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设计通病:不是太满,就是太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圣马可大教堂设计者 广场设计通病:不是太满,就是太空

广场设计通病:不是太满,就是太空

2024-06-02 19:2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本期是——

01案例详解

| 基本信息 |

圣马可广场 ,官方标准译名圣马尔谷广场,又称威尼斯中心广场,一直是威尼斯的政治、宗教和传统节日的公共活动中心。广场长约170米,东边宽约80米,西侧宽约55米。广场四周的建筑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代都有。

百度百科

|案例背景|

历史沿革

圣马可广场的面积很大,四周的建筑几乎将它围了起来,一面是圣马可教堂,其他三面建筑的一楼是各式各样的精品店;面对著教堂这边的,是一座博物馆。

圣马可广场是每年嘉年华最主要的场景,但是在平常也热闹的像一座舞台,似乎永远不会有冷场。

|场地及周边环境分析|

广场位于大运河入圣马可湖河口的左岸。圣马可广场是由公爵府、圣马可大教堂、圣马可钟楼、新旧行政官邸大楼、连接两大楼的拿破仑翼大楼、圣马可大教堂的四角形钟楼和圣马可图书馆等建筑,同威尼斯大运河所围成一个梯形的广场。

圣马可广场是由三个大小不同的小广场组成的复合式的广场。一般常说的是正对圣马可教堂的大广场,面向泻湖的是小广场。

入口一面对泻湖开敞,是“欧洲最美客厅”的主要入口。而入口二和入口三,不过是通往其他房间的房门。通过总督府东南角的麦杆桥,沿着总督府南面底层柱廊前的道路侧面可以进入客厅。

|专项分析|

设计理念分析

1.泻湖远观:在泻湖上远观,可以见到入口一处的圣马可飞狮像柱、圣蒂奥多雷雕像柱和圣马可小广场。其中,两根景观柱起到内外框景的作用。相比于威尼斯的其他地方,这里宽阔,空间渗透丰富,若隐若现的景观柱子和细节宛如客厅一般。

2.城市客厅:进入广场前需要经过总督府东南角的麦杆桥,沿着总督府南面的通道,到达两根雕像柱,然后折向北进入广场。雕像柱在无形之中成为画面限定的元素,成为客厅迎客般的存在。

飞狮像柱、圣蒂奥多雷雕像柱和图书馆南端的五跨柱廊所界定的空间,就像是客厅的"玄关"一般:看见却不能直接进入,若隐若现,不能一览无余,而这正是体现了客厅的空间特征。

设计形式分析

1.梯形平面:广场的平面形式师两个梯形的拼合,而梯形的广场可以有强化透视的效果。

从入口1处看教堂,教堂显得很宏伟。

从教堂看入口1,则使本来不大的广场,显得深远。

当从梯形广场的宽边看向窄边,即从圣马可大教堂看向入口一或二时,相比矩形广场的两侧立面,梯形广场两侧立面的可见面积增加,使得空间在视觉感受上被推远了。反过来,当从梯形的窄边看向宽边,即从入口二或入口一看向圣马可大教堂时,视觉距离被拉近放大,这无疑突出了圣马可大教堂的主体地位。

笔记来源:小郑分享

启示:在用地局促的城市公共空间中,梯形广场可营造空间深远和强化主体建筑的透视效果。同时,梯形的平面形式常被用于城市主教堂、市政府等重要建筑物的公共广场空间设计,以彰显出建筑物之宏伟。

2.L形平面:圣马可广场的"L"形坐标系由广场空间形成,并产生了三个显著特点∶a . "L"形空间彰显了空间的流动性:从A点流向B点再到C点的线性空间(图a);而传统的方形空间是较为封闭的,它是从A点出发,最后又回到A点的循环式空间(图b) 。b . “L"形空间提供了空间的趣味性和复杂性:是一个从A点到B点,再到C点的转角空间。

游客行走在广场中,会被钟楼遮挡住部分视线,以为钟塔就是广场的终点。

但当他们走到B点时,却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一个比来时路上还大的广场横放在面前,旁边还有一座巍峨灿烂的教堂。

同时,在这个转角空间中,拐角处的钟楼和图书馆之间的关系把本来就不宽阔的拐角又分成一宽一窄两个部分。人们在窄道中行走会不自觉加快步伐,反之,走宽道时则显得较远,但在途中可以欣赏到钟楼的漂亮的柱廊。

c ."L"形空间具有明确的导向性:

传统的方形空间是通过强调纵向轴线形成强迫性焦点透视的观察方式来形成,使游客的注意力不会游离并牢牢地被牵引到中心建筑物上,但是这个只有一个不能移动的观察点 (图b)。

而“"L"形空间提供了至少两个观察点:A点和B点,而这两个观察点的末端都是宏伟的教堂,设计者的意图就被体现出来(图a) 。

3.视觉分析:

钟楼:钟楼既是圣马可大教堂的功能组成部分,也是整个广场视觉上的最高点,需要考虑不同方向的视觉感受。若放在A处,离入口三过近,缺少观赏距离。若放在B处,从入口一去看过丢,就会遮挡大教堂。

现在的位置照顾了三个入口方向的视觉感受,同时,由于靠近圣马可图书馆,钟楼底部采用了一段与图书馆同样的柱廊作为视线上的延续。

建筑:

a . 图书馆南端突出于两根雕像柱界定了边界,而总督府的南立面则往里缩进,留出了进入广场的通道。这两栋建筑的一进一退完成了空间流线的转折,实现空间上的串联。同时,通过点线面元素的使用,丰富了场景的视觉感受。

(笔记来源:小郑分享)

b . 建筑造型除了在空间上实现流动,同时还在视觉上实现延续与平衡。总督府的屋檐透视线高而短,图书馆的屋檐透视线矮而长。总督府是三层的,但实际上有四层高,图书馆则是两层的。

若两栋建筑是同样的长度,会出现视觉上的失衡。从视觉上考虑也需要把总督府缩进,而让图书馆伸出,使得空间在视觉上和流线上都达到平衡。

另外,图书馆的檐口上增加了人像雕像,一方面增加了图书馆的视觉高度,另一方面也为了与总督府檐口的尖拱装饰对比呼应。

|总结|

在威尼斯水城的环境下,经过长期的发展,圣马可广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空间形态,这是适应广场功能、主体建筑、泻湖景观等条件的结果。

1. 为了突出圣马可大教堂的主体地位,圣马可广场以及圣马可小广场均采用了梯形,且大教堂位于梯形的宽边,而入口位于窄边。

2. 钟楼的位置考虑了三个入口的视觉平衡;尤其是圣马可小广场的进入方式:圣马可图书馆、总督府、圣马可飞狮像柱、圣蒂奥多雷雕像柱等,在建筑长度、高度、立面风格、装饰细节等等方面进行了精细的处理,使得入口处的流线与视线转折形成精妙的平衡。

3. L形平面的设计同时具备有界定空间、形成焦点空间、引导行人等作用,使得空间具有引导性和秩序感,同时能在情感和精神上实现引导。

笔记来源:小郑分享

02课程分享(部分)

| 课程PPT |

老师从以上四个部分进行讲解。

案例背景介绍

周边环境分析

专项分析

反思与任务

| 学员优秀作业 |

| 社群氛围 |

 本文参考文章 

【1】圣马可广场解析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6/1023/60458613.shtm

(图片除标注外,其余来自上方文章,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稿 | Hirico小郑

编辑 | 醚锶锂

审核 | XIN学姐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