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析报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大祥哥来了老婆b站id 行业分析报告

行业分析报告

2023-04-18 22:1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创业邦:2020大企业开放创新研究报告(37页).pdf

3 2020 大企业开放创新研究报告 THE 2020 OPEN INNOVATION IN LARGE ENTERPRISES REPORT 大企业开放创新研究报告 OPEN INNOVATION 01 2020 大企业开放创新研究报告 CONTENTS 目录 1.2.3.大企业开放创新环境:创新热度不减,未来可期P04 P10 P32 大企业创新机会与路径:技术驱动下的创新机遇 如何开启创新之旅:构建开放创新路线图 01 创新动机:技术驱动成主流 【案例分析:腾讯内在创新力的进化】02 创新机会:数字化拓展创新的深度和广度 【案例分析:每日优鲜商业模式的创新】03 技术创新趋势:研发投入提速,医疗新基建与信息新基建备受期待 【案例分析:小米在供应链上的创新合作】04 开放创新的路径:创新路径多样化、持续化 【案例分析:SAP 在中国的开放创新】05 大企业创新的痛点:优化创新机制与扩大开放创新 【案例分析:阿里的 OKR PDCA 创新管理体制】01 大企业开放创新的 SWOT 分析 02 大企业开放创新路线图 02 2020 大企业开放创新研究报告 前言 至艰时刻,更显创新韧性 工业1.0时代的伟大诗人歌德曾说:“要成长,你总要独创才行”。人类社会各个领域先行者的独创精神,曾经 推动我们的社会从农业时代跨进到工业时代。然而,在当下的数字经济时代,企业与市场的边界被不断重构,跨 界降维打击不断发生,新技术更迭周期日益缩短,企业如果仅仅依靠内部资源进行“独创”,显然无法适应瞬息 万变的市场需求。通过开放创新,激发群体智慧,打造良好的创新生态,才是这个时代大企业创新的必然选择。开放创新不仅有助于降低大企业创新的风险、缩短产品研发周期、巩固市场领头羊地位,还能通过知识交互和共 享产生溢出效应,促进创新生态体系的良性循环。在今年疫情突发而至的形势下,开放创新的溢出效应更是尤为 可贵。正是基于大企业创新正发生的深刻变化以及对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创业邦研究中心发布了这 份2020年大企业开放创新研究报告,希望透过大企业管理者和专家的视角,通过剖析阿里、腾讯、小米、SAP等大企业的创新案例,结合创业邦睿兽分析数据库的资源,分析大企业创新的驱动因素、目标、路径、痛 点,并且结合垂直行业的发展趋势,洞悉大企业的创新趋势。举例来说,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疫情冲击下大企业对未来一年的创新环境持谨慎乐观态度,逆周期调节政策力度的强化以及技术实现能力的增 强,将有助于未来一年大企业创新环境的改善;技术驱动已成为大企业创新的主要推动力,这在企业服务、智慧物流、生物医药、汽车、能源等领域较为突 出,相关领域创业公司的技术应用场景,有望受到大企业特别关注;大企业在技术相关领域的以下创新动向值得关注:一是垂直领域向下延伸,医疗健康新基建与信息技术新基建 将为大企业创新带来新动能;二是供应链向上拓展,加强与产业链上游伙伴的技术创新合作,确保产业链安全,是大企业创新的重要方向;面临创新的痛点,当前大企业创新最大的诉求是积极推动创新激励机制的变革,建立以目标导向、而不是业绩 指标为导向的创新考核机制;基于详细的调研,我们建议大企业在深入剖析外部政治经济环境变化、市场动向基础上,研究诊断企业创新内 在能力与外部协同方面的不足,根据创新的不同阶段,制定大企业开放创新路线图。本报告是创业邦研究中心深入业内调研,结合睿兽分析数据资源的成果。我们希望借助这份报告,抛砖引玉,引 发业界进一步的深入讨论与思考。03 2020 大企业开放创新研究报告 本报告关于大企业的界定 大企业通常指具有完整的管理制度、清晰的战略规划,具备一定核心技术,具有成本优势和品牌溢价,在产业链 中具有一定话语权,在行业发展中具备一定竞争力的企业。本研究报告所指的大企业一般同时满足年销售额3亿 元以上、资产总额4亿元以上、员工2000人以上,或者市值/估值达到10亿美元(70亿元)以上。具备开放性创新能力的大企业具备以下特征:第一,是整个产业进步的引领者。重视以带动产业链技术升级为目的的创新。第二,创新能力强。通常拥有其他企业不具备或难以模仿的、前瞻性的核心技术,是行业技术标准的参定者,也 是行业发展水平的标志和符号。第三,能够吸引和选择优秀的合作伙伴,围绕自身构建创新网络,并能够主导创新生态的发展。第四,具备高格局的商业价值观,能够领导合作伙伴共同发展,能够将中小企业纳入共同的供应链管理、质量管 理、标准管理、合作研发管理等。第五,有能力对新技术进行研发和孵化,在完成自身技术、产业升级的同时,能够培育出新的颠覆性的公司和业 务。第六,在垂直领域中的领导力、带动力、影响力突出。