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感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多线程工作 日常感悟

日常感悟

2023-07-17 12: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关注、星标公众号,不错过精彩内容

作者:黄工

公众号:strongerHuang

最近听了本书,我觉得很好,这里总结并分享给大家。

我们手里每天基本都有多个事情要做,很多人为了在短时间内完成任务,于是,开启了多线程工作模式。

比如:一边写代码,一边写工作总结,同时还在回复着工作群里的消息。

你觉得这种多线程工作模式真的好吗?

— 1 —

忙碌的假象

很多人喜欢给自己安排多项任务,并同时进行着,但忙碌一天下来,发现一件事都没有做好。于是,不得不加班,最后发现加班到很晚,事情还是没做多少。

没有把工作做好的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多线程工作模式。

开启多线程工作,看起来是同时在做几件事情,但多线程工作模式会打乱你的工作计划,消耗你的脑力,从而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可能有些公司领导存在传统的观念,觉得加班好,加班代表着忙碌,代表着做的事情多。

其实,这只是一种忙碌的假象。

— 2 —

低效工作的原因

1.选择最小阻力的工作

人在工作过程中,本能的会选择最简单的工作来做,因为这些工作阻力最小。

比如:回复工作群的消息,比完成一个功能模块的代码容易。

虽然你知道写代码需要花费很多时间,但工作群有消息来了,你还是忍不住点开来看下。这样半天过去了,你可能一行代码都没写。

你可能会抱怨总是被这些琐碎的事打乱,但是第二天还是这样。那是为什么呢?

这就牵涉到一个最小阻力的原则:回复群消息阻力最小,比你写代码轻松,这样下来会让你不断的去做那些简单的事情,在那些真正需要产出高价值的事情上就压缩了时间。时间一长很多人就会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价值,重要的事情总是一拖再拖。

根据最小阻力原则,人们如果长时间在简单低效,低价值的工作中切换,等再回到工作中,注意力就很难集中了。因为人脑的切换不像计算机任务的切换,当你不断切换注意力目标的时候,人的精力就耗散了。

所以,长期选择最小阻力的工作是工作低效的一种原因。

2.工作混淆

比如你在修复一个Bug之后,然后又去写另一个项目的代码,这个时候,你的脑海可能会时不时出现修改Bug的代码。

如果你同时在修复Bug,又在写新项目的代码,这种更加会消耗的精力,从而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看似我们手里在做多个事情,比较忙碌,其实这种多线程工作模式的效率极低。

— 3 —

培养深入工作

想要更加高效的工作,就需要深入工作,下面简单讲述一下几个步骤。

1.选择适合自己的深度工作模式

深度工作需要选择长时间的专注,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有的人早上起来工作状态最好,而有的人只有到了晚上才能专注于工作。

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生理和心理特性来选择工作模式。

第一种:节奏模式,就是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比如,每天早上起来锻炼、看书,然后到公司规划今日要做的事、写1.5小时代码······

第二种:双峰模式,就是把重要的事情和不重要的事情分开。比如:平时周一到周五,通过高强度工作把重要的事做好,周末完成不重要的事(或者白天高强度做重要的事,晚上做不重要的事)。

这里重点推荐上面两种模式,当然还有其他模式,比如:禁欲模式(与世隔绝工作)、记者模式(随时都能保持专注),这里不推荐,暂时不给大家描述。

2.刻意训练,养成习惯

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工作模式,然后就是刻意练习,使其成为习惯。

也就是说,不要等灵感或者状态来的时候才开始工作,而是要把工作变成每日固定的思维和准则,这样才能降低过度到深度工作状态的阻力。

比如:上班罗列今天的计划、下班写总结、睡前看半小时的书等。

3.执行

执行是最难的一步,很多人(包括我在内)执行能力都比较弱,我们之前规划的很多事情,可一到执行就卡住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里我想强调一点,要把目标进行“转化”,看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比如:做一个项目,你要认为做好项目之后能得到很多奖金,能升职加薪等。

换句话说,你要有激情,要有追求女朋友那种热情来工作。

— 4 —

结语

人和计算机不一样,计算机可以来回快速切换,但人不一样,需要专注,不要因偶尔一次中断而打乱了节奏,从而影响今后的工作习惯。

最后,希望大家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模式,都能快速、高效的工作。

一个嵌入式软件工程师

日常的所感所悟所想

长按扫码可关注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