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双主导”教学模式探索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国外自然教育案例 “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双主导”教学模式探索

“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双主导”教学模式探索

2023-03-16 21: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教学督导推荐案例)

 

《俄罗斯文学史》是外国语学院俄语专业本科三、四年级专业主干课,连续开设3个学期,使用全俄文教材,主讲教师是顾宏哲教授。

俄语是世界上语法体系最完备、最复杂的语言之一,其科学语体与学生平时学习的普通俄语标准语有着巨大差别,再加上俄罗斯文学本身的丰富多彩、名家辈出和学生的零起点背景,使得原文教材显得更加内容庞杂、晦涩难懂。因此,多数学生会对课程学习产生畏难情绪,进而丧失兴趣。因此,如何加强学生的参与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真正留在课堂,是授课教师始终应该关注的第一重点。

本学期开始以来,根据辽宁大学疫情防控总体要求,本科教学一直在线上进行。相较于面对面的线下教学,线上授课在很多方面受到制约,在网络的无形屏障之下,学生的注意力更加容易被分散,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会大打折扣。为了实现线上线下教学同质同效,顾宏哲教授从改变传统的师生角色与关系入手,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双主导”教学模式,通过耐心引导和精心安排,让学生也作为主体参与到“教”的全部过程,师生共同创造“平分秋色”的新型课堂,使“教”与“学”相互融合、促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让学生登上讲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

除了开学第一课,顾宏哲教授的每一堂《俄罗斯文学史》课程讲授工作都由师生共同完成。具体安排是:第一节课教师向学生进行教学示范之后,让学生按照剩余章节数分成固定的小组,每名小组成员自主选择本章的一部分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教案制作,完成备课任务。而教师预先完成全部课程内容的教学设计和教案制作。第二节课开始,先由学生讲授自己负责的那部分内容,然后由教师进行评价、补充和修正,同学们也可以进行提问和评议。课后,授课学生和教师都把课程PPT和讲稿发到班级微信群,供全体人员学习、参考。多数学生会根据教师的意见,认真完善PPT和讲稿,还会在发送到微信群时加以说明。

为了便于实时交流与互动,课程采用腾讯视频会议的方式进行,教师和授课学生全程开视频,教师学生随时可以开麦发声,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同时,课前教师还会在雨课堂发布课外阅读材料,并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索。课后发布作业,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

在这一学习活动中,课前、课上和课后,教师和学生均不同程度地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成为“老师”的过程中,不仅体验到“传道”的艰辛和乐趣,也能够拓展视野,增长见识,并在不知不觉间培养责任感和团队精神;教师在“当学生”的过程中,亦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找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及时改进,促进教与学的互动,提升教学效果。

图1. 雨课堂与腾讯会议结合的课前、课后和课上

二、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估,加强主体意识

每一次完成课业任务之后,学生各小组之间都要进行自我评比,互相讲评,扬长避短。教师则随时对学生的课前准备、课堂表现和课后复习进行总结和评价,并对高质量完成任务的同学进行表扬和奖励。同时要求学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整改,避免以后再发生同样的错误。学习成效的评估工作渗透到教与学的每一个环节,使学生自始至终保持紧张状态,在不断的自我监督中持续进步。

每一课结束后都以访谈的形式收集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学期结束使用调查问卷进行学习效果的综合性评价。结合综合性评价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学生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对课程大纲和教学计划进行再修订。新课程计划的制定征求学生的意见,以便更好地促进教学效果。

图2. 课后随访与交流

三、采用多种手段打破网络屏障,把学生“留”在课堂

为了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巩固学习成果,顾宏哲教授精心安排很多带有竞争性的课内课外活动。比如,定期排练课本剧,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两个班排练相同剧目,表演结束评选出一个优胜团队,若干优秀演职人员;不定期评选最佳学生课件、优胜学习小组;举行读书汇报会等。对于优胜学生,顾宏哲教授自掏腰包为其购买小奖品,同时鼓励其他同学积极努力,迎头赶上。通过以上活动,学生加深了对课程知识的了解,提高了综合能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更加融洽,从而间接地增加了课程和集体的凝聚力。

