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地暖是怎样加热的原理 案例

案例

2024-06-18 12:3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该系统全自动控制,采用太阳能行业中热水工程控制系统,CPU可编程控制具体运行原理如下:系统采用浮球补水在集热模块上部装有一个500L的保温水箱,用浮球控制补水,当系统有水损失时进行补水。在系统两端接自动排气阀。当温度传感器T1检测到补水管道温度低于设定值时(一般在3度)本系统设定在5度。启动防冻伴热带,防止管道冻裂。当温度传感器T3检测到集热模块出水温度和温度传感器T2检测到集热模块回水口温度的差值大于设定值时(一般设定在5度)本系统设定在10度。启动循环水泵P1将集热模块内的高温热水打入地下盘管进行循环。

温度传感器T2检测到集热模块回水温度一般设定值为35度。可随意设定(0—99度)。温度传感器T2检测到集热模块出水温度一般设定值为46度。可随意设定(0—99度)。位于地下40cm处的PEX盘管用于冬季对地下土壤换热,位于地下80cm处的PEX盘管用于夏季对地下土壤换热。

技术特点

由于该技术所采用的是完全植物自然生长特性改良措施,无须大规模工程参与,故有与其他超常规物理、化学环保与环境工程所无法比拟的优越特性。

1、成本低廉,实施简单,实用性强:

使用该项技术的成本相对低廉,根据我公司实地勘察实测数据预算结果,在该项技术实施中所投入的成本测算,使用该技术的初次投入成本为普通常规采暖做法的1.8倍,即相比较与安装普通暖气片或钢串片采暖设施投入成本核算。但过程成本是传统投入成本的80%,同时使用该项技术无须宏大的工程设备和复杂的技术手段。在做好一次性成本投入后,只要具备简单的植物栽培技术和植物扩繁接种技术,即可全面实施体验该项技术所带来的优越增产。

2、节省能源:

使用该项技术主要是利用太阳能+“地暖”热辐射技术进行土壤升温,利用温度是植物在冬季生长的第一要素、光合作用为第二要素供给原理,使其过程本身并不需要投入额外的能源。

3、便于维护:

使用该项目技术其显著特点是一次性投入、一次性处理技术难题,不需要再增加额外投入,维护起来非常方便,几乎不需要对“地暖”敷设管路部分进行复维护,整个系统的后期运营维护菜农可自行处理解决。

4.有利于改良土壤化学、物理及生物学状态:

经本项技术推广应用,可以很好的改良土壤化学及物理和生物学状态,并可减少土壤病虫害和土壤温度过低所造成的幼苗先天生长缺陷。

效益分析

①经济效益

采用太阳能+地暖管材增温技术后,通过实测得知,在冬季气温条件下,日光温室栽培床土层厚度0~20cm深的土壤温度可达到16~24℃,平均高出传统供暖方式(火炉、散热器)4~8℃。而且,在不同时间及室内不同地点,室温及地温的变化相对较小,室温和地温温差较平稳,不但有利于各类园艺作物的生长,而且对能效损失较少。可明显提高蔬菜作物产量。例如温室黄瓜产量可提高23.95%,经济效益提高30.53%;日光温室与供暖方式土壤温度变化曲线图详见附图1

依据我公司参照同类地区几年来通过对试验温室的实际测算,地面供暖技术与传统供热方式(火炉供热)相比,年纯收入几乎可收回地暖管材增温的全部投资。项目的效益系数(静态下)E为0.96,项目的效益费用比R值为10.29,项目的内部回收率(内部报酬率)为95.8%。

②社会效益

日光温室采用太阳能+地面供暖技术增温技术后,既可提高能源的供热效率,降低能耗,劳动量投入较少,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同时也使能源多样化,对缺少燃料的地方,尤其是一般农牧区都可广泛应用。

采用太阳能+地面供暖增温技术后,温室内再不会因生火炉而带来烟雾弥漫、煤灰飞扬的现象,温室的空气质量大大得到改善和净化,从而提高了温室内的环境质量,这对改善温室管理人员的工作环境促进人们的身体健康和提高农产品质量都是十分有利的。同时,该项新技术也为温室作物更好生长创造了一个优良的环境,可提高太阳的光照强度,更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

总结

随着国家节能减排力度的不断加大,国家对于太阳能等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前所未有;太阳能+地面供暖增温技术在农户蔬菜大棚和设施园艺中的推广应用,在全国范围内都有着非常广泛的推广前景,必将对推动设施农业的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和设施园艺中的推广应用有着非常广泛的推广前景,必将对推动设施农业的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安装太阳能集热模块后,直接蓄积太阳热能到地下土壤,供蔬菜生长,既节能减排、又增加了蔬菜的经济收入,是已有生态农业发展的必然之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