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的管理创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土木工程的技术创新包括哪些方面 工程项目的管理创新

工程项目的管理创新

2024-06-02 05:2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工程越做越大,项目越来越多。

怎样优质高效的完成目标,实现“多快好省”,需要思考,需要管理创新。

企业里,项目的重要性自不必说,它的成败直接决定公司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项目管理是一门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学科,即工程项目管理学,它的应用性特别强,并在不断发展。

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观念传统保守。在施工企业,有很多传统的施工工艺和管理方法,至今仍然不失其实用性,但也有不少做法已经与科技发展和市场经济不相适应,一定程度地阻碍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突出的现象有:一是随意性管理,有“大干苦干拼命干”的口号型管理,严管严罚的整顿型管理,听之任之的自由式管理等等。二是以包代管或以管代包。二者无不打上计划经济模式的烙印,没有跳出一统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三是人为因素多,管理决策上缺乏科学的预测分析,领导干部往往凭经验“拍脑袋”,跟着感觉走。四是人工手法多,如人工统计数字、人工核算成本、人工传递信息等等,信息网络化、自动化程度很低;工程施工往往还依靠人海战术,施工调度及工程管理缺乏科学性。

机制不活。我国建筑企业经济效益不高,其主要原因是管理模式不合理,而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的管理模式是由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传承下来的,大型国有企业在这一点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具体表现为:以行政手段和硬性指令代替科学的管理方法,建筑企业按固定建制组织生产,违背了工程建设的客观规律,使建筑施工企业无法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优化配置生产要素,不可避免地造成资产利用率低下。

组织形式不科学, 管理上高度集权,地域性公司和各工程公司没有独立经营权,易导致决策不及时,难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同时也难以调动各分公司的积极性。 组织机构的设计不合理,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适用于产品固定的生产制造型企业,对于市场变化快、产品具有单件性的建筑业是不适用的。 部门设置不科学,一些建筑工程公司没有考虑新产品的开发和新事业的开拓而科学设置部门,工程公司中各部门多数按专业划分,每建设一个项目就要调动所有专业的工程公司,造成资源的浪费。 用工制度不灵活,由于建筑行业具有生产能力的不均衡性,在任务不饱满的情况下,企业也要承担大量固定工的工资,加重企业负担。

虽然施工企业在逐步走向市场,不断进行改革改制,但是人们思想中长期形成的“等、靠、要”的观念还有市场。施工企业的管理体制还没有大的变化,机制不活。“项目上马建班子,项目完工散摊子”的现象还十分普遍。没有一个自始至终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的企业性经济管理组织,项目与企业间责任不明、关系模糊,激励不够,约束不严,不确定因素过多等严重影响着项目施工管理的正常实施,必须通过创新才能使项目施工管理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要求。

制度落实不到位。从国家层面上,已经出台了施工企业走向市场的一些相关法律、规章,但仍没有一个在项目管理专业和行业范围的指导性实施准则(如美国的C/SCSC)。同时,“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随处可见、随时可闻。在施工企业的一些工程项目管理上,“跑、冒、滴、漏”现象严重,比如:现场管理混乱,材料浪费丢失;工程质量把关不严,返工现象时有发生;人工费超支,工资含量居高不下;工程预决算工作松散,分包工程管理不到位;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导致生产率降低、成本上升、工程质量水平降低、建设周期加长等。使施工企业竞争力受到了严重制约等等。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管理制度的落后,制度的执行力低下,导致了项目管理的失控。所以,必须通过项目管理制度创新,着力解决项目管理水平低下、项目管理风险加大等问题。

管理方法的落后。工期制定方面,制定进度计划依靠以往积累的经验,“拍脑袋”定工期。编制方法只使用简单的横道图,而不使用先进的网络计划技术。人员素质方面,目前,施工项目的直接作业人员普遍存在素质不高的现象。技术人员流动性非常大,难以进行统一的技术业务培训,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施工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因此有些技术方案难以实行,造成每个工程项目之间的质量差别非常大。此外,一些业主在项目竣工通过验收后没有及时结算工程款。而施工单位不愿为了结算款而依据合同与业主打官司,因为施工单位担心由此得罪业主,破坏在整个施工工程中与业主结下的良好合作关系。但是,结算款往往包含了施工单位的利润,甚至还包括施工单位垫付的成本或以施工单位名义赊购的材料款。业主拖欠支付结算款严重影响了施工单位扩展壮大的时机。

控制方面,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控制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得比较少,尤其是前馈控制和日常控制没有落实到具体的应用上。量化的控制手段更是不多见,采用的控制方法随意性非常大。

