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无人机科创板上市IPO募资超40亿元!“翼龙”与成都如何比翼齐飞?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国内无人机公司logo 中航无人机科创板上市IPO募资超40亿元!“翼龙”与成都如何比翼齐飞?

中航无人机科创板上市IPO募资超40亿元!“翼龙”与成都如何比翼齐飞?

2023-03-29 04:5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创新,激活城市产业

上市(29日)当天,中航无人机还在成都实现了一个小目标:首架翼龙﹣2民用无人机下线。

这标志着,翼龙系列无人机商业化运营走出一条创新之路。

中航无人机主要从事无人机系统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销售和服务,翼龙系列是其明星产品——比如翼龙-1,系国内第一型实现军贸出口的中空长航时察打一体大型无人机,翼龙-2则为国内第一型实现军贸出口的涡桨动力大型无人机。

要知道,诸多第一背后,一定是极大的研发创新投入。

根据招股说明书,2020年中航无人机研发费用同比增幅达2909.16%,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而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拥有已授权专利42项,其中发明专利26项(含国防专利11项)。

“在国际市场,要占据应有的位置,关键看产品竞争力。”中航无人机总经理李永光表示,目前公司正在开展翼龙-1E、翼龙-2发展I型等后续型号研发,翼龙-1E是翼龙-1的升级版,性能大幅提升,对标世界同类最先进水平的无人机产品。今年1月18日,翼龙-1E已完成首飞,载重、航时等各项数据达到预期目标。

▲2021年9月28日,2021珠海航展,翼龙无人机。图据视觉中国

在民用无人机系统方面,中航无人机也在实现突破。

去年7月,翼龙无人机先后两次在河南省参与防范强降雨灾害的应急通信任务,打通了应急通信保障生命线。李永光透露,翼龙无人机还用于人工增雨、应急救援、森林灭火等,为大型无人机民用贡献了新的方案。

除了中航无人机,一年多来,成都纵横股份、立航科技等成都本地的无人机概念股先后“亮相”资本市场。

这不仅能为企业注入更强大的创新活力——比如,中航无人机本次共计募集资金43.67亿元,将用于“无人机系统研制及产业化项目”“技术研究与研发能力提升项目”等项目,推进公司在无人机领域的技术突破。

同时,越来越强的企业实力,也将共同形成并提升城市产业规模和实力,甚至以“链主”为引力,壮大本地产业生态圈。

本次上市后,中航无人机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将发挥无人机产业链“链长”牵头作用,勇当原创技术策源地,形成创新联合体,以创新链激发产业链活力,打造无人机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着力围绕“科技补链、产品强链,多元固链”构建高端无人机产业生态圈。

城市:培育生态沃土

在中航无人机的上市故事背后,成都是另一个“赢家”。

企业与城市共生共荣。一家企业的成长,往往也会成为城市标签,比如腾讯之于深圳。此次,在许多媒体关于“又一无人机企业成功上市”的标题上,都不约而同加了一个前缀——“成都企业”。

成立于2007年的中航无人机,是由11名发起人直接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其中,航空工业成都所、航空工业成飞、成都航空仪表有限责任公司、成都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均带有浓厚的成都元素。

一方面,航空工业成都所、航空工业成飞等在地央企是中航无人机在成都发展的支撑,提供了技术、产业、资金、人才等庞大基础。而成都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则是中航无人机的注册地——成都高新区的区属投资平台公司。

此外,成都在推进企业上市方面也不遗余力。据悉,今年上半年已有9家成都企业先后在境内外上市,创造了同期历史最佳上市纪录,中航无人机正是成都市重点培育上市后备库梯度培育企业的优秀代表。上市企业相继涌现并非偶然。背后是成都不断完善科创企业成长培育机制,以及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条的努力,关注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持续给予相应的支持。

产业发展更离不开生态发展。

2019年,中航无人机又投资30亿元在高新西区开展翼龙无人机研发制造等业务。当时,李永光曾提到,成都高新西区离电子科技大学、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距离合理,项目落地在高新西区,有利于校企合作,实现高端航空装备智能技术产学研用快速转化。

“一架工业无人机的生产涉及上千个零部件,产业链长。”成都纵横自动化技术股份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公司产品40%的零部件由成都企业提供,因为任何一家企业都无法做到自给自足,这对产品供应链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对更多无人机企业而言,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成飞公司等航空科研院所和制造企业云集,不出四川就能完成全产业链条的生产,就地成“圈”。

产业生态的“发展能量”

产业的“积累深厚”,近些年还被成都有意识转化为“发展能量”。

2021年底,成都开展产业“建圈强链”行动,围绕产业生态“建圈”以及重点产业“强链”,在链主企业引育、实施招商引智和项目攻坚、产业生态构建上持续发力。随后,成都明确了20个重点产业链,工业无人机就是其中代表之一,力争到2025年产值规模达到100亿元。

这一套“打法”正逐步显现成效。

成都大力引育“链主”企业,而中航无人机利用高端无人机产业链“链主”的优势,联合军科委、民航局、中国移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四川大学、湖南大学、同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以及航空工业成都所等多个政府部门、企业、高校和研究院所,形成了良好的技术合作关系。

这种产业集聚效应,正是成都与中航无人机故事的一个连接点。

作为成都重点布局的产业,成都无人机产业已经成为A股市场的一杆旗帜。多家上市企业携手齐聚科创板,成都无人机产业的聚集效应已经显现,一条完整的无人机产业链正在加速形成:其中,成都纵横主要进行无人机飞控研发以及新功能测试,中航无人机则利用高端无人机产业链“链长”的优势,联合军科委、民航局、中国移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四川大学、湖南大学、同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以及航空工业成都所等多个政府部门、企业、高校和研究院所,形成了良好的技术合作关系。

而集聚效应之下,城市也与企业实现了“共赢”。

于成都,据相关科研机构预测,未来十年无人机市场将强劲增长,预计到2030年,无人机市场价值将达到920亿美元,“风口”之下,成都是先行者;于中航无人机,公司的迅速成长与上市之初的火爆,也再次证明了企业的成绩与潜力。

目前成都无人机产业拥有从无人机整机制造及核心配套产品研发、生产制造、测试到应用服务为一体的完整产业生态链,每一环节都汇集着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企业。下一步成都将强化产业链协同发展,优化发展空间布局,充分发挥链主企业带动效应和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纽带作用,逐步构建集无人机“研发—制造—运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探索智慧城市治理中工业无人机新场景新模式,发挥“成都造”“成都用”示范效应。

▶ 来源 | 红星新闻

▶ 微信编辑 | 蒋莉

往期回顾

党代会解读|如何推动“三个做优做强”和产业建圈强链?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