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现本土社区,三天报告近百例,天津正面迎战奥密克戎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天津的病例源头 首现本土社区,三天报告近百例,天津正面迎战奥密克戎

首现本土社区,三天报告近百例,天津正面迎战奥密克戎

2023-01-18 17:3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22年1月9日,居民在天津滨海高新区的一处核酸检测点进行核酸采样。(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图)

三天报告97例新冠感染者。奥密克戎变异株首次登陆国内本土社区,便已在拱卫京师的津门要地,引发公众关注。

从全球疫情数据来看,以“传播速度快”著称的奥密克戎变异株,已在美国与欧洲多国引发新一轮疫情“海啸”。1400万常住人口的天津,如何正面迎战超级毒株奥密克戎,备受全国瞩目。

“此次疫情病毒属于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隐匿性、穿透力都不同以往。”2022年1月10日中午,天津市委市政府在《致全市父老乡亲的慰问信》中说,将争取用48小时左右时间,全面摸清疫情风险底数,消除病毒传播的潜在风险。

“我们必须要跑在病毒的前面”,素有“天津福尔摩斯”之称的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张颖10日晚接受央视采访时谈到,现在天津发现的阳性感染者,症状非常轻甚至没有症状,隐匿性极强,而奥密克戎毒株有可能2-3天、3-4天就会传播一代,给病毒溯源、流行病学调查,包括管控方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要在最短时间完成千万级人口的超大城市全员筛查任务绝非易事。南方周末记者了解,10日天津迎来6级大风降温,午后最高气温只有2度,不少市民在街上排队数小时等待核酸检测,不停跺脚跳着“踢踏舞”取暖,大量基层防疫人员通宵连轴“作战”。由于访问量过大,10日上午,天津市用于填报个人信息的核酸检测码,页面也一度“扫不出”,随后即恢复。

在素有“哏都”之称的天津,市民的幽默调侃也给紧张的战疫增添了不少温馨色彩。有市民录制短视频,教大家戴双层口罩,核酸检测时掀开一层,露出破口的第二层,以加强防护;不少社区通过按楼栋分批检测、儿童老人减免排队、高龄老人或孕妇上门检测等方式,减少人群聚集。

耶鲁大学全球健康政策与经济学助理教授陈希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流调数据显示,奥密克戎已经在天津本土传播一段时间了。而天津距离北京很近,又临近春节,进入了社会人员流动性比较大的时段,因此防控疫情扩散的难度变得很高。

“天津打响了中国奥密克戎防控第一场大规模遭遇战,天津的防控、治疗奥密克戎变异病毒经验也将为其他地区抗疫提供非常宝贵的经验。”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隐秘传播近半月,溯源仍在进行

值得注意的是,奥密克戎在天津本土的传播,可能在元旦之前就已经出现。

根据2022年1月9日,河南省疾控中心发布的消息,1月8日至1月9日24时,安阳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6例。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基因测序结果,判断感染来源为2021年12月28日,从天津市津南区返回安阳市汤阴县的1名在校大学生。

津南区位于天津市东南部,辖区面积约为387.84平方公里,人口45万,相比市内六区的人口密度较小,但辖区内的海河教育园有“大学城”之称,聚集了天津大学、南开大学、中德技术应用大学、天津开放大学等13所大学。疫情发生后,天津市内的各大高校均已紧急“封闭式”管理,但也有不少已经放假大学生在疫情前返回了家乡。

2022年1月9日,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在体育场开展全员核酸检测。(人民视觉/图)

令全国“如临大敌”的原因在于,本轮本土疫情的病毒来源尚未查清。奥密克戎变异株肯定是由境外输入国内,但到底哪个环节突破了本土防线呢?

时间倒回至2021年12月13日, 国内首个奥密克戎境外输入病例,也是由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发现。此后陆续有广州、长沙等六地市,也在境外输入病例中检出奥密克戎变异株,但均未出现本土社区传播。

直到1月8日凌晨,潜藏的奥密克戎变异株突然被捕捉到。病毒测序显示,天津最初发现的2例本土确诊病例新冠病毒均为奥密克戎毒株,属于同一传播链,但与天津市已发现的境外输入病例的奥密克戎变异株序列,均不能确认为同一传播链。

“刚发现疫情时,我们通过传播链条就发现已经传播了三代。”张颖在采访中表示。一般一个代际关系应5-7天,三代是15-21天。

警报随即拉响。

张颖在采访中谈到,除人传人外,病毒还会通过物和环境来传播,不排除直接从境外到天津的可能性,而另一种可能是,入境的病例是否通过其他地方再传到天津?她表示目前也找到了一些线索,正进一步深挖、细挖。