本报告研究方法 本报告研究成果系创业邦研究中心综合汇集75家在华大企业高层管理者或专家定量定性的访谈,深度分析 创业邦睿兽分析数据库,以及参考第三方研究资料的数据输入而成。本报告调研的大企业对象覆盖国有企业(38.46%)、外资企业(32.25%)以及民营企业(29.29%),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硬件、制造业、互联 网、企业服务、能源化工、生物医药、物流运输等领域。04 2020 大企业开放创新研究报告 大企业开放创新环境 创新热度不减,未来可期 CHAPTER 1 05 2020 大企业开放创新研究报告 很不理想 1.20%很好 14.35%良好的政策、产业环境为在华大 企业以及创业公司的创新提供了 强大动力。调研显示,58.23%的 大企业管理者或专家,对所供职 企业近一年来的创新成效评为较 好或者很好,彰显中国当前充沛 的创新动能。2020年,突发的疫情多方面波及 大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由于普遍 停工减产、人员外出受限,企业生 产端、消费端均受到影响。但即便 在至艰时刻,在华大企业的创新热 度并未退却,显示出极高的创新韧 性。调研显示,59.26%的大企业 管理者或专家认为未来一年的创新 环境较好或很好。很不理想 3.85%很好 12.08%较差 11.00%一般 26.92%较好 46.15%数据来源:睿兽分析 较差 12.67%一般 26.87%较好 44.91%数据来源:睿兽分析 在华大企业管理者或专家对所供职企业2019年创新效果的评估 在华大企业管理者或专家对未来一年创新环境的评估 近年来,在政策、技术、资本等多重利好因素推动下,中国的创新步入高速发展阶段。2019年,中国创新的步伐 不曾停歇。国务院出台多项政策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创新添能蓄势;科创板的推出进一步完善了支持企业创新 的资本形成机制;而在新兴技术领域,随着“新基建”5G商用牌照的正式发放,中国进入5G元年,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也已成为企业创新的重要推动力。06 2020 大企业开放创新研究报告 创新的市场环境 创新的法制环境 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 技术实现能力 政策环境 资本市场环境 9 8 7 6 5 4 3 2 1 0 数据来源:睿兽分析 在华大企业管理者或专家对未来一年创新环境的分类评估 对于未来一年大企业创新环境较为乐观的信心,除了源自国内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持续向好之外,利好创新的逆 周期调节政策出台、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实现能力增强,以及疫情过后资本市场回暖预期加大,均是大企业管理者 或专家对未来一年创新环境抱有极大期望的重要因素:第一,利好创新的逆周期调节政策有望不断出台。基于特殊的经济形势,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 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和实施力度,防止短期冲击演变成趋势性变化。逆周期调节政策时间延长及力度增强,可能成 为今年政策的基调。逆周期支撑政策将有助于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一方面金融、财政等综合类政策在保 证中小企业生存下去的同时,研发税收抵扣、技改补贴、政府采购等政策措施也将为企业的创新保驾护航;而面 临日益复杂的全球化格局,中国龙头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价值提升、创新生态构建等方面,有望得到政策的支 持;另一方面,在专业类政策领域,新基建将承担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重担,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 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在产业政策的推动下,将领航中国新的创新时代。近年来新兴技术领域重要政策梳理 领域时间部门政策文件及主要内容 人工智能 2019.11发改委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征求意见稿)文件直接提 及人工智能的条目共计 18 条,全部为鼓励性政策。2019.3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 员会第七次会议 关于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提出构建数 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形态。