材料供应缺乏系统管理,在材料供应上突出的问题是不急需的材料被大量囤积,而急需的材料往往因为资金的原因不能及时进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大多数建筑公司的供应缺乏系统管理,材料计划和仓储计划没有纳入进度计划体系中,材料的进场时间、数量和使用部位落实得不具体。如钢材、水泥等大宗材料,往往采取大批量进货的方式,这样既占用大量资金和场地,还容易造成材料损失和二次倒运。而且,当工程进度和工期变化时,材料供应计划难以得到相应的调整,造成大量暂时不用的材料涌入现场。由于资金被大量占用,一旦后续资金出现困难,工程项目的建设将受到影响。

培训不够,难与国际接轨。由于我国对项目管理的系统研究(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和行业实践起步较晚,到1991年才成立全国性的项目管理研究会,也仅仅只是个二级学会。同时,项目管理作为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 在前国家教委1997年新修订的学科目录中还没有列入,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正式发行的项目管理专业刊物。这表明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和重要性还没有在科技教育界取得共识,也说明了我国项目管理人才培养的软硬件环境还很落后。目前我国项目管理人才培养和资质认定工作多偏重于承包商和监理工程师方面,忽视了对业主项目管理人员的培训,考核和资质认定。所有这些都造成了我国项目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低下。再就是企业对项目管理的人员,也基本上是借、挪、兼为主,缺乏系统的培训,还有的是行政领导一肩挑,不专业。

管理创新的方法

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管理创新是实现预期效益的重要手段。

项目上的管理创新是实现羡慕目标的根本保证。

观念创新是核心

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阶段。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企业是以完成上级下达的计划任务,追求产值为目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这种传统经营观念必须转变。即,要将计划观念转变成市场观念、将产值观念转变成利润观念、将行政指令管理观念转变成科学决策管理观念、将经验管理观念转变成科学技术管理观念、将因循守旧的观念转变成追求创新的观念。

观念创新是个大概念,从大的方面说,一要强化市场导向的管理理念。施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最终取决于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每一个施工企业、每一个施工项目部都无法超越市场之外, 只有关注研究市场,把握市场脉搏,尊重市场规律,不断开拓创新,才能使项目管理卓有成效,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二要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项目管理说到底是人的管理,人是项目管理的主体。项目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创新,都要靠人来实现。没有人的现代化就没有项目管理的现代化。三要强化先进科学的管理理念。项目管理是一门科学,项目管理对象是由多种要素组成的复杂系统,项目管理必须要从系统的整体出发,运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和处理好系统内部各要素、各系统之间的关系,以及系统内部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四要强化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管理理念。对于项目管理国际上有一套全面完备的法规。我们只有懂得并真正吃透国际惯例、法规、标准等,才有可能按国际惯例进入国际市场,同时受到国际法律的保护。

随着市场竞争白热化,施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强大的挑战,特别是施工传统企业,由于市场发展趋势,工程造价和单价大幅度降低,提质不提价,使得企业运作成本加大,利润所剩无几,甚至是亏本经营。

在这种情况如何实现项目目标?首先得转变管理观念。

经济效益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程项目成本的高低,因此,要切实转变观念,从粗放式管理向集约式管理转变。以成本管理为中心环节,加强项目财务、现场、分包和设备管理,规范管理行为,有效降低成本,向管理要效益。项目管理者联盟

施工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加快思想观念的更新步伐。因为只有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施工企业才是项目承包合同的履约主体,也是项目管理成败的最终承担者。只要企业管理者的观念真正实现创新,就必然极大推动项目管理者的观念创新,整个企业就会形成一种不换观念就换人的氛围从而为项目管理创新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管理理念创新还要求项目管理者实现管理理念的创新,在矛盾中妥善处理好项目多重目标的关系。施工企业为了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确保与业主的合同条款中的承诺得以实现,就必须加强项目管理,确定合理的成本目标、工期目标、质量目标。明确和处理好“三大目标”的对立统一关系是项目管理能否成功的关键。

再具体到项目上,我们知道事业需要经营,婚姻需要经营,其实项目管理也需要经营,需要用经营的理念来做好项目管理。比如说:优化配置配强项目管理班子和队伍,构筑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化的“大经营”格局。一要关注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形势、市场趋势,关注社会和行业动态,不断调整和完善适应本项目的经营发展战略。二要把经营开发工作和资本运营、多元经营工作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主业精、多元经营为第二支柱产业的发展态势。三要重视发挥技术创新和人才效应在经营中的作用。要通过重点工程建设,通过高、精、尖、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建设,培育一批科技拔尖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显示出企业雄厚的技术实力和良好的企业形象。在技术装备上要从经营战略上来考虑,超前谋划争取尽早进入新的施工领域。