尽管源头仍然没有找到,但目前已发现病例之间的传播链条并没有中断,传染来源十分清晰,与津南区的托管班、小学,还有后续的病例都有一些直接的关联。

官方公布的前20个病例行动轨迹显示,首例被发现的确诊病例为津南区辛庄镇一名托辅机构工作人员,曾多次接高庄子小学学生送至林锦花园东区的托辅机构。第二例确诊感染者为咸水沽镇咸水沽第七小学的10岁女学生。转天,又有8例咸水沽第七小学学生、6例辛庄镇托辅班学生被检出核酸阳性,另有4例为托辅班学生家属。

孩子们放学后,等待家长来接回家的托管班,突然被卷入了奥密克戎的漩涡中。8日、9日周末过后,天津市中小学、幼儿园当即宣布进入寒假模式,各类考试延期。

1月9日,天津市发布《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关于暂停全市中小学幼儿园线下教学活动的通知》,中小学校、各职校、驻区高校、公办园、民办园、民办托幼点,暂停一切线下教育教学活动,1月9日安排在全市所有考点举行的教师资格考试全部取消并延期。

按照天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要求,在首轮全市核酸检测完成前,居民需在当时居住地保持原地相对静止,核酸检测阴性者维持健康码绿码,如未按规定时间完成核酸检测,则将被赋予“黄码”。

同时,天津市内大部分旅游景区及大型公共服务设施也已暂时关闭。天津市途经咸水沽镇及辛庄镇的多条地铁及公交线路已紧急停运或调整路线,沿途高速公路站点实施只出不进政策,京津塘高速公路配合北京检查站暂时封闭。

全市核酸检测,规划紧急就医

家住天津市津南区的市民度过了“紧张”的一夜。

从发现疫情的1月8日深夜至9日凌晨,有津南区市民说,“晚上就看到小区楼下广场在搭帐篷”,不少志愿者紧急抽调上岗,除通过电话、微信等渠道通知外,还有社区志愿者挨家挨户敲门通知小区封控与核酸检测。当夜,天津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和指挥部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全员核酸筛查。

2022年1月9日,在天津市南开区鼓楼街道中营小学核酸检测点,工作人员通过手机扫码为待检测居民录入信息。(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图)

南方周末记者从天津疫情防控指挥部获悉,目前天津市确认的感染者中,津南区90例,西青区3例,河西区3例,滨海新区1例。有23人为未成年中小学生,年龄在5-15岁不等,其中15人为咸水沽镇咸水沽七小的学生,也有多位学生家长被感染。

在疫情中心——天津市津南区,学生家长杨静夏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孩子所在学校和所住小区都有确诊病例,她1月8日就接到通知,要求孩子去集中隔离21天,9日早上8点大巴车到小区门口接走学生去集中隔离。她在微博上发了一张照片,孩子们拎着小旅行箱登上白色大巴车。“从未觉得疫情如此之近,世界都崩塌了。”杨静夏在图片配文中写到。

到9日傍晚,看到工作人员发来孩子核酸检测照片后,杨静夏才稍感安心,她同时接到学校通知,孩子隔离期间的住宿费、核酸检测等费用,均由政府承担。

据天津市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发布会上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1月10日15时,天津市已采集962万个核酸样本,完成其中343万人的检测。除已报告阳性外,其他均为阴性,面对这一数据,张颖十分冷静,“目前虽然没有散在津南区以外地区阳性的情况,但是随着检测结果进一步完成,也许还存在着病毒或是阳性感染者出现在津南区以外地区的情况,因此看到现有数据就盲目乐观,还是为时尚早。”

11日清晨,天津疫情防控指挥部即通报,在与津南区相邻的西青区大寺镇八里北口村,发现了一例轻症确诊病例。截至12时,又在西青区发现2例,河西区发现3例、滨海新区发现1例阳性感染者。目前,核酸检测工作仍在进行中。

天津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顾清介绍,截至1月10日15时,累计判定追踪密切接触者1152人、次级密切接触者685人,均予以隔离管控,全部涉疫场所均实施终末消毒。本次疫情累计隔离管理约7.5万人。

考虑到紧急情况,天津市也把满足封控区、管控区内居民的紧急就医需求列为一项工作重点。

在有7处中高风险地区的津南区,区政府将津南医院设置为定点救治医院,为疫区内的居民提供急性疾病、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急性创伤等危急重症的医疗救治工作。