5G 2020.5 国务院2020 年政 府工作报告 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 5G 应用。2020.3 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 会会议 会议内容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 5G 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07 2020 大企业开放创新研究报告 数据来源:创业邦研究中心搜集整理 5G 2019.12国务院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 2025 年,本区 域内 5G 网络覆盖率达到 80%。2018.7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 展改革委 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提出加快 5G 标准研究、技术试验,推进 5G 规模组网建设及应用示范工程,确保启动 5G 商用。工业互联网2018.6工信部 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提出,到 2020 年底 我国将实现“初步建成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的发展目标,具体包括建成 5 个左右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遴选 10 个左右跨 行业跨领域平台、推动 30 万家以上工业企业上云、培育超过 30 万 个工业 APP 等内容。VR/AR 2019.3 工信部、国家广电 总局、中央广播电 视总台 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 年)提出要推动超 高清电视、机顶盒、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设备等产品普及。2018.12工信部 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 2020 年建 立比较健全的虚拟现实产业链条,到 2025 年使我国虚拟现实产业 整体实力进入全球前列。大数据中心2017.2中共中央政治局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专门集体学习 区块链 2019.10中央政治局 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第十八次集体 学习 2019.8发改委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在“鼓励类”信息产业中 增加了“大数据、云计算、信息技术服务及国家允许范围内的区块 链信息服务”,成为我国区块链发展的重要支持性文件。新能源汽车 充电桩 2020.5 国务院2020 年政 府工作报告 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2019.12工信部等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征求意见稿)2018.12发改委 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再次强调我国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 发展的方向,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是我国未来汽车主流产品。特高压2018.9国家能源局 关于加快推进一批输变电重点工程规划建设工作的通知指出,加快推进 9 项重点输变电工程建设,合计输电能力 5700 万千瓦。第二,新兴技术变革的步伐不断加快,技术实现能力增强,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成为加速行业创新的主要驱动 力。据2019年Gartner技术成熟度曲线分析,未来5-10年,3D传感相机、AR云、自主驾驶5级、生物芯片、5G、自适应机器学习、边缘人工智能等技术将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基于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以及技术 的日益成熟,新兴技术领域汇集了诸多值得关注的创业公司。睿兽分析数据库监测显示,在7项新兴技术重点领 08 2020 大企业开放创新研究报告 域(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服务、VR/AR、区块链、信息通信)近2万家科技公司中,人工智能领域 占比32.11%、大数据领域占比19.2%、物联网领域占比15.15%、云服务领域占比12.92%。