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烈度分为几个等级,地震分为几个等级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地震被分为几个等级九个阶段 地震烈度分为几个等级,地震分为几个等级

地震烈度分为几个等级,地震分为几个等级

2023-06-17 02:3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本文目录

1.地震分为几个等级 2.地震烈度怎么划分的 3.地震一共分为几级几个等级 4.地震一共分几级 地震分为几个等级

在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利用国家地震台网的实时观测数据,速报的震级为里氏7.8级。随后,根据国际惯例,地震专家利用包括全球地震台网在内的更多台站资料,对这次地震的参数进行了详细测定,据此对震级进行修订,修订后震级为里氏8.0级。据初步调查统计,此次地震最大烈度达十一度,破坏特别严重的地区超过10万平方公里。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是四川省北川、什邡、绵竹、汶川、彭州等地,灾区涉及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等地。

地震烈度分为几个等级,地震分为几个等级图1

地震的级别划分:

震级是指地震的大小,是以地震仪测定的每次地震活动释放的能量多少来确定的。

超微震: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人们察觉不到。

弱震:大于、等于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也不易觉察。

有感地震:大于、等于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中强震:大于、等于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中强震是可造成破坏的地震。

强震:大于、等于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是可造成较大破坏的地震。

大地震:大于、等于7级的地震,其中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会造成严重的破坏。

迄今为止,世界上记录到最大的地震为8.9级,是1960年发生在南美洲的智利地震。

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烈度则各地不同。对同一个地震,不同的地区,烈度大小是不一样的。距离震源近,破坏就大,烈度就高;距离震源远,破坏就小,烈度就低。

小于三度:人无感受,只有仪器能记录到;

三度:夜深人静时人有感受;

四-五度:睡觉的人惊醒,吊灯摆动;

六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损坏;

六-七度:房屋破坏,地面裂缝;

九-十度:房倒屋塌,地面破坏严重;

十-十二度:毁灭性的破坏。

地震烈度怎么划分的

地震烈度是衡量地震时地表受震强度的标准。它是根据地震时人的感觉、房屋建筑物受震程度和地表自然面貌受影响的程度综合评定出来的。

每次地震震动最厉害的中心区域烈度最高,称为极震区烈度;距离震动中心区域越远的地方,烈度越低。好比炸弹爆炸一样,炸弹的炸药量相当于地震本身的大小(即震级),炸弹爆炸后对各地的破坏程度相当于烈度,爆炸点附近区域破坏最严重,距离爆炸点越远破坏越轻。由于地震波在地下行走的路径不同,各地的地质构造、岩石性质、土质条件和地下水分布情况不同,各地房屋等建筑物的形式和耐震程度千差万异,所以每次地震的烈度分布都很复杂。

根据地震现场的实际受震情况,科学家把地震破坏程度分为若干等级,作为评定地震烈度的标准,并绘成图表,称为地震烈度表。最早的地震烈度表是一次地震制定一回,内容很简单。欧洲人卡塔尔迪在调查1564年7月20日发生在阿尔卑斯山麓的地震时,在地图上用不同颜色标出地震破坏强弱的分布,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个地震烈度表。19世纪,意大利学者罗西和瑞士学者弗瑞尔分别研究地震烈度问题,1883年他们联合发表世界上第一次得到广泛使用的综合性的罗—弗氏地震烈度表。这个表把非破坏性地震对地表的影响程度由弱至强分为7个等级,破坏性地震从破坏至毁灭分为3个等级,即全表共分为10个等级(称10度表)。1912年,德国学者西伯格除在内容上充实罗—弗氏烈度表的判据外,将最高的一个烈度细分为3度,成为当时最完备的通用12度烈度表,是各国制定本国地震烈度表的蓝本。

1957年,我国地震学家谢毓寿教授根据我国建筑物的形式和结构特点,编制成12度的《新的中国地震烈度表》,表中的各度烈度按房屋、结构物、地貌和其他现象等四项内容,较详细地列出了烈度判据,并对房屋类型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作了较明确的说明。二十多年间,这个烈度表在我国地震科学研究和国家基本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1980年,国家地震局组织修定发布了新的《中国地震烈度表》,在表中增加了平均震害指数和参考物理指标。

