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美大熊猫“乐乐”死了,“YY”骨瘦嶙峋,到底有没有虐待国宝?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大熊猫为什么会成为濒危动物 旅美大熊猫“乐乐”死了,“YY”骨瘦嶙峋,到底有没有虐待国宝?

旅美大熊猫“乐乐”死了,“YY”骨瘦嶙峋,到底有没有虐待国宝?

2023-03-16 15: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是百科阅览,内容原创,敬请阅读

你若抄袭,维权到底

旅美大熊猫“乐乐”死了,“YY”不知道还能活多久。

2023年2月2日,中国动物园协会接到孟菲斯动物园通知,25岁的“乐乐”于美国当地时间2月1日早晨被发现死亡。

2023年2月3日,美国田纳西州孟菲斯动物园发布声明称,孟菲斯动物园悲痛地宣布大熊猫“乐乐”去世。

“乐乐”出生于1998年7月18日,去世时25岁。

近日,中方赴美大熊猫专家组抵达孟菲斯动物园后,与美方专家共同完成了对大熊猫“乐乐”的尸体解剖检查,初步判定是其死亡的原因为心脏病变。

2022年初,有网友指出“丫丫”和“乐乐”的生存情况不容乐观。

两只大熊猫瘦骨嶙峋,精神萎靡,状态大不如抵美之初。

该网友称,“丫丫”和“乐乐”的居住场馆环境恶劣,没有新鲜竹子吃,投喂量达不到国内标准。

雌性大熊猫“丫丫”和雄性大熊猫“乐乐”是一对,它们于2003年4月抵达孟菲斯动物园,从此开始旅美生涯,作为中美共同保护和研究大熊猫计划的一部分,协议期限为10年。

然而,十年过去了,美方又将期限延长了10年,到现在2023年。

可是,现在却传出“乐乐”已经死亡的消息。

“YY”虽然还活着,但情况不容乐观。

旅美期间,两只大熊猫有没有被虐待,我们不得而知。

即使没有被虐待,出现身体健康问题,为什么及时向我们通报?为什么不向我们咨询解决方案?为什么等到“乐乐”死了之后才告知我们?

看看“乐乐”小时候的样子,一副憨态可掬的样子。

“乐乐”小时候

看看“YY”小时候的样子,一副天真可爱的模样。

“YY”小时候

再看看“YY”现在的样子,眼中无神,犹如风中残烛。

“YY”现状

看它的神情,令人落泪。

它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或许熬一天是一天。

大熊猫是我们的国宝,它也是我们国家的象征。

作为友好使者,大熊猫功不可没,特别是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周恩来总理宣布赠送给美国人民的一件隆重的国礼,这就是来自四川省宝兴县的大熊猫“玲玲”和“兴兴”。

从那之后,大熊猫便成为了友好使者。

从1957年到1982年,26年间我们一共赠送给9个国家23只大熊猫,除了苏联和朝鲜之外,还有美国(1972年)、日本(1972年)、法国(1973年)、英国(1974年)、西德(1974年)、墨西哥(1975年)和西班牙(1978年)。

1984年之后,大熊猫转为“商务参展”,开启了“熊猫租借”方案。

从那时候开始,大熊猫开始成为创汇的能手。

谁见到这个憨态可掬的动物,都会忍不住露出会心的微笑,也因此备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很多地方为大熊猫专门建立展馆,吸引不少游客观光。

大熊猫租期到了之后回国,这些地方的人们会忍不住落泪相送。

谁都希望大熊猫能代表人类共同的美好祝愿,可是偏偏事与愿违。

热爱和平的国家我们欢迎,但是以租借为由来虐待我们的国宝,则无法容忍。

我们将大熊猫视为自家的孩子,孩子在外为家里挣钱,却被别人虐待,那么我们宁愿不要这个钱,也要让孩子回家。

现在我们不差这个钱,我们不需要孩子为了挣这个钱而被虐待。

这种虐待不仅是虐待动物,虐待我们的国宝,更是在虐杀我们的心。

“YY”现状

有人会说,你偏激了,大熊猫只是动物,代表不了我们。

说这话的人,只能视为香蕉人。

毕竟在他们眼里,他们早已忘了自己是谁,他们连一只动物都不如,又如何会在意一只动物代表什么呢?

“YY”我们来接你回家,希望你能早日回国,早日回到故乡。

再也没有虐待,再也没有恐惧,在母亲的怀抱中安享晚年。

我是百科阅览,生活阅览馆,百科杂货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