这些公司绝大部分 属于创业型公司,创业公司充沛的创造力必能为大企业的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人工 智能 大数据 32.11%消费终端硬件(35.05%)通讯配件及设备(29.03%)1-20!-40A-60a-80-100%底层技术及基础 设施(25.11%)内容层(60.28%)物联网应用(48.78%)SAAS(60.5%)数据服务(29.42%)场景应用层(23.52%)通讯技术(13.36%)区块链应用(13.48%)应用层(14.24%)物联网技术(17.13%)云计算(24.69%)新媒体营销(27.31%)基础层(16.84%)无线集群通讯(11.52%)区块链技术平台 服务层(11.41%)产品层(14.24%)物联网硬件(13.27%)云通讯(3.07%)大数据行业应用(22.52%)通用技术层(7.41%)网络通讯芯片(4.38%)数字货币(11.96%)技术层(8.46%)物联网平台(4.64%)云存储(3%)大数据安全(5.96%)机器人(2.55%)5G(3%)区块链社区(3.15%)分发平台(0.54%)大数据平台(2.08%)云平台(2.72%)大数据基础技术(3.85%)19.20.15.92%8.42%8.29%3.91%物联网 云服务 区块链 信息 通讯 VR/AR 第三,新冠疫情虽然给全球资本市场带来一定冲击,但是随着国内疫情缓和,中国资本市场的黑暗时刻已然过 去,中国经济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巨大市场需求,推动着资本市场在逐步走向复苏。睿兽分析的监测显示,虽然今 年一季度中国股权一级市场的投融资事件数量和金额较去年同期均有所降低,事件数量同比下降22.28%,事件 金额同比下降33.46%,但是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股权一级市场进入3月份之后有所回暖,呈上升趋势。从资金需求端看,创业公司今年融资需求依旧旺盛。睿兽分析在今年疫情期间的调研数据显示,58.9%的创业 公司今年制定了融资计划。特别是前沿科技、医疗健康与生物医疗、企业服务领域的创业公司有着强烈的融资需 求,84.6%的前沿科技创业公司在今年有着融资计划。2020年创业公司在睿兽分析数据库新兴技术领域的分布 数据来源:睿兽分析 09 2020 大企业开放创新研究报告 2019.4-2020.4中国一级股权市场事件数量与金额 重点行业2020年有融资计划的创业公司占比 2019.42019.52019.62019.72019.82019.92019.10 2019.11 2019.122020.12020.2 2020.32020.4 321 304706648666336355265756508175200461380 288 290 406 333 249 265 307 304 已披露事件金额(亿人民币)注:股权一级市场包括:VC/PE、一级市场战略投资 事件数量 167 138 277 302 84.6u.0p.0a.4.6P.0B.9%前沿科技 医疗健康 企业服务 新消费/生活服务 文体娱乐/传媒 教育培训 金融科技 数据来源:睿兽分析 数据来源:睿兽分析 10 2020 大企业开放创新研究报告 大企业创新机会与路径 技术驱动下的创新机遇 CHAPTER 2 1.创新动机:技术驱动成主流 2.创新机会:数字化拓展创新的深度和广度 3.技术创新趋势:研发投入提速,医疗新基建与信息新基建备受期待 4.开放创新的路径:创新路径多样化、持续化 5.大企业创新的痛点:优化创新机制与扩大开放创新 11 2020 大企业开放创新研究报告 大企业创新,主要依托完整的研发体系和持续的研发投入,遵循既定发展战略,有计划的推动新产品和新技术不 断走向市场,始终在市场规模、生产能力、盈利水平上保持现有优势和竞争地位。大企业创新分为封闭式创新和 开放式创新两种路径。封闭式创新指的是局限在企业内部、自力更生为主;开放性创新强调多主体的参与以及外 部知识资源的重要性,利用外部资源条件进行补齐短板、商业化创新成果、通过专利授权的方式变现等。大企业 从内外两个渠道实现技术研发和商业化,能够极大提升效能,缩短周期,降低成本。数字化智能化变革 整合上下游,构建完整产业链体系 应用数字化/智能化重构技术体系 商业模式创新 产品服务创新 客户运营创新 决策机制创新 创新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孵化加速 开放式创新 封闭式创新 组织创新 业务创新 技术创新 前后 左右 上下 制度与文化创新 业务流程创新 管理架构创新 创新激励机制 股权投资 战略并购 联合研发 创新赛事 创新实验室 开放性创新平台 开拓市场,寻找新的商业机会 创新的基因深植大企业 出于市值扩张的需求 创新动机 创新战略方向 创新路径 大企业创新图谱 创新举措 大企业创新图谱 向全球市场扩张份额 通过投资/并购涉足其他行业,向多元化业务发展 核心业务纵向深耕 通过投资/并购相关资源,巩固既有优势,加深护城河 技术驱动 市场驱动 内生驱动 资本驱动 数据来源:睿兽分析 12 2020 大企业开放创新研究报告 一 创新动机:技术驱动成主流 新兴技术与全球市场格局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革,捕捉与把握创新的动机是大企业因应市场变化、找准创新方 向、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关键。