据天津本地媒体津云报道,截至9日下午,该院已对10名透析患者、3名待产妇及其他患者进行了紧急救治,并设置24小时专项就诊预约电话,进一步畅通医疗救治绿色通道。

而在市内六区,大部分医院均正常运转,并滚动通报发热门诊的就诊患者人数。天津市医科大学总医院门诊中心工作人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患者持天津健康码绿码即可正常就诊、取药,亦可通过互联网医院送药上门。

非必要不离津,多地启动流调

伴随着天津本土疫情的病例增加,更严格的管控措施也随即落地。

1月8日深夜,天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的2022年1号通告,要求“严格管控措施,非必要不离津”。9日下午,一位天津市民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在天津站看到不少人持核酸阴性证明与健康码绿码离津。

2022年1月9日下午的天津站,仍有市民持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及绿码离津,24时后,离津通道进一步“收紧”。(采访对象供图/图)

离津管控的“时间窗口”也很快被锁紧。9日傍晚,京津城际暂停发售了开往北京的列车,由天津进入北京的多个通勤通道关闭。1月9日24时起,离津审批报备制度正式实施,要求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离津须经单位或街道审批。

“在核酸检测结果出来前,连小区都不能出。”家在天津、在北京工作的通勤人员张鑫玥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单位已通知她居家办公。

对于已经离开天津到达其他省市的人员,全国各地正火速排查——自12月23日开始,有天津或天津津南区旅居史的人员,正陆续接到电话通知,根据各地不同的要求,被纳入健康管理,做核酸检测或实施居家、集中隔离。

从各地发布的“追溯”公告中,也可看出要求报备行程的时间正在前移,防疫政策也更趋严格。南方周末记者发现,广东疾控率先要求12月25日以来有天津市旅居史的人员实行居家健康观察,随后北京市疾控局要求12月23日以来有途经或旅居天津市的人员立即报备,并安排14天内进行2次免费核酸检测。

而在10日下午最新发布防疫政策的重庆市等多地,则要求在12月25日后有天津市旅居史的人员,实施14天集中隔离或严格居家隔离(单人居住、足不出户),在隔离14天内做5次核酸检测。

1月10日下午,南方周末记者在北京市劲松街道设置的核酸检测点看到,近期有涉疫情地区旅居史的市民都被集中到这里进行免费核酸检测。现场工作人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因天津出现疫情,这个常设检测站迎来了数月来最忙的一天,从早上9点到下班时的17点,检测现场始终大排长龙,延时加班到20时左右,才全部采集完毕。有市民排队两小时,点来奶茶、烤串等外卖。

社区工作人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如果没有途经天津市津南区,是不用居家隔离的,每日上报体温等健康信息即可。”但因京津两地往来密切,最近两天被排查出来的人员非常多,他们正逐个电话通知相关人员核实信息并通知核酸检测,按照北京市疾控部门要求,必须在当天完成全部涉疫人员核酸检测,并在14天内再完成第二次。

2022年1月10日,北京市朝阳区劲松街道一核酸检测点,有天津等城市旅居史的市民,被要求进行免费核酸检测。(南方周末记者 崔慧莹/图)

南方周末此前报道称,奥密克戎是一个“超级变形金刚”,集突变之大成。突变重重叠加,可能提高其传播能力,也可能降低部分抗体药物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保护效力,对现有疫苗免疫逃逸的能力,有待进一步监测研究。

不过,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主任罗谢尔·瓦伦斯基(Rochelle Walensky)博士1月7日在媒体发布会上说,尽管全美的奥密克戎病例出现了“天文数字”的增长,但仍有希望这个数字会以同样快的速度断崖式下降。

世界卫生组织在2021年底也曾提出,在2022年,新冠病毒不会消失,但新冠肺炎疫情较为严重的“急性期”可能迎来尾声。

陈希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尽管奥密克戎在全球引来病例激增,但就中国目前的响应速度与防控措施来看,短期内有望阻断病毒传播。同时,他认为当前应关注三个焦点问题,首先是实现更有弹性的公共卫生管控策略,其次是让人群通过接种疫苗获得更高的免疫能力,最后是储备充足的医疗系统支撑,以防止患者急需的医疗资源出现挤兑。

陈希同时谈到,对于自身免疫水平较高的人群来说,奥密克戎或许接近于“大号流感”,但对于未接种新冠疫苗或抗体水平较低的人群来说,奥密克戎变异株仍有可能带来较高的健康风险。他建议,从中长期角度来看,中国更应借助这一契机,对疫苗在各年龄段不同人群中的保护效力做内部调研,以制定更长期、更完善的免疫规划策略。

至于天津此番应对奥密克戎的成果如何,春节前能不能顺利将疫情平息,仍需进一步观察。

南方周末记者 崔慧莹 南方周末实习生 陈实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