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不是养鸡场和动物园,而应该是花果山或伊甸园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大连最佳看日出地点 学校不是养鸡场和动物园,而应该是花果山或伊甸园

学校不是养鸡场和动物园,而应该是花果山或伊甸园

#学校不是养鸡场和动物园,而应该是花果山或伊甸园|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标题:学校不是养鸡场和动物园,而应该是花果山或伊甸园

不久前易中天和马云都谈到了中国的教育问题,一个是当今学术泰斗,一个是现今商界“大咖”,他们各抒己见,易中天把中国教育比作养鸡场和加工厂,马云则把中国教育喻为动物园。

作为厦门大学著名教授,易中天把高校比作养鸡场是针对教育部对高校教师进行量化管理而言的,他说现在的高校教师就像一只只蛋鸡,学校不但规定了这些蛋鸡每年每月要下几个蛋,而且还规定这些蛋要下在什么地方,比如规定大学教师每年要在指定的权威刊物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若干篇,否则不给评优评先或职称评定,搞得教师根本没有心思好好做学问和好好带学生,而是光忙着出产论文生蛋。易中天说的都是现今中国高校普遍存在的事实,教育部的改革手伸得太长管得过多,导致中国大学的学术氛围和教学质量不断下滑,致使中国的论文剽窃和学术造假愈演愈烈。不管是高等教育还是基础教育,教师发表论文的数量只能作为教育评估体系的参考指标而不能作为硬性指标,高校就应该实行与国际接轨的理事会管理机制,推行在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决不能把教师当蛋鸡看待并量化下蛋指标。

易中天在谈及中国的教育时还有一个极其形象的比喻:“今日之中国,学校是工厂,院系是库房,班级是车间,学生则是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的齿轮和螺丝钉,只不过有的镀金,有的镀铜,有的压了塑料膜。”教师如同工厂里的监工,学生就像流水线上批量生产出来的统一标准螺丝钉。应试教育过于注重强调学生的共性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的都是千篇一律的应声虫。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育的对像存在差异化,教师不是动物饲养员,更不是捏泥巴造人的女娲,要关注学生作为教育对象的差异性。

展开全文

教育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遵循育人规律,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才能培养出栋梁之才。什么是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就是易中天所说的怀疑精神、实证精神和批判精神,有句话说得好,“如果你从怀疑开始,那么你将以确信结束;如果你从确信开始,那么你将以怀疑结局”。现在中国的问题包括教育话题,那容你有什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你要有不同意见想提出质疑批判几句,直接就给你禁言了,这也是中国学术机构留不住高素质人才和难出学术大师的原因。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才是我们应当发扬光大的崇高理念。

与易中天提出校园鸡场论不同,马云则指出学校不是养鸡场而应该是动物园。我觉得把教书育人的校园圣地比作动物园有点庸俗化,动物园饲养的都是禽鸟野兽,动物没有思想意识,而人是高级动物万物之灵,因此校园应该是花果山或伊甸园,孕育出像孙悟空、亚当、夏娃这些胆识过人的人神精英来。

教育评价不能“”成王败寇”急功近利,教育要有润物细无声的足够耐性,教育管理要有充足的弹性,像易中天说的那样,重视培养全面自由发展的人,培育孩子做一个真实、善良、健康、快乐的人。而回到家庭教育上,家长要允许自己的孩子一生平凡做个普通人,做一个成功人士旁边的鼓掌者也未为不可,毕竟,这个社会上真正成大功大业者只是少数。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