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校长谭天伟院士:肩负时代使命 用奋斗滋养青春绚丽之花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还是是人也 北京化工大学校长谭天伟院士:肩负时代使命 用奋斗滋养青春绚丽之花

北京化工大学校长谭天伟院士:肩负时代使命 用奋斗滋养青春绚丽之花

2023-06-14 21: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时逢全国各大院校迎新之际,央视网推出《校长说》系列,立足当下,面向未来,展示学校风貌、校长治学观念和教育情怀,传播践行新时代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做好青年文化的价值引领者。本期播出的是北京化工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天伟在2021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的精彩演讲。

  以下是演讲实录:  亲爱的2021级同学们、老师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金秋九月,轻风起,秋意浓。今天,我们一起相约在共和国的首都北京,相会在层峦叠嶂的燕山脚下,相聚在美丽的北京化工大学昌平校园,共同开启青春盛典。首先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对4000余名“北化新主人”的加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祝贺!向培养你们成长的父母、师长和亲友们致以诚挚的感谢!  同学们,今年举国上下都在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为党和国家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而喝彩。我国体育健儿在东京奥运会上取得骄人成绩,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三位航天员顺利完成空间站出舱任务,使得我国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面对河南极端强降雨、江苏等地新冠疫情反弹等严峻考验,正是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闻“汛”而动、“严”字当头,以快打快,使灾情疫情迅速得到控制,才使我们能够如期相会在这美丽的玉屏山下。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同学们,你们之前的寒窗苦读、汗水泪水,都是为了今天能够探寻大学之道,品味生命真谛,领略科学之美,展开新的人生画卷。从此,“北化人”将成为你们新的标签,与你们相伴一生、荣辱与共。  北京化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成立于1958年中国化学工业方兴未艾之际,成长在新中国轰轰烈烈的建设浪潮之中,沐浴了改革开放的春风化雨,奋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63年来,学校始终肩负着“培养尖端科学技术发展所需的高级化工技术人才”的神圣使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始终坚持与党同心、与国家同向,始终秉承“团结奉献、艰苦奋斗、务实力行、博学创新”的化大精神和“宏德博学 化育天工”的校训,目前已经发展成为理科基础坚实,工科实力雄厚,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教育学、哲学、医学等学科富有特色的多科性重点大学。学校汇聚了以两院院士、“杰青”“长江”为代表的一大批新时代精英,他们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这里培养了一大批以贺国强、周小川、李学勇为代表的国家政要、人民公仆,以李玉良、岳国君等两院院士为代表的知名学者、学术大家,以马正武、左晖等为代表的商界翘楚、创业先锋,以及近20万名奋战在各自岗位上,为伟大祖国辛勤奉献的建设者。学校目前在国际四大大学排名中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学校教师的人均科研经费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大量科研成果应用于国家尖端科技领域,一大批科研成果在《Nature》《Science》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上发表。近年来,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合作、校园建设等多方面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正沿着育人北化、创新北化、开放北化、幸福北化的发展目标迈进,这些都将为你们今后学习生活提供有力支撑和坚强保障。  同学们,你们带着师长的期许、家人的期盼、自身的期望,从今天起正式开启属于自己的大学生活。作为你们的校长、师长,我在这里向大家提四点期望,愿同学们知责力行,拥抱时代,开启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  一、立鸿鹄之志,胸蕴家国情怀  “树无根不生,人无志不立”。“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只有树立远大志向,求学做事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学校历代建设者们,一直秉承立志报国的初心使命。尤其是建校之初一穷二白,没有校舍,就借用化工部的办公楼,办公、教学、住宿全在一个楼里;没有教师,就在全国各地研究院里寻找一批刚毕业的“娃娃老师”;没有家具,就在旧货市场里淘些旧家具,甚至旧社会供奉牌位的供桌,也被淘来当实验台;没有学生,就请求上级部门,从各地已录取的学生当中调拨过来500名学生。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学校办起来了,开设了3个系12个专业,而且经过两年建设,咱们学校就办成了首批全国重点大学。  同学们,你们将成为国家的栋梁,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所以一定要有宽阔的胸怀、刚强的毅力、远大的志向,要心怀“国之大者”、胸蕴家国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每一个中国人,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国人民同心同德、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只有我们每个人真正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里,坚持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才能不负重托、砥砺前行,建功新时代。  学校奠基人之一侯德榜先生的事迹,就是爱国主义最好的诠释。侯先生生逢乱世、家境平平,那时国弱民穷、列强争食、九公不叙、百业不兴。