项目管理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不动摇。无论是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所倡导的八大质量管理原则,还是ISO14000环保管理体系,直至OHSM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具体要求,无不体现了以人为本和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特别是OHSMS18000的实施,将会有助于推动职业健康安全法规和制度的贯彻执行,使人真正还原于企业和社会的主体地位,而不是异化对象,同时还有利于消除贸易壁垒,并给企业带来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有助于企业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品质和形象。

制度创新是前提

项目管理制度是施工企业经营管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建立了科学高效的项目管理制度,项目才能给企业带来预期的效益,并开拓源源不断的市场。

科学合理地设置项目部,做到人员精干高效,协调控制有力,实现项目人力资源、技术资源、设备资源等要素的最优组合,强化以责任成本管理为中心的各项管理,是创新工作的难点,其重点是要加强工程项目的现场管理创新,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核心是全面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强化工程项目过程控制,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监督机制。主要措施是实施项目动态管理和弹性用工制度,强化质量、效益意识,提高责任成本管理水平,立足于项目,着力于项目管理,使项目成为企业利润的重要来源。

一是企业管理者和职能部门对项目的管理和控制要规范化、制度化,要尽可能统一项目管理模式。要有机处理好企业经理与项目经理、企业职能部门与项目经理部的关系。项目经理是企业经理在项目上的全权代表,代表企业对外履约。项目经理与企业经理既是上下级关系,又是经济合同平等关系,不能以经济平等关系代替上下级关系,更不能以上下级关系代替经济平等关系。

二是不断优化企业的基本职能结构,科学界定企业管理与项目管理的关系,强化企业的发展战略研究、技术开发、市场营销以及服务职能,弱化直接指挥控制和行政命令,变行政命令为主的管理模式为以市场化运作为基础的调控模式。

三是对项目管理成效的考核要科学化、理性化,必须明确企业本部是投资责任中心、利润中心,而项目是成本中心,要通过项目责任成本的管理与考核,实现项目效益的最大化。

组织机构的调整

目前,我国建筑企业的组织机构基本上都采用直线职能制,然而这种结构形式适用于生产企业,不适用于建筑企业。我们应建立一种新型的、符合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特点的组织体系。这种组织体系应满足以下要求。

(1)符合弹性生产力原则。总承包人的施工管理与作业职能分离,用工制度有弹性。总承包人可以根据经营状况和工程施工的需要,将施工作业任务分包给专业化劳务公司,自身不配备固定的生产工人,只承担施工管理职能。

(2)符合刚性产业结构原则。总公司可以跨地区经营并能直接与业主签订承包合同。专业化劳务公司不能流动,只能从总承包人手中分包施工作业任务。

(3)贴近市场的要求。由于总承包是可以跨地区经营的,如果采取高度集权的管理模式,必然影响决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同时也增加了大量的管理成本。因此,其组织机构的设置应符合贴近市场的要求,权利要适当下放到项目部,以此建立集权和分权相结合、机动灵活的组织机构。

(4)符合开发新产品的要求。大型建筑公司要想连续经营、持续发展,就必须开发新产品。对此,必须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形成按产品划分的能够独立经营的公司,使其在新产品的开发上逐步发展。

(5)符合开发新事业的要求。开拓新事业是大型建筑企业经营的重要目标。

(6)达到降低行政成本的要求。“企业办社会”一直是制约企业经营发展的一个严重问题。对此,在设计组织机构时必须符合降低行政成本的要求,可以将义务福利型机构剥离出去,让其社会化,使其独立经营,自负盈亏。

审视我们一些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其低效、亏损的根源,管理落后是重要原因,尤其是管理制度的落后,导致了项目管理的失控,

通过项目管理制度创新,着力解决项目管理水平低下、项目管理风险加大等问题。

创新项目承包考评制度。完善项目承包管理制度,加强对项目责任制的考评,将责任指标细化为进度、安全、质量、文明施工、人力资源、技术、材料、成本、结算管理等多项内容,并且详细制定考评标准,以此来规范项目部及项目经理的责任范围和行为。要建立健全风险抵押金制度。推行项目经理责任承包,必须逐步建立“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机制,由项目经理按工程产值的一定比例,拿出一定量的风险抵押金,对项目全责经营,赢利重奖,亏则重罚,形成一种“责任、风险、权利、利益”四位一体的管理模式。改变以往项目承包包赢不包亏的状况。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中,这一承包方式展现了其优越性。要完善项目成本管理制度。目前的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基本上停留在“事后”被动控制为主,尚未建立起较科学的成本控制体系。因此,要侧重于对实际成本的控制,建立完善内部控制和牵制制度,抓好项目成本管理与核算的基础工作,强化项目成本费用的日常管理,实施对施工现场成本管理的过程控制,建立成本考核的预警机制,保证项目承包责任制落实到实处。