驱动大企业创新的因素综合而言分为四类:技术驱动:数字科技环境下,大企业通过内外部技术创新,弥补技术短板,实现业务流程、产品服务、客户 运营的数字化/智能化变革,以提高企业效率和生产力。大企业将技术创新置于战略核心地位,以技术创新为前 驱因素,以市场应用为后驱因素,在市场的应用推广中实现新技术的价值。市场驱动:大企业基于敏锐的市场洞察力,通过战略并购、股权投资等多种方式,开拓市场,弥补技术上的短 板,提升市场竞争力。市场机会为前驱因素,技术创新为后驱因素,大企业积极发现市场缺口或者用户痛点,通 过技术解决方案或者商业模式的创新弥补市场空缺。内生驱动:创新的基因已经深植大企业,企业根据市场变化,不断实现组织架构、技术研发等领域的创新,并 通过股权投资、战略并购等方式拓展市场。以内生驱动为主要驱动力的大企业,始终视创新为企业的生命力,驱 动因素多元化,技术、市场、资本等因素均可能成为企业创新的后驱因素。资本驱动:企业出于市值扩张的需求,通过开放式创新扩大市场影响力。大企业创新的主要动机及行业特征 技术驱动市场驱动内生驱动资本驱动 特征 技术创新为前驱,市 场应用为后驱 市场机会为前驱,技术创 新为后驱 驱动因素多元化,技 术、市场、资本均是 驱动因素 出于市值扩张需求推 动开放创新 主要创新动机 的代表行业 企业服务 智慧物流 生物医药 汽车 能源等行业为代表 的大企业 电商零售 消费 教育 金融保险 房地产等行业的大企业 互联网 新一代信息技术(AI、IoT 等)为代 表的数字企业 金融保险 房地产等行业部分 企业 当前,技术驱动已成为大企业创新的主要动机。调研显示,在参与调研的大企业高管或专家中,认为数字化转型需求、保持现有业务领先性是创新动机的占比分 别达到65.54%、42.31%,反映面对技术变革,大企业管理层已深刻认识到数字转型和业务流程变革的紧迫性和 重要性。同时,大企业通过股权投资或战略并购等拓展商业版图的期望日趋强烈。调研显示,62.38%的大企业认为开展 创新的驱动力在于开拓市场,寻找新的商业机会,表明随着市场地位的提升、创新资源的不断积累,在华大企业 通过积极的创新变革,提升市场应变能力,捕捉新市场机会的期望日趋强烈。数据来源:睿兽分析 13 2020 大企业开放创新研究报告 虽然以数字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技术赋能成为大企业创新的主要推动力,但分行业看,不同行 业大企业创新的动机也存在一定差异。(1)以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AI、IoT等)为代表的数字企业,表现出多元动机驱动创新的特征,开拓新市 场、推动数字化转型均是重要动因。与其他行业相比,内生驱动是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大企业创新的重要特 征。创新基因深植这些企业的文化,企业的组织架构、技术迭代、业务布局等领域,能及时响应市场变化,有效 推动创新变革。调研显示,76.5%的互联网大企业受访者认为,创新与生俱来,已成为企业的文化。在内生创 新文化驱动下,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大企业不断开拓海内外市场、突破原有边界开展跨界创新。以腾讯为 例,尽管受疫情影响,2020年一季度全球CVC投资数量和金额双双走低,但腾讯CVC依旧在一季度出手21次,通过CVC加速产业链布局,拓展海外市场;而在2019年11月,腾讯正式公布“用户为本,科技向善”的新使 命,因应科技对社会的影响,主动变革,重新思考现有商业模式下的企业文化范式。大企业创新 的驱动因素 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 65.54%开拓市场,寻找新的商业机会 62.38%创新与生俱来,已成为企业文化 26.92%保持现有业务领先性 42.31%弥补技术上的短板 19.23%企业市值扩张的需求 26.92%数据来源:睿兽分析 在华大企业分行业创新动机分析(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67.40v.50u.20.90.40&.10F.70u.30t.30V.20.50.40%创新与生俱来,已成为企业文化 开拓市场,寻找新的商业机会 弥补技术上的短板 保持现有业务领先性 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 企业市值扩张的需求 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AI、IOT等)数据来源:睿兽分析 