为适应新时代抗震设防的要求和土木工程师的需要,1992年,欧洲地震委员会(ESC)重新修订著名的1964年《欧洲地震烈度表(MSK—64)》,制成新的《欧洲地震烈度表(MSK—1992)》,作为烈度表的国际标准向欧洲各国推荐使用。迄今为止,全世界已有六十多个地震烈度表,大多数都是12度表,基本内容大同小异。低烈度以人的感觉为主,中、高烈度以房屋等建筑物破坏情况为主,极高烈度则以山崩地裂等地貌自然破坏现象和破坏范围作为评定烈度的主要依据。把国内外所有地震烈度表的主要内容抽出来汇集在一起,可制成下列简缩的示意性的地震烈度表:

极震区烈度等于或大于6度的地震,一般被称为破坏性地震,或称为强烈地震、大地震。1668年,山东省郯城、莒县发生的大地震,极震区烈度达到12度,是世界上罕见的大灾难震之一。1976年,河北省唐山大地震的极震区烈度达到11度,而且高烈度区分布在唐山市区内,因此造成的破坏和损失相当严重。

地震烈度高低与震级大小关系密切,震级越大,烈度越高。对于发生在地下10~30公里深处的地震,震级与极震区烈度大致有如下对应关系:

地震烈度高低还与震源深浅密切相关,对于震级相同的地震,震源浅则极震区烈度高,但影响范围较小;震源深则极震区烈度低,但影响范围较大。另外,地下岩层中断裂纵横、岩石破碎、土质松软、地下水位接近地表和建筑物不耐震的地区,发生中、小地震也会造成严重灾害,出现很高的地震烈度;而地下岩层完整坚固、土层结实、地下水位较深和建筑物按抗震建筑规范设计建设的地区,地震时地震烈度一般较低,即使发生大地震,也不致于造成惨重的灾祸。

地震一共分为几级几个等级

地震的划分通常是用里氏震级来表示.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越大,震级越高.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约增加30倍.通常划分标准如下: 微 震 3级以下的地震,人无感觉. 有 感 地 震 3-5级称有感地震. 破坏性地震 5级以上称破坏性地震. 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对同一个地震,不同的地区,烈度大小是不一样的.距离震源近,破坏就大,烈度就高;距离震源远,破坏就小,烈度就低. 中国地震烈度简表 烈 度 现 象 Ⅰ度 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 Ⅱ度 个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 Ⅲ度 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 Ⅳ度 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响 Ⅴ度 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 Ⅵ度 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 Ⅶ度 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 Ⅷ度 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来源:***/link?url=xLgeHXT2AFmJddZ7CDwn6CPtyk6v5L6-36HZRcE-ErLRlsunwjPWZaM91hgdim6qEv-N5OzArbClBS9fzXe6S_

地震一共分几级

目前最高测定到的级别为8.9级。

弱震震级小于3级。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其中震级大于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里氏规模4.5以上的地震可以在全球范围内监测到。

地震烈度分为几个等级,地震分为几个等级图2

扩展资料

地震成灾具有瞬时性。地震在瞬间发生,地震作用的时间很短,最短十几秒,最长两三分钟就造成山崩地裂,房倒屋塌,使人猝不及防、措手不及。人类辛勤建设的文明在瞬间毁灭,地震爆发的当时人们无法在短时间内组织有效的抗御行动。

地震造成伤亡大。地震使大量房屋倒塌,是造成人员伤亡的元凶,尤其一些地震发生在人们熟睡的夜间。

地震还易引起火灾、有毒有害气体扩散等次生灾害。1906年美国旧金山地震,1923年日本关东地震、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等都引发大火,关东地震中死亡14万人当中,约10万人因火灾死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震

以上就是关于地震烈度分为几个等级 ,地震分为几个等级的全部内容,以及地震烈度分为几个等级 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