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解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国家与革命解读 经典解读

经典解读

2024-06-16 23:5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社会革命与国家之间的因果关系:读Markoff/马克思/Skcopol/Riley/Goodwin/Mann等六篇

一、阅读目标

1. 阅读材料

卡尔·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月十八日》,人民出版社。

Theda Skocpol. France, Russia, China. A Structural Analysis of Social Revolutions.Comparative Studies in Society and History.18,2,(1976):175-210.

John Markoff. The Social Geography of Rural Revolt at Beginning of the French Revolution.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50(1985): 761-781.

Dylan Riley. Civic Associations and Authoritarian Regime in InterwarEurope: Italy and Spain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70(2005): 288-310.

Jeff Goodwin. No other way out. (2005).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icheal Mann. Fascists. (2004).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阅读思路

卡尔·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月十八日》,人民出版社。

以马克思阶级分析方法解释社会革命-国家政权形成为脉络起点。在《路易·波拿巴的月十八日》中不仅看到无产阶级/资产阶级/SPH/小农/地产主等(另:流氓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与其代理者山岳党/秩序党/保皇分子/波拿巴分子的在政治流域的投射。还注意到文本中对1848.2-1850年见时间序列的关注,特别是事件(七月王朝覆灭至法兰西第二帝国成立)偶然性、矛盾突发性与社会复杂性的强调。

Theda Skocpol. France, Russia, China. A Structural Analysis of Social Revolutions. Comparative Studies in Society and History.18,2,(1976):175-210.

Skocpol这篇文章是我们要梳理脉络的主线,Skocpol(1976)对马克思的批评主要集中在阶级构成上,而忽视了社会革命中国家机构的自主性,革命阶级构成的划分使许多情况彼此分离。此外,国家被完全“Arena”是不对的,成为各种阶级和团体争夺资源和控制权的平台。因此,Skocpol进行了三项理论创新:首先,把社会革命从集体行动之中带出来,将社会革命作为社会变迁或国家变革的重大节点。第二是国家中心主义与结构分析的路径,第三是冻结时间的比较历史分析。(作者注:显然,前两者的意义或更大)

在Skocpol的分析工具之中,国家中心,结构方法和比较历史是相辅相成的:她将分析框架的中心放在国家上,俄国、法国和中国的革命可以被看作是阶级相似的传统国家。在国家崩溃下的阶级斗争,是引发社会革命并最终建立新国家的过程。

John Markoff. The Social Geography of Rural Revolt at Beginning of the French Revolution.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50(1985): 761-781.

John Markoff是美国社会学界专注于民主化与社会运动研究的大佬。他的研究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运动和民主化如何深刻地交织在一起;2)民主化的跨国方面,包括全球化对民主未来的影响;(3)在社会斗争中改变民主的含义的方式。

Markoff 这篇文章对在1789年法国旧政权崩溃中起关键作用的农村起义进行了深入研究。他将社会革命的结构分析带入了定量方法层面。对农村起义的比较分析是美国社会学中一个活跃的话题。本文研究了可能通过使用各种社会地理相关的定量指标促进叛乱的社会环境假设。主要工具是logistics回归。有关农村动荡的一些预测因素提出了一些起义的过程和结构:经济融入市场;中央国家官僚机构对地方机构的政治渗透;土地使用方面的冲突;以及当地社区组织的实力。

许多其他的解释尚未得到证实:例如,识字率不会带来许多文献所预期的后果。除了具体的发现之外,1789年的农村动荡还表明它本身是各种冲突的混合产物。

Dylan Riley. Civic Associations and Authoritarian Regime in InterwarEurope: Italy and Spain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70(2005): 288-310.

Dylan Riley这篇文章则探讨了公民社团与专制政权的诞生有什么关系。他对话的借助对象主要有二:一个是托克维尔的公民社团理论,一个是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Riley的眼界很宽广,在比较方法层面他在批评了Skocopl使用的Millian比较法之上提出了更为严谨的比较方法(Riley认为传统密尔比较法并不能解释不同机制产生的因果路径而导致了相同结果)。在理论借用上大量使用文化社会学(葛兰西文化霸权)、组织学(组织技术与新制度主义)相关概念。但也能看到套路,分析工具基本延续了Skcopol的国家自主性(国际环境与一战危机);宏观结构(阶级分析)与比较方法(依然是还是冻结时间的比较历史方法)。

其他荐读

Jeff Goodwin. No other way out. (2001).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Goodwin在哈佛修学多年,受到Skcopol非常大的影响。在此书中Goodwin将Skcopol的国家中心理论发扬光大。他认为国家为中心几乎是唯一解释革命形态的因素,在不同地区发生革命并取得成功的原因与特殊国家和政权的组织和意识形态所释放的政治资源、政治机会、社会空间以及对反对派的态度有关。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其他解释性变量也必须纳入国家政治舞台之中。

Micheal Mann. Fascists. (2004).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迈克尔·曼大家都很熟悉。但做宏观结构视角下的历史比较分析的迈克尔·曼大家可能都不太熟悉。在这本书中迈克尔·曼基于对成为法西斯主义者的深入分析,提出了法西斯主义理论。它涵盖了法西斯主义在其中占主导地位的六个欧洲国家-意大利,德国,奥地利,匈牙利,罗马尼亚和西班牙。它是对真正的法西斯主义者,他们持有的信念和所采取的行动的全面分析。

Mann认为,法西斯主义本质上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欧洲产生的条件的产物,将来不太可能再次出现在及未来的社会情境中。尽管如此,其意识形态的要素仍然与现代条件相关,并且现在也可能重新出现。

-- PoliticalReview --

解读|致远星

审核|李三民

终审|李致宪

前沿追踪/理论方法/专家评论

ID: ThePoliticalReview

原标题:《经典解读 | 社会革命与国家之间的因果关系:读马克思/Markoff/Skcopol/Riley/Goodwin/Mann六篇》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