大企业创新的驱动因素 14 2020 大企业开放创新研究报告 在华大企业分行业创新动机分析(企业服务、汽车、能源化工)在华大企业分行业创新动机分析(电商零售、教育、金融保险)78.60.50.60H.50F.10&.70X.50e.00t.50.60&.40.40 .30.504.40.60h.50u.60C.40%创新与生俱来,已成为企业文化 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 开拓市场,寻找新的商业机会 保持现有业务领先性 弥补技术上的短板 弥补技术上的短板 保持现有业务领先性 创新与生俱来,已成为企业文化 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 企业市值扩张的需求 企业市值扩张的需求 开拓市场,寻找新的商业机会 能源化工 金融保险 企业服务 电商零售 汽车 教育 数据来源:睿兽分析 数据来源:睿兽分析(2)以企业服务、智慧物流、生物医药、制造业、汽车、能源等行业为代表的大企业,视技术驱动为创新的 重要推动力,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融入前中后端,提升客户价值、生产运营效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先 机。调研显示,汽车行业89.6%、企业服务领域78.6%的受访者均表示创新出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例如 在汽车领域,老牌车企奥迪在面对汽车行业“四化”的大趋势及特斯拉等造车新势力的威胁下,积极从外部寻 求新兴科技、创新理念及年轻的创新合作伙伴,并将其融入自身的体系当中,并持续在AI、新能源、移动出行 等前沿领域布局发力;在企业服务领域,SAP提出了“智慧企业”战略,力图打造由前端到后端、智能、AI富 集的“智慧企业”产品模式,这被认为是SAP未来的机遇所在。(3)电商零售、教育、金融保险等行业的大企业,在以数字化技术驱动业务变革、保持业务领先性的同时,开拓 新市场是近一年来驱动企业创新的重要因素。调研显示,电商零售90.5%、金融保险行业87.8%、教育行业59.6%的受访者表示需要通过创新去开拓市场,寻找新的商业机会。2020年的疫情强化了电商零售、教育等行业通过产品 服务、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巩固或者提升开拓市场的创新动力。在生鲜电商领域,疫情冲击下,头部企业凭借 强大的盈利能力和全渠道运营模式,通过供应链和运力的创新升级,在行业整合中加速扩大市场优势。59.60.80.50u.30A.10.40c.50h.20a.60A.30.50.506.500.50.40.60.80 2020 大企业开放创新研究报告 微创新 失控创新 用户为王极速研发模式 数据来源:睿兽分析【案例分析:腾讯内在创新力的进化】从创立至今,中国互联网巨头腾讯的创新能力在不断的进化,腾讯的产品也从QQ升级到微信,从模仿走向了真 正的自我创新。腾讯不断进化的创新能力源自于深厚的企业创新文化、勇于自我变革的组织架构以及以产品为核 心的创新机制。在创新的企业文化层面,腾讯将产品创新置于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位置,视“创造”为企业重要文化。在有关社会 责任的评估中,腾讯将产品创新置于对腾讯环境、社会及管治管理重要性的首要位置,产品创新对腾讯利益相关者 的重要程度仅次于为用户提供健康环境及数据安全。2019年,腾讯将企业的愿景与使命提升为“用户为本,科技向 善”,将社会责任融入到产品、服务、科技创新之中。在创新文化的驱动下,腾讯能够根据发展需要,适时、果断地调整组织架构,最大程度降低组织架构滞后对创新带 来的阻力。例如在2018年,面对产业互联网带来的巨大市场变化,腾讯进行了第三次大规模的组织架构调整,并且 成立了技术委员会,实现内部分布式开源协同,加强基础研发。腾讯的创新机制以产品创新为核心,其中产品是整个体系的火车头。腾讯产品创新分为微创新和“失控”创新,微 创新从用户痛点出发,通过不断的用户调研不断改进产品。微创新让腾讯不断积累出强大的应用型创新能力和技术 落地能力;而对于新兴领域和模糊地带,腾讯则鼓励自下而上的创新和试错,给予足够空间去“失控”。产品创新 的思路一旦明确,公司会迅速启动极速研发模式,包含极速设计、极速研发、极速上线等部分,实现敏捷创新。在 产品上线阶段,运营团队会鼓励用户积极反馈,同时发掘潜在的用户需求,实现从关注用户体验到用户洞察的转 变,并将用户反馈到产品经理层面,由此形成产品创新的闭环。