把项目部变成分公司,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首先要确立有限责任制度,制定资产经营责任制,做到产权清晰,依法建立新型的产权关系,作为所有者的企业退居到控股公司的位置,用股东的方式来行使自己的职责,同时承担有限责任,用这个办法来界定企业与项目部各自的边界责任。其次要建立企业法人财产制度。使项目部拥有一块边界清楚的财产,用边界清楚的法人财产来承担法人责任并依据边界清楚的法人财产来确定项目部独立的法人地位。从而使项目部真正走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的承担法人责任。第三要形成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来自所有者即企业的激励和约束,因为项目部分公司是企业出资来兴建的,必须充分体现企业控股公司的意志。控股公司的意志是一方面追求最高利润,另一方面尽量回避市场风险。追求最高利润是对控股公司的激励,促使项目部分公司要认真执行合同,切实抓好质量、工期、成本的控制,同时要回避由于合同缺陷、管理不善所带来的风险,使项目部分公司形成必要的约束,即来自控股公司的激励和约束。

推行项目管理责任制。企业内部要用完善的市场机制、用人机制、分配机制、服务机制和监督机制等有效机制来保证项目经理责任制的落实。有效灵活的组织体系是实现工程项目的四控制和四管理,保证工程项目三大目标实现的必要条件。建设承包公司对项目部严格按照项目管理的原则和合同履约要求进行资源配置,下达生产计划和各项经济技术各核指标。以保证实现预期的项目管理目标。我们还逐步建立健全了一套项目管理的责任体系与规章制度,其内容包括:明确项目管理责任人及建设承包公司与各施工生产单位的管理责任,规范项目管理行为,制定项目管理考核办法及奖惩制度等,促进了项目管理责任制的落实。

建立和完善竞争、激励、约束和监督四大机制。要致力于建立和完善一套有效的竞争、激励、约束和监督机制,在建设一流工程的同时,努力造就一支一流的施工队伍。首先要建立竞争机制,广泛实行竞争上岗制度。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在竞争淘汰的同时,不断引进优秀人才,使机构保持旺盛活力。通过竞争机制,可以促进机关作风的转变,提高工作和办事效率,激发职工的学习热情,提高广大职工的劳动生产积极性。其次要建立约束机制。在建设承包公司党政工作、施工生产、经营管理、后勤保障等各个方面,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为了使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发生效力,还应该建立各项奖惩制度,严格兑现奖惩,促使人们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和规范规程施工作业,促进工程质量和文明施工水平的提高。第三要建立监督机制,围绕提高工程质量和企业经济效益这一中心,切实建立有效的项目管理监督机制。要建立全方位的质量监督与责任追溯系统,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到人。加强对劳动、物资材料及机电设备的干预,建立三大市场;同时加强对人工费、材料费、设备费和管理费四大成本的控制。

技术创新是源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技术创新的实质是: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技术创新采用从后往前做的模式,即根据市场确定产品,根据产品确定技术和工艺,最后确定所采用的是自主开发、合作开发还是引进。

项目施工管理只有在强有力的创新技术的支持下才能得以顺利实施,才能保证施士的质量和进度,才能获取最大经济效益;而且只有掌握了相关的核心技术才能占领相应市场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同时技术创新还为体制创新、结构创新和机制创新提供支持和保障,是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基础。

项目管理的技术创新。一要管理标准现代化,学习国际市场“游戏规则”,按照国际惯例办事,结合我国施工项目管理实际,制定并推广一套包括工作标准、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在内的标准管理体系,以管理规范标准化推动项目管理水平与国际市场接轨。

二要大力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工具,提高施工技术质量水平。积极推广新技术应用。建设部推广的十项新技术,是国内建筑业技术创新的集大成者,我们在许多项目工程中已应用推广。大力推广系统工程原理、网络计划技术、PDCA技术、质量变异分析方法等科学技术原理,加强项目进度、质量、安全、成本管理及人力资源、劳动工资、财务、物资、生活等配套管理。

