才是永恒的。

谢谢愿意在我的镜头里出镜的各位,谢谢大家喜欢我的拙作,谢谢大家看到最后。

橘猫昊昊

Aug. 2nd, '20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