二 创新机会:数字化拓展创新的深度和广度 当前,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已经成为关键的生产要素,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正在加速重构经济的新形 产品创新 创新的组织架构 创新的企业文化 产品 运营研发 产品创新 解决方案 16 2020 大企业开放创新研究报告 大企业高管和专家未来一年关注的创新机会 数据来源:睿兽分析 客户运营的创新 15.38%决策机制的创新 26.92%产品服务的创新 57.69%商业模式的创新 61.54%业务流程的创新 80.77%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80.77.00.00p.00.00P.00.000.00 .00.00%0.00%态。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引领的创新成为大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数字化创新指的是企业运用数字化技术/智能化技术,推动企业商业模式、业务流程、产品服务、决策机制、客户运 营等方面的变革,以达到业务运营数字化、客户交互个性化、供应链柔性化,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目标。数字化技术对业务流程、商业模式、产品服务这些领域的创新与改造备受大企业关注。调研显示,80.77%的大企业高管和专家表示未来一年最期待的是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此外,业务流程 的创新(69.23%)、商业模式的创新(61.54%)、产品服务的创新(57.69%)也受到大企业高管和专家的 关注。虽然数字化智能化应用成为未来一年大企业创新普遍的关注点,但不同行业的大企业对于未来一 年创新的侧重领域有所差异,大企业创新资源的配置也随之不同:(1)企业服务、电商零售、互联网、房地产等领域的大企业在注重产品服务、商业模式、决策机制创新的同时,与 其他行业相比,更强调客户运营方面的创新。针对大企业高管和专家调研得出的TGI指数(目标群体指数)显示,企业服务、电商零售、互联网、房地产行业对客户运营创新关注度的TGI指数分别为192.09、183.06、210.59、231.62,反映出相关行业对于客户运营创新的高关注度。在企业服务领域,随着中国互联网巨头向To B领域的产业互联网迈进,企业服务行业竞争日趋激烈,2B领域客户 运营成为企业的重要竞争力,企业服务“得客户尤其是得大客户者得天下”的定律依然有效。以微软为例,客户运 营的创新是微软云转型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微软不仅基于云服务模式下的客户行为搭建数字化的预测分析体系、预警机制,还组建了大中华区创新技术合作事业部(微软CSE)由新兴技术领域专家组成的CSE团队扮演着新技术 17 2020 大企业开放创新研究报告 布道师的角色,以专业的咨询服务消除企业业务与新技术的隔阂。(2)能源化工、制造业等领域的大企业,在注重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之外,与其他行业相比,比较关注企业 决策机制的创新。能源化工、制造业对企业决策机制创新关注度的TGI指数分别为200.59、170.88,显示相关行业 对决策机制创新的较高关注度。受制于管理理念、管理机制、部门协作机制滞后等诸多因素困扰,国内能源化工等领域的一些大企业决策机制迟 缓,在数字化时代精益管理、降本增效的经营压力下,通过数字化技术应用,收集、分析生产和业务数据,通过组 织架构改革打通企业内部横向管理,消除部门壁垒,实现敏捷管理成为行业的重要创新方向。(3)电商零售、汽车、消费、教育等行业的大企业,在注重产品服务、业务流程等领域创新的同时,比较关注商 业模式的创新。电商零售、汽车、消费、教育行业商业模式创新关注度的TGI指数分别为149.5、134.87、123.5、130,说明相关行业对商业模式创新的高关注度。2020年突然爆发的疫情,加速了中国电商零售、消费、教育等领域商业模式的快速变革,发展线上线下全渠道商业 模式成为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在电商零售行业,以渠道创新为特征的社区电商、社交电商为日趋饱和的电商市场 开辟了新的战场。而在汽车领域,伴随着行业所面临的各种挑战与考验,不少大企业在推进数字化转型、产品创新 的同时,开始转向商业模式的创新,探索由汽车购买使用模式向交通服务运营商模式的转变。数据来源:睿兽分析 大企业高管和专家对创新机会关注点的TGI 企业服务 硬件 电商零售 能源化工 制造业 互联网 房地产与建筑 汽车 金融保险 生物医药 教育 物流运输 0.0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消费(含餐饮旅游等)新一代信息技术(AI、IOT等)决策机制的创新客户运营的创新业务流程的创新 产品服务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18 2020 大企业开放创新研究报告 每日优鲜商业模式的创新【案例分析:每日优鲜商业模式的创新】每日优鲜成立于2014年,短短三年间成长为生鲜电商行业独角兽。2015年,生鲜电商因为行业遇冷而被迫放缓 扩张步伐,每日优鲜却率先重资产布局前置仓。