侯先生选择了兴业救国,他的一生有“三不易”:越洋求学不易,归国创业不易,突破封锁不易。侯先生坚定科技报国决心,通过艰苦努力研制出了中国纯碱,纯度从75%提高到95%,生产成本却降低了40%,将世界制碱工艺推上了新的高峰。侯先生就是通过这份报国志,与同道齐心协力,冲过重重险阻,为贫弱的中国撕开一线工业文明的曙光。我们北化同学们被侯先生的事迹深深打动,创作了同名话剧《侯德榜》,在社会上产生了深刻反响。作为新时代中国大学生,你们要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树立为祖国为人民不懈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  二、修立身之德,心系民族未来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 “德行”对于大学生,尤为重要。《周易·系辞下》中说:“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自古以来德之重要,不言而喻。大家需要锤炼品德,加强道德修养,明辨是非曲直,增强自我定力,才能做到德才兼备、品学兼优。  “德”的范畴很大,有“爱国”这样的大德,有“文明”这样的公德,当然还有“友善”这样的私德,我们需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今天我在这里重点强调两点,一是“诚信”,二是“感恩”。诚信,不仅是一个道德范畴的“好人卡”,更是一种社会价值的“通行证”。诚信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立身处世之本,商鞅立木赏金、宋濂守约抄书,都留下了信守承诺的千古佳话。无论在家里、在学校、在社会上,“诚信”都是维系社会稳定的基础和底线。我们在校园里的诚信,不仅要坚持学业、科研上的实事求是,还要坚持生活和处事上的信守承诺。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诗经》有词:“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左传》有典:“衔环结草,以报恩德”。人能立于天地之间,靠的就是相互支撑、相互扶持,所以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无论是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导之恩、朋友的帮扶之恩,都需要我们永远铭记。记得今年北化男子篮球队,众志成城、力克强敌,取得CUBA四强这一历史性突破的时候,队员们说的最多的就是感恩母校的支持、感恩教练的培养、感恩全体队员的忘我付出。  《大学》有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社会上诚信衰微、孤恩负德时有出现,甚至也悄悄蔓延到了我们的高等学府。在这社会变迁、格局转换的变革时代,希望大家多一份心灵沉静,多一份思想厚重,更多一份内心坚守,把立德修身放在人生的第一位,通过自我学习、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反省、自我完善、自我提升切实培养起独立学习思考的能力,以包容的心态和谐相处,努力把自己塑造为自尊、自信、自强、自省的有德之才。  三、习踔绝之能,脚踏奋斗征程  “打铁还需自身硬”,人生中每一项事业的成功,都是靠实干和拼搏得来的。“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大学阶段是你们积累知识、提升能力的关键阶段,也是练就本领、完善自我的最佳时期。你们要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学会学习、善于学习。“业精于勤荒于嬉”,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端正学习态度,要学会更加主动的学习。同学们不仅仅成为“梦想派”,更要成为“行动派”,要加强实践,“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挽起袖子加油干”。只有知行合一,将理想化为实践的动力,打牢学识基础,脚踏实地求真学问、练真本事,才能干大事干成事。  尽管我国目前是拥有最完整、最全面工业体系的国家之一,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仍有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和“卡脖子”难题亟待解决,我们要奋斗的路还很长。我希望同学们都能够练就过硬本领、磨练意志品质。上世纪70年代,中国相机用的还是黑白胶片,因为国内没有彩色胶片所必须的媒染剂,而外国又对我们实行了技术封锁。咱们学校黄毓礼、黄明智两位教授临危受命、主动担当,带着科研人员在极其艰苦的实验条件下,进行了彩色胶片媒染剂科研攻关,通过十年艰苦努力,成功制备了甲壳素媒染剂,助力我国制造出自己的彩色胶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求学是一个艰苦、漫长的过程,需要你们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需要坚定不移,决不向困难和挫折低头,不屈不挠、不畏险阻、坚持奋斗,才会取得成功。  四、行创新之道,肩负时代使命  “不日新者必日退”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是成功的动力,是发展的基石,开拓进取必勇于创新,求立足于世必敢于创新。习近平总书记也曾说过:“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而将更多机遇留给勇于和敢于、善于改革创新的人们。” 创新也是凝聚在北化师生血脉中的重要精神,并需要同学们不断发扬和传承下去。  大学育人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从研讨式的教学、到实验室的探索、学位论文的撰写,都需要大家具备从无到有、开创历史的勇气,需要大家具有质疑权威、独立思考的探索精神,需要大家具有敢为人先、打破常规的闯劲儿,需要大家具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耐心,只有这样,自觉投身于国家最需要的自主创新的大潮中去,才能够把“求实创新”的主动权牢牢地把握在自己的手中,在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中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同学们!  “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当中,你们正朝气蓬勃、意气风发;到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你们将风华正茂、砥柱中流。希望你们在新的奋斗起点,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在攻坚克难中创造辉煌,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最后,衷心祝福大家身心健康、学业顺利、生活幸福,祝愿你们在北京化工大学度过一段精彩难忘的大学时光!  谢谢大家!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