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科普《原油、石油、凝析油》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天然气与石油换算比例 石油科普《原油、石油、凝析油》

石油科普《原油、石油、凝析油》

2024-06-10 00: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油(Crude oil)也被称为“黑金”,是液态或半固态的可燃物质,与煤、天然气一样属于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是世界上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它是由不同的碳氢化合物混合组成,成分非常复杂,主要包含油质(烃类)、沥青质(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体物质)、胶质和碳质(一种非碳氢化合物)。

原油的物理性质因产地而异,因油层而异,没有固定的化学组成,因此也没有固定的物理常数。一般而言,原油的密度为0.8~1.0g/cm3,黏度范围很宽,凝固点差别也很大(-60℃~32℃),沸点范围为常温500℃以上,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但可与水形成乳状液。

组成原油的化学元素,主要是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多种碳氢化合物。原油中碳元素比重占83%~87%,氢元素为11%~14%,其余为硫(0.06%~0.8%),氮(0.02%~1.7%),氧(0.08%~1.82%),微量非金属元素(磷、氯、碘等)以及微量金属元素(镍、钒、铁、锑)等杂质。

虽然组成原油的基本元素类似,但在不同产地和不同地层,出产的原油品种纷繁众多。产地不同的原油中,各种烃类的结构和所占比例相差很大,其中直链烷烃、环烷烃、芳香烃这三大烃类为主要成分,通常比重达到90%以上。但不同烃类的含量往往相差较大,非烃化合物即含硫、氮和氧的化合物所占成分极少。原油开采出来时也含有金属盐分,主要是钠、钙、镁等氯化物的混合物,含盐量通常为0.02%~0.055%,因此原油从地下开采出来后需要脱水脱盐才能进行加工。

原油是一种异质化的商品,不同产地的原油品质往往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原油也很难像金属以及其他工业品一样被标准化,而原油品质多样化的特点也体现在原油生产、贸易、加工及定价等环节。

石油的颜色

在人们的第一印象中,原油是黑色的,但实际上被誉为“黑金”的原油颜色非常丰富,有红、金黄、墨绿、黑、褐红甚至透明,原油的颜色是它本身所含胶质、沥青质含量的体现,通常原油的颜色越浅,表明胶质、沥青质含量越低,密度越小、含低沸点成分越高。世界部分地区甚至有无色的原油产出,我国重庆黄瓜山和华北大港油田有的井就生产无色石油,克拉玛依石油呈褐至黑色,大庆、胜利、玉门石油均为黑色。无色石油在美国加利福尼亚、苏联巴库、罗马尼亚和印尼的苏门答腊均有产出。无色石油的形成,可能与运移过程中带色的胶质和沥青质被岩石吸附有关。但是不同程度的深色石油占绝对多数,几乎分布于世界各大含油气盆地。

原油和石油的区别是什么?

人们习惯上将石油等同于原油,实际上这并不是一种严谨的说法,1983年第11届世界石油大会正式对石油等名词进行了定义:

石油(Petroleum):指气态、液态和固态的烃类混合物,具有天然产状。

原油(Crude Oil):石油的基本类型之一,储存于地下储层中,常压下呈液态,其中也包括一些液态非烃类组分。一般来说,原油在油藏状态下黏度不超过10mPa·s。

天然气(Natural Gas):石油的基本类型之一,在地层条件下呈气态或溶解于原油中,开采后常温常压下呈气态。天然气中也可能含有少部分非烃类组分。

天然气液(Natural Gas Liquids):指天然气的一部分,在天然气处理装置中呈液态回收,主要包括天然气汽油和凝析油,也可能含有少量C1~C4烷烃和非烃组分。

天然焦油(Natural Tar):指石油沉积物,呈半固态或固态,如加拿大油砂,常温常压下黏度大于10mPa·s,常含有少量硫、氮、氧、金属的非烃物质。

虽然行业层面对石油以及原油的定义较为统一,但各国在定义方面仍有一定分歧,关键问题在于天然气液以及凝析油(油田伴生)以及从天然焦油、沥青中提取的油流是否符合原油的定义。目前国际能源署(IEA)、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等主流官方机构都未把天然气凝析液包含在内,而只要凝析油可以从工业油流中分离出来,也应该被排除在外;但在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定义当中,也将部分矿场开采出的凝析油纳入原油的范畴。

什么是凝析油?

凝析油是指从凝析气田或者油田伴生天然气凝析出来的液相组分,又称天然汽油。凝析油的特点是在地下以气相存在,叫凝析气,采出到池面后则呈液态。其主要成分是C5~C7烃类混合物,并含有少量的大于C8的烃类以及硫化物等杂质,其馏分多在20℃~200℃,挥发性好。凝析油可以直接用作燃料,也是炼油工业的优质原料,通常石脑油收率在60%~80%,柴油收率在20%~40%,API值在50度以上,其与超轻质原油的界限并不明显。

免责声明:海贝能源公众号旨在分享和传播优秀文化思想,无任何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欢迎广大朋友投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