2016年,每日优鲜开启社区电商业务后,先后搭建了全品类精选 商品。2019年初,每日优鲜开始升级其2.0版前置仓,2.0前置仓面积从原来的100平扩大到300平,SKU数量由 原来的1000 增加到2000 。作为前置仓模式的开创者,每日优鲜现已在全国20多个主要城市建立起“城市分选中心 社区前置仓”的极速达 冷链物流体系。所谓“前置仓模式”,是指平台将商品通过干线冷链运输到大区仓库,再通过小干线冷链运输到 前置仓。前置仓布局在核心商圈和社区,通过社会化最后一公里配送到用户手中。具体而言,每日优鲜买手团队 在全球产地直采各类精选的商品后,首先通过冷链运输到各个城市分选中心进行质检、拆分、加工等操作,之后 依托大数据技术预测前置仓每天各类商品的需求量并进行智能补货。用户下单后,距离其最近的前置仓会进行拣 货和打包,最终由每日优鲜的自有骑手配送到用户家中。数据来源:明观投资、创业邦研究中心 随着消费升级的推进,到店消费逐步往到家消费演变,即时性购物需求成为日常刚需。抓住即时性、短决策周期 的痛点,每日优鲜首创的前置仓模式开始成为生鲜到家企业的标配,其优点也越来越突出。例如在物流方面,每 日优鲜利用冷源冷链 时间冷链的组合,去除了高昂的成本,从而实现了为会员提供自营全品类生鲜会员1小时达 的服务,有效降低成本,提升了行业效率。原产地/城批市场 冷链运输 冷链运输配送到家 配送到家 配送到家 冷链运输 冷链运输 城市分选中心 19 2020 大企业开放创新研究报告 三 技术创新趋势:研发投入提速,医疗新基建与信息新基建备受期待 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世界贸易局势以及企业内部数字化转型的迫切需求,创新始于技术,以核心技术的创新提升 产业链条中的竞争力,成为中国大企业的共识。位于创新产业链前端的研发投入,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必要前 提条件之一,透过近年来大企业的研发投入,能够看到企业未来技术创新的高度。中国大企业技术研发投入提速,但仍存在很大提升空间 近年来,虽然中国大企业研发投入的规模普遍落后于谷歌、微软、SAP这些全球的行业巨头,但中国大企业加大 研发投入的趋势明显。睿兽分析监测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大企业研发投入的同比增速普遍超过20%,阿 里巴巴的研发投入同比增速更是达到64.52%;作为中国汽车领域的龙头企业吉利汽车、北京汽车也加大研发投 入,“不约而同”加码新能源技术的创新。研发投入的快速增长意味着中国的大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重视以及实现技术突破、赢得市场竞争主动权的强烈预 期。不过,与全球巨头相比,中国大企业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重仍偏低,大多数企业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重低 于10%,汽车、制造等行业的不少大企业的该项比例更是低于5%。中国大企业的研发投入仍存在较大的提升 空间。2019年部分大企业研发投入情况 数据来源:各企业2019年报,睿兽分析 010 10 20 20 30 30 40 40 50 50 6070 恒生电子 用友网络 科大讯飞 华大基因 海尔智家 小米集团 苏宁易购 研发费用占 营收比重(%)2019年研发支出总额 2019年研发费用同比增长(%)吉林汽车 阿里巴巴 北京汽车 微软 谷歌 SAP 20 2020 大企业开放创新研究报告 2020Q1 CVC投资国内企业行业分布 数据来源:睿兽分析 值得关注的技术创新领域:垂直领域向下延伸、供应链向上拓展 综合分析2020年以来大企业在一级股权市场的投资方向与大企业在财报中公布的战略部署,我们观察到,进入 2020年以来,大企业在技术相关领域的以下创新动向值得关注:一是垂直领域向下延伸,医疗健康新基建与信息 技术新基建将成为大企业创新带来新动能;二是供应链向上拓展,加强与产业链上游伙伴的技术创新合作,确保 产业链安全,是大企业创新的重要方向。(1)突如其来的疫情暴露出我国医疗健康领域存在的痛点,以及庞大的市场需求体量,给我国医疗基础建设 带来巨大的创新机会,这些机会主要包括:医疗器械设备的升级换代、医疗信息化的提速以及创新药和疫苗的加 速发展。互联网、健康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医药产品、医疗服务的深度融合,推动终端医疗场景由F2F(face to face)向F2S(face to screen)加速转变。医疗健康领域的技术创新必将成为未来大企业创新的重要关注点。从一级股权市场的表现看,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融资成为2020年以来最受CVC关注的领域。睿兽分析监测的数据 显示,2020

101人已浏览 2020-08-01 37页 5星级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