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9万外卖小哥,每天派单220多万单!如何保障他们的权益?杭州有“法”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外卖有哪些平台 33.9万外卖小哥,每天派单220多万单!如何保障他们的权益?杭州有“法”了

33.9万外卖小哥,每天派单220多万单!如何保障他们的权益?杭州有“法”了

2023-04-28 18: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近日,杭州市出台《杭州市网络餐饮外卖配送监督管理办法》,以三分之一的篇幅规定了外卖配送员在签约、培训、保险、报酬、补偿、查询、重大事项知情权、防疲劳、算法规制、申诉、关怀基金等方面各项权益。当我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已经有8400万人,如何更好地去保障他们的权益?

《新闻1+1》连线浙江省杭州市司法局立法处处长金志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黎建飞,共同关注:外卖骑手的权益保障,杭州有“法”了!

33.9万,这是目前杭州外卖配送员的数量,而连接着线上与线下,商家与顾客,这些奔忙穿梭在大街小巷的骑手们,他们的权益如何保障?最近,杭州出台的一份管理办法引来各方关注。其中瞄准了哪些重点问题?又在用怎样的思路破解?

立法初衷是什么?

浙江省杭州市司法局立法处处长 金志华:杭州互联网经济比较发达,据不完全统计,杭州每天外卖派单量有220多万单以上,日均活跃骑手有4.3万多人。行业规模比较大,从业人数也比较多,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比较多。比如大家关注的外卖行业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非常复杂,还有严苛的算法,控制了外卖小哥的配送路线、配送时限、连续长工作时间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外卖小哥的劳动权益,所以我们想在地方立法的权限范围内破解这些问题。

如何看待杭州立法为外卖小哥撑腰?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教授 黎建飞:杭州市出台《杭州市网络餐饮外卖配送监督管理办法》,首先得肯定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探索,地方立法先行也是我国立法的一个常态。杭州立法当中有两点特别值得肯定,第一,它强调了外卖骑手的相关主体定义,平台要给予明确,这样对骑手权益的保障以及相互之间关系的确定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探索。第二,其中特别关注到算法问题。算法涉及的是劳动定额的问题,劳动定额是普通人在标准工作时间能够完成的工作量,而算法它可能会通过“排除”各种干扰,以一个抽象的人来进行劳动定额,一个普通人就完成不了,所以杭州在积极突破解决这一问题。所以我认为这两项探讨是这次立法的亮点。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保护,未来需要关注哪些方面?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教授 黎建飞:我觉得有三个方面:一、安全问题,因为任何工作都必须为劳动者提供安全卫生的劳动条件。而外卖骑手以及平台的其他用工者都有这个问题,安全措施是非常令人担心的,比如说车辆是不是符合安全标准,还有防护设施够不够,摔到地上以后会不会对他的生命构成威胁,所以在安全规范上应该出台大量的安全标准。二、工伤的问题,因为任何劳动都有风险,而这种机动性劳动的风险就更大了,所以劳动者受伤甚至失去生命后,怎么给予认定和赔偿的问题需要重视。三、社会保障问题,各项社会保险他们都没有,而这就会对他们个人以及家庭产生影响,而且会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我觉得这三个方面问题是我们应该重点关心的。

新闻多看点

近日,杭州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市人社局、市公安局共同召开《杭州市网络餐饮外卖配送监督管理办法》颁布实施新闻发布会,《办法》将于5月1日起实施。

《办法》共二十八条,涉及以下五方面:

1、外卖配送各方 明确法律身份

《办法》对网络餐饮外卖配送活动涉及的平台经营者、餐饮提供者、送餐经营者、网约配送员包括独立网约配送员(兼职骑手)的概念进行了界定。

2、多部门参与 推进综合治理

《办法》明确了市场监管、商务、人社、公安、网信、城管、卫健、交通、税务等行政管理部门和消防救援机构对网络餐饮外卖配送活动的管理职责,推进综合治理,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

3、“两平台”合一  负有管理责任

网络餐饮服务平台既是订餐平台,同时也是送餐平台。《办法》规定了其作为送餐平台的管理责任。比如说,针对独立网约配送员(兼职骑手),规定了平台对其的信息登记、职业培训管理等职责,要求平台与其签订书面协议、为其参加保险等。同时平台不得诱导、强迫独立网络配送员登记注册为个体工商户,以逃避上述义务。这是国内首次对独立网约配送员管理作出较为具体的规定。