为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顾宏哲教授在课程准备和课件制作方面力求新颖、新鲜。首先她充分利用国内国外的网络资源和媒体手段,补充课本知识的不足,并尽量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讲解专业知识和对学生进行点评,使课堂充满欢声笑语。其次在课件制作上面花费很多心思。课件形式不拘一格,甚至有些“花哨”,模板几乎每节课都要更新,有时同一节课里面每一张PPT的版式都不相同,整体内容每学期都增补、更新,让学生对教师的授课充满期待,同时也会更加用心地准备自己所负担的那部分内容,更加尊重其他同学和老师的备课工作,从而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到课程的学习当中。

图3.《俄罗斯文学史》教师教案中的部分拓展内容和作业

 

     图4.4月最佳学生课件,主图为学生自制《安娜•卡列尼娜》人物关系思维导图

 

总之,《俄罗斯文学史》课程“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双主导”教学模式,以学生的需求为旨归,以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学习兴趣为出发点,设计和实施教学方案。在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起到主导作用,因为教学模式的最初设想和最后建构都是教师完成的。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学生被赋予与教师几乎相同的主导权,使学生和教师作为一个整体、一个共同的主体全程参与教与学活动,实现学习过程与教学过程的有机统一,达到共赢的结果。

 

 

外国语学院俄语专业本科学生对《俄罗斯文学史》课程的教学反馈

 

姓名: 19级关嵩翰

顾宏哲老师的《俄罗斯文学史》课程始终坚持以学生与老师共同讲授的方式进行,通过学生们的提前预习与准备,加之课堂汇报展示的形式,使我们能够对知识有更加系统完整的掌握;在汇报展示之后,老师还会针对个别的细节知识进行扩展讲解并进一步归纳总结,这样有利于我们强化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实现课堂互动与高效学习的完美结合。此外,文学史课程中还有剧本排练演出的活动,通过排练参演剧本能够强化我们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并促进班级的凝聚力。最后,我认为,顾老师的《俄罗斯文学史》课程让我受益匪浅!

 

姓名:19级刘伟文

受到疫情的困扰,《俄罗斯文学史》这门课程采用线上授课的模式进行,然而因为顾老师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我们的学习效率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影响。顾老师重视书本基础内容,在每节课前会让我们对书中人物形象和时代背景有了基本认识,之后在课上采用PPT授课的教学模式,让我们对于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有清楚的认识,对于俄罗斯人物形象的两面性以及复杂深远的历史都有了更加生动直接的理解;同时在课后,顾老师也会牺牲自己宝贵的休息时间,为我们解答一些课上的疑难问题。正是由于顾老师别具一格的教学方式和认真严谨的教学态度才使我们对于《俄罗斯文学史》这一课程有了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才使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领会到俄罗斯历史的积淀厚重与人杰荟萃。

 

姓名:19级张琪晗

顾宏哲老师在这学期的线上授课中认真负责,对教学内容把握娴熟,非常注重教学的细节和准确性。课上采用教师讲解+学生展示的方法,结合PPT,对复杂知识的讲解深入浅出,课堂气氛活跃,同学参与度很高,极大提升了大家对于俄罗斯文学史的兴趣。不仅如此,课后顾老师及时为同学答疑解惑,并且认真听取同学的反馈,她对于教学严谨负责的态度令我十分敬佩并且感激。

姓名:19级赵禹博

顾老师对教材独到深入的讲解,为我解除了很多困惑。让同学们自己率先预习、自己讲解课程内容,老师根据同学们的讲解进行补充的教学方式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能结合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深刻。顾老师的教学内容重点突出,教学目的十分明确。

 

姓名:19级李星宇

顾老师在《俄罗斯文学史》的授课中,内容深刻,涵盖面广,能联系当时社会背景解读文学作品。顾老师的教学效果极佳,可以使同学在领略知识魅力的同时提高自己文学储备和文化素养。顾老师的课程内容质量高、效率高,课程内容新颖、独特、有个性。

 

                                       

 

外国语学院俄语系 顾宏哲教授执笔

校教学督导团 张杰推荐

2022年4月29日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