三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开发应用新的施工管理程序软件,提高项目管理的科学水平。把项目工程的各项管理全部纳入到计算机管理中,改变人工手法和人海战术的老套套,以提高项目管理的科学性和时效性。利用计算机辅助管理是提高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工程从中标到交工验收,除必须具备较高的施工技术水平外,还应采用先进的现代化施工管理手段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这些管理手段则必须依靠计算机来完成。

四要加快人才培养,要加快高新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目前项目经理的现状是:数量不少,结构失衡,素质参差不齐,培训使用脱节,特别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项目经理不多,以致在选用项目经理时,经常是捉襟见肘。项目经理,他上对企业法人代表负责,下对作业层负责,在企业法人代表的授权范围内,对外与业主打交道。同时,他是项目管理全过程所有工作的总负责人,是生产要素合理投入与动态管理的组织者和指挥者。因此,项目经理必须利用企业法人代表授予的权力,来实现企业法人代表委托的责任。开展群众性的技术攻关活动,为项目技术创新提供保证。为适应建设项目领域不断发展和项目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的需要,必须加快高新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以重点工程为舞台,加快培养青年人才群体,委派他们担任项目经理助理、项目工程师等职务,让他们在施工第一线挂职锻炼。

方法创新是保障

管理方法创新是项目管理有机处理和协调好工期、质量、成本多项目标的关键,是项目管理成败的重要保证。

进度控制手段创新。作为进度控制来说,任何一个项目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只有这样才能确定工程项目各个阶段性的控制点,并从阶段性的成功取得最后的成功。

质量管理方法创新。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企业要获得市场主要靠质量。质量控制核心是落实质量责任,严格执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坚持做到时间再紧程序不超越,任务再重标准不降低,条件再差要求不放松。通过质量控制手段和管理方法的创新,实现不断创优和铸造精品工程的目标,赢得客户满意,从而不断开拓新领域,占领新市场,最终达到市场创新的目的。项目经理圈子为更好地发挥质检部门和质检人员的监察作用,提高质检员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建立施工质量档案管理系统,落实质量终身负责制。

成本控制措施创新。 项目管理的核心是成本管理,要建立成本管理的责任体系与运行机制,把公司作为项目成本管理的中心,负责合同成本目标的总控制。项目是成本中心,成本控制是至关重要的。“成本”是企业绩效管理的核心问题,绝大多数管理活动都是围绕成本而展开的。成本管理是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从投标承揽任务开始到工程竣工验交,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都要事先预测,认真核算和监控。完善的项目合同管理也是成本控制的一项关键因素。 通过对合同单价的分解、调整、综合、平衡,确定内部核算单价,提出目标成本指导性计划,对作业层成本运行与管理进行指导和监督。

管理模式的创新。

建筑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具有流动性、阶段性、季节性和生产能力负荷的不均衡性,要求管理模式必须符合建设产品的特点。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应该借鉴国外科学的、成功的管理模式,结合我国建筑企业的实际情况,对现有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进行调整。调整后的管理模式应当具有以下特点。

(1)建立具有弹性生产力、刚性产业结构和贴近市场等特点和科学合理的组织体系。

(2)施工管理与施工作业职能分离。

(3)建立科学务实的项目计划手段和严谨有效的项目控制手段。

加强外带劳务管理,作为向项目管理要效益的重要途径。

(一)规范使用制度

坚持“以我为主,为我使用,合理有序,考核业绩,注重实力”的方针,坚持劳务使用“基地化、弹性化”的制度和关键、重点岗位禁用外部劳务的制度。必须同劳务公司或相关企业签订用工协议人签订用工协议。

(二)加强动态管理

突出“两个原则”,抓好“三个重点”。“两个原则”,即:坚持“谁用工谁负责”和“教育、使用、管理并举”的原则。“三个重点”,即:抓好现场代表、技术监督人员选派工作,实行分包工程施工全过程“旁站”制度,确保分包工程安全、质量和工期监管有效;抓好分包工程物资采供和验工计价等管理工作,堵塞效益流失渠道;抓好外部劳务制度化管理,适时进行政策传统、形势任务、安全质量、遵纪守法和工艺技术教育,以良好的政治、技术、管理素质和精神风貌,维护施工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三)严格资质审查与分包

做到资质审查“两严”、分包“三必须”。“两严”,即:严格遵循分包评价程序;严查综合实力(设备、技术、资金、业绩等)。“三必须”,即:必须签订和履行规范合法的经济合同;必须保证重难点和高技术含量工程以自有队伍为骨干;必须杜绝整体分包和层层转包。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