4、全面保障权益 外卖骑手更有底气

《办法》以全文三分之一的篇幅规定网约配送员在签约、培训、保险、报酬、补偿、查询、重大事项知情权、防疲劳、算法规制、申诉、关怀基金等方面的各项权益,强调建立适用新就业形态的工会组织,鼓励成立行业自治组织等。

5、公示配送信息 “谁在送单”明明白白

《办法》明确了配送相关信息的明示制度,要求公示以下信息:一是送餐经营者和独立网约配送员信息,包括配送服务联系方式;二是送餐经营者和独立网约配送员显著区分标记;三是自行配送的特殊配送情形,四是外卖配送信息、配送状态。

关注焦点:为外卖骑手提技能保安全

Q:外卖骑手的出行安全一直为大家关注,同时也是交通文明的窗口。《办法》提到了外卖配送交通管理相关内容,请问杭州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A:在《办法》出台前,杭州交警结合骑手交通安全实际情况,于2019年建立“警企共治”工作机制,采取平台“自律、自查、自教”与交警部门“执法、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推深治理工作,积极保障骑手交通安全。

2020年,杭州交警与外卖平台启动数据治理,搭建警企共治平台,通过数据分析和安全评价,精准预警中、高风险骑手,服务、指导平台更好地管理骑手。在数据治理的推动下,警企共治的水平进一步提升,企业自治工作得到迅速发展:

第一,骑手岗前安全检查和培训形成常态化。全市各个外卖站点,统一实施“五查一学”,时间2-5分钟。比如美团,专门在杭州建立了众包骑手的专项培训点,定期开展线下安全培训。

第二,车辆合规化和统一管理得到积极推进。外卖平台加速新国标电动自行车更新换代,加快淘汰存量超标电动自行车。同时,积极实践电动自行车统一购置、统一分配、统一标识的管理模式,车辆动态管理得到积极推进。目前,叮咚买菜、盒马等平台已实施车辆统一化管理。

第三,平台安全主体责任进一步压实。全市交警中队与各个平台、各个站点建成在线管理机制,每天都会互动交通安全信息,点评骑手交通安全情况。平台根据点评情况,落实内部各相关合作单位管理责任,强化交通安全考核,主体责任不断巩固。如骑手安全中心、头盔佩戴监测等管理措施,在美团平台陆续上线等。

通过治理,外卖骑手的交通守法意识、防御性驾驶能力都有所提升,交通事故稳中有降。2022年下半年,交通违法环比下降31.82%,闯红灯环比下降36.11%,骑手人均交通事故数环比下降13.3%。

Q:外卖骑手“风里来雨里去”,为城市带来了便捷。作为新就业群体,请介绍一下外卖骑手如何参加社会保险?

A:《杭州市网络餐饮外卖配送监督管理办法》是对杭州网络餐饮外卖配送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实践成果的固化。

网约配送员参加社会保险有以下几种情形:

①平台经营者、餐饮提供者与独立网约配送员,送餐经营者与网约配送员,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应当依法订立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

②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应当订立书面协议,约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从业期间参加社会保险的条款。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省内流动就业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无需转移,符合待遇领取条件或者到省外流动就业时,由省内最后参保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一次性归集,并按规定办理待遇领取或者跨省转移手续。

③在就业地有合法稳定住所并连续居住一定时间,且有相对稳定收入的灵活就业人员,可按规定在就业地进行就业登记并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就业登记的期限作为参保缴费的时间依据。对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各地可根据平台企业推送的就业信息进行就业登记。

网约配送员单险种参加工伤保险,由平台企业按照自愿和属地原则,经当地社保经办机构审核符合条件的,办理单险种参加工伤保险。单险种参加工伤保险的,工伤保险费由平台企业缴纳,配送员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

平台企业单险种参加工伤保险的,参保缴费、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待遇标准、争议处理等按照《工伤保险条例》《浙江省工伤保险条例》及其相关配套规定执行。平台企业和劳动者未建立劳动关系且未参加工伤保险的,不适用《工伤保险条例》《浙江省工伤保险条例》等法规。

平台企业按省、市相关规定为网约配送员单险种参加工伤保险的,不作为确认劳动关系的依据。双方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发生争议的,按照处理劳动关系争议的有关规定处理。

内容综合自央视新闻、杭州发布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